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虚云和尚传5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出家之后,初读《佛说盂兰盆经》即有“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之论。后又读及《观无量寿经》所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首重孝养父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尽。”“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这些教导,反复读诵,都令德清多有一番感慨,想到自己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但生世不见母亲,母亲为生我而亡。父亲中年得子,寄希望甚厚,唯图我能读儒籍攻科举以入仕,光宗耀祖。可是自己却未能从其所教,19岁竟背父遁入空门,致使老父寻子,费精耗神,久寻未获,气病交加,提早辞官归里,进而郁郁寡欢,促寿而亡。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成人,而自己竟弃家出世,庶母盼子归来望眼欲穿,数年之后也率二媳遁入空门。德清深感父母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念念在心,时刻不忘。特别是前不久挂单于杭州西子湖畔灵隐寺,空闲时出游西湖观景登断桥,过孤悬湖心的小瀛洲九曲桥荷池水榭,观三潭印月的三座铁鼎,来到著名的雷峰塔下,前瞻后观,思量往昔所闻民间传说所云当年白蛇娘娘被法海和尚用僧钵收伏,镇压在雷峰塔底,永不得出。白蛇娘娘所生婴儿许仕林幸得青蛇小青抚育成长,20年后考中状元。为报母恩,仕林哭奏天子,乞旨以祭亡母白氏。仕林祭塔之时,痛念自己对母亲生育之恩未报,而母亲却长期被困在塔中,自己身为人子,竟无能为力救母亲出苦难,真是枉长七尺身躯,悲愤之至,哭昏于雷峰塔下的故事。德清由此不禁亦自感身世,想自己脱俗之后,学佛未成,弘法难展,飘泊二十余年,一事无成。亲恩未报,扪心自疚,惭愧万分。进而想及自己生而丧母,为脱俗离家出走又重创父亲与庶母殷殷厚望之心,后来父亲去世自己连丧都未能奔。每每思想及此,德清常常自责自己有违孝道,罪孽太深,业障沉重。昊天罔极,耿耿于怀有数十年。到雷峰塔下一番凭吊,触景动念,孝道之敬,顿时倍增,引发德清立下宏愿——自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跪拜朝礼五台山,以回向父母,超度他们的亡灵早日脱离苦海,往生净土。

五台山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山顶无林木,垒土如坛,故称“五台山”。更因其五峦巍然,拔乎群山,又地处华北,海拔在2000米以上,每年四月方解冰,九月又积雪,盛夏仍不知炎暑,所以别号“清凉山”。非仅如此,早在东汉时期印度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就已经来此建灵鹫寺弘传佛法。北魏、隋唐历代高僧纷沓而至,建起众多寺庙。相传唐代五台山已有数百座佛寺,代宗李豫登基之前曾在此山遇见文殊菩萨,并得其救助而脱险。因此,代宗登基后即下诏敕修文殊殿,以供奉文殊菩萨。久而久之,五台山就被人们尊之为文殊菩萨示现的道场。故有人们若来此朝礼,即可将人间烦恼抛弃,而得到智慧的说法。也说此处道场对亡者亦可得到超度,脱离苦海。所以五台山不仅名闻中华大地,而且传颂于环球诸国。早在唐代就有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僧人不远万里前来朝礼。清代康熙帝曾5次朝礼五台山,乾隆帝则是六番上山礼拜。

正是这样,朝礼五台是德清心中一大夙愿,到杭州雷峰塔的一番凭吊促其付诸实践。清光绪八年(1882)农历七月初一日,德清在普陀山法华庵起香,肩背朝山袋,手端拜凳,三步一拜朝着五台山进发。当时有年轻比丘遍真、秋凝、山遐、觉乘4人附香同行。5人渡海之后来到宁波,行经湖洲,继到常州。谁知至此之后,遍真、秋凝4人皆渐退出。见此情景,德清更加发心,宏愿弥坚,发誓自己一个人也一定要跪拜到五台山,以践心愿。

跪拜朝礼五台,确非易事。德清每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盛夏,烈日烤晒,或是数九寒天,冷风刺骨,都是三步一拜,杂念尽息,一心唯诵佛菩萨圣号。日日晓行夜宿,风雨晦明,恒持如一。自然,一人在外三步一拜前进是吃够了苦头的。且不说路途的遥远,每三步一拜,拜得膝盖都破了皮,鲜血直流。亦不论他人如何看待,敬佩赞扬者有之,讥笑嘲讽的也不乏其人。更困难的是风餐露宿,饮食无保障,有时前不着村,后不靠店,以至栖身柴屋,倦卧牛棚也是常事。断粮停食,缺水干渴尤为更多。正是这样,德清跪拜礼五台,路途千里之遥,历尽艰难,吃够苦头,遇险无数,遭病难多番,其中最苦最难的有两次。

标签:哲理故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虚云和尚传6
下一篇:虚云和尚传4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