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9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智顗观音经注释研究文献回顾

    玄义》(T34, no. 1726, p. 877, a) 3、宋 四明知礼亦认同此说法,且对此二疏作进一步的注释:《观音玄义记》“能说之人,即天台智者,既是门人记录所说,故不敢正斥其法讳也。” (T...Absolutism"?,创价大学 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v.3,(东京, 日本:创价大学 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2000年3月,页125-147。   [19]村中祐生,〈中国佛教における法华经の...

    大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3476991.html
  • “思想、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的概念——以CCPR第18条为切入点

    则要受第三款的限制。前后保护力度截然不同,这也是具体案例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原因。根据CCPR第18条第二款和CCPR/C/21/Rev.1+22/48号一般意见第3段和第11段的论述,本人认为私下自由...案例中是不承认良心抵抗应由第18条来调整。(参见L.T.K v. Finland案),并运用CCPR第8条第3款(丙)项(2)目来证明其合理性。[⑩]本人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争议是因为:就良心自由而言,...

    孙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92184866.html
  • 《大智度论》之般若波罗蜜(一)

    140a3):   问曰:般若波罗蜜是何等法?1   答曰:   (一)无漏慧根(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04]p.8)   有人言:无漏慧根是般若波罗蜜相。何以故?一切慧中第一慧是名般若...道义。佛言:“皆有道理。”3   2、后为正义(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04]p.8)   有人言:末后答者为实。所以者何?不可破、不可坏故。若有法如毫牦许有者,皆有过失可破,若言无亦可破。此...

    厚观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989893.html
  • 《法显传》诸国佛教情况之梳理

    法师在这个国家逗留时间的长短有关系,若要对法显法师所经各国佛教盛行情况进行深入的考析,呈现佛教在当时历史的原貌,需要借助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原始文献最为重要。   (1).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常臣...有详细的叙述:“伽蓝十馀所,僧徒二千馀人习学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   (3).见《法显传校注》第7页,中华书局2008年。   (4).见《法显传校注》第19页,中华书局...

    定明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4092702.html
  • 佛教成人教育的意涵

    :其思想与生活,p.34。嘉义:香光 书乡出版社。   释达和、陈淑慧合译(1992)。佛教的原点,p.3,pp.58-82,p.199。马来西亚:立成 印务。   Brown, E. (...) 集谛:是正确地认识执著的原因和理由。   (3) 灭谛:是灭去苦恼之后的正常状态。   (4) 道谛:是要使有苦恼而无益的心,转向无苦恼而有益的理想境界的方法,即八正 道。   佛教的八正道...

    释见润

    |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502502090.html
  • 佛教逻辑与佛教伦理初探

    协调逻辑对“非”号有一个层次式的概念。   参考文献   [1]沈剑英.因明学简论.全国逻辑学讨论会论文选.1979   [2]陈那造,玄奘法师译.因明正理门论.大藏经   [3]赵朴初.《佛教常识...首先提出,美国逻辑学家克里普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可能世界语义。可能世界语义常常用于非经典逻辑的语义解释。   [2][3]现代逻辑可以分成以下四个主要分支:   a.现代数理逻辑:它包括一阶逻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0338227.html
  • 因明纲要

    不可得因”的,见法尊编译的《释量论略解》。今依藏文3-.3A$?-0:A-g$?-的字面意思和其实质意义译作如文。   [21] 其下还有一层分类,今略去。   [22] f1和f2以下...  略述源流   佛家因明,“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3]。龙树以下,至无著世亲,印度的因明理论专着尤在雏形。及至陈那,才得明确二利宗旨,三相纲理也基本完善。但其中...

    罗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4238276.html
  • 《正理经》简读(一)

    错误认识入手,不过我的理解就不一定合于正理派的理念了,我是按佛教理念来托的。  下边儿呢,就开始具体讲十六句义。就是第二节。  1.1.3 量有现量、比量、譬喻量、圣言量(四种)。   这是十六句义的...结束了,下边儿就是第二章。先看第一节,论议。  1.2.1 论议是指(如下过程)1、一方提出一种观点,另一方提出反观点;2、双方都通过量和思择,提出支持自己观点和驳斥对方观点的论据;3、双方都不要离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5938372.html
  • 《正理经》简读(三)

    知识,实际上它只是有效而已,不能说是正确的。再往下看经文。   2.2.3 (有人说)义准不能成为一种量,因为它的不确定性。   有一个人起来说道,义准是不确定的,它能不能成为量呢?义准就是引申。这句话...着它]   2.2.25 (有人说声是常)由于代代相传(指言教,师徒代代口传耳授)。   外人又说了。声一定得是常,比如说,在秦汉时代1+1=2,隋唐时1+1=2,它没有变成等于3,明清时还是1+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138374.html
  • 《正理经》简读(四)

     3.1.60 不对,因为(1)五种感知的特点、(2)感官各自的位置、(3)各种感知的过程、(4)各感官的形状(大小)、(5)感官的来源都是五种,(而不是一种)。   正理派说,不对,举出了五个方面。...是常。或者说,觉的认识对象是一直有的,不过认识对象是换来换去的,虽然认识对象换呀换的,但都是认识这没变。   3.2.3 你的观点与要证明的相同(即也同样需要证明),所以没有道理。   就是说,你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023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