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天龙寺—宜春—江西寺院
在《普庵印肃全集》一书中,笔者找到了普庵写的《天龙岩寐语》,摘录如下:
天龙寂听,魔族魂消。尘刹毛毫,普庵不二。为什么开庵,来至于此?是故水月空花,现形应物。若得学无学士,临机而不著言栓,一悟普闻妙解,而岂俱声色?老庄之言不到,佛祖之句难传,应如是知,权名实相。实相无空无不空,将不空执尚违宗。一多无位谁分别?
万象森罗一镜中。庵本非庵开不开,灵知自性即如来。寻源穷处烟霞伴,南岭风光近日回。上无片瓦下无锥,被喧卜静了无依。无求欲叩无心者,即了无心岂是非?若将色见普庵人,未免随流不契津。千里无来同受用,纵横妙用自家珍。莫怪渠侬不出头,了心非相永无求。相逢谁觉梦中梦?浪静闲乘般若舟。
禅门佛法,贵在淡定从容。仔细悟一悟,从中也许会明白许多为人行世的道理。笔者既寻访至天龙寺,又细读过这部《天龙岩寐语》,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特约撰稿:段润萍/文 邓艺/图)
据宜春禅宗志记载,在袁州区古代寺院栏目中对天龙寺有一笔简单的介绍:天龙寺,在石里乡(今袁州区慈化乡)天龙岩。
另据《普祖灵验记》载,南宋孝宗隆兴二年甲申(1164年)秋,慈化寺方丈普庵禅师见朝拜人多,遂付院事与圆通主持。自己潜往南岩(今天龙岩)山上求静打坐,经久不为人知晓。
乾道元年(1165年)八月十五日夜,有湘人丁骥、刘汝明在屋外谈话间,望见南岩里面毫光彻天,乃知必是普庵禅师打坐隐于此。第二天,丁刘二人集众善信结伴追寻,至南岩。四众弟子请普庵禅师回南泉慈化寺。普庵禅师不答应,后众信士苦请。普庵禅师乃曰:“身归慈化,心在天龙。”即付嘱道友陈普宁等在山上建庵。普宁说:“山上无粮食,难以维持。”普庵禅师遂以香帖药丸交与普宁说:“以此为生,自有食用。”普宁等众随垒石为墙,建庵守护,其岩名曰“天龙岩”,其庵名曰“天龙寺”。
天龙寺正门
6月14日,笔者因故前往慈化寺,办完事时间尚早,遂提议可否到当年普庵祖师闭关修行的天龙岩去看看。正好同行的几人均未去过,于是由向导带路,笔者一行前往离慈化镇5公里左右的普庵祖师隐居修行处天龙岩。
天龙岩寺、观音阁、吴太仙庙、慈化寺号称慈化四大佛寺,笔者早就对天龙寺神往已久,一直渴望前去,这次能够成行,应该说是缘分到了吧。
一路行来,只见草木青翠、秀水流碧,越往前行山林越发茂密。天龙岩位于约500米高的山坡上,因前几天下了暴雨,上山的路泥泞不堪,可挡不住笔者一行寻觅普庵祖师行迹的热情。当笔者登上山顶时,不禁眼前一亮,整修一新的天龙寺隐在一片古松之间,隐映蔽蔚,宝象庄严,果然是一处绝佳的修行闭关之所。
相传在南宋孝宗隆兴二年甲申(1164年)秋,普庵禅师见慈化寺朝拜人多,遂将寺院里的事交与圆通主持。自己潜往南岩(今天龙岩)山上求静打坐。初到岩下,地神出来礼拜普庵祖师曰:“此地非师道场。”普庵祖师曰:“以后这里可安六七人在此耕种修行。”再上山中打坐,又有地神礼拜曰:“此地非师所居。”普庵祖师曰:“后可安十余人。自作自食。”又复上山,只见丛林巨木,荆棘森然,无所从入,普庵祖师入石岩中打坐入定,经久无人知晓。
笔者现在所见的新修的天龙寺是由马来西亚一居士出资数百万元人民币重建的,于2009年8月举行的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上梁法会。外观是以粉红色为基调,墙上多处书写了普庵祖师的名号。山门处写有一联:天阙庄严佛光照四海,龙岩祥瑞威灵耀五洲。巧妙地把天龙岩几个字嵌入联中。
因天龙寺建于深山之中,往来香客很少,显得非常清静。寺庙中仅有两位20多岁的小和尚在此修行,寺庙门口还摆放了若干双拖鞋,笔者一行换上拖鞋,进到寺来,看见里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尘不染,干净非凡。寺庙里的两位小师傅正在专心地修行,一位正对着普庵禅师修行的祖师洞在专心地练着瑜伽术,一位站在普庵殿门口念《普庵咒》,两人都非常专心致志,对笔者一行的到来视若无睹,笔者一行也不去打扰他们,自己在寺庙里到处走走看看。
笔者看到在寺庙门口又有一联:天恩浩荡镇河山,龙成显赫佑民安,上书:天龙寺。在天龙寺里专门有一个“普庵殿”,殿门左边有一块大展板,上面介绍了普庵祖师成道始末。分了化度始末、妙契华严、冒雪僧来、赴勾灵异、南岩灵异、佛顶灵异、龙虎仙异、卓锡建庵八个章节介绍了普庵禅师成道的始末及普庵禅师的一些灵异事件。另还配有六张图片,分别是:拳打井、供众泉、天龙岩、祖师洞、罗汉松、天龙寺。
普庵殿门口的对联是:普宇佛光照三界,庵殿祥瑞满禅林。门口的香炉刻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笔者还看到有一面墙上写着普庵禅师自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诏谥“普庵禅师”以后,至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朱棣复加封谥,前后七次诏封的总封谥号“普庵至善宏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惠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能够受到历代皇家如此的礼遇,确实世所罕见。
6月14日,笔者因故前往慈化寺,办完事时间尚早,遂提议可否到当年普庵祖师闭关修行的天龙岩去看看。正好同行的几人均未去过,于是由向导带路,笔者一行前往离慈化镇5公里左右的普庵祖师隐居修行处天龙岩。
天龙岩寺、观音阁、吴太仙庙、慈化寺号称慈化四大佛寺,笔者早就对天龙寺神往已久,一直渴望前去,这次能够成行,应该说是缘分到了吧。
一路行来,只见草木青翠、秀水流碧,越往前行山林越发茂密。天龙岩位于约500米高的山坡上,因前几天下了暴雨,上山的路泥泞不堪,可挡不住笔者一行寻觅普庵祖师行迹的热情。当笔者登上山顶时,不禁眼前一亮,整修一新的天龙寺隐在一片古松之间,隐映蔽蔚,宝象庄严,果然是一处绝佳的修行闭关之所。
相传在南宋孝宗隆兴二年甲申(1164年)秋,普庵禅师见慈化寺朝拜人多,遂将寺院里的事交与圆通主持。自己潜往南岩(今天龙岩)山上求静打坐。初到岩下,地神出来礼拜普庵祖师曰:“此地非师道场。”普庵祖师曰:“以后这里可安六七人在此耕种修行。”再上山中打坐,又有地神礼拜曰:“此地非师所居。”普庵祖师曰:“后可安十余人。自作自食。”又复上山,只见丛林巨木,荆棘森然,无所从入,普庵祖师入石岩中打坐入定,经久无人知晓。
笔者现在所见的新修的天龙寺是由马来西亚一居士出资数百万元人民币重建的,于2009年8月举行的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上梁法会。外观是以粉红色为基调,墙上多处书写了普庵祖师的名号。山门处写有一联:天阙庄严佛光照四海,龙岩祥瑞威灵耀五洲。巧妙地把天龙岩几个字嵌入联中。
因天龙寺建于深山之中,往来香客很少,显得非常清静。寺庙中仅有两位20多岁的小和尚在此修行,寺庙门口还摆放了若干双拖鞋,笔者一行换上拖鞋,进到寺来,看见里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尘不染,干净非凡。寺庙里的两位小师傅正在专心地修行,一位正对着普庵禅师修行的祖师洞在专心地练着瑜伽术,一位站在普庵殿门口念《普庵咒》,两人都非常专心致志,对笔者一行的到来视若无睹,笔者一行也不去打扰他们,自己在寺庙里到处走走看看。
笔者看到在寺庙门口又有一联:天恩浩荡镇河山,龙成显赫佑民安,上书:天龙寺。在天龙寺里专门有一个“普庵殿”,殿门左边有一块大展板,上面介绍了普庵祖师成道始末。分了化度始末、妙契华严、冒雪僧来、赴勾灵异、南岩灵异、佛顶灵异、龙虎仙异、卓锡建庵八个章节介绍了普庵禅师成道的始末及普庵禅师的一些灵异事件。另还配有六张图片,分别是:拳打井、供众泉、天龙岩、祖师洞、罗汉松、天龙寺。
普庵殿门口的对联是:普宇佛光照三界,庵殿祥瑞满禅林。门口的香炉刻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笔者还看到有一面墙上写着普庵禅师自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诏谥“普庵禅师”以后,至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朱棣复加封谥,前后七次诏封的总封谥号“普庵至善宏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惠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能够受到历代皇家如此的礼遇,确实世所罕见。
笔者来到祖师洞,只见石壁上几个刻于乾隆四十年初冬的四个大字:无为而威。祖师洞门口有一首七绝,上书:藏界如心太古洞,仙家盘踞五百芳;妙显应缘至善德,迎母神光印顶相。相传当年普庵祖师之母黄氏,先不知普庵祖师遁隐于何处,心思念之。后因刘汝明、丁骥等人寻找见到普庵祖师后,黄氏乃来看望普庵祖师。普庵祖师见母亲来,慌忙出迎,不觉起身,头触石岩上。笔者在祖师洞中看到至今仍留一穴,深二三寸,顶印清晰可辨。
笔者一行走进当年普庵闭关的祖师洞里时感觉异常清凉,见洞里有一尊普庵祖师盘腿打坐的塑像,也不由自主地学其作莲花状盘腿坐下,闭上双眼,感受普庵当年修行的情景。在宁静中闻听山泉滴沥之声,遥想普庵由听闻山泉滴沥之声而独创的“普庵咒”,真的感觉进入了一个清净空灵的境界。
宜春禅宗志中记载了近代词学家龙榆生的《普庵咒》跋,里面写道:世所传琴曲有《普庵咒》,稍习操缦者类能言之,而不知所自出。或有以为萧梁时某高僧作者。沈知白方与《辞海》编纂之役,疑不能明也。予告以此为面宋乾道间宜春高僧普庵印肃禅师在山中习禅定时,听流泉所作。湘赣间妇孺率多知之。且在刊印为小帧,家贻户送,以镇宅驱邪者。宜春、万载、萍乡、浏阳、平江一带为尤盛。笔者身上就随身带了小帧的《普庵咒》,以图能消灾解厄、逢凶化吉。
祖师洞中普庵两侧的小童也是有来历的。相传当年众善信结伴追寻祖师至天龙岩。见普庵坐处,龙呤虎啸,震动山谷。普庵祖师开口说道:“畜生可化身来,休惊我檀越。”随见龙虎化作二仙童来。即今祖师洞里和普庵明殿里,普庵两旁伫立的就是龙虎二仙。
在天龙寺还保留着一口“拳打井”。相传那是当年普庵的母亲黄氏上山来找他,后普庵送母下山,母亲口渴很想喝水,普庵随即用拳头在石山上微微一击,遂成一穴,泉水自然而出,以后此水四时不枯。后世因名之曰“拳打井”。时人有诗赞云:“真空悟透法无边,拳击石中涌碧泉。监清澄水共澈,一池掩映月同圆。迹留今日名人赏,渴解当年佛母怜。形小虽难盈尺数,取之不歇胜灵渊。”
在主殿旁边还有一个泉叫“供众泉”。相传是普庵禅师见上山人日益增多,山上水源紧张,于是在天龙寺旁专门用锡杖凿一泉,称之为供众泉。至今四时不涸,以供众用。笔者看到供众泉的水还非常清澈,本想品尝一下,无奈铁门锁住,只得作罢。
据说普庵祖师还在南山下用锡杖凿了一泉,名曰“治病祷雨泉”,一时四方信众到此取水带回家喝,用以消灾辟邪。
天龙寺前有棵千年古树罗汉松,笔直得就像一线天,传说为普庵禅师亲手所栽。元代普庵五世孙明照大师圆寂后,朝廷加封其为:“普庵宗主慧觉圆应明照紫衣大师”。明照大师的全身入塔,御葬在此罗汉树下。从此罗汉松与明照大师一起受香烛供养。年久月深,罗汉松吸日月之精华,也颇有了一些灵气。据说在十年动乱时期,寺毁人空,罗汉松也慢慢发黄,没几年树枝全枯,后有僧人入住天龙岩,其树居然慢慢回转,至今枝繁叶茂。曾有人看中此罗汉松欲出巨款买走,被当地百姓阻止。如今这棵千年罗汉松伫立在寺里,树前还立了一块碑,上书了一首诗:擎天一柱晖三界,法界缘生起诸天;四生九有修妙德,七星障内涌金莲。
笔者来到祖师洞,只见石壁上几个刻于乾隆四十年初冬的四个大字:无为而威。祖师洞门口有一首七绝,上书:藏界如心太古洞,仙家盘踞五百芳;妙显应缘至善德,迎母神光印顶相。相传当年普庵祖师之母黄氏,先不知普庵祖师遁隐于何处,心思念之。后因刘汝明、丁骥等人寻找见到普庵祖师后,黄氏乃来看望普庵祖师。普庵祖师见母亲来,慌忙出迎,不觉起身,头触石岩上。笔者在祖师洞中看到至今仍留一穴,深二三寸,顶印清晰可辨。
笔者一行走进当年普庵闭关的祖师洞里时感觉异常清凉,见洞里有一尊普庵祖师盘腿打坐的塑像,也不由自主地学其作莲花状盘腿坐下,闭上双眼,感受普庵当年修行的情景。在宁静中闻听山泉滴沥之声,遥想普庵由听闻山泉滴沥之声而独创的“普庵咒”,真的感觉进入了一个清净空灵的境界。
宜春禅宗志中记载了近代词学家龙榆生的《普庵咒》跋,里面写道:世所传琴曲有《普庵咒》,稍习操缦者类能言之,而不知所自出。或有以为萧梁时某高僧作者。沈知白方与《辞海》编纂之役,疑不能明也。予告以此为面宋乾道间宜春高僧普庵印肃禅师在山中习禅定时,听流泉所作。湘赣间妇孺率多知之。且在刊印为小帧,家贻户送,以镇宅驱邪者。宜春、万载、萍乡、浏阳、平江一带为尤盛。笔者身上就随身带了小帧的《普庵咒》,以图能消灾解厄、逢凶化吉。
祖师洞中普庵两侧的小童也是有来历的。相传当年众善信结伴追寻祖师至天龙岩。见普庵坐处,龙呤虎啸,震动山谷。普庵祖师开口说道:“畜生可化身来,休惊我檀越。”随见龙虎化作二仙童来。即今祖师洞里和普庵明殿里,普庵两旁伫立的就是龙虎二仙。
在天龙寺还保留着一口“拳打井”。相传那是当年普庵的母亲黄氏上山来找他,后普庵送母下山,母亲口渴很想喝水,普庵随即用拳头在石山上微微一击,遂成一穴,泉水自然而出,以后此水四时不枯。后世因名之曰“拳打井”。时人有诗赞云:“真空悟透法无边,拳击石中涌碧泉。监清澄水共澈,一池掩映月同圆。迹留今日名人赏,渴解当年佛母怜。形小虽难盈尺数,取之不歇胜灵渊。”
在主殿旁边还有一个泉叫“供众泉”。相传是普庵禅师见上山人日益增多,山上水源紧张,于是在天龙寺旁专门用锡杖凿一泉,称之为供众泉。至今四时不涸,以供众用。笔者看到供众泉的水还非常清澈,本想品尝一下,无奈铁门锁住,只得作罢。
据说普庵祖师还在南山下用锡杖凿了一泉,名曰“治病祷雨泉”,一时四方信众到此取水带回家喝,用以消灾辟邪。
天龙寺前有棵千年古树罗汉松,笔直得就像一线天,传说为普庵禅师亲手所栽。元代普庵五世孙明照大师圆寂后,朝廷加封其为:“普庵宗主慧觉圆应明照紫衣大师”。明照大师的全身入塔,御葬在此罗汉树下。从此罗汉松与明照大师一起受香烛供养。年久月深,罗汉松吸日月之精华,也颇有了一些灵气。据说在十年动乱时期,寺毁人空,罗汉松也慢慢发黄,没几年树枝全枯,后有僧人入住天龙岩,其树居然慢慢回转,至今枝繁叶茂。曾有人看中此罗汉松欲出巨款买走,被当地百姓阻止。如今这棵千年罗汉松伫立在寺里,树前还立了一块碑,上书了一首诗:擎天一柱晖三界,法界缘生起诸天;四生九有修妙德,七星障内涌金莲。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