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2)

    )是意向 性的三个成分。依海德格,这些都是认识论现象学的课题, 无法进入存有论的领域。注051 See BPP.,P.268。注052 BPP.,PP.302-03。注...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845682.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中体用哲学的思考支点

    林安梧 言][明宗]为核心的展开>,收入《当代新儒学论文集、内圣篇 》,鹅湖学术丛刊,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民国80年5月, 页191-213。注03 此语借自《周易》...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845683.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则以为滥同小乘不从此方迁至余方之说(注03)。遂再研 页91 其论,乃知肇师〈不迁〉之说,“宗似”而“因非”;“有宗”而无“因”也。(注04)”亦即他因研读〈物不迁论〉,长期无法理解,直到从清凉...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297经,大正藏册2,页84-85。引文 中括弧内字系笔者为诠显文义而加入者。注03 此一定义广见于《杂阿含经》,特别参见《杂阿含经》卷十二 第298经(经中详论所谓“缘起法义说...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佛儒之异同及其相互影响

    佛儒之间的细部影响有许多,但若从根本处立言,则大体如是! 注释 注01 《唯识论》卷二。注02 《往生论注》下。注03 《唯识述记》卷二。注04 《大乘义章》卷一。注05 梁漱溟:《...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501.html
  • 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践

    27 参阅《杂 788 经》〈大 2 〉 p.204b;〈阿含要略〉  p1-03  28 参阅《杂 485 经》〈大 2 〉 p.124a;〈阿含要略〉  p2-93;5-173  29 参阅《...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1)

    讨论的起点:  01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02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03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漏误。  10另见《大方便佛报恩经》(T03,160 b6~c5)  11无热天(梵 Atapa),为无一切热恼之处,是色界四禅九天之第六天,为证不还果(阿那含)的圣者所居住之五不还天(又称五净居处、...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
  • 宗密之三教会通思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意义(1)

    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中华佛学研究发行1999年03出版页271-304-------------------------------------------------------------------------------- 页271 提要   过去研究宗密思想的学者,注意到唐代宗教文化环境与其 三教思想的可能关联,但很少追究宗密三教思想的源头...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247263.html
  • 蕅益大師與《周易禪解》

    又絕然不屑 。故名八不也。」古之四家,蕅益「不敢」為;今之四家,他 又「不屑」為,故稱為「八不道人」。註02 蕅益《靈峰宗論》卷首。註03 同註2。註04 《靈峰宗論》卷六之一...

    夏金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64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