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寺重现“昆曲会所”韬庵
本报记者 杨晓政
韬庵是座民国“会所”,曾因年久失修被有关部门定为危房。昨天,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韬光寺当家月真法师透露,作为文化遗存,韬庵日前已经完成保护性修缮:“在保持原来地基和格局的基础上整修。一栏杆、一窗、一玻璃都仍是民国时期的原材料。”
有趣的是,韬庵和韬光寺,不但看起来名字像“兄弟”,韬庵更位于韬光寺围墙内,可它们名字的出处却相差1100年。
一楼斋堂,二楼僧寮
中西式小楼
韬庵修旧如旧
昨日记者登韬光寺,进寺院山门,一眼就发现右手边那幢两层四开间的L型小楼,这就是韬庵。它位于观音殿东侧约10米处,立在几重檐的佛殿建筑群里,显得风雅别致。
韬庵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朱红油漆、盖小青瓦,玻璃大窗几乎落地,窗户上方加拱形装饰,西式木栏杆配中式挂落、宽度大约只1米的狭窄阳台……俞粟庐之子、昆曲大师俞振飞1947年在《穆藕初先生与昆曲》一文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韬庵地临半山,门前修竹万竿,终朝凉爽,红尘远隔,凭栏清歌,笛声与竹响相和答,悠然尘外,不知世上尚有暑日炎炎矣!年逢暑期,先生必招邀登临……”
2000年左右,因年久失修,韬庵内部结构已明显老损,屋内的柱子被白蚁蛀空。此次整个韬光寺建筑群重新规划整修,韬庵也得以修旧如旧,如今一楼作为斋堂,二楼是僧寮。
曾是西湖边昆曲会所
中国首位海归实业家
捐资修建
此次整个韬光寺建筑群重新规划整修,灵隐寺都监继云法师捐献了省吃俭用、积蓄几十年的10万元私房钱。1934年,继云法师还只11岁,他当时住在韬光寺:“当年,韬庵西墙一楼墙门上方刻着‘韬庵’两字,大约20厘米见方。”
继云法师说,在他的记忆里,当时韬庵大部分时间都空着:“夏天来的人多些,资本家们小住避暑。”
继云法师见到的资本家中,有一位就是穆藕初先生——一位海归实业家,曾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
“1920年,穆藕初先生担忧昆曲艺术‘将致湮灭如广陵散’,慷慨捐资,在杭州北高峰腰际韬光寺侧,建成一座专供票友名家避暑拍曲用的别墅,相当于今日的会所。”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告诉记者。作为雅集避暑之所,从1921年落成到抗战爆发前,小楼几乎年年夏天都丝竹管弦、笙歌不绝。
小楼“韬庵”
取自昆曲名家
俞振飞之父别号
这小楼的名字也很有趣,它并非出自韬光寺,听起来却和韬光寺非常有缘分。
仲向平说:“小楼以昆曲名家俞粟庐的别号‘韬庵’命名——这与唐代高僧韬光禅师在此建寺修行而命名‘韬光’有异曲同工之妙。”韬光禅师的时代和俞粟庐大约相差1100年。
1921年夏天,别墅落成,穆藕初这位留美硕士、纱厂巨头便急切地邀集刚成立的“昆曲保存社”成员俞粟庐及其子俞振飞、徐凌云、沈月泉等曲友登山作雅,在韬庵拍曲之余,探讨昆曲的前途,思考面临的问题。此后,在穆藕初的竭力推荐与重金资助下,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俞粟庐灌制《三醉》、《定情》等唱片十三面,一代宗师的唱腔得以保存至今。
研究过昆曲的作家胡山源称他为“复兴昆剧之元勋”,昆曲传人俞振飞在怀念他时说:“我国戏剧自清末皮黄崛兴,昆曲日益式微,经先生竭力提倡,始获苟延一脉,至于今日。”
韬庵旧木匾
一度成村民的洗衣板
现已藏身西湖博物馆
环顾韬庵,小楼如今无匾,其中有因。杭州岳庙管理处文物专家沈立新告诉记者:“1922年,韬庵曾悬挂木牌匾,是俞振飞的字。如今木匾保存在西湖博物馆。”
1980年,沈立新在金沙港一户村民家发现了这块旧木匾:“木匾当时成了洗衣板的台面。”沈立新看着可惜就把它抱回了家。
牌匾用一块完整的银杏木制成,除了“韬庵”两字外,落款还刻着三四十个字,记叙韬庵取名过程。
西湖博物馆成立之初征集文物,沈立新立刻将这块牌匾捐献了出来,希望木匾能保存完好。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