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使比丘答:怎样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别?
“怎样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别?”
佛使比丘答:
现在我们要注意的这个重点,将会在凡夫和真正佛弟子[注一]的心境有别方面,给我们一些看法。凡夫是指从来没有成为完全的佛弟子,且对真正的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凡夫依循父母的信仰而成为佛教徒,充其量只是符合记录与注册的“名字佛教徒”而已。这表示他一直是个凡夫。
现在,要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圣人(ariyan),就必须对身旁种种事物具足正见,那种高度的知见远超过凡夫所拥有的。佛陀幽默地说:“圣人和凡夫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泰本巴利藏第21册,547页)。例如在圣人的眼中或在圣戒里,唱歌与哭泣是同样的事,跳舞是疯子滑稽的动作,开怀地笑是未成年儿童的行为(泰本巴利藏第21册,547页)[注二]。
凡夫嘻嘻哈哈自得其乐唱歌、欢笑,不会觉得疲倦,但在圣戒中,唱歌被视同哭泣。假如我们见到一个人声嘶力竭地唱歌、喊叫,在圣人的眼中看起来不仅与哭泣相同,它与哭泣更是出自相同的情绪。
至于跳舞,更是疯子的行为。当我们起舞时,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必定至少有百分之十五[注三]的疯狂,否则就不会去做它,但我们不会以为那是疯子的行为,因为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快乐的事。
有些人喜欢笑[注四],笑是快乐的,即使没有理由或适当时机,人还是常常笑。但在圣戒中,笑被认为是未成年儿童的行为,所以假如我们能笑得少一点,将会是一件好事,若完全不笑,那就更好了。
这例证显示圣戒不同于凡夫的习俗,依照凡夫的习俗,唱歌、跳舞、欢笑,没什么大不了,且稀松平常;而在圣戒里,则被视为可怜的行为,且与前面的评断相同。有这种观点的人,心境是高超的。
佛陀并没有禁止我们去做上述的事情,只是要我们认识到行为的表现方式有高或低的层次,因此不需去做不必要的事。当我们还不是圣人时,可能会想要尝试较低的行为方式,但假如真的去尝试,我们将会明了:它偶尔使人快乐,但是到最后,我们会厌倦它。于是,我们可以自我提升到符合圣戒的圣人境界。
有些人不喜欢听到戒律,他们担心那会约束自己并导致痛苦。无论如何,尝试控制自己不要随着情绪走,在佛教中是个很重要的原则。调伏身心,使它们不会随着情绪走,那并不是受苦,反之,它是克服苦的方法。我们必须找到一些方法以避免遭受自私或烦恼的压迫,安住自己的心,不许烦恼引诱我们、主宰我们。当跳舞时,注意观察有多少烦恼刺激、主宰我们,使我们在它们的控制之下,这是解脱自在吗?
以上的讨论,多少引发我们想到应该提升自己的地位,不要永远只当凡夫,自愿加入圣人的行列,就能拥有智慧,痛苦自然少。避免给自己制造无谓的困扰,也不要做徒劳无益的事,你将获得如下的成果:从凡夫的阶层提升为真正的佛弟子,安住于圣戒之中。佛陀希望有更多人成为圣人,别永远只是凡夫俗子。
[注一]真正的佛弟子意指圣人。
[注二]四分律卷五十八:“於圣法律中,歌戏犹如哭,舞如狂者,戏笑似小儿。”(《大正藏》第22册,998页)
[注三]此据泰文版。
[注四]此处所谈的笑是指放逸的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