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址大全 | 佛教音乐大全 | 佛教电影大全 | 讲经法师大全 | 佛教专题 | 佛教导航首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住心品
::图书简介::

  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者。若以净菩提心为出世间心。即是超越三劫瑜只行(疏卷二四十七丁右)

指心钞 (疏卷二四址七丁右) 若以净菩提心等者。抄第三云。疏若以净菩提心等者。若言不定之意。此有二义。谓若以净菩提心为出世间心即是超越三劫瑜只之行。则出世间心生。出世间心生即是净菩提心。此心出于一切世间故。若以佛惠初心为出世间心即是三阿祇林成佛亦名出世间心。今言三阿僧祇劫即三种妄执。行者若一生越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何见有时分耶。故云若以等(文)教相抄第三述意云。此释心云。于三妄执断位疏心有二义。谓疏若以净菩提心等者。若以初地为出世间心是即地前断三妄执也。若依此义可言经所说三瑜只行皆是地前所行也。疏梵云劫波有二义等下第二义。若以佛果为出世间心即三妄执至第十地尽之。疏心付第二义释经始终也(文)抄第二云。今约因中具有粗·细·极细三重妄执障医菩提。即以地前秘密方便越初劫一重粗妄名离一切障出世间心生。见心明道时净菩提心始得显现。如是练修至八地。时越第二劫一重妄执名离一切障。其菩提心逾胜逾增更益方便。乃至金刚道中越第三劫极细妄执名离一切障。其菩提心与如来等。此位但有四分之一佛地之障存焉。(乃至)唯佛地障解脱道断故此乃四分之一最后微垢也(文)又相钞云。此释心云。地前唯断粗妄。其所以(乃至)法华仪轨云。若能专注无间修习现生则入初地。顿集一大阿僧秘劫福智资粮(文)故知真言初地离一僧祇劫所断粗妄执证寂然界。(乃至)既地前唯断粗妄。故知第二第三妄执定上所除也(云云)范抄云。若以净菩提心为出世间心即是超越三劫瑜只行者消经文之总句也。梵云(乃至)得至佛惠初心故云三劫成佛也者别释也。故以初地净菩提心结佛惠初心也。若佛地何云初心。于佛地不可有初后故。又疏无若以佛惠初心文。上下同云三祇劫。仍非别位欤(云云)私云。朝誉意依钞义专成地前一劫地上二劫之旨也。传法院觉心义亦同之。本寺道范义高野古德等多分义也。是三劫地前义也。初义意三贤是初僧祇。初地乃至七地第二僧祇。八地以上第三僧祇之义。诸经论施设。敢以无违矣。今宗又尔也。故五秘密经。云能变易弟子俱生我执种子应时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惠则为生在佛家(文)又观智仪轨云。若能专注无间修习现生即入初地顿集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惠资粮(文)此等文既今宗又地前经一僧祇行即入初地也。又今一僧祇妄执是我执故不可云第二第三劫。后二劫中唯断法执故。又疏第六释经八地三昧道文云。菩萨初度第七地时。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谓是住大涅槃于万行休息。尔时十方诸佛以此三昧道发起其心(文)又疏第二释第三劫行云。行者初观空性时觉一切法皆入心之实际。下不见众生可度上不见诸佛可求。尔时万行休息谓为究竟。(乃至)尔时十方诸佛同时现前而劝喻之(云云)二处文全同。应知经疏意第三劫在于八地上也。又桧尾口决中以仪轨汝之所证处是一首清净文释住八地如幻三昧也。既地前初劫八地上第三劫义其说分明也。若尔初地乃至七地第二劫之义其理极成矣。依之大师秘藏记云。越三妄执越三僧祇劫即是十地究竟也。过此修上上方便断微细妄执至佛果故经曰此四分之一度于信解(文)既十地究竟断三妄佛地断微细故地上二劫义分明者欤。加之复慈氏仪轨云。若一生中从初念诵至於越三无数劫行即证一生补处三莽地(文)又疏第三云。乃至为一生补处菩萨择去心中无明父母极细之垢亦名治地(云云)此等文又断第三劫妄执至因满位云佛惠初心也。然后断微细得果故于中有二。一无间道断彼解道得果故。故抄云。至金刚定越极细妄执(文)二佛果断故。故抄云。唯佛地障解脱道断(文)此乃依十一地十二地异故。但因满位而言三劫成佛者。等妙二觉一佛二名之故。又密抄第三云。问。第三劫满得成佛不。答。若越三妄执力即得成佛。故疏云。复越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惠故(文)又杂抄第七(智证)云。越一百六十心粗妄执即一劫。越第二重细妄执即二劫。第三重极细妄执即超第三阿僧祇至于佛果初心故云于成佛时不限劫数也。心内无明渐渐断除即超劫之义也(文)此等释断第三劫妄执即至佛果也。故云故云三劫成佛也。此是佛果初刹那云佛惠初心也。故释论云。极解脱道初刹那中一时相翻不能俱行(文)此意微细摄极细而不开也。依此等释义地前初劫地上二劫之义。同瑜伽起信等说矣。后义意三动俱是寄对如常之地前位也。故疏下释第三劫极无心云。此心望前二劫犹如莲华盛敷。若望后二心果复成种(文。住心论第九云。望前二劫者指他缘一道二种住心。后二心者示真言门根究竟二心。文)又疏云。次生极无自性心(乃至)尔时生于佛家(文。华严经云。生在如来家即得入初地。文)又疏第三云。此空智生即是极无自性心生也(乃至)即是真言行者虚空无垢菩提心也(文。疏二云。初地菩萨得此虚空无垢菩提心。(云云)。又云。渐次证入者如初无畏时以声字观入漫荼罗行。(乃至)第六无畏于平等心中修曼荼罗行。离垢地以去各于自地观心中修漫荼罗行。略以位分之已作十六重深浅不同(文。私云。既离垢地以上为十重。初地同第六无畏也)又住心论第八心云。是因是心望前显教极果于后秘心初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宜其然也(云云)。

添加时间: 2008年06月10日
下载次数: 本日:    本周: 本月::  总计: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投稿 | 护持网站 | 报恩斋 | 功德榜|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