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佛教对文化自强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7日
来源:学诚法师博客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华儿女》杂志刊载内容


  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民族的概念更多地是从文化方面来体现。一种文化的普世价值越高,包容性越广,影响力就越大,其生命力也就越强。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讲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富强,必然伴随文化的崛起。重树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实现文化自强,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涵养。

  佛教于东汉自印度传入中国,与儒道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三大传统文化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中国佛教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晋——吸纳儒道文化,和平立足传播;隋唐——透彻融合本土,开创中国宗派;近代——回应西方文明,走向社会事业;当代——契应全球时代,开展国际弘法。

  在历史社会上,中国佛教展现了四大文化特色:第一,推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第二,创造举世瞩目的文化成就。中国佛教文化在哲学、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天文等方面,为后世留下来了无比丰厚的精神保障和文化遗产。第三,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国佛教寺院担负着学说机构、教育场所、慈善服务、图书馆、文化传播等重要角色;佛教经典得到先进的翻译和保存,其学术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和传播;佛教僧侣成为知识与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寺庙为广大民众提供衣食的庇护和信仰上的依靠。第四,宣传国际睦邻友好与和平事业的推进。历史上佛教几乎遍及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以及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 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中,既需要法治的健全。

  概括来讲,在当今社会中,中国佛教除了继续发挥上述文化功能以外,还将对国家文化自强起到以下积极作用:第一,佛教深广智慧——成为国家文化自强的不竭源泉;第二,佛教内明之学——涵育国人道德自律自觉;第三,佛教普世价值——服务社会提供人类心灵帮助;第四,佛教心文化——成为不同文明间的沟通纽带并促进世界和平。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营建,不仅是政治上的相互尊重,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佛教“心文化”理念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交流与超越,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佛教尊重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具有不执成见、兼容并包、广纳一切智慧的开放心胸。这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语境之下更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学者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感叹道:“与同为在轴心时代之后兴起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比,佛教在许多不同的国家与文化中进行传播,而实际上大多数的宗教都倾向于保留其发源地的文化特性。

  人类之所以难以和平共处、相互尊重,正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中心主义”为自他之间设下过多的界限。佛教把宇宙万物看作相互依存、彼此观待的整体网络。中国佛教文化在与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也肩负着担任国家文化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围绕着如何构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着眼于世界和谐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从2006年至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举办的这一国际多边宗教大会,充分展示了中国佛教兼容并蓄、以和为本的精神,对促进世界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也会越发彰显其独特魅力。中国佛教在承载着中华文化自强的责任担当中,也必将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出深广的智慧和力量。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