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清凉寺修复启动 恢复回字型结构和特色长廊
清凉寺总体规划图
目前,江苏省常州市清凉寺修复工程启动。修复后,又将以怎样的新姿出现在市民面前呢?2011年3月30日,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赵世平说,尽力恢复清凉寺最鼎盛时期的面貌,恢复“回”字型结构和特色长廊。
据了解,目前,清凉寺由市佛教协会会长松纯长老负责管理和修缮,僧众20名。据了解,现在市民们所看到的清凉寺宏伟布局,是由住持静波法师在废墟上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法堂、法融堂、海静堂、大悲阁、荷花厅后形成的。这项工程动工于光绪廿年(1894年),到民国初年才竣工,建成后有殿堂楼阁300余间,规模仅次于天宁寺。其中仅“关房”(注:小型禅室及个人闭关之所)就有18间,可供18位大德同时发心坐关,修研佛法;僧众有300多人,寺田则有600多亩,成为市区一个主要的佛教场所。。
赵世平表示,这也是清凉寺最鼎盛的时期,从建筑角度看,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建筑规模盛极一时,整体建筑呈‘回’字型结构,属于传统四合院封闭式格局,主体建筑都位于纵轴线上;二是殿堂楼阁之间都有长廊连接,形象一点说,即使是下雨天僧人们穿梭在各个大殿之间也淋不到雨。这两点在寺院中都不多见。”
遗憾的是,这些在文革期间都遭到严重毁坏,不仅佛像、法器、经书被荡涤一空,整个寺院也被改作生产车间、居民用房或挪作他用。加上年久失修,寺内有些建筑已经破旧不堪,目前可供市民参观的地方只有两三亩,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此次修复已经是清凉寺修复工作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6年至2008年,市政府牵头成立清凉寺修复管理办公室,寺院内的工厂、学校及部分居民陆续迁出,僧人进驻,开始恢复佛教道场。
第二阶段是市博物馆搬出后,2008年7月清凉寺庙产正式移交清凉寺至今,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文物部门、佛教界高僧、高校专家及古建筑施工单位专业人士,对修缮规划提出了具体意见,完成整体规划并通过省级文保部门审定。
正在执行的《清凉寺修复与环境整治方案》由全国知名文物专家戚德耀教授领衔,江苏天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担纲设计。主要理念有3点:一是修旧如旧,使清凉寺最大程度地恢复到清末民初时的恢弘;二是尽力恢复其建筑方面的特色,即“回”字型结构和长廊;三是能不动的不动,如大雄宝殿已经被毁,只保留遗址,不再新建大雄宝殿,功能由大悲阁代替。
修复工作会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包括山门、大雄宝殿遗址、大悲阁、海静堂。由江苏江南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依法中标并负责施工。据了解,这部分修复完成后就能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后续修复遵循先左边纵轴线建筑、后右边纵轴线建筑的顺序,最后修复的将是藏经楼及其附近。修复经费由清凉寺自筹,目前尚有缺口。(文:谢杨 周茜)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