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川禅师“一锣地”建寺院 放牛娃经圣僧洞到杭州
张呈俊介绍圣僧洞
住持吉祥法师
正在修建中的宝胜寺
宝胜寺
相传很久以前,湖岭有个山洞直通杭州钱塘。元明时期,一位圣僧带着放牛娃从这个山洞出发去杭州看戏,戏唱了一场又一场,放牛娃看得津津有味不肯跟圣僧回家,结果当他想回来时,却再也找不到回来的洞口了……
流传于瑞安湖岭一带的这个传说,发生地点在潮基乡河山宝胜寺的圣僧洞。日前,记者带着这个故事走访了河山宝胜寺。
1
宝胜寺占地面积曾有“一锣地”
12月初,农历节气已至大雪,天气晴朗。记者与市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戴世德一行人来到鹿木彭埠村,向当地村民打听前往圣僧洞的道路,热心的村民指着远处的山脉说,进入潮鹿路后再上河山,不远处就是圣僧洞了。
于是,记者一行人在河山盘山公路上迂回,汽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10多分钟后终于到达潮基乡河山宝胜寺。
宝胜寺坐北朝南,其大雄宝殿正在重建,东面的圆觉院与西面的观音堂、地藏殿紧随其后,一字排开,寺院前有一方大水池,水质清澈。站在宝胜寺前,可以想像旧时建筑的气势恢宏。据宝胜寺住持吉祥法师介绍,早年间,因为这里出了名圣僧——逆川禅师,所以香火十分鼎盛。民国初年时,宝胜寺还是善男信女们的朝圣之地,香客未到半山腰,就能听到寺院内木鱼敲打声和钟声。人站在山脚下,就可以看到寺院里香烟缭绕和山间的云腾雾卷,一片茫茫直至天边。
吉祥法师说,以前宝胜寺的僧人有600多人,占地面积很大,院落疏朗大气,建筑宏伟,有“一锣地”之说。“锣”本来是名词,是打击的乐器,怎会成为占地面积的量词呢?
见记者心生疑惑,吉祥法师娓娓道来。原来,在明洪武年间,钟山(今南京)设无遮法会,僧众们推选圣僧逆川禅师主持法会,僧俗听经的人有3000多人,大明皇帝朱元璋亲临现场,法会十分隆重。朱元璋听完经后觉得很受用,设法挽留逆川禅师住在京城,但逆川禅师坚辞回乡。
于是,朱元璋便问逆川禅师需要什么,以此作为对他的奖赏。逆川禅师说,“我出家人不需要其他,只请求朝廷拨地方库银用‘一锣地’的山地建造寺院。”朱元璋感到很奇怪,“毕竟是山里来的和尚,没什么见识,不管你的锣有多大,只一锣大的地我朝廷还出不起吗?”
朱元璋当即下旨令温州地方官拨银买地,建设寺院。逆川禅师回乡后,叫人买了一面铜锣,站在潮基乡河山上一敲,锣声所到之处的山地,尽归宝胜寺所有。地方官不知内情,以为这是皇上旨意,只好付银买地,造好寺院。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已不得而知,记者在查阅《瑞安县志·宗教门》时,见书中的相关记载,宝胜禅寺在何山(今河山),宋孝宗时建,民国六年重建10余间,田40余亩。书中所说的情节与传说故事有些差距,可能是加入了人们的想像吧。
2
宝胜寺圣僧洞直通杭州
关于逆川禅师的传说,已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戴世德介绍,记者找到这个传说的采集者——河山村村民张呈俊。张呈俊今年65岁,在河山村长大,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到宝胜寺玩耍,对那里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很有感情。
张呈俊带着记者来到宝胜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个山洞前,那山洞高约1米,宽约0.6米。“这就是圣僧洞,记得小时候,有些胆大的小伙伴还会爬到里面玩捉迷藏,大约深30多米。”张呈俊说。
“逆川禅师道行高深,法力无边,他不仅和僧俗们关系很好,和寺院内煮饭、种菜的帮工关系也很融洽。除给大家讲经说法外,还经常带他们外出云游。”说起逆川禅师和僧洞的故事,张呈俊打开话匣。
有一次,逆川禅师带着河山村的一个放牛娃去杭州看戏,当他们来到圣僧洞时,逆川禅师让放牛娃闭上眼睛,不一会儿,逆川禅师说,“杭州到了,你睁开眼睛吧!”放牛娃睁眼一看,真的已经到了热闹非凡的杭州戏院了。
当两人看完戏,逆川禅师叫放牛娃一起回家时,放牛娃却说,“我才坐下没多久呢,再说杭州这么好玩,怎么也要玩个够才回去。”放牛娃对逆川禅师说,“您先回家吧,我还想玩会儿。”逆川禅师应允了。他顺手从旁边的石头上掰下一小块小石头,小石头瞬间变成银子。逆川禅师将银子递给放牛娃作为回家路费,然后,自己一人先回了宝胜寺。
放牛娃觉得杭州城里很热闹,来一次不容易,想在杭州多玩几天,但身上银子太少了。他隐约看到逆川禅师是从石头上掰下银子的,再去看那石头,石头上的痕迹还在。放牛娃于是拿着银子往石头上一比划,可这一比划不要紧,那银子竟被大石头吸过去,又变回石头。
这下,放牛娃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当然也找不到来时的圣僧洞,只好沿路乞讨,走了好几个月才回到河山。
3
脚盆里的婴儿逆水而上
“这个故事虽有多个版本,但流传于湖岭当地的情节却都大同小异。”关于逆川禅师的传说很多,张呈俊向记者讲述了逆川禅师名字的来历。
元朝时,潮基地方上有户陈姓人家的女儿做了一个梦,梦见罗汉下凡投胎,做完这个梦后,陈家的女儿居然有了身孕。
陈的父亲是个生性秉直的儒士,知道此事后,他大发雷霆逼女儿自杀。女儿跪在父母前面说,“女儿遵守父训三从四德,从未离开闺房一步。只是那夜梦见僧人要做我儿子,从此怀孕。女儿对此也很怀疑,我怀的究竟是什么?我要看个分明,死也瞑目。”
见女儿下跪恳求,父亲心软答应了,让女儿生下孩子后再作打算,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陈家女儿生下孩子后,再也无颜面对家乡父老,跳到溪里自尽了。
陈氏父母去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入脚盆,甩到溪里任它漂流。说也奇怪,溪水向下流,脚盆托着孩子反倒向上流漂去。漂呀漂,一直漂到一个寺院门口的溪边,被一名老和尚捞了起来。
老和尚慈悲,收留这个无人认领的孩子。光阴如箭,孩子长大后,相貌好又聪明,老和尚教他念经拜佛,收他做了徒弟。
因为孩子是在溪水里倒流飘来的,老和尚就给他取了名字叫逆川。
记者在查找相关资料时,找到清朝的《南宋元明僧宝传》一书,其中有介绍逆川禅师一节,的确和这个传说十分相近。书上说,“逆川禅师,名智顺,又字澄垢。东瓯瑞安陈氏子也。顺母有懿德,谨于事佛,梦僧项有圆光,逆汪洋之流,而招曰:‘烦为母我。莫辞劳也。’寤即有娠。”
4
逆川禅师求雨皇帝敕赐
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 明太祖有意对佛教整顿,颁布《申明佛教榜册》作为整顿佛教的一项重要文件。要求各级设僧官,管理教务,命令各州府只保留大寺庙一所,僧人集中居住,规定男性40岁以下,女性50岁以下不准出家。当时,逆川禅师为了避免官府捉拿,逃避在温州茶山的顾公洞。
次年,天下大旱,9个月不下雨,百姓没有水喝,稻禾干枯,人人叫苦连天,朱元璋很是忧心。他问刘基:“天下谁能求雨解民之厄”。刘基答:“臣闻温州逆川和尚神通广大,能够求雨,万岁可请他来。”
于是,朱元璋便派钦差大臣骑千里马到温州请逆川和尚进京求雨。他为试逆川是否真有神通,便造一个九丈高的纸台,让逆川禅师上台求雨。逆川禅师会同钟山(今南京)众僧到了台下,众僧人见到这么高的纸台,惊慌失措,逆川却卷起衣襟,独步登上纸台。
当时,求雨用的铃在台下,逆川和尚在九丈的高台上一伸手便拿了铃。朱元璋见之,不觉下拜,逆川禅师伸手将他扶起,口念真言,把铃一摇,顿时乌云从四方涌起,大雨滂沱,河水猛涨三尺。京城百姓感念逆川求雨之功,朱元璋敕赐逆川禅师为“佛性园辩禅师”。自此逆川禅师的威望大大提高。
如今,岁月已走过数百个年轮,逆川禅师的相关传说也在湖岭一带留传了一代又一代。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演变,就像宝胜寺地大无边、从圣僧洞去杭州、陈家女儿未婚先孕、逆川禅师求雨等故事……不变的是河山仍然伫立在这里,静静地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来看望它的人,流露出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