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海宝塔寺古今

    一个拱券壁龛,第95         2、4、6、8各层的壁龛顶砖,隐砌为尖拱形状,壁龛面宽65厘米,进深80厘米,阴影对比效果强烈。每层塔檐分2层,上层用3层平砖叠涩外挑;下层先用3层菱角牙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0159031.html
  • 日本真如法亲王入唐的目的

    解惑。他的迷惑也许同他特殊的身份有很大关系。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能使他在研习佛教的过程中融入许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可是,昄依佛门40年,他不仅没能"转迷成悟,离苦得乐",反而疑问更多。因此,尽管已经65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25462984.html
  • 禅是一盏灯不污染

    就是陷溺和堕落的恶兆典开始。(转载新生报)  《海潮音月刊》第65卷第11期 ...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5963896.html
  • 日本王子入唐求法的背后

    使他在研习佛教的过程中融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可是,皈依佛门40年,他不仅没能"转迷成悟,离苦得乐",反而疑问更多。因此,尽管已经65岁高龄,他仍然下定决心漂洋过海来唐寻找佛教的真谛。然而,不畏艰险来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566181.html
  • 南山寺印公碑并非元碑

    南山寺印公碑并非元碑 高明和  五台山南山寺的天王殿前立着一通青绿色石碑,碑额上雕龙戏珠,下有龟趺,石碑通高4.65米。碑身阴面镌刻: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大承天护圣寺主持,前五台大万圣佑国寺主持、宝云、普门宗主、广慧妙树德宗弘教大师印公碑铭。额题:光前裕后。碑文内容是记述弘教大师的生平和业绩。勒石时间为大元至元五年八月吉日,大万圣佑国寺主持智安立石。因此,人们认为此碑是元代石碑,距今已有...

    高明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2866923.html
  • 新世纪的挑战和应对

    传播无上大法。东晋高僧法显,不顾65岁的高龄依然去斯里兰卡求法;唐朝的玄奘大师为了使得经典更完备,不畏艰险,历时十九年在印度从事佛法研究,最终带回了完备的佛经;鉴真大师,不顾航海危险,经过五次失败,...

    延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668667.html
  • 释迦塔大匾上小字是怎么回事

    释迦塔大匾上小字是怎么回事  应县木塔最大的牌匾要数“释迦塔”匾了,现悬挂在木塔第三层外檐南。匾呈长方形,长2.65米,宽1.7米,不包括四周的匾带、匾舌等。匾正中竖刻“释迦塔”三个双钩黑字,颜体正楷,浑厚清劲。匾面上除了正当落款外,在释迦塔三字两边又多出不少小字,且字体不一、毫无格局。细数一下,共有230字,不包括痕迹难辨的15个脱落字和两个不明其意的单字。好多游人看后说:这不知是谁最先出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369052.html
  • 抗战胜利60年纪念系列:根通长老访谈录

    日本本身自然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佛教在日本有了新的发展。   建国后我们和日本有了非官方往来,64、65两年,我参加了山西佛教界接待日本日中友好恳谈会,通过这个组织双方做了很多事,他们一开始收集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5078992.html
  • 西夏石雕“志文支座”

    奇特的石雕文物。这件文物由白沙石雕凿而成,整体近似一个正方体,长65厘米,宽67.7厘米,高57厘米,正面看是一个圆雕男性大力士。大力士面部浑圆,颧骨高高突起。两道眉毛,又粗又重,微微向上翘起。鼻梁...

    杨秀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3782919.html
  • 日本王子赴唐朝求法内幕大揭秘

    他特殊的身份有关。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能使他在研习佛教的过程中融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是,皈依佛门40年,他不仅没能“转迷成悟,离苦得乐”,反而疑问更多。因此,尽管已经65岁高龄,他仍然下定决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378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