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大会发言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尊敬的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
尊敬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
尊敬的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叶小文会长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大家有缘再次相聚在这个庄严盛大的世界佛教论坛,我深感欢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对于主办机构筹办之劳致以深切的感谢,对于各位大德、各位与会法师居士朋友,转达来自新加坡广大佛友的问安和祝福!
在这里,我以自己在新加坡几十年来从事佛教慈善的体验,和诸位分享一点小小的心得。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在最近百多年间,许多走投无路的贫苦移民,从福建广东飘洋过海,九死一生,来到新加坡这个小岛开始了“以启山林”的人生。
有许多人问我:当年是什么样的因缘,让那么多劫后余生的人一起来组织“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
居士林的创立,说来话长,基本上是由一些“有心人”在1934年创立的,创建人包括了南来高僧、富商、文人,还有清末革命党人,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开拓居士林,当然,共同的佛教信仰是根本的原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一个机构,一项事业,草创时期的精神和元气,对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这里,我就单单谈慈善这一方面。
中国伟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机构团体的历史,致少概括了几代人,怎么才能保证永远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前贤今人的答案,通常都说“制度建设”、“制度保证”等等,这些说法当然没错,应当重视。但是,根据在下的一点点体会,再好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都会有变化。根据我在新加坡的观察体会,比制度更靠得住、更久远的是习俗,其实,习俗就是腌制得最成功的制度,要靠人民群众的感情、信仰、喜好和习惯去腌制的!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先贤草创之时,就把慈善救济事业放在核心位置,不论是非常事件的救灾救难,还是成立福利基金、教育基金来帮助贫苦老人及学生,并没有强制规定居士林林友必须捐款多少,然而,单单就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度岁金和助学金的分发,都在千万元以上,受惠人数几十万,并且经济越是不景气、世道艰难,我们越是增加发放金额,增加受惠人群。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制定了多少精确严格的捐赠制度,而是信众的乐善好施已在新加坡形成风气、形成文化习俗。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消息刚一传出,居士林发出救难号召,响应者如云,几天之内就筹集了几百万元捐款送到中国大使馆,归根结底,是“无缘大慈”的精神,是“同体大悲”的文化,在起作用。
慈悲心、智慧眼、群众路线很关键。
我常说,做佛教慈善事业的人,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佛教信仰和感情,也就是“慈悲”心,慈悲也就是 “拔苦予乐”。
除了具备慈悲心,还要重视世间法,多积累社会经验,吸取经验教训,明眼识别行骗者,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但光有慈悲心、智慧眼是不够的,真正落到实处,还要靠走群众路线。
新加坡华人结合传统和移民社会的一些特点,在宗教慈善方面发展出一些具有特色、而且有效的做法,比如和节庆结合,设定慈善、救济或教育目标,募集捐款。这就完全依靠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了。
借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宝贵园地,我就佛教慈善事业谈了以上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希望抛砖引玉,请教于方家。再次感谢各位长老、各位大德、各位朋友。
恭祝大家六时吉祥、如意安康!谢谢!
李木源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