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藏经31卷 〈摄大乘论释〉15卷。 无著菩萨造。 陈真谛译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31卷 〈摄大乘论释论〉10卷。 世亲造。 隋笈多共行矩等译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31卷 〈摄大乘...一九九四年第一期总第11期 太虚大师 见第六编 太虚大师 见第六编 演培 见(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福善 见(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法舫 见(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1643049.html
-
成就性之为‘天下之大本’”。这里的“立”,亦是一种“形著地立”,“非‘本无 今有’之立也”。[注十]换句话说,“性”的“存有奥体”之意义,必须经由“此有”(Dasein)的“心” 页11 的大用之...。 [11] 同上注,页486。 [12] 同上注,页486487。 [13] Heidegger ,Iddetity and Differance,New York:Harper andROW...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5.html
-
15patas的罚款数额中暗示了僧侣的私有财产数量。在一件单一文书606号中涉及了妇女焚烧沙门黄法衣的案例。 十、僧侣行业 : (一)参与交通事务:文书340号载,一沙门抱怨没有骆驼这一商路运输工具...事务有关”。 [11]斯坦因也进一步指出戒师、住寺僧、及长老均有权监督寺院偏远的土地财产。[12] (三)沙门从政: 1.文书575号载:在摩夷利(Mayiri)陛下执政时期,沙门达摩钵利耶(...
[印] 阿格华尔 著 杨富学 许娜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2150077.html
-
to the Daochang and accordingly placed different Buddhas in the different Daochang in China.
11.四个...
15.传说,释迦牟尼来到一棵菩提树下,静坐苦思,后来觉悟成佛。
As the story goes,Sakyamuni came to a fig tree.He sat beneath...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351335.html
-
论文百余篇,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吾人固知,今天维吾尔族与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回鹘古来是个多信仰的民族,在15世纪下半叶全面皈依伊斯兰教之前,萨满教、摩尼教、佛教、景教、拜火教及道教等都...陈启仁辑《闽中金石略》卷11,《石刻史料新编》17,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13030~13032页。
[④]伊斯拉菲尔·玉素甫、多鲁坤·阚白尔、阿不都克由木·霍加研究整理《回鹘文弥勒会见记》(1)...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951371.html
-
不具 15、于证道时远离喜动 11、虽具智资粮而不自摄 16、求教授 12、虽能自摄而无教授 净心地 17、证道 ...10、色及众生身博取中观破相应行 6、虽不散动而破影相中无巧便 11、供养给侍如来 7、虽有巧便而福资不具 12、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1353494.html
-
苏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在虔州,苏洵结识了当地隐士钟子翼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马祖岩和天竺寺。11大概在皇初年,苏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访了隐士张俞,苏轼在《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其学本申韩,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孟轲及《战国策》诸家。"但说到其"得之心而书之纸"14的创作过程论,则受启发于《庄子·天道》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一观念。15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涉及道教题材的也不少...
吴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453531.html
-
孟子所谓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也。”10无著、世亲之学,“入手不见实相”11,只说“众生无始以来”以“赖耶为主人公”12,唯是烦恼现行,却又要外靠圣教来正闻熏心而净种习成,如此即便“工夫做到熟,也只是义袭而...(与性寂相反)立说,与中土一切伪经、伪论同一鼻孔出气”15,此正其“病根所在”16。
吕先生显然是意识到了熊之菲薄闻熏义与倡导性觉说的内在理路关联。不过,吕先生于此似乎语焉不详的是,闻熏义异乎...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3653561.html
-
而组成严谨之绝对主义,取代了部派佛教多元论的立场。[11]龙树继承《般若经》的思想,并加以提倡,他对“般若”深义阐扬,而化为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并且从大乘菩萨道的理论,和实践立场来加以宏扬。 一、...西元一五0--二五0),他透过般若思想的熏陶,进而探讨“空义”本源[15],而回溯原始圣典《阿含经》,正确掌握“缘起实相”,遂以“中道空义”奠立“中观学派”的玄奥教义。 “中观学派”的“中道空义”主要...
游芬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054812.html
-
实相"11,只说"众生无始以来"以"赖耶为主人公"12,唯是烦恼现行,却又要外靠圣教来正闻熏心而净种习成,如此即便"工夫做到熟,也只是义袭而取"13,所谓外烁而已。吕澂对此作了一个简单的答复:"《瑜伽论》说净种习成,不过增上,大有异乎外烁。至于归趣,以般若为实相,本非外求,但唐贤传习晦其真意耳。"14接着便极为敏锐地指出,熊论"完全从性觉(与性寂相反)立说,与中土一切伪经、伪论同一鼻孔出气"15,...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115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