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

    “正法律”的哲学观 55-94   2.1 “正法律”之哲学观的理论基石——缘起理论 56-71   2.1.1 缘起理论的内容 56-61   2.1.2 缘起之万法的特色——三法印 61-66  ...

    杨荔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5662872.html
  • 内蒙古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五当召研究

    6.1.3 洞阔尔殿 57-59 6.1.4 当圪希德殿 59-60 6.1.5 喇弥仁殿 60 6.1.6 阿会殿 60-61 6.1.7 活佛府建筑群 61-63 6.1.8 苏卜盖灵塔殿 63 6.1.9 庚毗庙 63-64 6.2 建筑特点分析 64-72 6.2...

    宫学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3363039.html
  • 三位一体的莫高窟艺术(一)

    screen.width-333"> 图2莫高窟第57窟 窟室内景 初唐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3莫高窟第61窟 窟室内景 ...众弟子及天王像,四周与四壁之间保持距离,可作通道。第16、61、98三窟是莫高窟最大的中心佛坛窟,佛坛为重层须弥座,坛前有阶陛,坛后部有宽4米以上、厚约1米的背屏连接窟顶西披,四周原有小型的木栏杆。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2869806.html
  • 佛光辉日月,古刹蕴华章——唐代名刹佛光寺冬日记

    61窟“五台山图”壁画在显要位置绘“大佛光之寺”,寺区有七间三层的弥勒大阁与正殿并存,并且作为当时全寺的中心,反映了唐代寺庙的建筑风格与繁盛状况。其实,“五台山图”的昭著功绩更在于它是我国最早的古...首的中国古建筑开拓者始终坚信在国内肯定有唐代木构建筑存在。当梁思成第一次阅读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著作《敦煌石窟图录》时,注意到第61号窟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他又在《清凉山志》中读到...

    姚雅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970550.html
  • 敦煌石窟中的五台山史料

    ”与清末在藏经洞中发现的五台山文献,包括《五台山赞》、《五台山曲子》及《往五台山行记》(拟名)等。   《五台山图》见于莫高窟第9、144、159、222、237361、61等窟。以上诸窟中所绘五台山图,或局部绘出,或全部绘出,其中以61窟场面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此图高3.6米,宽13米多,为莫高窟规模最大的绘画之一。该图从左至右绘高耸入云的南、 西、中、北、东五台,各台之间布满了大小几十座...

    杜斗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378781.html
  • 关于沈北新区石佛寺的地名及其寺庙考证

    合葬墓。每位到过乾陵旅游的人,都会看到在陵墓两旁立有无头石像共61尊,齐齐地摆在那儿十分抢眼,在很多人的思维中认为这些掉了头的供者,一定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错了,其实这一现象并不是造反派破四旧的杰作。那么这61尊立在乾陵的陪伴者都是些什么人呢?当然这还要从盛世大唐说起,也是大唐的强盛及对外政策的成果。据《唐六典·主客郎中员外郎》记载,在唐高宗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跟唐朝保持友好往来。这些人...

    隋汉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4694897.html
  • 东林寺“十一佛七”结束 护生会组织放生活动

    螺丝:146斤×0.7元=102元  以上实付:6180元  大山龟:22斤×80元=实付1700元  乌梢蛇:108.7斤×18元=1956元  斑鸠:61只×7元=427元  以上实付:2360元 ...

    【佚名】

    |东林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0835475931.html
  • 惠能与禅丹——以《上阳子金丹大要》为据

    61中)或“性由自悟,命待师传”[4](P.69中)。强调性由自悟,是劝人参禅,强调命待师传,是引人炼丹。他又告诫说闻道须行,见性须修。其曰:“夫见性犹闻道,而成佛犹成道也。闻道须行,故上士闻道勤而行...世人如何瞒得自家,方知性由自见”[3](P.61中下)。他为许多人“将自己的别了,寻问他人……总将日用现前一切不问,却乃千思万想向那边觅”,深表惋惜[4](P.65下)。  陈致虚劝人坚持“心上体认”不...

    朱越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048885.html
  • 阿姜摩诃布瓦

    Jack Kornfield:Living Buddhist Masters.pp.l61-164)  注一:《清净道论》有数章详细地叙述修习禅定、取相及其修法,这本佛教禅定手册及注释,...

    Jack Kornfield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849144.html
  • 弘一法师念佛事迹

    僧开示“净土宗入门初步”。  1939年(59岁)为纪念法师出家20周年,于漳州尊元经楼开讲《阿弥陀经》,回向众生,同证菩提。  1940年(60岁)于泉州讲《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1941年(61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405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