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为赵国忱同志《法苑秋实》而作
春天百花争妍斗艳、万紫千红,固然令人赏心悦目;秋宋硕果累累、枝条弯弯、万里飘香,更是催人笑逐颜开。法苑也是如此,仁者不问收获,只知耕耘,不讲报酬{,乐于奉献。一旦水到渠成,无心插柳,终成浓荫,众生受用,人天欢喜!
摆在读者面前这本《法苑秋实》,是赵国忱先生在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于佛教海外联谊工作的沃野上,荷锄挥汗,兢兢业业,辛勤耕耘的一筐硕果;是他奉献给众生的一滴清凉甘露;也是他报效祖国、庄严净土的一片无上菩提心!读者展卷,如同亲临祖国宝岛名山,漫步高雄、九华,朝山进香;放眼香江、南洋,极目中南亚、北美,与历尽沧桑饱受苦辛的侨胞、故旧、新交、娓娓道宋,共诉衷曲,同烧高香。“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无论从海外联谊工作来说,还是从注重修行的佛教信徒来说,诸事原不必多所执著,但使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系华夏,爱我中华,振我国威,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净化人心,推进社会安定、文明昌盛、经济繁荣、世界和平,如愿已足。赵国忱先生之法苑心声,念兹在兹矣!
时值香港历尽沧桑回归祖国之际,谨录新作一首,作为欢庆回归之贺,也为赵国忱先生大作问世之助兴。诗云:
贩毒蕃帆天边去,(林则徐焚鸦片词及赵朴初和词均有此语)
花伴星旗扬国威。(赵朴初词:紫荆花常伴五星旗)
庄严净土广佛化,
普天同庆迎回归。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吴立民
1997香港回归前8日于塔院
序二
佛教以随顺人的特点使其喜悦,不作诸恶奉行众善,而入真理等因缘广泛传世。在印度本土,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大体可以划分为初、中、后三期。初为原始部派时期,中为显教大乘时期,后为密教大乘时期。初期的上座部佛教,分为南北二传。南传上座部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斯里兰卡,又传入缅甸等国;约于公元7世纪从缅甸又传入中国云南省,至今仍盛行于该省的傣族等地区,这一支佛教的经典用的是巴利语,称作巴利语系佛教。中期大乘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汉地,4世纪由中国汉地传入朝鲜,6世纪又从中、朝分别传入日本,7世纪起再从汉地和印度先后传入中国西藏地区,11世纪前后,印度后期密教又大量传入藏地。印度的中、后二期佛教在中国汉、藏二地形成了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这就是今天遍及亚、欧、美、澳洲各国和地区的三大语系全部佛教。佛教所到一地,即与当地的固有文化相结合,从而在当地生根、成长、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使当地人们崇敬和信奉,成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行动准则和生命归宿,成为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些还成为当地的主体文化。
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高瞻远瞩,及时于会内增设起主管海外联谊的机构,在赵会长的关怀和领导下,赵国忱先生一直负责这项具体工作。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十数年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频繁往来和联谊——邀请接待和应邀出访,不仅与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华人加强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使他们对祖国大陆更加热爱和心向,无疑有利于祖国的建设和统一大业,有利于世界和平。国忱先生工作用心,将所见所闻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从多角度撰写出一篇篇佳作,总汇成册,取名“法苑秋实”,以表作者的收获。从中既可窥见祖国大陆佛教与港台、海外佛教的法缘、血缘亲密关系,又可了知港台、海外佛教的肇始起源,历史沿革和当前盛况,高僧大德、菩提心居士和四众道友对祖国大陆的赤子之心。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开宗明义,行云流水。教内教外,都值得一读。兹将付梓,嘱我为序,爰述本末,聊以塞责。
佛经2541 年4月吉日 王新写于北京净心斋
公纪1997
序三
——佛教令人如此丰富和有趣
接触佛教日久,是不是会使人变得乏味?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针对那些深入三藏、正知正信的佛教徒而言的——对于真正的佛教徒宋说,信仰无疑会令其人格升华、心灵净化……但是,要说到大多数对于佛教一无所知的社会普通公众呢?他们对于佛教的印象究竟怎样?没法“究竟”,不信你站在北京西四路口的广济寺——中国佛教界当今首刹的门口,做一个随机的询问:门内人潮汹涌,香火鼎盛,门外匆匆过客目不斜视,这时你拉住其中一个看上去可能还随和的行人问他对佛教的吓口象”,“啊,佛教嘛?烧香磕头,教人做好事……”话是这么说,他的脚步并不因此打住——在每天行经这座著名佛寺的千万人中,如漩涡般被吸纳进来的只是少数,大多数生灵仍在万丈红尘裹挟之中过门不入,漂向远方。
造成这个表象的原因当然很多(而且目口便有一天大家全都从街市上挤进寺院也远未必幸事),但是有一个原因恐怕是不好回避的:你佛教的确教人行善,但是除了磕头烧香,你还能教信你的人(但又没出家的凡夫俗子),比起什么信仰也没有的人,是不是人格更宽阔一些、心灵更丰富一些、生之趣味更盎然于些呢?
予生也晚,听说前贤里头有李叔同先生、丰子恺先生,算得上这样的人——信了佛却不但不乏味,而是更丰富更精彩更真实的人,便努力睁大眼睛,满世界地边走边看。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著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依旧山河,人事竟如何?”很抱歉,除了偶或膜拜一把形象思维层面上的东西,譬如上引本世纪初梁任公的几句词而外,虽也算日日挨擦着佛门的边,但我起码没能使自己宽阔点、丰富点、有趣味点……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也许我自己的确生活在达人智者中间(而不自知)。赵国忱先生只0是我所得遇的一位不乏味的佛教界老前辈。认识他的时候,我还在政府宗教部门工作,有缘听到他老人家关于“血缘·法缘”的一番高论,甚为诧异,复又敬佩。从那以后,坦率地说,老先生一直欠着我的债:我敦请赵公把上述那四个字的思想——我相信那是他半生在赵朴初会长领导下用心体会的结晶——好好写一写,发表出来,以开示我辈。谁知老先生极为潇洒,到翰墨书香中间怡养心性去了,一直欠“债”不还。我自想自解,也是,谈开了就完了,还非得叫人老先生高头讲章写成论文劳什子,累不累?便也再不追索。没想到,忽一日,在中国佛教协会的班车上,听说老先生捧出了这部名为《法苑秋实》的大作,不禁“前嫌”尽释:这不比那种论文的方式强过百千倍吗?
不过还得坦率地说一句:赵先生讲出来的要比他写出来的更亲切更精彩。这是我读这部书的一个真实感受。这样说,丝毫不掩盖这部书的价值——这是一本迄今国内仅见的佛教海外联谊方面的资料书、工具书。作为一个在佛教和佛学领域学习工作有年的见证人,我相信,我的同行们比我也许更明白资料书和工具书的重要性。
上引梁任公词末两句是:“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我以为我跟着这本书的作者一道,在“法缘——血缘”这条风波大路上,遇见了一个又一个海内外的“维摩”。我因此真诚感谢作者,并期待着作者在今后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把佛教的海外联谊中所饱含的这种精气神儿,不但给写出来,而且能写足喽——众生苦啊,有这些个维摩,从北京到香港,从宝岛台湾到新加坡,一个个地立在那里“替众生病”,会让人心里踏实些、安慰些、宽阔些、丰富些、活得有滋味一些……因此,我想,赵先生的这部《法苑秋实》,就不止于资料书工具书的意义,对有心人来说,它会在您也许不经意的时刻,远远地给您送宋一支支慧炬,在每一支慧炬照耀之下,您都会得遇一位微笑的大智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何云
1997年7月1日
前 言
佛教是哲学、是文化,更是信仰、是宗教。
佛教以其启迪人生的思想和哲理,开导着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以奉献的精神从事着改善自然、造福社会、利益人群的事业,是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和稳定的有重要意义的因素。
佛教对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是主要精神依托和支柱。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佛教信仰者。他们所信奉的佛教,多为中国汉传佛教,也有人信仰中国的藏传佛教。他们同中国佛教存在着浓厚的法缘和血缘关系。因之,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佛教徒,遵循教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企盼祖国繁荣统一,盼望大陆祖庭的佛教日益昌隆,亦是必然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得到贯彻,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也为佛教事业带来了春天。今日中国佛教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活力的时期。近十几年来,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佛教徒,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前来大陆省亲访友、朝山拜佛、观光和投资,不可胜数。他们同大陆佛教徒的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情,有些人还对大陆佛教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祖国建设各项事业,对慈善福利事业,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这种盼望祖国统一和富强、人民幸福和康乐,企望祖国佛教永葆青春活力之情感等等,正是殊胜法缘和血缘之因果的必然显现
这本书,即是我在赵朴初会长亲切关怀和其他会领导的帮助下,十几年来从事海外联谊的具体工作中的一些殊胜因缘的纪实把它汇集成册,暇时翻阅和回顾,时时激励自己,也为有志者把佛教海外联谊工作发扬光大之助缘
赵国忱
1997年1月
目 录
上 篇
论述编写
海外联谊工作的回顾
——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 ( 2 )
台湾佛教略识………………………………………………(9)
一、台湾佛教的历史渊源………………………………(9)
二、台湾佛教组织………………………………………………(1 3)
三、台湾佛教文化教育事业………………………………(21)
四、台湾佛教寺院道场简况………………………………(2 3)
五、台湾佛教主要人物…………………………………………(24)
六、台湾佛教的体系和派势………………………………(2 8)
七、台湾佛教的特色及问题………………………………(3 6)
开展同台港澳和海外华人佛教的友好联谊工作——在中国佛学院九华山寺院执事进修斑上的讲课提纲………………(40)
第一讲 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佛教的海外联谊工作………(40)
第二讲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佛教同中国大陆汉传佛教的
法缘和血缘关系………………………………(41)
第三讲 中国汉传佛教在东南亚…………………………(4 7)
第四讲 中国佛教在美欧……………………………………(5 3)
第五讲-关于两个国际性佛教组织………………………(5 4)
第六讲 关于同台湾佛教界交往中的原则和意见以及应
注意的问题……………………………………(54)
改革开放以来中新两国佛教的高层交往——中国佛教协会同已故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友好往来回顾(1982—1990年)……………… (5 7)
中国佛教协会与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关系和交往…………………… (93)
一、“世佛联”概况……………………………………(9 3)
二、中国佛教协会与“世佛联”的关系和交往…………(93)
三、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企望…………………………(9 5)
实践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的革命先驱——孙中山1912年给“佛教会”的一封信………(97)
中 篇
港台海外华人佛教
寺院人物组织
寺院
竹溪寺……………………………………………………(100)
开元寺 ……………………………………(101)
法华寺……………………………………………………(102)
善导寺……………………………………………………(102)
佛光山寺…………………………………………………(103)
超峰寺……………………………………………………(103)
法云寺……………………………………………………(104)
凌云寺……………………………………………………(105)
灵泉寺……………………………………………………(106)
宝莲禅寺………………………………………………(107)
天坛大佛…………………………………………………(108)
普觉禅寺…………………………………………………(108)
西来寺……………………………………………………(109)
人物
一代高僧宏船大师……………………………………………………(111)
热爱故国和热爱佛教的何蕙忠居士 ……………………(116)
佛教组织
香港佛教联合会…………………………………………(120)
香港佛教僧伽协会………………………………………(120)
先进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121)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126)
世界佛教僧伽协会………………………………………(131)
下 篇
佛苑见闻
禅意书法浅识………………………………………………(138)
法门的喜讯 新育的英才——中国佛学院举行预科毕业典礼………………(144)
隆莲法师谈四川尼众佛学院……………………………(146)
普陀山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及方丈升座法会…………(148)
拉卜楞寺隆重举行大经堂重建开光盛典……………(150)
佛像的卍和纳粹的卐……………………………………(152)
附录,
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佛教通讯录……………………(153)
国际华人佛教通讯录 …………………………………………(162)
主要参考资料……………………………………………………(203)
后记……………………………………………………………………(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