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蒙古地区的净土思想

    往生,难道恶人就不能往生吗。)   (18) 中村元选集[决定版]《日本人的思惟方法》第三卷(春秋社,1994年)68~75页。   (19) 铃木大拙《净土系思想论》(法藏馆,昭和53年)2~8页。   (20) 马文学 吴金宝编著 海风奇译《蒙古贞风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129~133页。又立川武藏编《曼荼罗与轮回?与他的思想和美术》(佼成出版社,平成5年)67~68页记载说,...

    嘉木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342374.html
  • 道信禅法的精神特质

    68,(42—88)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同上,页84—86。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页64—68,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643202.html
  •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五)

    ,名繁不述,今于此中总说识称。”[68]   今日有唯识学家即说此中之“识”,是指阿赖耶识,认为识所缘的诸法,都有赖耶所变现的影像,并认为“唯识”一名首出于此经。笔者认为,上面诸说皆有含混之出,是受到...,《大正藏》册16,页698上—中  [67]《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册31,页138中  [68] 韩清净《〈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略释》上篇,页94—95,(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944129.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5)

    自生 83  自性 68、77  自许 299  自在部 412  自比量 241  自性空 85  自证分 140、143  自立量派 279  自性定慧 531  自性清净心 203、246  全衣...首陀罗 4  首楞严三昧 105  说假部 37  说出世部 37  *说一切有部 37、65、68  语录 485  涂灰外道 233  美国佛教协会 630  总相 303  总持 322  总...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547054.html
  • 慈宗历史大事年表

    昙翼、慧远前往江陵长沙寺憩止。  西元379年 晋太元四年 苻坚率十万之师攻襄阳力请道安往长安。昙翼修复长沙寺。道安68岁。  西元382年 晋太元七年 前秦昙摩蜱、竺佛念合译《摩诃般若钞经》,道安为... 西元385年 晋太元十年 二月,道安上生兜率(年74)。鸠摩罗什随吕光到凉洲。  西元386年 晋太元十一年 鸠摩罗什停留姑臧。慧远于卢山创东林寺。  西元387年 晋太元十二年 竺法汰寂(年6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948677.html
  • 南传上座部“有分识”思想之探讨--以“九心轮”问题为中心

    看作是较纯朴的早期思想,显然是跟历史事实不符。  注释  注01 请参阅金克木著,《印度文化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3 年 10 月初版)〈说有分识〉一文, 页 68。  注 02 同上注,页 68。  注 03 《成唯识论》卷三(大正 31,页 15 上。)  注 04 《摄大乘论》卷二(大正 31,页,134上。)  注 05 《摄大乘论释》卷二(大正 31,386 上。...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350025.html
  • 佛教的性教育观初探

    刻版印象是错误的想法。例如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鸠摩罗什译,民68),龙女的即身成佛,即纠正一般人认为只有男人能即身成佛(回归觉性),女人身无法成佛的错误观念;其他如胜曼经(求那跋陀罗译,民67)的胜鬘...教育研讨会论文,华梵佛学研究所。  25.鸠摩罗什译(民67),维摩诘所说经,佛教大藏经,藏经,第8册,第271页,佛教出版社。  26.鸠摩罗什译(民68),妙法莲华经,佛教出版社。  27.郑石岩...

    陈锡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351403.html
  • 台湾净土教法的发展

    伍、结论67  第三节 智谕法师68  壹、生平事略68  贰、净土思想69  参、解行实践80  肆、内修外弘80  伍、结论85  第四节 妙莲法师86  壹、生平事略87  贰、思想特质87  ...

    林美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253926.html
  • 佛典语言的诠释学问题──以观诠教的建构

    意图 67  第二节、从释迦说法意图论佛典语言的目的性 68  一、对十四无记的默然 68  二、总论释迦说法意图──一佛乘 70  三、别明释迦说法目的──四悉檀 75  四、佛典语言的目的性 76...

    王兴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755228.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社会的道德与法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它的平和性,同样在中国“佛教史上只有忍辱与牺牲的记载,不曾找到战争或血腥的事实”[68]。更重要的是佛教戒律及其精神大大地深化了中华传统的道德约束机制,甚至在实践...[67] 中村元《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载《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二期。  [68] 圣严《戒律学纲要》第一章,第53页。  [69] 请分别参见拙文《论佛教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