圣地宁波——璀璨文化耀日本
圣地宁波——璀璨文化耀日本
宁波画家赠策彦的《送别图》 野泉画
福冈宗像大社收藏的宋代明州石狮。
日本奈良般若寺十三层宝塔。宋代明州石匠伊行末80岁时建造
明代宣德皇帝颁赐龙室道渊的圣旨原件。
唐明州刺史谍文。
宋代明州制泥金彩漆堆黑合。
《五百罗汉图》之裁缝图,穿针引线缝僧衣。 明州车轿周季常 林庭珪作
杨古城
今年7月18日至8月31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了《圣地·宁波》特别展览,展出了一批与宁波直接关联的历史文物。宁波市文化和工艺美术研究部门专程赴日本调研考察。这里有出自古代宁波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官府、皇家贡赐品,绝大部分由日本私家或有关部门收藏,且大部分属首次对外公示,有200件之多。参观这些文物时,人们无不为宁波悠久而优秀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而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1.车轿街、石板巷的宋代职业画家作品
在宁波文化史中,宋代明州画家的作品原稿至今还是空白。而日本、美国、德国的收藏真迹却有200件左右。其中日本大德寺就有《五百罗汉图》80幅,如《十王图》等,全都原汁原味。从画幅上题跋可知,画家住在明州城内车轿街的有周季常、林庭珪、金大受等,住在石板巷的有陆信忠,住在江下(厦)的有周四郎等。附近还有张思训、赵宁、普悦等画家。
被称为“宋代写实派代表作”的《五百罗汉图》中题记说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僧人义绍出资委托周季常、陆信忠等画《五百罗汉图》百幅,十年始成,施舍给东钱湖惠安院(又名罗汉院)。后由寺僧转赠日本到明州传法僧。在百幅之中,有裁缝图、火熨斗、吃茶图等画面,反映明州优秀的服饰、建筑、茶道和园艺文化。
2.宋代石狮子风采依然
在宁波的土地上已经找不到宋代的守护石狮子了。然而《圣地·宁波》特别展览中,进门第一件作品却是一对保存完好的宁波宋代时的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高47厘米,雌狮抱幼狮、雄狮捧绣球,基座刻有天然假山状,收藏于日本福冈饭盛神社内。从铭文中可知,这对石狮子在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由明州贸易商船运到日本。施主明州人张氏是福冈宗像大宫司之妻,为做功德,从家乡明州购来一对石狮子,在神社一直保存800余年。
此外,日本冈山县熊野神社、福冈县太祖神社、宫像大社和太宰府观音寺、京都由岐社等,也保存着从明州运来的石狮子。而最为著名的是已列为日本国宝的奈良东大寺南大门一对石狮子,石狮子连座高2.5米,由明州石工伊行末雕造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
3.《送别图》见证明代中日文士的友谊
1973年5月的人民画报曾刊载过《送别图》的照片,此后,即使到了收藏此画原件的京都天龙寺妙智院,也无法看到真品。在《圣地·宁波》特展中终于看到了原件。
据曾经二度担任日本遣明副使的日本天龙寺学问僧策彦周良的《初渡集》、《再渡集》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59岁的策彦在宁波登陆,广交文士,一住5年。结交宁波书画家有全仲山、丰坊、叶寅斋、方梅崖、屠月鹿、董秋田、包吉山及奉化画家王谔,他们互赠诗文书画结为知交。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策彦又来宁波,3年之后离宁波回日本时已七十高龄。
策彦赠全仲山诗道:
莫道江南隔海来,
相亲千里亦同风,
从今若许忘形友,
语纵不通心相通。
叶寅斋等赠策彦诗道:
即今帆归不可留,
宗肴饯别鄞江臬,
十年再会岁月老,
今霄尽饮须酕醄。
然而8年之后策彦去世,再无会面之日。藏在日本有两幅《送别图》,由奉化画家王谔和明州画家野泉各画一幅,由策彦带到日本后保存至今。
4.惊现宋代宁波泥金彩漆手工艺品
宁波“泥金彩漆”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宁波泥金彩漆确切的历史记载是《浙江通志》:“大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宁波泥金彩漆缥霞闻名中外。”而且缺乏实物佐证。在《圣地·宁波》特展中,有一件《长命富贵堆黑合》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
这件貌不惊人的木胎彩漆堆黑有盖合子,正方形每边近20厘米,高达12厘米,里面可放入僧人化缘的缽或佛教法物,现收藏在日本神奈川八幡宫。细细观察中,底板上有两行朱红漆直书的文字:“赠日本客僧荣西禅师,明昌元侍郎周宏。”
据考证,明昌元年即金代年号,即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日本荣西禅师正住在明州天童寺参学,时任陪侍的周宏在临别前,将这件在明州城内制作的泥金彩漆赠送荣西禅师,合盖上刻的文字花卉是当时流行的民间吉祥花纹。而这件手工艺品的发现,把宁波泥金彩漆历史推前到了宋代。
5.唐代明州剌史亲笔谍文完好如初
唐贞元二十年9月12日(804年),日本京都高僧最澄随第17次遣唐使团入唐,一团4艘大舶横渡东海时,第三舶、第四舶不知去向,丧生大海。最澄搭乘的大舶有幸在明州登陆。他与义真,丹福成等曾住入明州城内开元寺(今小沙泥街一带),并在开元寺受戒。
时任明州剌史的孙陛为最澄等去天台亲笔书写了“通行证”,盖了“明州之印”。谍文宽达135厘米,高40厘米,现收藏在京都延历寺。这件1200余年来保存完好的明州剌史谍文,不仅详细载录最澄一行的身份和随带物品100余公斤,并关照沿途驿站给予照应。因此,在宁波书法史、外交史等都有重要文化意义。
最澄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立日本天台宗,今下属有4300余座寺院,近300万信徒,比睿山延历寺于1994年入录世界文化遗产。
6.宁波伊派石匠源远流长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明州石匠伊行末等4人,为日本奈良东大寺用梅园石雕造了一对石狮子。在为东大寺法华堂雕造石灯笼之后,他们继续留在日本。
中国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已在奈良娶妻生子的伊行末已80岁,在奈良的般若寺,他与儿子合作雕造了一座高14米的十三层方形石塔,底座采用阴雕阳刻技艺,刻了《四天王》。一年之后伊行末去世,他的儿子伊行吉为他的父母双亲雕造了一对高8米的笠婆功德塔,此后伊派石匠在日本传承达八代之久。在日本关东、箱根和镰仓区域,形成日本中世纪兴起的写实和细腻雕风的大和派石雕。
7.明代宣德皇帝颁赐宁波籍日本入明使的圣旨
留在宁波的真正帝王“圣旨”可谓凤毛麟角,而560余年前颁赐给宁波籍人士的圣旨原件更属罕见。《圣地·宁波》特展中,有一张收藏在日本京都私家的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宣德皇帝的圣旨原件,长130厘米,高47厘米。在宁波博物馆可以看到复制品。
宣德皇帝颁赐圣旨的是一位原籍宁波、30岁时才到了日本出家为僧的文士龙室道渊。宣德元年(1426年),宣德皇帝即位后,诏谕四方来贺,惟日本国未派来使。琉球国王表示愿意带信说合。8年之后,日本国派了兼通中日文字言语的天龙寺僧龙室道渊为正使,率500余使者从宁波登陆,入京进贡朝贺。皇帝得知正使竟是宁波人,欣然颁敕书嘉奖,称龙室道渊“言词有章,进止有礼”,“授僧录司右觉仪之职住持天龙寺”。
龙室道渊在京住一年余,从宁波回日本国时,宣德帝派500名使臣和宁波府官员乘大舶随行,千余人浩浩荡荡飘洋过海进入日本,成为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最庞大的使团往来,这道圣旨就是这段与宁波有缘的海上丝路交流的见证。
8.宁波出运的杨贵妃观音与清凉释迦造像
杨贵妃观音和清凉释迦木雕都已列为日本的“国宝”,在《圣地·宁波》的广告招贴中赫然入画。在日本各大寺院旅游胜地也广为散发,古都奈良街头的巨幅广告引人瞩目。
杨贵妃观音,原称“杨枝观音”,坐像高114厘米,供奉于原属明州府的普陀山。在中国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日本京都泉涌寺开山俊乃和尚的弟子闻阳湛海从明州归国时,舟泊普陀山。为求航海安宁,请得观音、月盖长老和善财弟子三件金漆木雕造像,保存在日本京都泉涌寺达770余年之久。由于观音的宝冠和面容确似一位端庄美丽的唐宋时代的贵妇,故又称“杨贵妃观音”。
清凉释迦造像,高160厘米。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日本奈良东大寺僧周然率弟子从台州三门湾(今宁海县白峤港)出海回日本时带回,由台州张延皎、张延袭共同雕刻的这尊木雕,保存在日本清凉寺。由于佛像采用汉式的面容和印度式马吐腊特色的“湿衣法”雕刻,在日本广为仿制,称为清凉寺式”。
这两件木雕造像平时秘不示人,《圣地·宁波》展览中成为广为人知的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证物。
9.用建天封塔之法重建的日本东大寺
与《圣地·宁波》特别展相距仅数百米的东大寺,是世界建筑史上最早最高大的木构建筑。
东大寺始建于747年,是日本圣武天皇敕建的“国寺”,木构主体建筑高48.7米,仿中国唐代的样式。然而1180年的一场战乱,建筑和高18米的大铜佛都毁于一旦。主持重建的重源和尚,曾在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在阿育王寺结识明州大工陈和卿等,由于日本工匠无力重建,因此专邀陈和卿等工匠重建东大寺和重铸大佛。
陈和卿采用了明州重建天封塔先堆两座泥沙山为登高施工基座之法,于日本建久六年(1190年)重建了东大寺大佛殿及重铸大佛。又过了4年,重建了高30米的南大门,后来发生战乱,东大寺大佛殿重建、大佛重修,而南大门仅作小修,仍保存陈和卿当年采用浙东木构斗拱卯榫构造,成为留在日本的“国宝”。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