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嵩山大法王寺举办“佛法王庭的光辉”佛教文艺论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2日
来源: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11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河南登封大法王寺承办的“佛法王庭的光辉”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艺术论坛在河南登封禅武大酒店召开。

  此次论坛于19日上午9时整隆重开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曹中建主持。出席开幕式的有河南嵩山大法王寺住持延佛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著名辞赋家高志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教授,中国科学院周昆叔教授,四川省雅青寺住持、中国人口基金会慈爱基金发起人加措仁波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室主任何劲松教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古建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郭煌研究院、嵩山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观音文化研究院、中国收藏家协会、四川收藏家协会等国内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50位著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讲到,宗教艺术研究在社会全球化的时代有其独特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国际文化交流,宗教文化艺术又迎来了一个“文艺复兴”的光辉时代,产生了许多艺术精品。最近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使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又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需求相比较,宗教文化艺术研究仍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大法王寺设立“宗教艺术研究基地” 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举措。

  大法王寺住持延佛法师在致辞中简要地介绍了大法王寺的历史沿革。据文献记载,法王寺创建于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4年(公元71年),距今已1900多年。为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兴于唐宋时期。在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古寺重修,恢复寺院面积六万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复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佛教活动蓬勃发展。1995年大法王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楼宇烈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对此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楼宇烈教授阐述了中国最早寺院之一的法王寺在中国佛教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艺术对于佛教的承载、传播以及融入社会文化生活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

  随后,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主任何劲松教授在以《画梅参禅录》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何劲松教授讲解了以花鸟山水为艺术表现对象的中国绘画艺术,与禅玄思想,尤其是“道”“心”本体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对宗教思想对于主流艺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1时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基地授牌仪式举行,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首次在河南设立“宗教艺术研究基地”,该基地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宗教艺术的深入研究,其对于完善我国宗教学的学科建设及促进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卓新平所长在授牌仪式后以佛教为例阐述了宗教文化艺术研究的内涵、范畴及意义,并对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在不同宗教之间对话以及各个学科领域交流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卓新平所长讲到,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宗教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拓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基地”的设立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更具有时代意义,它对于促进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宗教文化艺术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论坛的主题以大法王寺的历史文化艺术为核心,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35篇。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共分四个专场:理论研究、文物考察及研究、宗教艺术、文化交流。与会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大法王寺的历史源流演变,在中国佛教、文化上的地位,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建筑艺术、出土文物、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使人们对大法王寺的文化历史面貌有了更多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教授、张总教授、嵩山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吕宏军先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传辉教授分别主持了四场论坛。

  最后,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何劲松研究员致闭幕词,表示此次论坛在深入研究我国佛教文化艺术、深度挖掘宗教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