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护国寺-铜仁-贵州寺院
梵净山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约11公里,原名天池院,始建于宋代建炎年间,清初更名为护国寺。该寺背靠狮子崖,面对肖家河,寺庙占地40余亩,应属梵净山最为壮观之古寺。护国寺内题咏、楹联颇多,尤以书题颐和园匾额荣获慈禧嘉赏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所书正殿长联及匾额最为珍贵。
梵净山护国禅寺是明代万历年间敕封的著名四大皇庵之一,也是梵净山最大的寺庙。它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县永义乡大园址村,距印江县城48公里,距梵净山金顶15公里。棉絮岭自梵净山金顶逶迤而来,在护国寺后山稍有停顿,形成一片开阔地带。护国禅寺背靠青山,面向万岭、极目远眺,数百里山峦起伏,波涛般荡叠绵延,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百里烟波奔来眼底,千年社事注结心头......
护国禅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2002年底2003年初,在护国寺原址施工中出土了一大批万历三年(1575)的寺庙文物,如药师佛的宫毗罗等12药叉神将、古碑、莲座等,多数为绿砂石,神将造型生动,工艺独特,栩栩如生,十分珍贵,其中一尊石佛造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字样。同年代的梵净山金顶石壁“院道摩崖”有“委系古迹名山”,印江知县雷学皋招募善人“起竖庵殿”等记载,这些出土文物和碑刻证实了430年以前修复梵净山时的盛况,可见梵净山护国寺在当时就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护国禅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2002年底2003年初,在护国寺原址施工中出土了一大批万历三年(1575)的寺庙文物,如药师佛的宫毗罗等12药叉神将、古碑、莲座等,多数为绿砂石,神将造型生动,工艺独特,栩栩如生,十分珍贵,其中一尊石佛造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字样。同年代的梵净山金顶石壁“院道摩崖”有“委系古迹名山”,印江知县雷学皋招募善人“起竖庵殿”等记载,这些出土文物和碑刻证实了430年以前修复梵净山时的盛况,可见梵净山护国寺在当时就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护国禅寺原有建筑占地达48亩之多,有殿堂三进:前为玉皇殿五间,两侧配殿各两间;中进为正殿七间,侧各三间禅房,中为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五间,对厅五间,是朝山时香客宿息处;后进为观音殿,两侧耳房分别为厨房和库房。整个寺庙群均为木结构,建筑精美,画栋雕梁,具有典型的南方民族建筑风格。寺内佛像伟岸庄严,雕塑精细,造型逼真,流金溢彩。这为梵净山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可证的坚实材料。
护国寺历代都有高僧住锡。仅万历后至清末有名有姓的僧侣数以百计。其中高僧大德有妙玄、彻空圆通、德悉明慧、宝山真贵、明然如泰、见空性晓、海阔慧惺、普观、普汪、寂受、照琛、照齐、性印、信才、隆参、懋生等。特别是妙玄、明然、海阔、隆参、信才等高僧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振兴,庙宇的修建,道路的修筑,功德无量。他们的德行修业、举止风范为后人所敬仰。 护国禅寺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迭经战乱匪患,几度毁建。有资料可稽的就有五、六次。清光绪七年,清政府移松桃协练军都司衙门于该寺旁,称“护国营署”,总揽八汛军务,保护庙宇和朝山香客。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黔东独立师师部亦设于此。“文革”期间,仅有的残庙也基本荡尽,唯存遗址。1998年夏,时年已近九旬的辽宁僧人释佛友率弟子慕名来此,有感于名山胜迹变为残垣断壁,故发宏愿,挑起修复护国禅寺之重担,得到地方政府、诸山长老、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于当年9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历经六载艰辛,如今已建成整个建筑群占地14000余平方米。有山门、左右耳房各4间,左为法物流通处,右为素餐馆、天王殿、放生池、两房平台。占地1271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各36开间,依山就势,呈梯形结构,气势恢弘,金碧辉煌,成为一大胜景。堪称“大山、大寺、大和尚"。护国禅寺现已成为黔东北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