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悟与高峰体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群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的顿悟不可以文字语言来实在把握,但如果对它来一番心理描述的话,我认为,禅的顿悟极相似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 所谓高峰体验,就是一种伴随着巨大的狂喜、惊奇、敬畏、以及丧失时空感的豁然洞开,从未有过的孤立无助而又更加有力的对生命本体的认同之感。即伴随着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生命体验。一些有过这类体验者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万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他们不能具体表达他们那一刻的感受,心中只有“噢,原来如此!”的感觉。用佛学术语来表述,这大概相当于顿见真如。临济禅师在大愚言下大悟后说:“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同这种高峰体验极相似。
   高峰体验主要具有下面几个心理特征:
   1、在感知中进入一种忘却自己,没有自己的状态(在这里不用“自我”而用“自己”一词,是为了把真正的自我和表层意识的自我区别开来)。高峰体验首先是对人们紧紧计执的表层自我意识的摈除。正因为不再有了自己,才感到自身与世界冥为一体,不再感到与外界是相对立的,站在旁观者地位的。在这时,人都有一种把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意觉与周围时空化为一体的感受。而我们从禅宗典籍也了解一些禅者开悟的情形。开悟那一瞬间廓然忘象、能所双忘,不知身处何时何地之感,就很类似高峰体验这种特征。笔者障重,虽未能切入禅的深处,但在一次坐禅中也有类似体验,已觉知不到自己的身心,只有一个孤明历历的灵知悬在大脑位置上,然后觉得自己的一切已泯入宇宙氛围中,心胸十分广袤深邃。
   2、在这同时又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自我价值的获得的心态。这时人才体知到一个最强烈、最集中的存在中心,即一个人的自我核心。此时真正找到了自我,驾驭了自我。我们知道,原来的小我即表层意识并没有一个存在中心,而是一种分裂的、复杂多变的、混乱的意识综合。例如“我”常常分裂为“我──你──他”三元甚至多元,并互相矛盾冲突(这就是烦恼)。而当他人真正找到自我后,他们不再自我分立和自我交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目标更加集中,更协调地调节身心的各部分,进行良好地运作。从而更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是感知和行动的中心,不为外物所惑所役。这些是高峰体验后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当自我核心找到后,他不仅自我认同,而且能在外界中随时随地得到确证和对象化,心量广大,即所谓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没有了“外在于我”的意绪和行为了。禅悟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识心达本,自觉自在,洞见自己本来面目,做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很明显,高峰体验和禅悟在这点上也是类同的。
   3、高峰体验是一种纯粹的满足,一种纯粹的兴高彩烈或欢悦。在高峰体验到来之际,一切恐惧、焦虑、不安、约束、防卫和控制都烟消云散了。对分裂和分解的恐惧,对自己为“本能”所征服的恐惧,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等等,都让位给自信、安祥和愉悦。正如一些有过此类体验的人说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了,自己也变得和善了,一切都是那么安祥、和谐、富有诗意!”心里体验到一种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这也是古今禅者开悟时常能领略的心态。当一个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终极真理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常常为巨大的幸福掩没了。感情易露的人情不自禁地作出“悲泣”“欢欣踊跃”等情态,来表达他们那种经历一番“寒彻骨”的艰苦追求终于到达目的的狂喜。从美学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美感,但不等同一般人的感官感觉所得的感性美,而是一种高级的理性美!是人对自我和自然的终极和谐秩序的感悟所得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它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的深处,其纯粹性和强烈持久性,都不是感性美所能比拟的。
   上述三个心理特征在高峰体验时自然是同步发生的。因此,马斯洛的科学描述,高峰体验就主要具有这种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完美性。也即,高峰体验既是一种本体,也是一种心态。所谓完整性即指自我的统一、整合,超越二分法;完美性即指心态的圆满性和谐适性,人体验到终极存在价值的欢悦。统而言之,即尽善尽美。而禅,也是一种生命本体,一种心态,因此,高峰体验和对禅髓的彻悟是颇相类似的。
   但是,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和顿悟又不等同,高峰体验的内涵比顿悟宽泛得多,它还包括神秘体验、宇宙意识、海洋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爱情体验、父母情感体验等等。
   而且,马斯洛心理学只把高峰体验当作科学对象来研究,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实现这种体验的方法和途径,也没有指出应该和如何保任这种体验,使之能贯彻个人的一生,从而得到生命最终的大解脱、大自在。自然,这对作为客观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他试图以科学法和科学理论来研究一些被某些人称为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心理、生命现象,还其本来存在位置,让人真实相信这些现象的存在和价值,消除一些简单片面的认识,是深有启迪和助益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