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学史-东晋至五代
目录
自序
中国史学发达,源远流长,世已知之矣。而自释尊遗教传入华夏而后,佛门僧俗受居地史学风气所影响,亦发展出源远流长之本教史学传统,历代所撰之佛教史籍汗牛充栋(1),故可谓禹域史学之一条重要支流。以自然地理为喻,其重要性犹之美国密苏里河(Missouri River﹝支流﹞)之于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主流﹞),此盖佛家史书之著述时刻受世俗史学潮流之影响(2),故仕邦引自然地理中河川之主流与支流作譬(3)也。
「中国史学史」一类著作,执笔者颇有其人矣,而中华佛门史学探讨之论着,则尚属阙如也。斯盖有意从事于此者,其人必需对俗世史学与佛教史学两方面之发展均具相当之认识,始得措其手足。多年前仕邦发表〈中国佛教史传与目录源出律学沙门之探讨〉(4)而后,前辈刘子健教授(一九一九─一九九三)即勉以进一步从事于此。
然自上述拙作刊布以还,私惟虽已找出中国佛教能发展出一股史学洪流,源于律学沙门有意一方面着书记述高蹈僧伽之生平,以为后辈除馑众之榜样;另一方面亦执笔严格辨别流传之圣典属西竺传来之真经抑此土中人所伪作者矣。唯是即使自然地理中之巨河大川,其源头之上往往有一复杂之水网,水网中诸细流汇聚河源,始成巨注。方之佛家史学之发展,亦先有东晋以来众多已佚之零星僧传,始汇聚而有梁代《名僧传》、《比丘尼传》与《高僧传》之撰成也。以前限于学养,固未能兼及上述旁注于佛教史学源头中之诸细流所自出。再者,自从律学沙门建立佛门史学之传统而后,其非属研治毘尼之除馑;甚或俗世之居士,亦有从事于乙部之撰述者也。而撰写上述拙文之日,既限于学养,更牵于题目,亦未能兼及者矣!子健先生之雅意,唯有祈之将来。
时光荏苒,如今去拙文面世已近三十年(5)矣!学力既随年岁增长,因决心利用本中华佛学研究所之学术环境,发愤将本问题作一番从头之探讨。缘释门史学源远而流长,如今先着手于东晋至五代之发展焉。
本书所论,分作五篇:〈壹、沙门类传、别传篇〉,内有十章;〈贰、宗派传记篇〉,内有一章;〈参、地理著述篇〉,内有三章;〈肆、纂集篇〉,内有两章;〈伍、目录篇〉,内有五章,共二十一章,都二十五万余言。其所以依史籍性质分篇而不依时代者,斯盖沙门虽往往好读乙部之书而具史学修养(6),而出家人之天职非在修史也。设若无时代之刺激,无护教之需要,沙门岂暇奋笔而仿班马之所为哉!例如佛门史着之大量出现,肇自萧梁,此关乎梁武帝(五○二─五四九在位)之宗教政策也。继之,唐代安史之乱(七五五─七六三)以前,僧俗亦勇于着史,此亦关乎唐太宗(六二七─六四九在位),武则天女皇(五九○─七○五在位)与唐玄宗(七一二─七五六)在位三朝之宗教政策也。换言之,非每一朝代均有佛门中人从事于乙部之修撰,故不若依典籍之性质分篇,既方便仕邦之论述,亦方便读者之寻检也。至如佛门史籍中有「感应传」一类,若《法华经传记》、《大方广华严经感应传》等,本书不予论及,斯盖此等典籍涉及其某一佛经之流传与乎是经对社会之影响等问题,非仅有两年时间之研究计画所能涵盖也。又翻译而得之西竺佛史如《佛本行集经》、《龙树菩萨传》等,亦略而不论,以本书仅论华夏僧俗所撰之史籍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