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近五十年我国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综述

    近五十年我国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综述  □ 薛克翘 《南亚研究》 2006年第02期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研究中印文化关系史的概况,尤其对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发表的有关专著、论文集和资料集作了重点介绍和评价,并归纳了特点,提出了不足。   我国对中印文化关系史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清代,西学东渐,我国的有志之士也开始了对印度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包括中印文化关系...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0570051.html
  • 朱熹视野中的禅宗

      朱熹视野中的禅宗  □ 李承贵 《华夏文化》 2004年第02期   禅宗虽在佛经中可找到其思想根源,所谓“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但禅宗的真正形成,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因缘和合之果。而禅宗形成之后,发展迅猛,禅僧辈出,分支多端,禅风极盛,中国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禅宗。朱熹就生活在禅宗的语言气氛中,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书包中仅有大慧...

    李承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3770080.html
  • 云南民间文化的传统美学精神

    云南民间文化的传统美学精神  □ 彭善秀 《文艺争鸣》 2006年第02期   一、“中和美”铸造了云南三传佛教美术的文化魂   1、“中和美”的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促成了云南三传佛教美术的独特形态“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1)儒家文化把“中和美”推向审美理想的极致。自先秦以来,中和美的理论不仅被上层建筑领域尊为宝典,同时被人们广泛推崇到审美的各个...

    彭善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80170109.html
  • 玄奘遗骸流落之争再起波澜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玄奘遗骸流落之争再起波澜   □  《新西部》 2004年第02期   编者按:2002年《新西部》第11期,一篇《玄奘遗骨流落之谜》的报道向读者传达出这样一条信息——有关专家在对西安市户县境内的紫阁寺进行初步考察后认为,这里的敬德塔很可能就是玄奘大师顶骨迁移供奉之地。2003年岁末,在西安举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81870123.html
  • 体味神秘与孤独

    体味神秘与孤独  □ 刘雅君 《西藏文学》 2008年第02期   色波是20世纪80、90年代西藏文坛知名的先锋作家。其小说以鲜明独特的个性、怪诞夸张的形式、亦真亦幻的韵味,一直在评论界有所争议,有些评论者同情地喊出“理解色波”的口号;也有些人认为色波的创作缺乏独立精神,只在形式上做文章;更有激烈的称色波的小说“印出来简直就是浪费纸张”。①   事实上,笔者以为,过度地渲染色波作品中的抽象...

    刘雅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670489.html
  • 王恩洋与太虚就《大乘起信论》之争辩

    王恩洋与太虚就《大乘起信论》之争辩  □ 袁宏禹 《中国学术研究》 2007年第02期   摘 要:关于《起信论》真伪问题,一直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悬案。近代以来争辩也较为激烈。内学院欧阳竟无及王恩洋是用玄奘唯识学来否定《起信论》,而太虚及其门人则极力消解《起信论》与唯识学的矛盾。王恩洋与太虚就《起信论》的争辩是较为激烈的。主要有如下几点:1、立论之依据;2、等无间缘可否作缘生义?3、真如与...

    袁宏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370511.html
  • 惟善:加强大乘与上部佛教的合作 共同弘扬佛教文化

    /2001/message.htm   ⑤ http://www.unaids.org/epi/2005/doc/EPIupdate2005_html_en/epi05_02_en.htm   ⑥ ...

    惟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970519.html
  • 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T02, p.187,b2-5)  不仅十力是罗汉所无,十八不共法亦是罗汉所不能证得的。声闻教承认阿罗汉非等于佛,其教法所揭示的实践法与果位,最高也...

    释大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870626.html
  • 清代北京民俗中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

    清代北京民俗中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   来源: 西藏研究    作者: 马佳   [关键词]清代;北京民俗;藏传佛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清代北京城中所举行的“白塔燃灯”、“雍和宫舍粥”、“绕塔”、“喇嘛打鬼”等几项具有藏侍佛教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说明藏传佛教对清代北京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图分类号]K281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6)02-...

    马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371173.html
  • 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2003年 第02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37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