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1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

    东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建立起人们对于东方文化的自觉、自尊和自信。  III今天,在一般人头脑中,对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知道得比较多,而对于东方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则了解得十分的少。其实,东西方文化的...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541691.html
  • 佛教之法将---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居士)。   (4) Carita-vasena 这是如《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Ch.III )第三品所说的个性特质。   (5) 这是指《增支部》第七集,第五十八经。   (6...

    向智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742054.html
  • 去尘除垢

    心坏灭 ;  如河之流水,相续生不断。  (《长部注》i193;《中部注》i261;《相应部注》iii190)  如是,“无痴明觉”是在向前走等各方面没有愚痴。  以上是摘自《迷惑冰消》对四种明觉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842055.html
  • 佛教之法将-----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一定是非常大的。   (3) 四众弟子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及优婆夷(女居士)。   (4) Carita-vasena 这是如《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Ch.III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0942694.html
  • 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上有四類︰第一、用巴利文寫成的;第二、用其他中世印度文寫成的;第三、用所謂混合梵文寫成的;第四、用梵文寫成的[iii]。這些經典,所屬的宗派不同、使用的文字不同、寫成的時代不同、保留下來的數量不同、...Kriterium für Alter und Ursprung bundhistischer Texte,同上,1949年。 [iii] 參閱愛哲頓〈佛教混合梵文文法和字典〉,第一卷,《文法》,第1頁。 ...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0942719.html
  • 論梵文本《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一)

    般若波羅蜜多思想的開始階段,可能回溯到公元前一百年。[iii]  §1.4 在般若部的大家族中,《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佔有獨特的地位。從量上來看它比較短。從語言上來看,它是這個大家族中唯一的一部用所謂佛教...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3542722.html
  • 梵語佛典及漢譯佛典中(一)

    茅塞頓開。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能不修改或者放棄了。正在準備重新動手寫的時候,又接到香港饒宗頤教授寄贈的《悉曇學緒論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語文篇》[iii]。書中絕大部分論文都與悉曇有關,而且饒先生還直接引用了...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3742724.html
  • 佛教与耶教的比较(二)

    》(Hinduism and Buddhism. Vol.III)中对于西洋与印度之文化交通,曾有很详细的叙述。依他意思,若使印度文化可以影响巴比伦,则自亦可以影响犹太。而且当波斯王薛西斯(...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342938.html
  • 汉传佛教影响回鹘三证

    不甚明确的回鹘文佛教颂诗(编号为T III 73, U 5791)中,我们赫然可见uday šan一词。[13]由于文献全文未刊布,内容不甚明确,但以之与上文所论结合起来看,显然应指五台山。...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043306.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一)

    亦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之“斯陀含向”断欲界一品至五品之思惑。[68]其次是“斯陀含果,断尽欲界六品思惑。最高层次之胜进斯陀含则是三果之“阿那含向”。(iii)证三果者即阿那含,[69]亦分为三个...位性地,或是通教菩萨之顺忍位。此十住位以及下面的十行、十迴向位等皆属于藏教之内凡位(即七贤位第四至第七位)。(iii)别教第三阶位之十行相当于三藏七贤位之顶法。(iv)别教第四阶位之十迴向相当于七贤位...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