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中观佛法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5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益西彭措堪布: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中观佛法系列讲座》

 

   认识佛陀的智慧

  ——显密佛教交流中心《因明与中观佛法系列讲座》

  建立佛教信仰的极稀奇方便——《释量论·成量品》

  一、   内容

  源于印度六庄严之一陈那菩萨《集量论》顶礼句“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进行广大开演。首先认定量的体相之向,进一步由顺逆二门证明佛是于一切求解脱者不欺诳开示解脱道的量士夫。

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中观佛法系列讲座》

  二、   特点

  在佛教菩萨论典当中,是最详细、完备建立佛为量士夫的大论;是印度六庄严之一法称菩萨因明论典的精髓,以最稀奇的名言正理破除种种外道邪见,极易从内心深处生起对大师佛陀及佛所示解脱正道的坚定信仰。

  三、   必要

  由于当代有情受科学、享乐思想的浸染过深,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没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佛陀的信仰,因此普遍难以生起对于三宝的深信皈依,遮断了一切向上之门。诸如深信因果、发心出离、向往解脱,以佛陀圣法为依、以佛戒为庄严、生生世世生于佛家、护持弘扬佛陀正法、修习佛陀正法等等的圣教情怀,都了无影响。因此,为了培植佛教种姓,应当着重地宣扬在佛陀无量功德中最主要的佛为正量,或者说佛为真理见证者的这一功德。由此,能让千万有情生起尽未来际唯以佛为导师的甚深皈依誓愿,从而开启未来一切暂时、究竟的利乐之门。

  再者,由于学佛知识分子,普遍心相续中存有种种疑惑、邪见,而且分别成性。针对他们的状况,以如理思惟的方式树立正见,是非常恰当而有效的路径,法称菩萨的论典论理严密,只要运用分别心思惟观察,能一层层地扫除邪见,引起正见。在这一关过了之后,极有希望让千千万万的人从理性上生起佛教信仰。

  四、   功德

  (1)对大师佛陀生起信心。

  (2)对佛陀圣言生起信心。

  (3)对佛陀开示解脱道生起信心。

  (4)对三宝生起永不退转的胜解信,尽一切生誓欲皈依佛为导师,皈依法为正道,皈依僧为伴侣。唯一以三宝为归,永不皈依余师、余法、余伴。

  (5)对三世、对轮回、对因果、对心是作者、对四谛、对无我,都能引生坚信。

  (6)能破除一切世间邪师邪教,一切似道非道,能破除现代有情相续中一切现代思想邪见的垢染。

  (7)对于佛陀圣教的兴盛,起极重要奠基作用。

  (8)能从学习此论发展千千万万的纯粹佛教徒。

  (9)对于一切上上的佛法修习,成为道源功德之母,以于大师佛陀生起坚信故。

  对于佛教显密大小任一宗派,都成为入门基础。

  三乘共同入道要门——《净心法要》

  一、   内容

  针对生命主体——五蕴,观察多体、无常、苦、无我,抉择它的世俗和胜义的真相。

  二、   特点

  纯粹是实修引导,简明扼要,学了之后就能观修。针对初学者的根基,容易契入。

  三、   必要

  无论修习大小乘哪种法门,都以本法为入门关键,升进基础。

  (1)           多体观

  五蕴——     无常观   ——引发无伪出离心

  苦观     ——趣入解脱道

  (2)以上三观,移到众生五蕴上观苦,配合知母等观察,引发大悲心——菩提心——趣入大乘道

  (3)由以上三观修到量,进一步观蕴上没有常一、自在的我,水到渠成,生起无我正见,由正见起修串习,安住在人无我的正见中,能从根断除我执、烦恼,出离分段生死。

  (4)在见唯蕴无我之后,进一步配合法无我的观察,抉择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即生起法无我正见。

  (5)特别修持净土宗,引发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发愿,也以本法为实修基础。

  1、    轮回即五取蕴结蕴相续,在五蕴上抉择是苦的体性,即引发厌离心。

  2、    对照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和极乐净土的功德,益发明显可知,极乐净土的殊胜,修持净土是成佛的捷径。

  四、   功德

  “何者天界千年中,日夜精勤供三宝,所需一切诸资具,无余摄集悉奉献,若人仅于弹指顷,观修诸行苦无常,空与无我四行相,经云此福胜无量。”对于此法观修弹指顷,即无量信胜过广大财供养。

  “开演大乘四法印,八万四千法蕴宣,经云此二功德等,故于此义善修习。”观修此法,等同修持八万四千法蕴。

  “若尔等同如理修,十亿经藏义要故,无劳即得深广慧,修者当成速解脱。”无须勤苦,便能获得深广智慧,速得解脱。

  显密佛教交流中心

  2009-12-6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