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帱山寺-遵义-贵州寺院
物华天宝护云帱 天降祯祥建梵宫
——记贵州省仁怀市云帱山寺住持释常再
释常再法师,俗名陈绍厚,男,汉族。1956年8月2日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市中枢街。常再法师出家之前一直靠外出打工维系生活,饱尝艰辛。期间,偶然接触到佛法,自此一心学佛念佛,向往极乐净土。1989年,他发心断除六根,皈依佛门,清净修行,誓证菩提。1991年,仁怀市云帱山重建云帱山寺,常再法师主动负责修建大殿,为建道场尽心尽力。2010年,法师在云帱山寺内由通灵大和尚亲自为其剃度出家,并赐法号常再。
法师所驻锡的云帱山寺,因山而得名增色。与赤水河齐名的云帱山,古名翠帱山,不消说是因它常年翠绿覆盖,不时有云雾光临的缘故。它雄踞于仁怀市城之东,距城约8公里,海拔1460多米,矗立于中枢镇与坛厂镇接壤的边沿地区,其主峰探日而上,海拔1468.6米,素有县治祖山之誉,名列旧日“仁怀八景”之首。
据清乾隆《贵州通志》记载:“翠帱山,在城东十五里,形势起自西南,迤逦回旋,由东转北,绵亘百余里,县治祖山也”。清道光《遵义府志》又这般描述:“翠帱山,环绕数十峰,势若朝拱。晨早,其顶有片云,是日即雨”。嘉庆《仁怀草志》道的更为形象:“翠帱山,当夫惠风初宕,英云小点,岚光翠影,日披拂于几席之间。又名云帱山”。
云帱山的主峰,由大小高矮相近的许多山头组成,很难分清主次,这也是它深蕴厚藏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加上环拱在主峰周围的大小山岭,虽没有民歌中说的上千的山峰,却远比《遵义府志》记载的“数十峰”要多得多。据当地人讲,云帱山有大小山头108个,正巧与《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相同。世人便以108个星宿命名每个山头,以紧绕主峰的山头为36天罡,离主峰稍远的为72地煞星。这些大小山峰挨肩接踵而立,贴胸依背而卧,若即若离,半合半分。峰与峰之间,曲径盘旋,歧路萦绕,人入其中,步移形换,如入迷魂阵般,往往东西莫辨,南北难分,倍感新奇与神秘。主峰南端的象鼻岭,活似一只耳大牙尖皮肉厚的大象,在它草饱水足之后,半卧、半坐半开眼,悠闲自在地把鼻子伸到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清池内戏耍,故名之曰象鼻搅水。不过,这口波澄似镜的水塘,其实只是一片草肥绿满的洼地,这便是云帱山寺的原址——飞龙寺的旧址。
飞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公元1403—1425年)年间。它的得名,概因这里山如飞龙岭如蛟之故。寺庙几经盛衰,几经损复。后改名飞来寺,缘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重建此寺时,突然有一块颇似观音大士圣像的陨石从天外飞来,遂改飞龙寺为飞来寺,亦称观音寺,历时五百余载。民国时期,寺内僧侣多达80余人,香火鼎盛。“文革”开始的1967年,盛极一时的灵山古寺荡然无存。不久陈姓家族又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将其明代的祖茔迁葬于此。至1991年,承党的惠政,地方信士为恢复云帱山古刹文明,发展酒都旅游文化事业,重建“云帱山寺”,于原址北侧的四尖山前,另选新址建寺。
在常再法师的带领下,群策群力,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助和大力支持,寺院的建设进程神速。1994年,修建了250平米的观音殿;1995年6月,新建上殿落成,同年7月23日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96年2月10日,仁怀市政府批准寺院为正式的宗教活动场所;下殿于1994年开始续修,1999年竣工,并于当年6月13日举办开光典礼,有数千名信众和游客参加了典礼;1998年,常再法师和寺院管委会成员修建了管委会人员的住房;2003年,云帱山寺的大山门工程竣工;2009年,常再法师又带领管委会成员复修了大雄宝殿。寺院复建之初,欲沿用旧名“飞来寺”,但考虑该名各地多有,又因云帱山为市内名山,山寺同名,易记易传,遂定名为云帱山寺。
新建的云帱山寺,静卧于主峰腹地之中,深藏在岚浮绿涌的云雾深处,不走到跟前,很难见到它的一椽半瓦。整个庙宇由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上下两殿组成,上殿在下殿的左上方的土台上,中有多级石梯相互沟通。两殿大小虽悬殊较大,但都为坐东向西,依山就岭而建的木石结构青瓦房,是市内独一无二的石头为骨木为肌的佛寺。具有造价低廉、结实坚固、古朴凝重等显著的民族、民间建筑风格。
上殿虽名曰大雄宝殿,其实并不雄大,面积仅有80平方米,为4柱、3门、2层楼,石壁粉墙斗拱顶。殿内底层供有眉目慈祥,盘膝而坐的释迦牟尼佛,满脸堆笑,坦胸凸腹的弥勒佛以及赤面长髯、表情严肃的关圣帝君等神佛的泥塑像9尊;2层木楼上的大悲阁塑有观音、送财童子、龙女的站像3尊。尊尊造型别致,生动有趣。小巧紧凑的佛殿内,各种庄严的供具、法器齐全。殿前的抱柱上,书有“晨钟暮鼓尊佛学,夕照朝晖映梵宫”等楹联。大殿两侧,各有用石板砌成的禅房、客房、厨房,墙壁等未作任何装饰,让人能一睹石头房舍拙淡雅致的容颜。三幢房屋中间的空坝,是夏天香客、游人休息和饮茶之所。殿前悬有一口重289公斤的大铁钟,声音洪亮清越,故有人以“幽寺鸣金钟,飞声传百里”的诗句赞之。
依石壁而面青山的下殿,当地人称为观音殿,实际上它是供奉多种神灵的综合神殿。为4柱、6门、丁字梁结构,朱壁黑瓦石头墙。屋脊与檐口全用乳白色的玻璃酒瓶相互连缀,宛似多条飘浮舞动于屋顶的银色长蛇,既美观而又耐寒防冻,是富有酒乡气息的创新工艺。宽敞的神殿内,东壁神台正中,莲台上端坐着彩壁纵横的千手千眼观音塑像,童趣天然的金童玉女侍立两旁。两侧神台上依次排列着文殊、普贤、地藏王、通天教主、孔子、财神等释、道、儒诸教派的神圣像32尊,造型粗犷有乡土韵味。殿内布局,悉以昔日飞来寺大悲殿内的景物为蓝本,暗示飞来寺系此庙前身。殿前的楹柱和门框两侧,俱有用楷、行、隶三体书写的对联,内容多与弘扬佛法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关,诸如“凤龙朝圣地,钟鼓拜观音;云帱撑天荣古寺,门河入地润新城”等。
观音殿前碧草春生如诗画之草坪前,左侧有如钟之小山,山势下延,名为“金钟扑地”。右侧似鼓之小山,地脉缓升,令为‘玉鼓抬头“。两山对峙,相得益彰。秀峰凝秀色,灵地出灵泉。钟、鼓南北两端岩石中流出之灵泉圣水,形成了钟山以北之大水井和鼓山南端之小水井。大水井,澄碧深幽,宛若玉潭,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小水井,碧浅清澈,井底沙粒可数,不盈不缩。两井水源自主峰水质极优,清冽甘醇,润育良田万顷,香客游人欣然登峰,一则饱淘天然之美,一则汲一口神泉而心旷神怡。
置身云帱山寺,当夕阳西下,东山一派红光普照,绿的发蓝的山峦,瞬时变得橙红尽染,渐渐日落西山,夜幕降临,玉兔升空,在月光下,云帱山恢复了平静,金风拂体凉爽宜人。是时俯瞰酒都古镇,颇似银河落足前,银灯闪烁,日月星辰,伸手可摘。皓月当空,露珠倒挂,栖鸟鸣调,竭力将沉睡唤醒。
如今的云帱山寺内钟鼓齐鸣,金玉交辉,山水同秀,泉林并美,天造地设,真乃难得的禅林清幽福地。
神奇云帱山,千秋沉睡,万载沉没。而今祯祥天降,盛世康平,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建设好云帱山寺,拓展当地旅游事业,是带领当地人民奔向小康的必由之路。
在仁怀市宗教局的关怀下,云帱山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了云帱山寺6000平米的寺产划分。常再法师带领僧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积极地配合仁怀市委市政府以及仁怀市宗教局的工作指示,计划在云帱山寺旁供奉酒神杜康,为腾飞的酒都仁怀市增添活力和血液,发扬仁怀茅台精神,建立原生态旅游圣地,为仁怀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一切力量。
常再法师现任贵州省仁怀市云帱山寺住持。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