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西北大学邀台湾辅仁大学郑志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活动现场

郑志明教授做“佛教的生命关怀与实践”学术讲座


郑志明教授向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赠送专著

2010年4月6日上午,台湾辅仁大学宗教系郑志明教授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做“佛教的生命关怀与实践”的学术讲座。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出席了讲座并作了总结点评,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所长李海波副教授作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作回应发言。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北历史研究所、思想文化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郑教授说,佛教在台湾称之为显学,无论从学术还是信仰方面,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了解理论上的佛教,历史中的佛教,经典里面的佛教,我们更要了解生活上的佛教,因为佛教与生活是紧密联结的。

郑教授所讲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他以最简单的“什么是佛教?佛陀为什么创立佛教”的问题展开,他说佛陀之所以创立佛教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他为此感到烦恼和痛苦。因此,他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佛教的思想体系(苦、集、灭、道),而佛教就是为人们提供解决生老病死等问题的一系方法的宗教。可见,佛教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宗教,离不开对生命的关怀和感受,它认识到肉体的物质性、有限性,是一切苦的根源。第二部分,讲如何对待有形的肉体和无形的灵魂的关系问题时,他说佛教讲轮回,这也是印度哲学中一个共有的概念,它是由最初的精神性不灭的神灵发展而来的,这就为人有限的生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作比较,颇有相通之处。儒家讲人性本善,佛教讲明心见性,道教讲赤子之心,二者的最终归宿都是回归本心。因此,他在讲到学习佛法根本内涵时,就是“通”“感”二字,他还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天人观和人神观。郑教授讲到,中国的天人观即宇宙观讲阴阳、五行,是平面的,印度讲七行,是纵向的,立体的。而立体是统摄于平面的,他认为,中国哲学强调人超越肉体的生命,参与天地自然,达到人与天地共同存在的三位合一的自然生命。在人神关系上,佛教中所讲的中阴身,在汉语中有相应的词汇,即魂魄、鬼神,为达到扬善的生命境界,就是达到人鬼神的合一,获得超自然的生命,以上这两个三位一体其共同点都是基于对“人本”的思考,因此他提出人地人鬼神五位一体的观念,这种五位一体观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观相符,其中以人为中心,天地鬼神为辅,相互转化,相生相克,构成一种超越的、抽象的存在。最后一部分,郑教授通过对以上的讲解,对生死问题提出了五个概念:人性本善、生死相续(轮回)、死而不绝、以生治死、以死教生。死而不绝指精神常在,如中国所讲的立功、立言、立德。以生治死,指修行佛法,超出轮回,达到生命的超越和长生。以死教生,指生命的死亡来教育活着的人珍惜生命,这在一点上,郑教授指出丧礼文化的重要意义。如台湾现盛行临终安宁病房、塔葬等。在生死问题讲,郑教授持生前尽孝,让临终者自然、安详死亡的观点。他同时也讲到当今社会由于生死问题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如临终抢救、自然死亡等,这己涉及到生命伦理问题。中东所博士王雪梅博士提问,郑教授所说的人们在对待生死问题所引发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重点在于对人生修养的提高,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郑教授回答:“台湾政府和社会很重视对生命的关怀,从中学到大学,把人生哲学作为必修课,培养对生命的感知和尊重。”这方面是值得大陆方面的学习和借鉴。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利安教讲到,理论学习要关注当下,联系现实,指导未来,科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灵性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郑教授所讲的内容从佛教的根本问题问题,同时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并提出独特的关于生命终极的关怀,为解决这一严肃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观点和体系,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图、文:张丽娟)

标签:佛教资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