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后赵国的“蓝毗尼园”—代州白人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继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后赵国的“蓝毗尼园”—代州白人岩
  在古老的代县,有一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双重身份交织而成的文化净土。它就是深藏在莽莽勾注重山中的白人岩和白人岩禅寺。早在北魏时期。人们就把这方净土称作东晋后赵国的“蓝毗尼园”。为啥古人把白人岩和白人岩禅寺与“蓝毗尼园”相提并论,这是因为白人岩禅寺在中国佛教净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古印度的“蓝毗尼园”是佛陀涎生地,白人岩是净土初祖、东晋高僧慧远诞生地,白人岩禅寺是慧远大师皈依佛门后建的第一个道场,是晋土祖庭。

  白人岩和白人岩禅寺这方净土作为自然文化遗产,似乎在盘古开辟混沌天地之后,就被自然之神精心打包起来,不让透进一粒人间红尘,与东方邻居雁门关一样,珍藏在人迹罕至的勾注山中,以备那些能够影响人类文明迸程的平台所用。这方净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似乎自慧远大师建成第一道场白人岩后,人们就认为白人岩是一方能够启迪虔诚心灵、实现飞跃升华的文化宝地。所以,从北魏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到白人岩读书修身,养性齐家。说也奇怪,到这里读几年书后,许多人就能够铸出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代州志》看,确实从白人岩走出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白人岩真这么灵光,阿弥陀佛。

  少年慧远疾志追求一条能够摆脱“五胡十六国”血腥现实之路。但是,走向何处,路在何方,一直在困扰着他。直至21岁时,慧远才找到去“蓝毗尼园”和走什么路去。

  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慧远诞生于雁门郡白人岩脚下的楼烦县。按风水理论讲,白人岩中峰是楼烦的祖山、龙脉之头。祖山主管着楼烦的兴衰和人才,所以净土佛典载:慧远诞生那天,白人岩一日两次显端:红云满山、祥光四射。但是,刚诞生的慧远的落脚点却是肮脏的红尘世界。他的家庭并非一方净土,是世代为官,搏击于宦海的豪门;他的故乡正是阀混战、政权更叠频繁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此时的楼烦属羯族建立的后赵国领地。

  咸和九年的后赵国,正是大内易主、血流成河的一年。该年石勒老皇帝的儿子,且拥兵自重、窥大单于位已久的石虎,杀幼主石弘母子,自即帝位。石虎,字季龙,统治后赵长达15年。石虎性残虐好杀,用兵连年,且每战必屠城戮邑。他在后赵实行“五丁取三、四丁取二”的残酷兵役制。杀太子石邃、石宜的手段震惊史坛:“拨发抽舌、剥服溃腹”。石虎暴政史书记载多多,其中两件对少年慧远触动至深。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慧远11岁。这年石虎在国内大征宫女,凡民间13—20岁女子均在征选之列。他选宫女3万,拆散民间夫妻9000对,负责征选的石宣还趁机为自己选秀9000人。石虎父子选美,共使后赵国3000余人陷入“遣之缢死”之境。永和三年,慧远13岁。后赵国势衰退,沙门吴进奏曰是“晋将复兴,必须奴役晋人,以压上涨之气。”石虎令尚张群,调后赵国的晋人16万、车10万乘,在都城邺的北部大修行宫“华林苑”。石虎为了加重奴役程度,命晋人秉烛夜作,晋人死者数万。

  后赵国的空间,今慧远窒息,高压血腥的统治迫使慧远赶快为后赵民众找出一方“没有战争、自由平等”的欢乐净土。在苦闷中,他把寻找的视线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年幼的慧远饱读了儒家十三经,旁通了老庄哲学。但是后赵现实怎么也和传统理论结合不起来,是两张皮,他陷入彷徨与无奈之境。遂慧远启动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找一条路”的行动,随舅父令狐氏到中原游学。

  公元354年,慧远21岁,此时他已和胞弟共渡了8年的游学历程。一日弟兄二人游到晋城青莲寺听道安高僧廛经,他们被道安讲的“蓝毗尼园”深深吸引。道安说,佛陀在蓝毗尼园的梭罗树下,从摩耶夫人的右肋出生后,天地震动,大放光明。双脚落地处,涌出硕大莲花。梵天为佛陀举着伞盖,帝释执着佛尘,天空中两条龙喷一冷一热之水为其灌顶。蓝毗尼园是一个美好的佛国世界。佛陀又是怎样从一个凡胎肉身走出红尘世界工带领徒弟返到佛国极乐世界呢?道安又娓娓道来。长大后,佛陀坚决抛弃继承国王大位之机,终生乞食布道,苦苦修练,终于渡出苦海,到达“蓝毗尼园”主个彼岸。慧远学佛陀的榜样:修炼,是摆脱红尘后赵之路;率众到“蓝毗尼”佛国净圭,是终身奋斗目标。皈依佛门后的慧远兴奋地总结了自己的文化苦旅,曰:儒学是“应变世务”之学,老庄是“很多不足”,佛学乃“博大精深”济世之学。

  心在流浪的慧远,阿弥陀佛。

  在慧远眼中,白人岩就是佛陀给他造的“蓝毗尼园”。所以,他在白人岩建了第一道场,以普渡后赵国民。

  如梦如幻的精神世界“蓝毗尼园”,将热血青年慧远激发的躁动不安。他请求道安率弟子回雁门、建道场,践行普渡后赵国民的宏愿,道安然之。

  回到雁门的慧远师徒,一面传佛授道,一面寻觅建道场的灵岩秀地。一日傍晚,师徒十余人在白人岩山根歇脚,忽见远处山中红霞满天、光芒四射;山顶祥云缭绕、瑞气流壑。眼前:危崖巨石高耸霄汉,古树杂木根节盘错。霎时山里电闪雷鸣普降甘霖,云嫩水秀、山如刚出浴的芙蓉。一瞬间:山沟中鹿奔富裕、鸟啼和平、兔跑祥和、虎窜平等。慧远师徒顿时感悟到这是佛陀赐现“蓝毗尼园”,遂向西跪地而拜,尔后进山为选道场基址觅穴、观砂。最后,慧远师徒把禅寺之穴,点在白人岩山中心的主峰下。何也?这里四面环山,势如一朵刚开的莲花,禅寺金穴就点在莲托上。

  白人岩山占地总面积50余平方公里,厚约10公里。从代县城出发往西北行15公里,就到了入山口。进山后,沿沟再走3公里多,就到了白人岩腹地主峰下,再爬约2公里的山路就到了白人岩禅寺。缘何称此为白人岩?在白人岩禅寺的右上方隔山还有一朵由峭岩组成的莲花,莲花中间是一片绿茵如毯的空谷地。绿毯上有一巨形独峰,他级似一位独踽于白莲花蕊的老人,白衣白身,白颅白鬓;瘦骨嶙嶙、道骨仙风,浑身逸出能让人生出无穷想像的神韵。这里极似一副意境深远、构图简洁、设色淡雅的天然国画,故名。

  白人岩之所以能构成慧远眼中的“蓝毗尼园”,大概因为这里的立体空间太有白人岩的独特个性。古时候,这里一年四季白云流千峰,青黛浮万壑,细雨露珠轻洒翠微中。还有说瑞蔼舒卷于凌晨黄昏,岚光林影上、下午错映。整个空间千容万貌,变化倏忽。更有这里的岩峰为人称道。古人云,白人岩奇,“首载其岩,风景秀丽,形势奇怪,高者则怖登,深者则骇瞰,险者弗敢逾,危者弗敢仰”。

  白人岩之所以能成为慧远眼中的“蓝毗尼园”,大概因为山里有数不清的古松。为什么白人岩的龙鳞古松数不清,古人把慧远拉上编了一个很优美但很不圆满的传说来解释。慧远建成白人岩禅寺后,山神就往寺院中寄放了一只小红瓦盆作为镇寺之宝。慧远南行后,看家老和尚就用这只盆盛米,尽管盆子小,但盆里的米永远满当当。后赵的一位军阀知道此事后,进山向老和尚强索此盆,老和尚就把此盆埋在山顶上的一株古松树下。翌日,白人岩满山遍野长出了千年古松。从此这只小红盆无从找,聚宝盆也变成白人岩的镇山宝。

  白人岩之所以能成为慧远眼中的“蓝毗尼园”,大概因为这里确有白人岩的“幽”和“静”。当我们只身潜入白人岩,听到苍鹰“嚓啦啦”划破长空的一声哀鸣时,才能体会到这里是这样的静,“静”得是无底无涯;当置身奇花异草中,嗅到似无的冷香时,才感觉到白人岩的“清”,清得还有稠稠的浓;当听到昆虫拨动草叶的“悉嗦嗦”声,才能感觉到白人岩静得律动;当听到从数重松外传来的岩寺晚钟声,我们顿然会感到白人岩的幽,不仅幽在身边,而且还幽在心中。而且把人的思绪幽得无涯、无际。当夜幕轻轻覆盖在白人岩、萤火虫闪出绿莹莹的宝光时,就是激情奔放的诗人也会感叹道:白人岩禅寺拥有的传统文化意蕴,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无法测定她的质量和数量。

  遥想慧公当年,在白人岩辟石为室,环堵为扃,他在冥冥的禅定中,紧张地用佛学理论和儒老精华,构建成一座通天大桥,架设在“屠城戮邑”的现实与“蓝毗尼园”理想世界这道天堑之间,顷刻间,这个小小的道场会辐射出多强多大的磁力线啊!

  功德无量白人岩、白人岩禅寺、阿弥陀佛。

  从后赵到现在,白人岩一直默默地作着传统文化方面的贡献。

  自白人岩和白人岩禅寺从文化意义上嬗变为“蓝毗尼园”后,这里就成为繁荣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默默地做着贡献,主要表现在读书育人上。首先,在成就慧远、慧持弟兄创立中国式佛教理论——净土学说,做出了“肇始”的贡献。慧远在白人岩把美丽的西方佛教哲学,引入中国后赵血淋淋的实践。慧氏弟兄用理论解剖实践、改造实践,并用实践检验和丰富佛教理论,使西方理论中国化。日后由于弟兄俩在中国佛学上的突出贡献,慧远被尊为净土始祖,慧持被排为500罗汉的第136尊者。在北魏时期代州人昙鸾出家修行并云游全国,他在慧远创立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为净土学说的系统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佛界尊为净土二祖。日本净土宗创始者源空,还把昙鸾尊为净土初祖。

  其次,白人岩自东晋以来,成为培育国家各类人才的摇篮。自慧公在白人岩建寺之后,许多志士纷纷到那里读书修身、养性齐家。据代州旧志和稗史载:北魏太武年间寇谦自嵩山来,居于此;宋休子养贞于此。葛洪、孙思邈、董思珍、朱自然、刘海蟾均在此修炼过。元末,元易山来代亦客寓于此。对当地影响最大的是在明清两代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兵部尚书和许多举子进士。在明朝,到白人岩读书的州人,读出了张凤翼、孙传庭两位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蓟、辽、保宁军务,与清军大战,扼守着清军入关的路。他还建议朝延制定出将李自成部队逼进黄河、长江、运河加以围剿的计划。孙传庭在李自成起义军势如破竹之际,出任陕西巡抚,与义军恶战。他俘虏了李自成的重要将领高迎祥、刘哲,重创义军,最后战死在商丘,并全家殉国。在清朝,州城望族冯家代代送子弟到白人岩读书,代代均能出几名进士。冯家父子进士、弟兄同科屡见不鲜,如明末清初的冯如京,道光年间的冯志沂,这些人均在官史正志上占有传略之地。

  其三,后赵国“蓝毗尼园”的文化幅射力,已潜移默化到现代人的价值观中。代州人说起白人岩,都说那里有灵气、是出人才的地方。白人岩山脚下有个九龙村,九龙村在北京出了个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刘福堂。刘先生认为他能走出九龙,在北京创业成功,党的政策好是根本,而吸纳了白人岩的灵气也是重要的一条。所以,他特别敬仰和珍视老祖宗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2003年,他学着尼泊尔政府聘请世界一流建筑师整治位于印度边界蒂莱村附近“蓝毗尼”的样子,聘请北京、山西一流的园林专家和古建专家做规划搞设计,要把原貌复建起来;把白人岩的生态林相按原貌恢复建起来。首期工程投资3000万人民币,目前复建禅寺工程已近尾声,生态规划忆完成论证。他的最终目标是要把白人岩建成全国一流的“研究慧远、传播净土,朝圣净土”的中心。他不仅要把后赵国“蓝毗尼园”整治得漂漂亮亮、完完整整、按原样传给后代子孙,还要在文物区周边建立有现代特色的文化环境,即旅游渡假、休闲娱乐设施,给白人岩注入新的生命动力,使其成为一株永不凋谢的文化之花。

  这就是九龙籍北京人刘福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阿弥陀佛。

  作者简介:杨继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代县文化局、文物局局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