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佛教徒也清修 都市人涌进寺院求静寻找慢生活
打坐(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行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们太喜欢掌控、抓取,总是想改变,不易满足,心就不静。‘水不搅自清’,你只是坐着,坐看自己杂念纷飞时,心就静下来了。”界文法师说]
第一次穿海青居士袍时,任兴勇很不习惯,身上像套了条被单一样不得章法,“习惯以后才体会到这身袍子的意义,让你走不快。”清晨五点,住在苏州西园寺的任兴勇就起床了,身着长袍,走到放生池,体会独自一人的宁静。
任兴勇并非佛教徒,只想在闲时亲近佛法。周末,他放下都市生活,专程到苏州西园寺清修。在上海,他是红星美凯龙的企业高管,在寺院里,他能寻找到“静”的生活方式。
像任兴勇一样来寺院清修的城市白领有很多,不乏企业高层。清修,既修炼个人道德,也关注内心世界。从古至今,寺院一直为人们提供清修之所。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寺院兴起了举办禅修营,为清修人群提供系统的佛学课程及寺院生活体验。人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或为逃避压力,或为体验素食,抑或有人为附庸风雅。个人喜好也好,风尚趋势也罢,总之,白领一族有了以“静”改善内心,进而提升生活品质的意愿。
求慢求静
任兴勇说自己是求中道之人,既没有为信仰舍弃一切,也没有沉溺于名利。作为企业高管,他并未感觉压力很大,清修并非为寻解脱。他认为人类千百年来的信仰传承定有其道理,加之对佛学的喜好,他开始参加西园寺菩提书院的修学,深入了解佛学思想,也由此喜欢清修。
从事媒体行业的徐晓露最初接触清修,完全是出于对现实压力的逃避。身为电视工作者,她的工作紧张到每周熬一次通宵。去年十一假期,她想避开现实生活,于是走进西园寺的禅修营。
做金融销售的邹建平、来自电力行业的Jensem都因都市生活的浮躁而期望在宁静环境中冷静思考。寺院成为他们最好的去处,清幽之中,心无繁杂。
如任兴勇所说,在踏入寺院的刹那,一切就慢了下来,静了下来。
踏入西园寺,穿过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就是三宝楼。清风乍起,楼角屋檐的铜铃叮当作响,黄袍僧人打板报时走过。清修的人们赴此参加共修课。
课上,不是诵读藏经阁中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谈论诸如“佛学与心理学关系”之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话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分享经历。
其实,刚开始接触共修时,任兴勇曾因担心参与者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对共修价值产生怀疑,“后来我发现,大家一起探讨可以给自己找到一面镜子,观照自己的内心,亦是自省。”六年来每个月都到西园寺清修一次的邹建平认为寺院即学校,僧人即老师,清修者中亦有高人,“人生的很多问题皆可在此求解。”
在很多清修者看来,面对人生问题,心理学只能解决问题的表面,而佛法可抓住本质。“心理学和你讲道理,劝你静心,但你还是做不到静心。佛学可以教你怎样真正放下。”任兴勇说。
简单选择
寺院中有严格的作息,西园寺大雄宝殿的早课每日清晨5:50开始。僧侣和居士们鱼贯而入,在木鱼声声中,念唱起《朝时课诵》。“令我早登无上觉……”很多人并不了解经文内涵,但徐晓露觉得,“经文内容不一定要理解,这是锻炼自己专注的过程。”
早课过后便是过堂时间,寺院里早午进餐称为 “过堂”,晚餐则为“药食”。过堂时“止语”则是清修求静的又一种体现。师父们提着饭菜依次分食,宾主们则通过手势来表达是否想吃。过堂时不说话,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用餐上,就会格外专注餐食的滋味。
寺院的餐食极为简单,很多时候就是菠菜、黄豆、苦瓜。“如果你有很多选择,就会禁不住去想要吃什么,平添烦恼。寺院的素食让你简化了生活的繁杂。人的精力有限,不散在膳食上,就可以集中在修学上。”徐晓露说。
生活往往因为选择而产生压力,而没有选择就会减少烦恼。徐晓露说:“早课、共修时间固定,你把自己交给这样一种被安排好的状态,就没有压力。都市生活中是有很多选择,但我们往往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选择。在寺院,你只要按照师父说的去做就好了。无需选择,心就平静。”
清修中往往有义工体验的内容,徐晓露曾被分到帮大家洗碗的工作。“每人两个碗,整个禅修营的碗至少有1200个,分给十个人洗。碗被一桶桶挑出来,令人感觉永无止境,洗碗时腰都要断掉了。”徐晓露回忆起洗碗的经历时感悟很多,“在那洗碗,你想走却走不了,就会去想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只要想到为别人做了一件事,心情就好转了。”
清闲时,三五清修好友聚集在茶室,外有花柳掩映,内感几净窗明,斜风徐入,茶香郁浓。茶室中有长长的书台,一盏茶饮毕,任兴勇执笔抄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过笔墨来专注经文是一种静心的切实感。“平时多用电脑,已经很少用笔了,所以执笔时,需要格外凝神定气,摒弃杂念。同时,经书的文字可以涤荡心灵,令人增长积极正面的情绪。”任兴勇体悟道。
内心转化
相比瑜伽、旅行等外在的减压方式,清修者要寻找的是内修的、解决根本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法师的引导下认清内心,进而透彻地认识世界。
“人们太喜欢掌控、抓取,总是想改变,不易满足,心就不静。”水不搅自清“,你只是坐着,坐看自己杂念纷飞时,心就静下来了。”界文法师的这番话,更令任兴勇看淡名利。他认为禅修可安顿身心,一两次的效果不会明显,但这个积累的过程是对生命有益的系统改造。
对于修行的意义,界文法师如此比喻:小孩子打针时会哭闹,而大人不会,不是因为大人不痛,而是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已经并不在意打针时的轻微痛感。他说:“修行是一种训练。敏感脆弱的内心都是未经训练的,训练过的心不会痛。”
界文法师认为修行注重心灵的成长,“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修行”是其强调的禅修精髓。不悲悯过去,不幻想未来,而是切实关注当下的自己。“谈及关注当下,静心呼吸是最好的方式。它最单纯,充满奥妙。我们总想过去和未来,生活在各种杂念中,很少觉察自己的呼吸,没有活在当下。如果你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就培养了一种觉性,是很了不起的态度。”
一周修行后,回到正常生活状态的徐晓露依旧工作紧张,不过,她已经学会以另一种心境来看待压力。她觉得只要尽心去做,结果随缘,对得失淡然,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就会让自己享受过程。
“清修可以令人找到很重要的生命走向的指导,它让我观察到我自己究竟是怎样的状态。”徐晓露并不想一直将寺院当作避难所,清修曾经是为了逃避,现在是为了加强好的状态。
比起城市居家的住宿环境,仓库改造而成的西园寺宿舍艰苦了很多,没有空调,夏日难以入眠。宿者只有心静才能解除燥热,而这实际上恰是锻炼了一种内在的修为。
“清修时十人住一间房,绝对不是度假般的享受。然而,它让你体会到舍弃都市喧闹夜生活而得的宁静。与其说是一种修行,它更像一种返璞归真,脱身于城市繁华,逃离对电脑与网络的依赖。”Jensem感悟,归于平和纯净,是最难能可贵的心境。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任兴勇同样认同清修会对心态产生积极影响。知识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学习得来,而心态唯有通过修炼才能转变。这也正如西园寺慈万居士所讲,清修是让人们掌握一种心态和能力,学会在快节奏中慢生活。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