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辽阳首山:千山之首,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风寺坐落在千山之首的首山脚下 ■资料图片

  去辽阳首山之前,只听说它得名于千山之首。鞍山千山的险和奇是早已闻名的,那么这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座峰,又如何呢?

  首山的位置在辽阳西南,可以说是辽阳城名副其实的门户。据说,三国时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就发生于此,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曾驻军于此,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这里也是战场之一。

  明代清风寺,从不缺少历史

  上首山的第一站,是山脚下的一座寺院明代建筑清风寺。

  这是全省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清风寺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碑文,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这里曾经多次维修和扩建,但是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风格,特别是正殿的歇山式建筑,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

  这座寺院很小,坐北朝南有三层殿。据说,在清代,这里曾经有几十个僧人,进寺颂经焚香者络绎不绝。不过,如今的这里稍显冷清,正门两旁的墙壁上,分别在汉白玉上刻着两首诗,左侧为唐太宗李世民进驻辽阳时写的《辽城望月》,大概讲李世民进驻辽阳后登上辽阳城头,望月抒怀的愉快心情;右侧是清康熙皇帝巡幸辽阳时题的诗,对首山进行了描绘赞美。

  记者在寺院里见到的最喜欢的是一对绿松石狮子,西边的雌狮子完好无损,东边的雄狮子身上却有个裂缝。据当地人讲,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清风寺建寺之初,有一个云游四海的高僧来到这里,在他抚摸雄狮子头顶时,不小心中指被划破了,血滴在了雄狮子的天灵盖处。正是这滴中指血,使这头雄石狮有了灵性,想逃离这里飞升成王。一天夜里,狂风暴雨,雄石狮感到飞升的时机到了,却偏偏被巡天使者发现,派雷公电母前去将雄石狮劈为两半。从此,这只雄石狮虔心守卫佛门,至今不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雕刻狮子的材料绿松石,它因形似松球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玉石,据说东北只有辽南才有。早在古埃及、古波斯,绿松石被视为神秘、辟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

  首山,从蓊郁到石头遍布

  虽然经历历次浩劫,但清风寺一直保存完好。据说在日俄战争时期,双方历时30天的拉锯战,将原本郁郁葱葱的首山炸得只剩下石头,其中仅一个炮弹就可以摧毁整个寺庙,然而清风寺却能躲过此劫。

  不过,当地人还有自己的说法。相传在战争打响的时候,首山成了不毛之地,而清风寺却没挨一颗炮弹,原因就出在日军元帅乃木的身上。传说在开战的头一天,乃木梦见了一个胖大的弥勒佛和他结拜成为兄弟,让他不要炮轰南山坡上的寺庙,第二天乃木醒来后,就命令士兵不准把炮弹落入南山坡。战争结束后,乃木寻迹找来,果然见到南山坡上有一座寺庙。于是,佛主显灵保佑千年古寺一说流传了下来。

  从清风寺出来绕过东侧院墙便是登首山的最佳去处,沿着登山小径向上攀去,便开始了真正去首山的路程。开始的路途较为平缓,而随着不断向上,山势越发陡峭起来。据当地老人讲,在战火洗礼这里之前,历史上的首山曾经树木繁茂,遮天蔽日。

  据史料记载,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长满蒿草,芬芳异常。而现在的首山,最多的是石头。据介绍,首山之石,外形奇特,有的相偎相依,有的若即若离,大小不一,形状相似却相映生辉。

  日俄战争留下的痕迹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从这座小小的山峰可以窥见千山那般的险峻。在山顶周围,有高、中、低三层战壕,西南段拐弯处有一个堡垒,其墙为石头砌成,据说这些都是1904年8月6日至9月4日日俄战争辽阳会战时留下的。

  日俄战争时的辽阳会战,是继旅顺口攻坚战之后的一次重要战役。辽阳是东北南部的一个战略要地,对整个日俄战争的战局有着重要影响。从1904年8月6日至9月4日俄军退出辽阳,会战历时30天。辽阳会战,主战场在首山,当地人称之首山会战。

  在这次战役中,库巴特金率俄军分三道防线,投入战场兵力22万人,还有各种炮火武器。而日军则兵分三路,投入三个军,计13.4万人。那年的8月29日,日军夺下大石门岭孟家房,中、左两军会师后,共同进逼首山,从此拉开了首山战役的序幕。

  首山战役的主战场在首山主峰附近,俄军在阵地上修筑了通连相望的曲线炮台及五角和四角的明碉暗堡。到了9月,这场战争终于以俄军败退而结束,两军共死伤官兵4.2万多人,等待着他们的是下一战,地点在沈阳。

  告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再回过头来看首山,峰顶宽阔而平坦,有2000平方米左右,战争时可驻扎几千兵卒,还有保存良好的古代烽火台及几乎不锈的铁环。

  资料记载,主峰东南1公里处有首山岭古道遗址,道口东面丈许有一土筑烽火台,现台高约4米,直径6米。烽火台东南处,有一馒头状山丘,日俄战争后,日本人称该山为“菊山”,现称首山东南山,亦称“馒头山”,已建成为东山公园,山顶修有二层八角“翠风亭”。

  1904年,日俄双方在此激战,山顶石块多被炸碎,今无巨石。馒头山正东有一东西向山梁,称向阳寺北大山,山上今存有日俄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修筑的碉堡,有两座基本完好,6座存有下半部,其中在一座水泥修筑的碉堡上,留有一个脚印和一首爱国汉文诗句。日俄战争时的炮弹壳、散弹,在山上常有发现。

  这座貌似低矮的小山却有着自己独有的陡峭,就如同它自身一般,独特地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历经风雨,不断见证着历史的痕迹。

  本报记者 高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