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台湾净律寺监院净心法师参访北京龙泉寺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30日
来源:龙泉寺   作者:龙泉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11年7月28日,台湾净律寺监院净心法师参访北京龙泉寺,受到监院贤健法师和图书馆馆长贤才法师的热情接待。晚上在明心阁为僧俗二众开示《我的出家学佛之路》。禅兴法师先做了简要的介绍:净心法师18岁学佛,23岁出家。学生时代就担任佛学社社长。出家多年来,对佛教各宗派包括国学都有广泛的研究。在寺院担任过很多的执事,尤其在寺院管理以及僧团的教育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和体会。

  法师特别说起净律寺的学佛院,那是忏云老和尚创建的。老和尚毕业于当时的北京佛学院(中国佛学院的前身),认识到佛学院偏重于教理的研究,而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就显得不足。老和尚强调解行并重,所以就命名“学佛院”。


 

 

  法师感到十年来,中国大陆佛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看了龙泉寺五周年的大事回顾,感叹龙泉寺从无到有的艰苦创业非常不易,要有相当的毅力和恒力。台湾佛教实际上也经历过类似的开山过程,通过上一代老法师们的努力,现在基本上把硬体和软体建设起来了,所以台湾的这一代法师主要是守成。不像大和尚在这边做这种开天辟地的事业,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关于修行的次第,法师说:整部华严经就是在讲成佛的次第,从信到解到行到证。我们这边学的《广论》也是很讲次第的。大家为什么信佛,常常也说不出什么原因,这就是一种宿世的善根,潜意识的波动。见到三宝自然很欢喜,表示过去生种下了善根——信心的种子,就是依着信心的善根入佛门。但每个人的因缘又是千差万别。龙泉寺有一个很好的学佛次第和方法。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个福报,他本身很想了解佛法,但是没有环境和助缘,所以他一直停留在依着过去善根的那种微软的信心上。

  假设想要到达第二个阶段去深入了解佛法的时候,可能遇到障碍烦恼的时候,就会退转。因为过去的善根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要经过今生的努力加强善根的种子,所以第二个阶段要次第的学习佛法,此时完整的了解佛法是很重要的。没有完整的了解佛法就好像闭着眼睛走路,会很危险,也易走偏差。所以解的部分是帮助我们深信佛法。经典里讲“闻经、达理、断疑、生信。”

 

 

 

  信心如何坚固哪?透过佛陀、祖师的法语开示,学习理解通达这些道理,这个过程就能把内心的那个疑惑一个一个断除,所以这个信心才比较坚固。理解之后再进一步的实修,验证所理解的佛法,所以解同行要并进。否则所解只是停留在文字或者知识的层面。所以这个智慧一般是由闻慧入思慧,再进一步达到修慧,修慧时就会慢慢有证悟的境界出来。首先培养这种禅定的基础,禅定要去修证,就是培养定力。观就是培养观照的智慧,有定力的时候观照佛法的道理,乃至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能够比较观照的清楚,也即止观双运。禅定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智慧是灯,禅定御风,实相是画,定慧要等持。风就是内心的妄念、分别。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戒,戒是各宗的地基。否则,很难成就甚深的禅定和智慧。修行人就是修定慧这两样,直到圆满。禅宗见性也即是见到心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成佛之后的这个中道——实相智慧。但见性后,还要趁性起修;修之后,还要断这个烦恼,还要证。另一方面通过教理的研究,也可以从文字语言中慢慢理解乃至悟到心性的本来面貌。等到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些修行的证悟。所以依着经典,才会有保障,就可以检查是不是符合佛陀教的道理。

  蕅益大师依着智者大师的法华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抽出精华作了一部《教观纲宗》,就是一个佛法概要。所以对佛法的整体概括有所了解后,我们再学一部经典时就能从全貌的角度看待这部经典,才不会被这一部经限制住,就不会学了这一部就不能再学其它的。比如学阿含的思想,再来看般若的思想就不太一样,方等经的思想同阿含的思想差别更大。所以学习佛法要先从整体上概要性的了解,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个别的深入,就能避免因偏差产生的执着。法本身没障碍,是我们人的问题,自己把自己的障碍住了。理论上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达到需要三大阿僧祁劫,还同个人的精进度有关。

  虽然外面酷暑难耐,但法师一直和缓清晰地侃侃而谈,没有一丝躁急,如同涓涓清泉。这就是内心定力的生动体现吧!

 

 

 

  自由交流时,同学们纷纷提问。

  贤冰师:请法师介绍一下学佛院在净土法门的解门以及修行上是怎么样的?

  净心法师:净土的部分,主要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但是,就思想来讲,是依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的思想,以及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为主。研究过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的人知道,在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他都是紧扣三个主题——信、愿、行三资粮。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藕益大师在用天台宗的思想解释《阿弥陀经》时,很重视信自和信理。如何使自己的心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三个力不可思议:佛力、法力和心力。阿弥陀佛的名号虽然只有四字或者六字(洪名),但它具足了阿弥陀的法身和净土的功德。众生的心性功德力本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是被无明妄想所覆盖而不能显现。祖师比喻:阿弥陀佛的愿力像天上的月亮,是如如不动的。但众生像地上的水,你要把水准备好——把条件具足,才能在你的心中映现出天上的月亮,才能感应道交。否则,阿弥陀佛再大的愿力,也不能强迫众生往生到他的极乐世界。如果你偏重他力时,对自己的要求就会降低。但是,如果你平时就没有正念,临终时怎么可能正念呢!印光大师赞叹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即使“古佛再出于世,重注其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法师还说净土法门是要有理论基础的,不是说一厢情愿地相信就可以,这样的信心是很容易退转的。在具体方法上,法师谈到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而印光大师根据众生的根机,开出从三根下手:意根念的清清楚楚,舌根一字一句念的清清楚楚,耳根每字每句听的清清楚楚。最后,法师又重申了修净土法门要扣着信、愿、行三资粮,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藕益大师的《净土十要》和印光大师的文钞开示。这些都学习了,净土法门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将会明了。

 

 

 

提问阶段

 

  贤睦师:我想请问法师两个问题,一是请法师讲述一些忏云老法师的功德。第二个问题是想了解法师出家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

  法师:忏云老法师1915年出生在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省——以前东北是九省。他早期还是在家居士时,在大连学佛会学习佛法。后来在沈阳慈恩寺受菩萨戒,之后发心出家,并于30岁时在北平(现北京)依澍培法师出家。法名成空,法号忏云,于广济寺受具足十戒。出家后,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由于战乱,忏云老法师到南方参学,亲近慈舟、倓虚等大善知识。慈舟老法师是比较重视戒律的,忏云老法师受慈舟老法师的影响,注重并精研戒律丛林。于1949年来到台湾,到2009年圆寂,整整在台湾弘法六十年。历经今世很衰微的佛教,到六十年后兴旺的情况。他不仅重视解门,还重视行门,同时还重视居士的护持门——护持大众、培福报。在佛学院负责教学、安排课程。老法师的教理以天台和唯识为主,修学的理念为持戒、念佛。净心法师现场表示回去后,将为龙泉图书馆提供两套忏云老法师几十年来的开示视频。

  最后针对贤信师、贤慈师提出的有关净人、沙弥和比丘的具体修学次第,尤其戒律的学修做了解答。

  禅兴法师最后总摄时说,听了法师的开示,最大的体会是出家人前五年的学修很重要,基础打得牢,才能做更广大的承担。也希望刚出家的同学牢记法师的教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