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昶法师:泉南佛国的传统佛教建筑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泉州闽南享有"泉南佛国"之称,特别是民间信仰传统的佛教建筑,具有以寺庙建筑为代表的闽南佛教建筑特色。有宗教、历史、建筑、艺术文化环境等多元素,是泉州闽南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地因为地域条件的差异,又有各自建筑的特点。
在闽南地区,多多少少的浓缩了儒、道、釋三家的合流,闽南佛教寺庙的祭拜物和装饰物丰富和乡民重视起来,作为一个很早就被开发与外界来往频繁的城市,自然也就诞生出了属于闽南建筑的独特文化风格,众多的寺庙就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特点。
泉州地区的古建筑带有“皇官式”的建筑风格,瓦筒是指半圆筒形的瓦这种建筑材料,在泉州闽南地区建筑中比较常见。被认为是宫廷建筑的平民化,建筑群规制严禁,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硬山顶或歇山顶,屋脊两端燕尾脊高翘,梁架为插梁式木构架,建筑内外装饰丰富,有石雕、砖雕、木雕、剪粘、交趾陶、灰塑、泥塑、油漆彩画等。“皇宫起”建筑多分布在泉州地区,厦门和漳州较少。
少数寺院出现洋楼式建筑,明清时,南洋文化进入闽南地区,出现风情的小洋楼,又称为侨乡建筑,闽南人称之为“番仔楼”。番仔楼最早追溯到清朝,现存的“番仔楼”大部分多是清末到解放前后所建。闽南沿海特别是泉州的少数佛寺建筑也有受到南洋建筑的影响。洋楼式建筑但也保留闽南本土民居的一些特点,出现楼化现象,多数有回廊,建筑材料石料、红砖、含蕴了成熟的美感,屋顶或为平顶或借鉴中国传统屋檐样式,融中外风格于一体。
闽南岩式型建筑,是依附在山体洞穴而建成的佛教建筑,利用山崖实现自身结构,可以认为是一种非独立式建筑。闽南佛寺的附岩式建筑多为石构,直接建于岩洞之前,与洞口外形完美结合,造型与装饰简单,进深较浅,顶覆盖一块巨石,形状似螃蟹壳,两边岩石犹如一对巨螯,这是典型的附石构建筑特色。闽南的佛教建筑寺附岩式建筑结构仍然参照当地传统建筑风格。
闽南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建筑风格不仅继承中国文化的特色,还有不同建筑风格的文化特色,佛教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应受到保护和关注。中国古建筑难以保存正是因为所用材料易被烧毁的缘故。佛教建筑现有多座国家重点寺院,现在处于佛教中兴的时代,对于佛教建筑的发展是个很好时机。对于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我们应做到修旧如旧。对于新建建筑,应在不破坏古风原貌的基础上,体现出闽南当代建筑特色。
文章|深昶
图片|大惠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