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所缘。因为离去(Nikkhantatta)称为“槃”(vana)的渴爱,故说为“涅槃”(Nibbana)。 依自性说,只有一种。若依原因的差别,则有“有余依涅槃界”及“无余依涅槃界”二种。若依行相...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552591.html
-
死也要照自己的方式(wish to die only in its own fashion)。佛氏“照自己的方式死”很接近原始佛教讲的涅槃(nibbana),涅槃的意义是“诸行(一切冲动、驱力)灭尽”...
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053010.html
-
nibbana)。“三法”或“四法印”(注12),有“涅槃寂静”的术语。这涅槃可以译做“安详”“宁静”,而寂静,梵语及今日的印地语是santi,它意指著「和平”,汉译佛典译作“寂静”。 佛教的理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560167.html
-
世界的众生而言,只有涅盘(nibbAna)是「『有』的超越」。 「今生和来世」一词,也应用在我们心中惯性运作的二分法及各种分别、对立的组合上,如胜劣、内外、肯定生命的好坏、接受与拒绝等。简单地说,这...
向智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4362639.html
-
所以 vana 也释作渴望、热望。巴利语源学视 vana (密林) 为与 ta?hā (渴爱) 同义的譬喻性表达。 巴利文有 nibbana 一字,为形容词,表没有森林;或视为来自 nibbāna 的...
王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645243.html
-
产生了一个更适合这系统的四种分类法,也就是将实际性分为四种究竟的实在( paramattha, 胜义):心、心所、色法与涅盘( citta, cetasika, rUpa, nibbAna ),前三者...
菩提比丘.雷瓦达达摩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053367.html
-
nibbana,原义是火等吹灭。再者,有寂静、无上幸福之意。指究竟的解脱。)。加上“一切皆苦”又说成四法印。 其中,无我的见解特别与“五蕴”说有很深的关系。蕴是集、捆的意思,五蕴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长尾雅人著 许明银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1764421.html
-
and having reached the utmost stage of blissful rest, was lying on the bed of his nibbana, in the ...
Ven Omalpe Sobhita T
|Religion,Culture|or|National|Identify?|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75274018.html
-
迷且执着善业,换句话说,善业仍然会使人们不断地在善趣的生死中打滚,它不是完全地止息、清凉、涅槃(nibbana)。
所以佛陀对“业”有一种专有的教法,就是除掉所有业而使贪、嗔、痴止息的第三种业...的说法:一是“现证涅槃”(行者亲自体证的涅槃sandithika-nibbana),无色界定(arupa-jhana)中,所经验到充满喜悦的状态里,就是“现证涅槃”或“现法涅槃”。但现在我们必须了解,...
佚名
|佛法|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81319178.html
-
c30 参阅《杂 27 经》〈大 2 〉 p.5c; 《 S.22.116 》〈 S 〉 iii.164页156nibbana-pa tta-bhikkhu )现世得证涅盘的比丘)”。唯有...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