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嬗变在神圣与世俗之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传佛教:嬗变在神圣与世俗之间
  作者:记者白旭 胡星 李惠子 易凌
  这些穿着红色僧袍的小喇嘛们打打闹闹,一路上洒满了笑声。
  可是当走到大殿前面时,他们一下子变得严肃安静起来,不约而同地吟唱起经文。
  “这是作为喇嘛的功课,我每天必须要认真完成。”20岁的洛桑扎西说。他来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已经快9年了,但脸上仍然稚气未脱。
  生活在宗教与世俗间
  这个安静的大男孩是日喀则甲措雄乡人,毕业于村里的小学。
  “我不想再念下去了,所以就出家了。”他轻描淡写地说。对于笃信佛教的当地人来说,喇嘛是个很不错的职业,很受尊敬。
  在寺里的第一年洛桑还不是真正的喇嘛,因此不能穿僧袍,要一年后通过考试才能得到。
  考试对于勤奋的洛桑似乎并不困难,但是他说:“当喇嘛可比在学校念书难多了,因为寺里有很多清规戒律。”
  洛桑的生活很规律。
  夏天的早上他5点半起床,冬天可以晚半个小时。然后一天的生活就在悠扬的唱经声中开始了。
  他的早餐是藏族传统的糌粑和酥油茶。午饭需要自己解决,然后就是两个小时的午休。下午的学习3点半开始。喇嘛们要学习政治、法律、宗教、文化以及西藏的历史。
  和很多年轻喇嘛一样,20岁的洛桑的梦想是获得格西学位。喇嘛学完必修的经典后,就可以考取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了。
  尽管寺庙的修持生活听上去有些“单调”,但实际上洛桑也和社会上的年轻人有相似的业余爱好。
  “我也会看电视和听流行歌曲。”他说。他最喜欢的电视剧是《西游记》,“猪八戒太好玩了,他肯定是个‘花和尚’”。洛桑还喜欢看《霍元甲》,很羡慕李连杰的功夫。
  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在电视里看了好几场比赛。“我喜欢姚明和刘翔,可惜刘翔没有能参加比赛。”说到最喜欢的外国运动员,洛桑同样如数家珍:“有巴西的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还有葡萄牙的小小罗。”
  此外,他也关心一些国家大事,比如台湾问题。
  “现在我们和台湾的关系改善很多了,”他说,“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看到两岸统一。不管怎样,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
  洛桑有一部手机,每天都用它和朋友们发汉语和藏语的短信。
  喇嘛去网吧是被禁止的,如果被抓到就要受罚。
  “网络有太多的诱惑。一旦他们上了瘾,功课就会耽误了。”扎什伦布寺寺管会副主任萨龙·平拉说。
  寺庙的传统与现代
  佛教在七世纪松赞干布统治时期传入西藏。当时内地正是盛唐。到了八世纪,赤松德赞确立了佛教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藏传佛教的一个特点是政教合一,这直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才被打破。在这种制度下,达赖喇嘛既是宗教领袖也是西藏的领导者。
  占地30多万平方米的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耗时12年才完成,是班禅大师的驻锡地。
  寺里目前有800多名喇嘛,其中不到300人是像洛桑那样的年轻人。
  50多年前,扎什伦布寺有5000多名喇嘛。
  尽管当时喇嘛的数量比现在要大很多,但萨龙·平拉指出,其中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情愿出家。
  “他们分为三种:因为信仰自愿出家的,贫苦农奴子女来这里谋生的,还有来出‘尊扎’的,”他说。“尊扎”是指寺庙给管辖地下达的指标,每年出家的人要达到一定数量。当时扎寺喇嘛中70%以上来自贫苦家庭。
  在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寺庙和贵族、官员同属农奴主。西藏36.8%的耕地归寺庙所有。
  签了地契的农奴要定期向寺庙上交粮食、酥油和饲料。“扎寺里当时每个喇嘛每月可以被分得42公斤粮食。”64岁的强巴说。他曾经在扎什伦布寺出家。
  西藏推行民主改革后,废除了政教合一的旧制度,将寺庙的庄园和土地分给农奴。这样,喇嘛们再不能从农民那里获得食物了。
  新中国宣布,宗教受法律保护。
  毛泽东在1964年一次会晤秘鲁代表团时说,不能让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如果我们这样做,信教群众就会反对我们”,他说,“信教不意味着他们不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十四世达赖喇嘛在自传《流亡中的自在》中写道,他总共见了毛主席十二面,“他让我大吃一惊。他竟然说了赞同佛陀的话。他赞扬佛陀反种姓制度、反腐化、反剥削。他也提到度母,这是一尊有名的女佛”。
  因此,尽管民主改革后喇嘛们不能从农民那里获得食物了,但政府根据他们的年龄不同每个月下发半斤酥油和14到28公斤的粮食。
  这些对于很多喇嘛来讲还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去劳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十世班禅大师提出要以寺养寺,发展自己的产业,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于是,扎寺陆续兴办了农场和公司。
  到2008年,扎寺的农场已经有60多头奶牛了。500亩的耕地上种植着青稞和西瓜。当年的产值是21万元人民币,不包括供应给寺庙的8万公斤粮食。
  扎寺创办的刚坚公司经营着旅游、酒店、家具制造、地毯和唐卡等生意,其中包括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在拉萨建的一座酒店,可是它在去年拉萨发生的“3·14”事件中被烧毁了。
  “现在那里是亏损的”,萨龙·平拉说,“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
  变化中的宗教
  扎什伦布寺不是西藏唯一一个喇嘛数量比50年前减少的寺庙,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萨迦寺、哲蚌寺等。
  西藏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前西藏只有贵族才能上得起学,普通人如果不想成为文盲就只能到寺庙里来学习。”哲蚌寺寺管会副主任阿旺群增说。
  “但是现在,不论家庭穷富,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享受义务教育了。”他说。
  到2008年,西藏74个县中有73个推行了6年义务教育,49个县还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
  世俗的大千世界也充满着诱惑。
  “扎寺每年大约有10个喇嘛还俗”,萨龙·平拉说,“很多都是在度过一个假期后被外面的生活所吸引还俗的”。
  不过,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直贡琼仓·洛桑强巴活佛并不认为喇嘛数量的减少是坏事。
  “过去西藏的喇嘛虽然多,但他们的知识结构无法和今天相比。”他说。现在很多喇嘛会说英文、懂科学技术,还有很多懂电脑。他们对政治、宗教和法律也懂得很多。
  大昭寺寺管会副主任尼玛次仁说,佛教的力量在于启示,让人们明白人生和宇宙的真谛。
  目前,西藏有1700多座寺庙,46000余名喇嘛和尼姑,约占西藏总人口的2%。
  事实上,西藏绝大多数的藏族人都信奉佛教,他们在家里供佛和举行宗教仪式。
  每天,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这样的宗教圣地前都有络绎不绝的人转经或者磕长头。
  佛教已经渗入西藏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32岁的次仁卓玛是林芝一名农业技术员。有一次她去教当地村民杀虫,可很多百姓信奉佛教“不杀生”的规定,不愿用他们称为“毒水”的农药。
  “后来有些人去问活佛,活佛告诉他们,如果是为了保护庄稼而杀害虫是没有错的。”次仁卓玛说。
  村民们这才愿意使用农药,但在打药之前,还是要先焚烧松柏树枝,这是他们认为和神对话的一种仪式。
  “喇嘛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每一个信徒都拥有佛的力量”,尼玛次仁说,“重要的是佛教教义能在西藏人中广为传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