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典语言的诠释学问题──以观诠教的建构

     法云,《法华经义记》,T33   智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T46  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T33  智顗,《妙法莲华经文句》,T34  智顗,《摩诃止观》,T46  智顗,《四教义》,T46  灌顶,《观心论疏》,T46  湛然,《法华玄义释签》,T33  湛然,《法华文句记》,T34  知礼,《观音玄义》,T34  智旭,《教观纲宗》,T46  谛观,《天台四教仪》,T46  ...

    王兴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755228.html
  • 敦煌汉简中月朔简年代考释

    枚均集中于公元前65至公元前56共十年间,尤以公元前57年最多,占12枚。说明汉宣帝中期在此有频繁活动,故10号出土地点的上下时限划为公元前68至公元前56年。在以下判断10枚月简(简号34、37、...217年内所有同月同朔干支的年代,它们全部满足上述周期律,仅供参考。   第1枚34号:   八月六日丁酉日不起(迹)   第2枚简37号:   九月十二日□酉日不起(迹)□□日   第3枚...

    罗见今,关守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274852.html
  • 天台智顗观音经注释研究文献回顾

    三十八纸)”《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T55, no. 2159, p. 1055, b) 2、“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观音义疏》(T34, no. 1728, p. 921, a);《观音玄义》(T34, no. 1726, p. 877, a) 3、宋 四明知礼亦认同此说法,且对此二疏作进一步的注释:《观音玄义记》“能说之人,即天台智者,既是门人记录所说,故不敢正斥其法讳也。” (T...

    大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3476991.html
  • 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以《正法华 (经 ) 》勘之,甚相应。』 (引见《大   正藏》卷 34,页 114 下 -115 上。) 而唐·湛然,《法华文   句记》卷 8-4, 也说:『诸新旧章,皆云 (鸠摩罗 ) 什译元 ... 34,页 312中-下。)   足见〈提婆达多品〉,确实是鸠摩罗什原译本所无,乃後人所   加入者。注 5: 科判或科文,是将一部佛经, 分成 (所谓「判」 ) 不同的段   落 (所谓「科」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1839673.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二)

    行门。(三)护法篇,有关辟驳山外诸师的著作。(四)杂录篇,其他有关弘法的各种答问、书信等资料。依次介绍如下:   (一)义解篇   1.《观音玄义记》四卷(T34、892),这是知礼进一步阐释智者《观音玄义》(T34、877)的著作。   2.《观音义疏记》四卷(T34、936),这是注解智者《观音义疏》(T34、921)的著作,其中解释“重颂”部分,是采取同门遵式的注解。上一部是发挥《法华经?...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642741.html
  • 智顗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引见《大 正藏》卷 34,页 114 下 -115 上。) 而唐?湛然,《法华文 句记》卷 8-4, 也说:‘诸新旧章,皆云 (鸠摩罗 ) 什译元 无此〈 (提婆达多 )...宝塔 (品 ) 〉后。’ (引见《大正藏》卷 34,页 312中-下。) 足见〈提婆达多品〉,确实是鸠摩罗什原译本所无,乃后人所 加入者。注 5: 科判或科文,是将一部佛经, 分成...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545867.html
  • 由“相互主体性”的立场论天台宗几个基本关键观念以及山家与山外之争

    理论的结论、效果以及性质,也会非常不同。9 《大正藏》册46,页704上。10 《大正藏》册34,页892中。 页369 此一感应论可谓真正体现了一般相互主体性关系的特点...12 《大正藏》册34,页920中。此种皆不可说与皆可说的自 在转变当然是天台传统中一个惯用的老招。最典型的典故 则为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即世谛是第一义谛。当 知终日说终日不说...

    任博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5.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2)

    世间相常住也” (《大正藏》  卷 34,页 58 上 )。 由此可知,智者所说的“常住  ”并非自性意义下的常住。若如〈杨文〉所言,智者  岂不又成了现象论者或唯物论者了?(注73)智者对佛性论的看法...从预设三因佛性皆有性德善恶, (注 84)以建立《观音玄───────(注80)《大正藏》卷 33,页 783 上。(注81)〈杨文〉,页 134。(注82)参见(注72),或《大正藏》卷 34,页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5.html
  • 天台的性具思想及其修证意义

    莫测(《大正藏》第34卷,第905页A)。这就是说,正是性具恶法这一点,显示了天台宗的特色。如果就性具善法而言,其它宗派也是知晓的。  “性恶”说,是智者大师在《观音玄义》中提出的。主要是说善恶都是性德...般若观照即是了因佛性”。(同上,第33卷,第802页A)。但在其它著作中,对了因佛性还有不同提法,如在《法华文句》中,大师说:“读诵经典即了因佛性”(同上,第34卷,第141页A)。在《摩诃止观》中,...

    中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060566.html
  •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

    一切法”,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一切现象(包括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实相”则是指一切宇宙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相、真实本质或本性智顗曾言:“法性即实相”。见《观音玄义》卷上,《大正藏》卷34,第...下,《大正藏》卷34,第37页下),“用有显体之功”(《法华文句》卷三下,《大正藏》卷34,第38页上),“由实相真本垂于俗迹,寻于俗迹即显真本”(《法华玄义》卷七上,《大正藏》卷33,第764页中)...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116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