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严哲学的探究过程与心得(代序)
文
一章 华严经解题
严经宗教的理论根据与行证法门
三章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研究
四章 法界观法的构造及其特质
五章 法界缘起思想的形成、展开与归宿
六章 华严哲学的理伦架构
界圆融无碍的理论根据
严宗密大师学风研究
考书目
序(一)
印 顺
现实人间的佛法,本于释迦如来菩提树下的妙悟,如来自觉的圣智境界,不是一般思惟分别所能想像的,适应现实人间所能理解的,所能持行的;施设一、切教化,无非是诱导人类趋向正觉的方便。释尊的化迹、身教与言教、依法摄僧的律制,流传在人间,但这是依于自觉圣智所流出的方便(法界等流),并不等于释尊圆证的实际。这点,声闻的“杂藏”经头,已说到:“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佛)”了!在圣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中,通过崇高的信仰与理想、甚深的体验,而释尊自证的圆满净德显现出来,被称为昆卢遮那,就是释尊的别名。圆满的佛德,表现于“华严经”中,·是圣弟子本著甚深体悟而表示出来的。说到大乘的最甚深处,是真如、法界、实际的平等不二。文殊师利所说契经,已说到了一切佛(化主)平等,一切(化)法平等,一切(所化)众生平等。在佛、佛土、佛法、佛所化众生外,“华严经”更说到佛教化的时劫平等,一切都平等不二而互相涉入。佛(与佛土、法、众生、时劫)的圆满显示,成为学佛者的崇高理想与信仰,由此而发茎曰提心,行菩萨道,经十地等行位、,从利他中完成自利,达到自觉圆满而无边无尽的悲济众生,这被称为普贤行愿的,就是一切佛修行的历程。“入法界品”的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学菩萨行,为学者提供了深入法界的榜样。
“华严经”著重于如来的果德因行。传到中国来,经北土地论师的宏传,发展为华严不学,对平等涉入,事事无碍的玄理,有了独到的阐扬。“华严经”所显示的果德因行,当然也出于圣弟子的体会,并不等于如来圆证的实际,所以“果分不可说”。依菩萨因行而方便安立,不是为了组成伟大的理论体系,而是启发学人来发心趣入。所以,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有所得于华严而发展的,或依“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心如工画师。……无法而不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成为(释尊所曾说过的)染净由心的“唯(心)识”说;或依“如来智慧,无相智慧,无碍智慧,具足在于众生身中”,成为心为如来净因的“如来藏”说。直从众生身心(经中或作“众生”,或作“蕴界处”,或作“心”)中,点出迷悟、染净根元,化导学者修学,以达转迷启悟,离染显净。印度所传的,也许多为众生设想,所以略于玄理,而宗重在离妄执而契入平等不二的真如。
近代学人方东美先生,以哲学家而旁及佛法,探究“华严”,终于对华严宗学,给予无上崇高的评价。杨居士政河,从方先生修学,整理方先生的讲稿,也宣讲华严宗学的胜义。将所作有关华鼹经教、华严玄理的论文,综集成“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一书,印行流通。此书通过哲学的理解来发扬华严宗学,对诱导世间学者入佛来说,是有良好与重要德用的·在佛法中,我著重于印度传来,译为华文的三藏,对发展成立于中囱的佛学,如台、贤、禅、净,都不会深入,所以略序佛教思想史上所见“华严经”的大意,以表示我对华严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