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佛教的文化个性与信仰”专题讲座举行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讲座现场


李利安教授


炎军居士

2010年12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炎军居士在雁塔论坛做《佛教的文化个性与信仰特色》讲座,来自西安市周边的佛教居士、佛学爱好者,及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聆听了讲座。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主持了讲座。

李利安教授说,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宗教,世界宗教划分为一神教和非一神教两种类型。佛教是非一神教的代表,盛行于东方,尤其是中国;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是一神教的典型,盛行于西方。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个性与信仰特色。

炎军居士说,佛教与一神教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区别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一神教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佛教产生最为古老。第二,佛教的理论最为独特。第三,佛教的经典最为浩繁。第四,佛教最不看重世俗的权力。接着,他分别从佛陀与上帝的区别、佛陀与哲人的区别、佛教与基督教的道德观比较等三个方面为听众阐释了佛教的文化个性与信仰特色。

首先,炎军居士就佛陀与上帝的区别作了讲解。第一,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上帝具有全知、全善、全能的属性。全知是指上帝无所不知,不仅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乃至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也都无所不知。上帝的全善并不仅仅指上帝在行为上没有不善,而是指上帝就是善的代表,凡是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就是善的,否则就是不善的。也就是善恶标准是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的。上帝的全能则是指上帝具有着无限的能力,可以做任何在逻辑上可能的事情。第二,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在《圣经·创世纪》中讲述了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造宇宙的故事;其次上帝还是世界的管理者,他制定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则,并在特别的情况下,可以临时改变这些规则;再次上帝是人类善恶标准的制定者和善恶行为的评判者。

接着,炎军居士将佛教中佛陀的个人品质与上帝进行了对比。他说,佛陀是觉悟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的实相,而我们凡夫俗子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幻象。佛陀与上帝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佛陀是正遍知;第二,佛陀没有任何不善的行为;第三,佛陀不是全能的;第四,上帝是唯一的,而佛不是唯一的。最后,炎军居士将上帝比作一个帝制国家的皇帝,他的地位是别人不能染指的;而佛陀如同共和制国家的总统,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很大困难的。

佛陀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宗教领袖,炎军居士说,佛陀是世间伟大的哲人,但又具有着不同传统哲人的三大特点。第一,佛陀拥有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三种功德;第二,佛陀具有十大名号,分别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世尊;第三,佛具备十力,分别是:是处非处智力,过去现在将来报智力,诸禅解脱三昧智力,诸根胜劣智力,种种欲智力,种种性智力,一切至处智力,宿命智力,天眼智力,漏尽智力。

最后,炎军居士从佛教与基督教的道德观方面进行了对比介绍。他说,基督教认为道德来源于上帝,是上帝意志的集中体现,凡是符合上帝意志的就是善,否则就是恶。而佛教则认为道德来源于自然道德法则,所谓的自然道德法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能给行为者带来善报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反之给行为者带来恶报的行为就是不善的行为。当然自然道德法则必须依靠佛陀的发现和宣讲才能为我们凡夫所了解。佛教的戒律可以分为性戒和遮戒两个部分,性戒是佛陀对自然道德法则的表述,不论你信不信佛、受没受戒、知道还是不知道有这些戒律,只要违反了这样的戒律就必然会受到恶报,比如杀生、偷盗即是如此。而遮戒是佛陀为了让人们远离恶行,而对一些可能导致违反性戒的行为预先进行遮止,比如饮酒就是如此。饮酒本身不是恶行,但可能通过饮酒而导致别的恶行,所以这种行为也需要预先加以制止。

佛教的性戒概括起来就是十善业道。佛陀曾讲,勿杀生,勿不与取,勿欲邪行,勿虚妄语,勿离间语,勿粗恶语,勿杂秽语,勿贪欲,勿嗔恚,勿邪见。十善业道是众生不堕三恶道的保证,也是所有佛教行者修习增上善法的基础。

佛教与基督教道德观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基督教道德观将对上帝对信仰放在一个最为主要的位置上,摩西十诫的前四条都是关于信仰的内容,而佛教的十善业道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所以基督教认为如果不信上帝,即便是其他地方做的再好也不能升入天堂;而佛教则认为某人是否能够上天堂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自然道德的法则,与信仰没有直接关系。第二,道德的对象不同。基督教道德观的对象是人,只有杀人才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杀害其他众生则没有关系;佛教道德观的对象则扩展到一切众生。第三,道德责任的承担者不同。基督教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才能够自主自己的行动,因此也才是道德责任的承担者。而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意识,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但是相对其他动物,人有更大的智慧和选择余地,因此他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也就更大。第四,关于孝顺父母。基督教将对父母的孝敬作为一个重要道德标准。而佛教的道德观并不仅仅适用于人类,佛教认为化生有情没有父母,且有很多有情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太多的恩养,不像人类必须经过父母的长期照顾才能独立生活,所以佛教没有将孝顺父母作为一个普遍的道德标准,但佛也在其他经典上明确指出,作为人是必须孝敬父母的。第五,善恶评判。基督教认为对善恶行为的评判和奖惩是由上帝来实施的,佛教则认为对善恶行为的奖惩是由自然道德法则来完成的,虽然可能有人为因素的介入,但那也是自然道德法则的一种实现形式,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他总结说,佛教的道德具有三大基本原则:第一、不以一切形式恼害一切众生的原则;第二、优先考虑长远利益的原则;第三、善良愿望的原则。

最后,李利安教授作了总结。他说,炎军居士通过佛教与典型的一神教——基督教的对比,将佛教文化个性和信仰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强调佛教信仰对象、目标、实践、心态的独特性,通过与一神教的对比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最后,李利安教授和炎军先生就佛教与基督教的对比及相关佛教文化等问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本站记者 明娟 芙蓉 现场报道)



标签:佛教慈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