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答:五地到十地菩萨的修行内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8日
来源:净界法师答疑解惑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五地中由相续无差别义」。我们说过,烦恼是一层一层的,去掉了外层,内层自然就显现。当我们把俱生的烦恼障都消灭以后,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呢?就是有「下乘般涅槃障」,这个「五地」要对治下乘般涅槃障,这「下乘」就是二乘。四地的菩萨调伏心中的躁动以后,他心中当然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寂静,也就是说,在五地之前的菩萨,他对于二乘涅槃的寂静,有时候是有所好乐、有所羡慕的。菩萨戒就说:菩萨不能生起一念的二乘之心,否则就犯戒。当然,佛陀会制戒,就表示众生的确有这种心态。所以在五地之前,虽然我们立定了目标──成就万德的佛果;但是在过程当中,妄想是难免的,偶尔都会打打妄想,好乐小乘的涅槃,想说:那么辛苦干什么?到小乘的地方休息该有多好!菩萨的辛苦,有时候自己会产生质疑。到「五地」的时候,他对下乘般涅槃的这种好乐,完全被消灭了,证得了「相续无差别义」,这个「相续」指的是生命的存在。当然生命的存在是跟涅槃相对立的,「五地」所证得的真如叫作生死即涅槃的真如。

我们解释一下。法执有六相的执取:生、灭、垢、净、增、减。第一个所要面对的就是「生灭」的问题。「生」指的是生命的存在,这当中也代表了无量的烦恼罪业跟躁动,所有的躁动相、所有的苦恼相,就是因为有生命;涅槃代表的是寂静安乐。身为一位凡位的菩萨,我们好乐寂静、厌恶生死,这个是可以理解,而且是正确的抉择。但是当你到五地菩萨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应该知道:所谓的生死,是因为你一念的迷而有生死;所谓的涅槃,是一念的悟而有涅槃:生死、涅槃是一念心所变现的一体二面的东西。我们刚开始对生死、涅槃的理解,是心外求法的,生死就决定是苦恼相,涅槃就决定是安乐相,这种对立的思考,会障碍我们到三界来广度众生、积集更殊胜的功德。所以「五地」的菩萨,在法上的抉择,已经通达了不二法门──生死即涅槃,他真实觉悟不生不灭。所以,他不再需要进入偏空涅槃,他认为在生死就是在涅槃,你只要善用其心。所以这「五地」的真如,就不可思议了,他在法上的操作,更加的圆融无碍,当然他所带动的功德,就更加的殊胜圆满。所以一个人对真理的了解往前踏出一步,他整个生命会产生很大变化。

「第六地中由无杂染清净义」,这个地方(六地)他所觉悟的真理、他所破的障(前面第五地是对治下乘般涅槃障)是对治「粗相现行障」。这个「粗相」指的是杂染相跟清净相: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十二因缘,无明而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生老病死,因为有烦恼的活动,就会产生罪业的造作,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的痛苦果报,这叫杂染相;因为我们修行我空观、法空观,消灭心中的无明,所以整个生死都结束,这叫「清净」相。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以清净相对治杂染相,所以我们过去的思考,染净是汉贼不两立的;但到「六地」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要知道所谓的杂染相、清净相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他证得了不垢不净的真如。前面是证得不生不灭,这个地方是不垢不净。因为不垢不净的关系,菩萨能够用更圆融的善巧,示现杀盗淫妄的病行,来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是他以前不敢尝试的。到六地的时候,他的菩萨道就更加的广泛,他的量就更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的道理提升,他真实了解到杂染、清净是不二的,完全是一念心所变现的。

「第七地中由种种法无差别义」。「第七地」所破的障叫「细相现行障」,其实这个相也是杂染相、清净相,只是它比较微细了。这个「第七地」的不垢不净,跟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有什么差别呢?是粗、细的差别的。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是偏重在杂染的生死跟清净的还灭这一部分来作一种对立;这个地方,第七地是比较微细的法,就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对立。我们总是觉得: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法;佛法是尊贵的,世间法是卑劣的。但是到第「七地」的时候,他真实地了解:菩萨能够通达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第「七地」,「法无差别义」,他能够有这个不垢不净的真如,来资持他的道理。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个讲「不增不减」。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是安住在增相来对治减相:我不断地修行,我的功德会增加;我如果懈怠,我的功德就会减少。所以我们好乐增加、厌恶减少,刚开始是以这样来激励自己的。但是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他知道:所谓的增减,其实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八地菩萨已经破除「无相中作加行障」,他可以在空性当中,任运地加行,不必一定要止观的入出才能够产生增减。也是说「八地」菩萨的不增减真如,使令他空观能够任运地现前,所谓的动静一如。你说我们凡夫菩萨偶尔要闭关修行几年,才会增加功德,你要是整天外面散乱,你的戒定慧就会有所退失。但八地菩萨是无功用行,他闭关、不闭关,对他是没有差别的,他的功德是任运增加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真如」。由于「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会产生二种的依止,二种附带的功德:第一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相自在」,就是「八地」菩萨「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现任何的相状来受用,这个叫作「定自在所生色」。在「八地」之前的禅定所变现的相状,是不能真实受用的,八地之前的神通道力变现的东西,外表看,你说把石头变现成一个苹果,外表是一个苹果,其实还是一个石头。但是「八地」菩萨的三昧力所变现的,是可以真实受用,他真地是把石头的本质变成了苹果,他有这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更广大了,他能够依止他的愿力,变现任何的国土来摄受众生,他能够庄严他的国土。这个就是「八地」菩萨附带的功德──「相自在、土自在」,这种功德是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

「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义」。这个五、六、七、八,把菩萨的法执──生灭的执取、垢净的执取、增减的执取,已经都把它铲平了,所以他在生灭、垢净的增减当中,他运用得更加「自在」。当他这样「自在」以后,他还有什么努力的空间呢?「智自在依止义」。这个「智自在依止义」,它所对治的是「利他中不欲行障」。这个八地菩萨,在《华严经》上说:有时候有沉空滞寂的障碍。因为他空观的智慧太强烈了,无相的空观太强烈,所以他有时候就安住在不动。不过这个地方不动跟涅槃不同,他不是刻意要入涅槃,而是暂时的休息。所以这个时候八地菩萨,《华严经》上说:经常要有十方菩萨的现前劝导、加持,来启发这个菩萨:你还记得吗?你以前因地时,发愿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这个时候菩萨忆念本愿,又从沉空滞寂当中,就再醒过来。到第「九地」就不同了,他已经成就「利他中不欲行障」,他能够任运地不会懈怠,勇猛精进地度化众生,这个时候他所证的真如叫「智自在」,就成就了四种无碍的辩才──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所以他通过前面法执的消灭,他的智能也不断地增长。

「第十地中由业自在依止义,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依止义。」「第十地」所对治的障碍是什么呢?「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当然菩萨约自受用来说是自在,但是菩萨的自利,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还有利他的目标。菩萨在利他当中,身口意在十地之前还是有所不自在;所以到了「十地」菩萨,他身口意完全得大自在,他能够应以何身得度,他就能够任运地显现何身为其说法,令其解脱,真实达到恒顺众生、普门示现的大威德力,这个就是十地的「业自在」。这种「业自在」有二种附属的功德:第一个「陀罗尼」,第二个「三摩地」。这个「陀罗尼」就是智慧,他有无量无边的「陀罗尼」,有无量无边的抉择、智慧,也就是他能够摄持一切的法义。第二个他在摄持法义的时候,内心是跟禅定、寂静相应的,不是躁动的,这二个是附属的功德,那主要的真理就是「业自在」,身口意度化众生的大自在。

--------------------------------------------------------------------------------------------------------------------

扩展阅读:

净界法师佛教问答

净界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净界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净界法师佛教讲义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http://www.fjdh.cn/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 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