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伯孜克里克的佛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伯孜克里克的佛光
  一千多年过去了,伯孜克里克千佛洞早已面目全非。昔日恢宏壮阔的皇家寺院已经难觅踪影。但人们始终还是要到这里来,已来过一次的人,心情肃穆。第一次来的人们,原本兴高采烈地进入洞窟,片刻之后,便是一声长长的,蕴着无尽意味的叹息。
  “伯孜克里克”维吾尔语意为“山腰”,这名字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洞窟的位置。在火焰山主峰北坡,木头沟峡谷南侧的峭壁上,包含着无上智慧的佛光静静地溢出。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室寺院,在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中,这里的佛光曾经普照了整个吐鲁番大地,人们趋之若鹜,不惧炎日狂沙来到这里,为的是得到心灵上的永世安宁。而早在唐代西州时期,这里的窟寺便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那时木头沟称宁戎谷,故这座石窟亦被称作宁戎窟寺。描述吐鲁番盆地的方志类书籍《西州图经》称其“临危而结极;曾蛮四绝,架回而开轩。既庇之以崇岩,亦猥之以清濑。云蒸霞郁,草木葱茏。”除去崖壁上架空的回廊和洞窟外的佛殿已经不见外,其余的描述与今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选择这样一处地方建寺,不能不说是精心考虑的。我站在寺院外面,闭上眼睛冥想着当年的情景:一群虔诚又无学识的人们,他们越戈壁穿大漠,在极度困乏和饥渴中来到这里。峡谷口突然间流水盈盈,再往进走,左右山势奇特,巨大的褶皱一望数里,山体赭红,又因离的太近而气势逼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而沟下流水叮咚,碧草青青,又给人通彻的快意。就在这样一条沟谷的尽头,峭壁之上突然露出寺院的飞檐,传来佛号声声。就在瞬间,灵魂即被升华了,未入佛寺,已归菩提。这里已成为他们苦难生活里唯一能够予他们以希望的地方。一声佛号,荡尽世间凡尘。
  世事无常,如白云苍狗。宁戎窟寺昔日的诵经声如今已经沉寂了千年。我们沿着狭窄的阶梯慢慢向下走去。右下方洞窟突起的穹顶竟与墓冢是如此的相像。在经历了数百年香火缭绕的岁月后,随着高昌回鹘王国在12世纪势力的逐渐衰退,窟寺的繁华景象也一去不返。当13世纪末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逐步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这里终被废弃。此后的漫长岁月里,陪伴这些洞窟的,想必只有崖下静静的流水了。
  伯孜克里克窟寺现存洞窟88个,尚存壁画的有40多个,共保留壁画1200多平方米。多为唐及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需要指出的是,高昌回鹘之前,乃至高昌回鹘建国初期,摩尼教在这一地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窟寺内早期的壁画有很多摩尼教的成分,但大多被后期的壁画所覆盖,难窥其貌。然而在第38号窟的后壁上,绘有摩尼教的生命树,树下男女信徒身着白衣,还有带翅的羽人。这小小的一方壁画,透露出了伯孜克里克窟寺复杂的历程。
  第20窟是游客可以看到的第一个洞窟,走进去心头不禁一震,凄凉之意透骨而来。在这间宽大的洞窟里,中间是四面带有回廊的方形堂柱,边长近3米。当年,洞窟的四壁上有着精彩绝伦的壁画,不仅有佛本经故事,还有高昌回鹘国王、王后的供养人画像。人们随着回廊慢慢移动,或参或拜,或喃喃自语。在窟寺被废弃后,它们在洞窟里沉默了数百年,漫漫的光阴将其演化成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和艺术品。然而如今洞窟却不见半点颜色。四壁苍凉,仅在入口处的墙上挂着两幅国王王后的拓印像。目光所及,尽是壁画被剥落后的残迹,我的心无法抑制地抽搐起来。盗贼是一个德国人,叫冯·勒柯克。1905年,他将包括20号窟在内的众多珍贵壁画及文书经卷从伯孜克里克运往柏林,加上在其他地区搜集的文物,总数竟达128箱。过半数的珍品在二战中化为炮灰,其中就包括伯孜克里克的28幅最大、最好的壁画。事实上,以勒柯克为代表的西方盗窃者成为了伯孜克里克窟寺自13世纪末宗教灾难之后所蒙受的最大浩劫。在1914年,斯坦因窃取了31窟和33窟11世纪高昌回鹘时期的珍贵壁画,其他窃贼亦从未空手而归。这场发生在20世纪初的劫难使得伯孜克里克窟寺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而今刀砍斧削的残壁面前,站立的永远是面色凝重的人们,他们来自北京、伦敦、东京,还有柏林。而那些“探险家”的名字,就写在洞窟入口处的牌子上,每一个进窟的人,目光都会从上面掠过。心底翻涌起的波涛我无力揣摩,但料想不会有敬佩的意思在里面吧。突然想,这肃穆的人群中,会不会有那些“探险家”的后人?也许,他们一直视自己的那位先人为英雄,但真实地看到了祖辈的“丰功伟绩”,他们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站在窟寺前的平台上,川前景色尽收眼底,不可谓不美,却难以愉悦。“国家强盛多重要啊!”身后传来一位中年男子轻轻的叹息。我想,这叹息自此便留在他心里了。再也没有任何国家的人可以从这里取走我们无价的珍藏。伯孜克里克窟寺山前熠熠的佛光并没有使它避过浩劫。但新的力量,却已给出了最庄重的承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