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佛化生活>> 情绪管理>>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答: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
  索达吉堪布答:关于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在佛教中有许多方法。假如有人觉得自己的利他心足够了,平时做人也特别慈悲,没有必要学这些,那不妨以此来衡量一下自己。
  在修心的过程中,首先要修“上师瑜伽”——当然,这个名词你们也许不懂,但希求真理时不要怕这些,应该勇敢一点。就像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通过大胆尝试,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有毒。同样,任何真理都有一些专用名词,依此可开启未知领域之门,假如对此一直避而不谈,这也不是智者的选择。
  修完上师瑜伽后,我们开始通过呼吸修自他交换: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荣华富贵变成白气,从鼻孔呼出,融入一切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的痛苦、不幸、烦恼、疾病、魔障变成黑气,从鼻孔吸入自己的身体,融入心间的“我”。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害怕了:“这样修,别人的传染病、痛苦会不会传给我啊?”这个时候,所谓的“我”很明显就跳出来了。一直认为自己修行不错的人,通过这个实验,也可以看看你们的“我”到底断除了没有。
  以前,藏传佛教的有些瑜伽士在修“断法”时,认为自己的“我”已经没有了,于是故意到尸陀林中搞破坏,挖掘一些神山,或在非常严厉的对境前作种种损害。这些过分的行为,引起了护法或非人的极度不悦,致使天空突然出现打雷、下冰雹等异常。见此情景,他们心惊肉跳:“哎呀,这次我肯定完蛋了!”这时候,他们的“我”就原形毕露了。
  那么,这样观修会不会真给自己带来痛苦呢?不会的。这一点,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再三地讲过,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也提到过。就像世间上的一位老师,天天帮助别人的话,他会不会很痛苦呢?绝对不会,反而他会有种说不出的快乐,社会也会对他非常认可。
  如此修持自他交换,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再三的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利他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这就是大乘佛教最精髓的东西。
  除了这种修法,你还可以用智慧,观察万法的究竟实相。其实这个最简单,比如你学了中观的各种推理后,即可抉择万事万物是无我的、空性的。这种境界不是口头上说说,而要内心中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若能如此,你会深深感受到佛陀的伟大,追随佛陀的后代大德们,其智慧不是现在很多院士、教授、博导所能相比的。自己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这是用智慧抉择空性后得到的。
  在慈悲方面,佛陀平等慈爱一切众生,2500多年前就有这样的精神,真的非常稀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出生于王族,贵为净饭王的太子,当时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不同种姓之间差别很悬殊,但佛陀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就歧视别人,反而还以非常普通的身份,为一些病人、低贱的人服务。
  相比之下,如今21世纪,人类关于平等、关爱、和平的理念,还没有达到佛陀所讲的万分之一。这一点不是我自吹自擂,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用探索的眼光,去翻开《毗奈耶经》、《长阿含经》,看看那时候的佛教思想成熟到什么程度。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古代的思想过于陈旧、落后。在物质上可能确实如此,当时很难与今时今日相提并论;但在思想上,尤其是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却远远把现代人甩在了后面。关于这些问题,你们如果深入领会佛教的奥义,相信一定会赞成我的说法。
  总而言之,佛陀所传讲的妙法,不管是智慧方面还是大悲方面,都可以涤荡我们烦恼的灼热,遣除我们的一切痛苦。《付法藏因缘传》也说:“法为清凉,除烦恼热。”对这样的佛法若能经常听闻、全面了解,就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以闻智慧故,烧诸烦恼树。”依靠佛法的智慧火焰,可以烧尽无边的烦恼密林。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教问答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