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让教育插上伦理的翅膀
让教育插上伦理的翅膀
——青少年现代伦理教育的前瞻性探究
来源:公益中国网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审视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发现,我们在德育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困境。其一是主流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矛盾化,政治意识形态虽然弱化,但对市场经济、和谐社会背景下所呼吁的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的窒息依然比较严重,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主流教育无法关照少年儿童的生活意义、生命目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文明素养问题等问题令人担忧;其二是德育生态失衡化,社会上伦理观念模糊、家庭功能式微、社会不正义等精神贫乏现象对学校的德育造成的影响很大,少年儿童的双重人格现象成为成人社会的翻版;其三是德育评价的缺席和错位化,应试教育的事实评价导致德育评价的缺席,而以意识形态为指针的表象评价则导致德育评价的错位。
我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正如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那样,教育就是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的东西,不是要外加一个什么东西,而是要把一个人内在潜伏的东西跟这个世界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联系。我们应该把教育理解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这是广义的教育理念(在国外也称为博雅教育)。
对于中小学德育教育来讲,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伦理道德规范教给孩子们,在他们身上培育起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审美认知。所以,从中小学开始,就应该给予儿童一种具体灵活的、亲近儿童生命萌发的、关照儿童文明素养熏陶的伦理启蒙教育。通过伦理启蒙教育,努力优化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创设伦理教育课程,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少年儿童一方面沐浴于优秀的伦理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学习和培育最基本的现代伦理品质,帮助这些没有长大的人跟世界建立健全的精神联系,将他们内在的美好东西激发出来。
从青少年开始实施伦理教育,意义是深远的:
其一,伦理教育是青少年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伦理教育与青少年的生命需求密切相关。通过伦理教育,可以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弊端,重视关照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心灵之教育;可以使教育资源与内涵上有所更新,建立一种涵盖青少年生命体悟、敏锐的自省自觉、内化的价值理念以及能够统整知情意行的生命智能。
其二,伦理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需要。人文教育始终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通过人文教育,可以使青少年一方面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世界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另一方面,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时候也超越自己,看到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对于全体人类的责任,它在使受教育者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和人类培养合格的公民。伦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从其本质来看,是德育的底线,是不可化约的教育范畴。如果连这一底线也无法坚守,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将是社会的“危险品”。
其三,伦理教育是弘扬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文化的需要。伦理教育资源大多蕴藏在中外优秀文化传统中。近年来流行的韩剧往往用细腻的手法展现真实的生活,看似琐碎,却让人觉得亲切,几乎每部戏都涉及孝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伦理美德,而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缺失而又向往的。中国观众之所以爱看韩剧,与从韩国人、韩国家庭和社会表现出来的那种充满秩序、生活化、人性化、健康向上的伦理生活美感是息息相关的,进一步说,韩剧的成功是与韩国学校伦理教育分不开的。加强对青少年的伦理教育,可以把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的文化抛弃,传承、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的伦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文化、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文明情操。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伦理教育,在国内外从来都不是一个时髦的教育范畴,而是一种渊源流长的人文历史传统。在国外,跟他们历来重视的宗教教育、人文教育一脉相承、相互融合,具有很深的社会和历史基础,教育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在我们国内,传统文化中拥有比较深厚的伦理思想文化和伦理教育实践,但在近代以来,由于狭隘的政治、教育体制的制约,中小学德育中长期缺乏以人文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教育内容,伦理教育的教育理念、实践经验、教育资源匮乏。下面介绍若干国内外关于伦理教育的情况。
——韩国自1960年起就在各级学校中正式施行伦理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伦理教育科目分别为“生活之正道”、“道德”、“国民伦理”,按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家庭内的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被视为相敬相爱的社会的起点。小学生要诚实、节制、爱国、忠诚;到了初中,则要重视合作和民族意识;进入高中阶段,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诚、敬、孝、忠”的传统则成为教育的中心。各地政府将乡土文化教育视为中小学教育的补充,并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
——中国台湾地区现行课程标准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实施20分钟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伦理》科目,一周共120分钟;新课程设《道德与健康》科目,每周2节共80分钟。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全方位推进”的特点,其中四个方面的合力尤其突出:一是宗教、社会团体和大学,呼吁“尊重每一个信仰、包容每一个族群、博爱每一个生命”;二是建立“伦理教育学习网站”;三是开设伦理教育课程,如台中市的晓明女中长期以来实施“伦理教育课”;四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伦理教育。
——中国香港地区也非常重视实施伦理教育。譬如,1999年天主教教育委员会推出“爱与生命教育系列”;2001年,香港浸会大学马庆强等推出了“中小学生活及伦理教育研究计划”,2002年,复和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了“生命挑战教育”,等等。
——在中国大陆,在青少年中开展专门的伦理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伦理学”作为一门冷僻的学科只在大学高等院校中存在。在仅有的开设伦理教育的学校和地区来看,濮阳市实施的“三理”教育可算一个。濮阳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其中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基〔2004〕7号)精神,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其伦理教育理念和资源是非常狭隘的。但中国大陆近年来在社会上涌现出一系列体现人文教育思潮的学生人文读本,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高校中也有一批关心伦理教育的优秀学者,如肖雪慧、何怀宏、万俊人、赵汀阳等学者,他们长期以来著书立说,大力宣传伦理学,给教育改革带来许多启迪。肖雪慧的伦理学思想蕴涵丰富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常识理性、热切的人道关怀和现实关怀,被称为“良知伦理学”、“人格完整伦理学”,她提出“伦理学在出发点和目的论意义上向人回归,在内容上意味着维护人类通过千百年探索而确立起来的道德公理。”何怀宏倡导的“底线伦理”学说探讨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最低限度道德规范,与肖雪慧的的伦理学思想相互呼应,社会影响也比较大。这些学术思想符合“儿童伦理启蒙教育”的宗旨。
总之,国内外在伦理教育上,视角各不相同,但他们所界定的范围和所提出的教育价值基本相同,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在青少年伦理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青少年“心智”的和谐发展;要关注青少年发展中的伦理关系的引导和教育,其中包括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环境等方面的伦理关系的协调发展;其三是青少年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问题和重视程度。
三、青少年现代伦理教育的路径思考
现代伦理教育史表明,伦理教育必须全面、和谐地融入生活、社会的各个层面,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伦理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际中推进伦理教育的时候务必要把握“融入”这个主要关键词,然后创设各类活动和教育载体,与时俱进地推进。
1.融入生活。伦理贵在实践,必须生活化。先追求“伦理生活化”,然后达到“生活伦理化”,便可以培养我们所需要的有伦理道德、伦理修养、伦理价值的青年一代。其一,要想“生活伦理化”,先要把伦理的原则和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融入,能成为青少年人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化为天性。其二,要注重家庭生活的伦理教育。古人及其注重家庭伦理生活,延伸到现代,是值得我们大力开垦的教育资源。如古人提出,“修身、齐家、平天下”,虽然只有简短的七个字,却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它教给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持家的道理,更告诉了我们治国的道理。这是中华的祖训,也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体现。又如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指导国人,在每天的作息中,学到做人的原则,待人的态度,和做事的方法。虽然现代生活环境已有变迁,但这些古老格言仍然值得修正推行。不但家庭适用,更是中小学绝佳的课外教材。其三,要发挥优秀影视文化产品的功能。现代青少年被誉为“新新人类”,其言行举止、爱好、生活深深地受到电脑、影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为此,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欣赏感受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充满伦理精神的优秀文化,如我国的主流价值影视、韩国的家庭亲情剧、美国的英雄主义影视,都是值得传播引导的。
2.融入课堂。课堂是进行伦理教育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伦理教育,使青少年形成两个东西,一个叫“伦理共识”,一个叫“文化认同”。所谓“文化认同”,解决的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来”的问题,是个体人所归属的民族文化的基本身份的自我定位,是精神信仰的归乡与故园。所谓“伦理共识”,其实是在民众中的一个隐性的,然而又是有约束力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对待家庭与社会的方式以及终极信念的共同点。实际上,一个健康的现代化,健康的法治社会、市场社会的建构,不能不依赖于“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再严密的法律,也代替不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进一步说,健康的现代化的法治社会恰恰是建立在民众的底线伦理、民众的伦理共识的文化土壤之上的。课堂教育中每一门学科中都隐含着一定的伦理教育要求和伦理教育资源,特别是文学、历史、科学、艺术课程中更是伦理教育的好载体,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智慧,创设伦理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要积极开发“伦理”课程,紧密结合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美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伦理、心理、生理”教育,提升学生的伦理认知体验水平。
3.融入文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现代化文明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们的实际奉行价值。但是,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些违背伦理道德、违背正常人性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同样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很大。为此,我们实施青少年伦理教育要有大视野、大理念,积极引导青少年融入现代文明世界,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要学习并践行遵守底线伦理,用《世界人权宣言》的话来说就是“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的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要引导青少年在具体情境中辨别、体认为人处世的价值、文化和行为准则,建构起符合普世价值伦理观。
4.融入传统。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很深厚的伦理教育资源,有很多东西可以紧密结合现代人的观念,进行渗透和融合。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大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大胆借鉴、选取我国古圣先贤阐述的许多深刻的伦理、格言和人格典范,特别是那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如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伦理风俗教育,通过宣传家喻户晓的孔夫子、孟夫予以及成千上万的古代先贤,弘扬先贤的风范。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加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等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哲学,培养育少年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在加强爱人民的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在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中继承和发扬“重氛庭伦理”的道德风尚。在加强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