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弟子等自從無始已來 迷本逐癡情
46
我於往昔B14[B14]貪名相 為名相故起貪嗔
我於三時求罪性 內外中間心實無
妄謂身心故 自他分別生
47
...43]更忻B44[B44]空無我 了法無我性亦無<人?>B45[B45]
不斷不常離無量C32[C32] 非空非有惶惶C33[C33]行
速離煩惱越苦海 早證身中大涅槃
74
用而常寂...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烹饪大赛在常州千年古刹—天宁禅寺内举行。来自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等10个省辖市22家寺院的45名大厨为此次大赛奉献了99道经典素食。由国家级酒家酒店评审员、国家级面点评判员和省佛教协会代表组成大赛...
弘法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744004.html
-
然而,诚如《高僧传》指出,大乘教在疏勒虽不特别兴盛,仍有零星教典流通,甚至罗什最初接触中观三论,也是停住疏勒之际。 唐时,于阗沙门实叉难陀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5,第三十二品,有论及疏勒国:“...大乘教的薰陶。 至于前文所举的《华严经》卷45,第三十二品一段经文中,谓疏勒有牛头山(牛角山,或瞿室饶伽)。查牛头山本不属疏勒,实位处于阗境内。[76] 此段经文夹杂讹谬,固不待言,然从其将疏勒、...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644400.html
-
--------------------------------- 25. 引见:〈蕃薯不惊落土烂?只求枝叶代代湠-“新雨”台北道场启用典礼记〉;刊于:《新雨月刊》45期,1991年5月,页5.a-...138。 29. 引见:〈嘉义新雨社明法法师访问记〉,160,168。 30. 引见:〈蕃薯不惊落土烂?只求枝叶代代湠--“新雨”台北道场启用典礼记实〉;刊于:《新雨月刊》45期,1991年5月,页5...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244485.html
-
星期一)午前8:45到基隆灵泉禅寺,与晴虚法师晤叙。午后3:30回北斋,5:00郭文秀、林格薇、郭金绒、郭素娥、慧宽法师、常信法师等来叙。
4/8(星期二)早餐后整理行装,午饭后,何守恒及其岳母...
妙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3844769.html
-
玄奘(公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时期,是一个立志高远、意志坚强的僧人。28岁时,他抱着“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东华传扬圣化”的宏图大志前往印度求学,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对玄奘西行有如下的描述:“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飞,空外迷灭。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窗,蹑霜雨而前跃。”玄奘西行印度一十七载,其间历经艰辛,回国时候是45岁左右,在他生命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0344998.html
-
大正45?41c) 印顺导师著《印度之佛教》中云: “如来法性”,即“如来藏”、“圆觉”、“常住”、“真心”、“佛性”,以及“菩提心”、“大涅槃”、“法身”、“空性”,真常论者并视为一事。[1] ...诸名,实无二相。以是故,云名字虽异理实无二也。(大正45?41c-42a) 故知在众生数上或称佛性、如来藏等;在非众生数上或称法性、真如、实际等。[2] 佛性此词,一直以来虽与“如来藏”视为同义词...
释学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4.html
-
《如来藏经》全名为《大方广如来藏经》,有两译﹕一为不空译﹔一为佛陀跋多罗译。综述如下。
有清净如来藏即是佛﹕「有如来藏常无污染」(注45)。「如来藏在身内,俨然清净如我(佛)无异。」(注46...44) 同(注40),卷下,大正,九,二九六页,中。
(注 45) 佛陀跋多罗译《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十六,四五七,下。
(注 46) 同(注45),大正,十六,四五八,下。
(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145387.html
-
。 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16 注解 1.大正藏卷45,P.877。 2.出自《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大正藏卷 55,P.59。 3.大正藏卷42,P.29。 4.大正藏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445451.html
-
。
「戲論者」就界定為「謗法」45。
「謗法」與「謗佛菩提」、「謗法師」有會通的現象46。
到底什麼樣的行為就構成「謗法」,仍然不清楚。不過,從這些資料起碼會有一個認知:這些經典都不會是...28、31、33、34、36、37、39、54、59-61、66、77、82、86、91、95、98、102、103、107、108
27
菩薩階位
12-14、15、45
5
以...
釋德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