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离石安国寺—吕梁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地理位置
  安国寺,位于山西省离石市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 中。周围山峦耸立,绝壁悬崖,群山环抱,松柏丛生,郁郁葱葱。尤使人惊叹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盘根外露。那林中异状万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 奔。在石林之间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锦似绣,竞相争艳。寺内水源丰富,清泉长流不息。
  历史渊源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据碑记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赐予昌化,置铜塔贮之,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奉、贮放佛牙之处。当地还流传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
  景观特色
   该寺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寺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共四处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 楼、万佛阁、关帝阁、观音楼、十王殿、洞宾楼,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莱公祠、于成龙读书楼,还有莱公别墅、石牌坊、砖塔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多处留有唐代遗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五踩斗拱,中间花拱,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精美的 三身佛,高达4.8米,造型独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传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动。铜塔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 木构建筑,上下层四周有围栏设木梯可攀登上楼,下又有暗室三间。钟鼓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塔为宋式须弥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层,束腰部分有砖雕 图案,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偏院又称清静处,有于清端公祠,楼上是关帝阁。后院古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其地势险要,景色奇特,构筑精巧。前 临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汇为细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绝壁,悬崖飞瀑,遇雨天则水帘垂挂,其景十分壮观。绝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凿成的 石室,石壁上有“龙”、“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间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亲笔书写的山寺石室文。石室为于成龙之子于廷翼筑,又凿通石壁为 石窗,依窗眺望,远视中阳县城,近视寺周美景,南川风光,一览无余。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刹安国寺,雄居于乌崖山中,以其形胜殊 异,风景优美著称。内有三十二景可供游人观赏。若逢夏季,气候清爽,真乃避暑胜地。多少年来有不少仕宦达官、显赫名流、墨客骚人汇集于此,也曾孕育过历史 清官于成龙这样的时政英才。这座清雅古寺,四季鸟语花香,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处融自然风景与古建为一体的名胜,已成为革命老区的一颗晶莹夺目的明珠。
  2001年06月25日,安国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海宁盐官安国寺
  安国寺消失于1978年冬
  现在能见到的安国寺遗迹是三座唐代经幢和一些残散的碑石,都被安置在盐官镇北寺巷西的一块矿地上。经幢系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其上。经幢也有脱离寺庙而立的,或在水边,或在道路旁,佛教徒见了都要顶礼膜拜。
  安国寺的三座经幢
   安国寺这三座经幢,分别凿制于唐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844),咸通六年(865)。会昌二年凿制的经幢高5.8米,周长4.4米。会昌四年 凿制的经幢高6.2米,周长4米。这两座经幢上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六年凿制的经幢高7米、周长4.6米,从底部到顶端共有19个层次,每一层次 造型不同。幢下部为两层重叠须弥座、因浮雕蟠龙,故别称“系龙幢”。这三座经幢的须弥座、幢身(八面)、幢盖、所雕人物花卉等图案,都极精致。
  寺院历史
  安国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名镇国海昌院。唐会昌初(841—843),忽有莲花涌地而出,寺僧法昕以为祥瑞,乃修葺精舍,延请名僧安国师为住持。宋大中样符元年(1008)赐今额。安国寺自创建后,屡圮屡修,最后一次重修时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
  闻名于天下
  海宁盐官安国寺的出名,由来已久,主要是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唐宣宗曾在这里为僧。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原名李怡。到武宗李炎在宦官仇士良等人的操纵下夺得帝位以后,把光王李怡看作眼中钉,甚至把 他打得半死,沉入宫厕之中。仇士良等宦官又帮助李怡逃出宫外。此后,李怡落发为僧,登基之后御赐安国寺之名。赐寺中主持“悟空国师”
  二是日本 派人到中国来,要求弘传禅宗,最早就是找到这里。据《日本国首传禅宗记》记载:日本文德天皇时期(公元851-857年),也即唐代大中五年至十一年,唐 宣宗在位期间)慧萼奉桔太后之诏,入唐“聘有道尊宿”赴日本弘传禅宗,慧萼慕名找到盐官安国寺(当时尚称镇国海昌院)礼谒齐安,请他去日本传法,齐安即派 弟子义空随慧萼东渡日本。这是中国最早东渡日本,弘传禅宗的僧人,桔太后并特地为义空建造了禅林寺。
  三是宋代大文豪、著名诗人苏轼(东坡),在熙宁八年(1075年)时,曾捐资给盐官安国寺建造大悲阁,并亲自撰文和书写了《宋安国寺大悲阁记》。这座大悲阁,是当时安国寺僧人居则节衣缩食三十余年发愿建造的,阁中供奉千手眼观世音像。
   四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梨洲,1610-1695年)曾在这里多次讲学,据多种史籍和海宁地方志记载,从清康熙十五年春三月到十九年 (1676-1680年),先后五年间,黄宗羲应当时海宁县令许三礼的邀请,以六十七岁高龄,不辞劳苦,自家乡余姚渡过钱塘江北来,到海宁设坛讲学。他到 过海宁和附近许多地方,主要是在盐官安国寺。
  五是宋代皇朝对安国寺也很重视。宋理宗(1225-1227年)曾御书“妙智之阁”赐寺,并立碑刻石。
   六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春三月初二日和三十年,乾隆到海宁时,曾两次到寺拈香,前一次还为化殿赐题御书“法海安禅”扁额,并题写柱联:“香水护须弥,功德常 澄一镜,妙华现优钵,庄严合证三轮”,此后又赐白金五十两,御笔黄龙石佛墨刻、御题梅石墨刻,和《钦定重刻淳化阁贴》一部,可说是关怀备至。

 



  安国寺,位于离石市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周围山峦耸立,绝壁悬崖,群山环抱,松柏丛生,郁郁葱葱。尤使人惊叹的是突兀石上,忽 生怪柏,盘根外露。那林中异状万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间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锦似绣,竞相争艳。寺内水源丰富,清泉长流不息。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据碑记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赐与昌化,置铜塔贮之,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 奉、贮放佛牙之处。当地还流传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该寺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寺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 进,共四处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万佛阁、关帝阁、观音楼、十王殿、洞宾楼,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莱公祠、于成龙读书楼,还有莱公别 墅、石牌坊、砖塔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多处留有唐代遗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五踩斗拱,中 间花拱,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达4.8米,造型独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传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 重彩画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动。铜塔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木构建筑,上下层四周有围栏设木梯可攀登上楼,下又有暗室三间。钟鼓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塔为 宋式须弥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层,束腰部分有砖雕图案,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偏院又称清静处,有于清端公祠,楼上是关帝阁。后院古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其地势险要,景色奇特,构筑精巧。前 临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汇为细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绝壁,悬崖飞瀑,遇雨天则水帘垂挂,其景十分壮观。绝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凿成的 石室,石壁上有“龙”、“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间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亲笔书写的山寺石室文。石室为于成龙之子于廷翼筑,又凿通石壁为 石窗,依窗眺望,远视中阳县城,近视寺周美景,南川风光,一览无余。
  古刹安国寺,雄居于乌崖山中,以其形胜殊异,风景优美著称。内有三十二景 可供游人观赏。若逢夏季,气候清爽,真乃避暑胜地。多少年来有不少仕宦达官、显赫名流、墨客骚人汇集于此,也曾孕育过历史清官于成龙这样的时政英才。这座 清雅古寺,四季鸟语花香,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处融自然风景与古建为一体的名胜,已成为革命老区的一颗晶莹夺目的明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