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阳曲县不二寺—太原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时代:金
  不二寺,又名不二禅院,一九八五年在全市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金代建筑,始创于大汉乾佑九年,(公 元956年),原座落于黄寨镇小直峪村南,一九八七年经山西省文物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址搬迁到县城西南大运公路东侧,一九八九年修复竣工,一九 九六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五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名“不二”源于佛教述语,即“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意为凡能悟到“一实平等之理者”佛教谓之“入不二法门”。不二寺的创建者把寺喻为门,寓意为佛教信徒由此门(寺)而入,就能达到不二境界。因该寺为佛教中的禅宗派别,故又称不二禅院。

  从前文物资料载不二寺始创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 ,其实不确,在一九八七年不二寺搬迁中从大殿明间脊榑发现墨笔题记三条;其一为“大汉乾佑九年丙辰岁建造都维那宋会徐德”,其二为“宋咸平六年庚子岁重 建”,其三为“大金明昌六年岁次乙卯八月十七日重建法堂记”。这三条墨迹题记十分清晰地题写在明间脊榑下皮中部和两头替木遮挡处,从而将不二寺创建重修年 代准确地记录下来。

  据不二寺大明洪武三年石塔和大元至元三十年石碑记载,该寺最辉煌的年代为元代。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前后,元世祖忽必烈钦授圣旨三次, 本寺奉旨开演三学,使不二寺佛教活动在周边寺庙中达至鼎胜,与此同时元世祖还钦授塑像、壁画,钦赐不二禅寺净公戒师之铭石碑一通,其时不二寺已发展成占地 三十余顷,规模宏大、佛教活动兴盛的一座寺庙。

  经考证不二寺自大汉乾佑九年(公元956年)创建以来,在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重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重建,元至元三年 (公元1266年)皇帝钦授圣旨,钦授塑像、壁画,新增僧房五十余间、占地三十余顷,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立敕赐不二禅院碑一通,元至大三年 (公元1310年)建八角五层僧人墓砖塔一座,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立石雕三层十一节石塔一座,明万历三年 (公元1585年)重修,清康煕十年(公元1672年)建乐厅,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修,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重建乐厅、钟楼、新建鼓 楼,一九四八年东西垛殿、东西配殿、山门等毁于国民党战火,一九六三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原北留公社管理委员会 呈文报请维修,一九八七年经山西省文物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搬迁保护,七月进行实测,一九八八年四月开始迁建县城,一九八九年十二 月修复竣工,占地10亩,建围墙320米。一九九六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九年建仿古建筑十二间,265平方米,二 00四年山西建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捐资200万元恢复建设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

  不二寺为整个寺庙的寺名,历史遗留建筑为不二寺的三圣殿,(见页面图)三圣殿座北面南,始建于北汉乾佑九年(公元9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 1195年)重修,重修过程中除内部保持原祥外,外部已全部改造成金代建筑风格。所以现存三圣殿为典型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 147.6m2,平面呈正方形(见图1—2),下承青石台基,举架平稳,筒瓦素脊,前檐带廊,廊深一椽半,金柱位于下平榑与上平榑间,四椽木伏头从柱头上 栌斗交出延伸到下平榑处交出,檐柱高3.89米,金柱高4.43米,明间金柱正中间2.56米处置板门,次间正中1.81米为直棂窗,板门高3.11米, 门上额用门簪四枚,门坎两侧木制门砧,制做手法同《营造手法》图例相同,檐柱根直径0.54米,头直径0.46米,柱头收分及卷刹柔和,角柱根直径 0.42米,头直径0.34米。殿宇梁架结构形制为六架椽屋前后搭牵用四柱,周圈柱网向内倾斜38毫米,柱侧角升起增强了整体建筑柱框的刚度,并使殿宇整 体造型显得更为紧紧凑,增强了视觉上的巍峨感观。

  斗拱做为古建筑等级特定的标志,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只有高级建筑才可安装斗拱,且斗拱层次越多,出檐越深等级越高。不二寺斗拱的设计使用颇具 匠心,因其为佛教礼佛的场所,所以在殿前外檐置五铺作斗拱七朵,且每跳出455毫米,斗拱随之层层升起,跳出前檐2。31米。斗拱为单抄单下昂(琴面昂) 里转五铺作出双抄,后尾令拱用异型拱。补间铺作后尾使用真昂作挑杆构件,昂后尾承挑一斗(即一材二契)横拱全为单材,泥道慢拱上层柱头隐刻斗拱两层,并有 散斗置于拱头上,俗称“隐刻斗拱”,是早期史籍中记载的“扶壁拱”在太原市诸多寺庙也仅此一例。不二寺梁架结构也别具风格,构架交接处用大斗各令拱,梁与 梁、梁与榑的结点用驼峰预以承托,使负荷均匀地分布在梁上。平梁上置蜀柱、缴背、叉手及丁华抹刻拱,上平榑与下平榑均有托脚, 大木构架高度为8。66米,加上屋脊高度整个建筑高达10米,使殿宇更显气势巍峨、淳朴大方。屋面举折比为1:3.7近于宋《营造法式》。屋顶履以素瓦, 瓦条脊,卷尾吻,均体现宋金风格。

  不二寺的彩塑艺术继承了隋唐时期的风格,从大元至元三十年皇帝敕睗碑记不难看出不二寺彩塑应为隋唐遗风元塑精品,殿内佛台正中塑娑婆世界教主释 迦牟尼说法像,释迦牟尼结迦跌坐在莲花台上,神态端庄肃穆,左手扶膝作“安印”,右手施“说法印”表示斥破外道。肉髻、眉间白毫,身着双领下垂袈裟。显示 着佛祖至高无上,佛的背后为通高4.7米,宽2.6米的大背光,呈尖拱形,背光两侧由菩提树支撑,四周为火焰造型外,象征着佛法无边,两侧对称塑有一对象 征凶猛的狮子,一对象征温顺的白象和一对口含青草象征吉祥的小鹿,其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背光中上部塑如来佛祖法身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神像,像高29厘 米,形态各异,左右对称,栩栩如生。如来佛祖法身像向下依序为传说中展翅三百六十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取龙为食的金翅鸟王。日月飞天和两条龙,意寓佛教的 博大精深,浩罕无穷,从而体现出其独特的构思意境,这在我国诸多寺庙中也极为少见。在释迦牟尼 佛左侧站立一位从容持重,瘦骨嶙峋的老者,梵名迦叶,从其面部有苦难言的神态,映称出苦行僧的艰苦生活。右侧则是一尊眉清目秀,体态憨直英俊的年轻僧人, 梵名阿难。两位均为释 迦牟尼的忠诚弟子,日夜守 护在释迦牟尼的左右,显得和谐自然而又明显地存在着强烈的对比感,实实耐人寻味。再向左右原为一对侍女,(协侍菩萨)可惜左侧的一尊早已脱落不复存在,而 右 侧的侍女肌肤丰润,体态婀娜,雍容自如地立于莲花台上,高1.9米,上身右倾,臀部左扭,整个身体呈“S”形,体现出女性的曲线美,裸露着的上身,满佩璎 珞珠玑,一身珠光宝气,承龚了盛唐仕女的风韵,左肩斜披红色胸带,下至右腰部,巧妙地掩住了丰满的乳房,右肩又有一条绿色的飘带随着右手下垂后翻至左手腕 上,又自然地垂自足下。一条腰间丝带,勒在裸露的下腹部,勾勒出一条条变化着的腹肌,飘带贯穿上下,起到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这种妍丽与典雅的结合,更 显的神韵别致,让我们不得不为古代匠师精湛的技艺而赞叹!侍女右 侧为代表“智慧”“辩才”身骑绿毛狮子的文殊菩萨像,狮子前有一矮小的胡人驽手拂菻。相对应的左侧为代表“德”与“行”配以白象座骑的普贤菩萨。两位菩萨 身体相对微侧,视线相向,头戴花冠,脸颊丰满,披罗巾,佩璎珞,半结迦趺坐在莲花座上,莲花座又安稳地置于座骑上,冠带自然地下垂飘逸,与人体妥贴地结合 在一起,更增加了塑像的华美与俊秀,下身轻柔的裙衩,纹路疏密得当,喻显得体态不俗,飘逸洒脱,给人以明快、亲切、流畅之感。两傍的护法金刚力士,虎背熊 腰,头戴兜鍪,身着甲胄,手持兵器,怒目园睁,给人以畏惧感。难怪释迦牟尼要选其为护法。

  在不二寺彩塑艺术中,释迦牟尼佛两侧文殊在右,普贤在左,这是与我国大多佛教寺院的不同之处,我国大多佛教寺庙中,释迦牟尼佛像左边塑的是文 殊,右边塑的是普贤。是古人“工作有误”还是另有说法,在迁建过程中曾讨论是否更正。最后专家们统一认识,按“修旧如旧,原样不动”的文物保护原则,原样 复位。到2000年我们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为把不二寺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准确地反映出来,我们和省文物专家在考察不二寺原址附属文物的基础 上,对不二寺的所有经幢、碑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翻阅北汉至金代的历史典籍中,终于查到北汉时期就是右手为上,左手为下,从而弄清了不二寺在北汉时期三 圣殿修复塑像时古人并未失误,他们仍按佛教规制确定文殊菩萨在上方位,普贤菩萨在下方位而定位塑造的,从而破译了不二寺文殊在右,普贤在左之迷。 

  不二寺壁画绘画技艺也十分精湛,主要壁画分布在东西两山墙上,且都分上、中、下三层,各层间以云层相隔,同时又自然衔接,和谐统一。壁画采用堆 金立粉上承绘画艺术,从而增强其立体效应,东西两壁画上层均绘手持灵芝的吉祥女,在彩云缭绕中飘翔飞动,飘动着的彩带和徐徐后退的彩云,生动地描绘出 “飞”的动态效果,故称“飞天”。东山墙绘的是“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主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右协侍分别为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组成 东方佛国世界。西山墙中层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其左协侍为大势至菩萨,右协侍为观世音菩萨,他们组成佛国世界,故也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纵观彩绘艺术,不论东方的佛菩萨,还是西方的佛菩 萨,从体态服饰看没有多大差别,分别只在于所持“手印”或所持法物不同,他们在飞天相伴,彩云环绕,众僧的护卫下,显示着佛国的庄严。壁画的力作在下层, 下层与上层相比突出了世俗的特点,东壁下层绘的是一组神将,是药师佛的保护神,称“十二药叉神将”、“药师十二神将”,分别为(1)宫昆罗大将(2)伐折 罗大将(3)迷企罗大将(4)安底罗大将(5)安页罗大将 (6) 珊底罗大将(7)因陀罗大将(8)波夷罗大将(9)摩虎罗大将(10)真达罗大将(11)招杜罗大将(12)毗羯罗大将,他们分别应于本身的十二大愿,保 护昼夜的十二个时辰,又其大将一一具孟、仲、季之三辅,故成三十六禽,又于七觉各具千如,故其药叉之眷属成七千,十二神将各俱七千之药叉,则为八万四千, 是成八万四千之护法神,转一切众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四千之菩提,这些神将在佛教史迹中只有其名而无其形,故作者凭想象刻画创意,通过面形、发式、胡 须、衣饰、甲胄、兵器、形态的不同来表示其各自的性格特征,各神之间又相互呼应,眉目传神。为表现其神威神韵,第七尊因陀罗大将头饰上还绘有骷髅,诸神的 盔甲上系的彩巾飘带,自然地飘向上下左右,从而形成以静带动的艺术效果。从下层中部的“舞狮图”上雄健的狮子随着两位舞狮人的动作侧头起步,翩翩起舞,表 现出民间庙会酬神乐神,神人共乐的和弦乐章,这种民间酬神偿愿,祈福消灾,驱鬼逐疫的活动在阳曲大地较为普遍。西山墙壁画绘的是十六罗汉和一位小沙弥,十 六罗汉左右各八位,列于皇帝礼佛图两侧,第十三尊罗汉因揭陀尊者还用手抚着一位小沙弥的头,隐喻着罗汉对小沙弥的仁厚与关爱及佛教界平等不二的哲理,十六 罗汉老幼胖瘦、高矮俊丑、形态不一,就连服饰、袈裟拭披法也各具特色,组成了一幅幅相互连系又极具个性的画卷,下层中部的皇帝礼佛图与东山墙下层中部的 “舞狮图”遥相呼应,形成佛界、民间、帝王共同欢庆的融洽祥和氛围,从而也更加突出了“不二”的深刻含义,画面中的皇帝为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带领八 位皇宫朝臣上殿祈拜佛主保佑的礼佛场景,为整个壁画的足珍之处,从皇帝气宇轩昂、英俊潇洒又表情庄重的神态,不难看出皇帝对佛祖的尊重和祈祷国泰民安的爱 民之心。皇帝前的七位宫人头戴蝉翼帽,身着窄袖园领袍,束甲扎带,脚蹬皂鞋,前面两位正在为皇帝朝拜点燃提炉,添加檀香,中间的两位手执日月扇,侍从于前 后面的四人又分置一个相互呼应又体现独立的画面,皇帝正准备接过宫人递上的檀香为佛主敬香,而手持金瓜兵器的护卫,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的一举一动,恪尽职守地守卫着皇帝的安全。后面的 老臣头戴硬角幞头,身穿园领红色袖袍,轻声细语地指点着皇上按佛教礼仪进行朝圣,整个画面构思精妙、用笔如神,从庄严肃目又极具神密的气氛不难看出皇家敬 佛的祈诚和佛教至高无上的尊严。

  不二寺的砖雕艺术也十分考究,在三圣殿80cm高的佛台前面上,玲珑雕刻了左右各十,意喻十全十美、工整对称、内涵彼深的佛教花卉饰品,正中是 一条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乘风破浪的巨龙,在自由自哉地追遂着前面的珠,却似巨浪涌动、巨龙翻飞。难怪龙被誉为镇守大海、掌管水族之王。您看!紧随龙后的蚌 不知是赤诚忠心地护卫着龙王、还是情意延绵地呵护着前面的珠,其文化内涵微妙微俏、耐人寻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