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五)
无 私
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们,都有维持生存的欲望。但生存的目标却千差万别。心灵高尚的人,活着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平常的凡夫,活着是为了自己、亲友和家人;心胸狭隘的人,却一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即使是博览群书、智慧超群,即使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即使是受过无数贤人圣哲的教育,让他放下自私之心,也难于上青天。无始以来,我们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活着,要放下这难以割舍的习气,只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点滴滴开始。
《大师在喜玛拉雅山》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喇嘛尊哲与上师在一起修行。每天他们只有一顿午餐可以享用,午餐也成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一天,上师告诉他:“今天来了一个老和尚,你要将自己的食物让给他。”
“不行!我也很饿,就算出家人,也不能剥夺我吃饭的权利,我今天只有这一点食物。”
“你不会饿死的,应该把食物让给他!”
“可是我也很饿!”
“你必须给!”
就这样,尊哲心爱的午餐属于了别人。但从此以后,他却学会了忘我,无论多么珍爱的东西,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布施。此时,他才体会到上师让他舍弃食物的一片苦心。放下自己执爱的东西,可以换来一片无私的天地。
释迦牟尼佛当时在遇到一位只会说“给我”的乞儿时,也是先让他说“我不要”,种下一颗无私的种子,才将食物布施于他。要清除自私的深厚积习,就要遵从“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从一分钱、一碗饭、一尺布做起。
壬午年六月十四日
2002年7月23日
皈 依
世上皈依三宝的人为数不少,皈依的目的也是千差万别。佛教的门内如同一个应有尽有的超市,进来的人各从其志、各得其所,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人天福报,有的人是因为畏惧恶趣,有的人是为了自己脱离轮回,有的人却是为了救度众生。
前几种发心属于中小士道发心,而后一种却是殊胜之发心。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皈依,如同以摩尼宝换得一颗糖吃,实乃鼠目寸光之举。如果不考虑自身,仅仅为了众生的利益,则如同种水稻不但可以获得谷子,也能够同时获得稻草一样,即使将自身的解脱置之度外,也会水到渠成,不求自得。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皈依的目的是否真是如同每天所说的那样,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皈依。如果自己都对此有怀疑的话,那么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心,在三宝前,真实无伪地为众生的解脱而再次皈依。
无垢光尊者有一个皈依的简单仪轨:于三宝所依前供养、忏悔,观想前方虚空中佛陀等三宝如密云般降临,供养外内密等遍满虚空的供品,诚心念诵:“我某某从即日起乃至菩提间为一切众生而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通过表示(上师弹指或自己观想)而获得皈依戒。
这个仪轨简单而有意义,如果诸法师过去没有依照仪轨,仅仅是依凭想象而举行皈依仪式的话,从今也可按此仪轨为他人作皈依仪式。我过去也有不按仪轨的情况,今后一定严格照此执行。
壬午年六月十五日
2002年7月24日
寂 寞
吃过午饭,我一如既往地去关闭房门。隔壁的喇嘛不解地问道:“你每天下午将自己关在屋里,难道不寂寞吗?”“不但不寂寞,还其乐无穷!”
我说的是实话,每天通过书本,和诸位大德圣哲心贴心地交流;通过内观,与内在的智慧朋友平等地相处,远胜过空耗时光的谈天说地,劳而无功的游山玩水。如果不辩取舍,与世间增长贪瞋痴的狐朋狗友在一起为非作歹,那就更是愚蠢之至了。
“与君子游,如日之长,加益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几何而不行陷乎?”与高尚的人相处,时间一长,不自觉地都会受其熏染;而与卑劣的人同行,就像行走于薄冰之上,怎么可能不陷于污水之中,而受其污染呢?前辈的大德们,就是世间早已难以寻觅,如同摩尼宝般的朋友,我怎能错过学习他们的机会呢?即使有这样品德智慧俱全的高尚之士,你又怎么忍心每天前去打扰,而浪费他的宝贵时光呢?通过独处,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无限风光。
每天关上房门,拉上窗帘,装出一付不在家的样子,与前辈伟人们倾心交谈,与觉性朋友促膝相知,是每天最快乐的一段经历。
如果因为惧怕寂寞,而去寻找世间友人,或是到处游逛。其结果只是徒劳。一位修行人曾告诉过我他的感觉:如果你的心是寂寞的,即使你身处众人当中,寂寞仍然难以排遣;如果你的心不寂寞,即使你在山洞中独自度过一生,你也是快乐的。因为寂寞来自于内心!
对此,《窍诀宝藏论》中也有十分精辟的见解。如果明白了寂寞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不能通过调整外境来改变的道理,你还会走出户外去消除寂寞吗?
壬午年六月十六日
2002年7月25日
牧 童
每天清晨,草尖上已挂着厚重的白霜,呵气成冰的季节已悄然向我们走来。青草已逐渐失去了水分,显得干燥而枯黄。走出房门,迎面碰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牧童,他手拿念珠,衣着陈旧,赤裸着双脚,与二十多年前的我如出一辙。
虽然墙上的日历早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偏僻的角落,仿佛时间的脚步已经停滞了一般,如今的牧童仍然没有属于他们的鞋子。
我感受过走在秋天干草上双脚针刺一般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我多么盼望能拥有一双鞋啊!记得有一次,父亲终于给我买了一双新胶鞋,但因为我福报不够的原因,鞋的尺码太小,穿在里面,双脚受刑一般难受。但为了不失去梦寐以求的新鞋子,我只有强忍着疼痛,只有到了无人的地方,才能脱下鞋子,抚慰一下我那委屈的脚。
虽然那时的我们不能拥有物质上的财富,但却拥有精神上最珍贵的东西——爱心。每当看到小蚂蚁被水淹没,每当看到蚯蚓被烈日爆晒,每当看到鱼池的水即将干枯,我们都会如同身受般解救它们于危难之中。
能拥有这样的童年,难道不是比那些尾随穿金戴银的父母,身穿名牌服装,坐着高档轿车,居于豪华洋房,口啖生猛海鲜,天然的慈悲怜悯之心,已经因为父辈的扼杀而泯灭的儿童幸运千万倍吗?
看到眼前这位手拿念珠的牧童,他一定也如同我童年时期的伙伴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我把他叫到屋里,给了他许多水果和糖果,虽然没有合适的鞋子可以给他,但他眼中流露出的兴奋已是难以言表的了。他高兴地向我告退,向着已经走远的牦牛飞奔而去。
壬午年六月十七日
2002年7月26日
魅 力
一位修行人向我讲诉了他最近的一些感受:
因为自己修行不够、障垢深厚,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外境时,被强烈的我执所控制,明知自己是作茧自缚,却难以自拔。前段时间烦恼深重到难以自制的程度,我甚至想到了死。
当然,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不会选择这条无异于深渊的道路,米拉日巴在面对困境准备自杀时,俄巴喇嘛的一段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自身的蕴、界、处就是佛陀,在寿命未终的时候,即使行转识法,都有杀佛之罪。”更何况,心性本自清净,只因见境思境,才会产生迷乱,才会引发痛苦。我怎能对眼前的迷幻产生实执呢?我反复地“开导”自己,但在业障现前却不能排遣时,那种痛彻心肺的疼痛却是永生难忘的。
一天,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窗口。望着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他们为衣食、为名利而奔波的忙碌身影,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当他们因为无明愚痴而为自己开辟了通往恶趣的通衢大道,自己却浑然不觉时,我却掌握了即生解脱的至尊法宝。虽然我还没有摆脱痛苦,但通过所学的道理已经能审慎取舍以减少痛苦的因,并尽力去认识痛苦的本性,可以说离解脱已经不远了。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却仍将直面无穷尽、无了期的苦痛。想想他们,自己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一次又一次,我在上师三宝前发自内心地发下了普度众生的弘愿,如果连“我”的怪圈都不能走出,普度众生就成了一句苍白的台词。
我知道,消除我执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祈祷上师三宝,忏悔罪障、发菩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走出了那段低谷,而且,即使将来再遇到违缘时,我想我也能有条不紊地面对了。应用佛法,我走出了困境,变得更加坚强,这对于一直身处顺境的我,无疑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令我对轮回是苦产生了切身的体会,对世间产生了并非造作的厌离心。如果没有这些烦恼,我也不会有这些收获,感谢三宝的加持,使我能从违缘、痛苦中发现人生的巨大价值——为救度众生而圆证无上菩提。我将生生世世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听了他的讲述,我为他在遭遇困难时,能以正知正念对治而深感欣慰。当我们面对世间的葛藤、牵绊而束手无策时,通过佛法,永远能找到对治的途径。这,就是佛法的魅力。
壬午年六月十八日
2002年7月27日
翱 翔
稍微具有一些见解的人都应明白,无论是起心动念还是安住之时,无论是高谈阔论还是止语之时,平时行住坐卧等行为,酸甜苦辣等感受,一经详细观察,均为幻现,毫无实义。并最终了知内外一切幻象与法界智慧无二之等性。
证达心之本面的修行人,现见贪瞋等烦恼融入觉性如水融入水中一般,就不会为烦恼所牵引,如同解开捆缚身体绳索的囚犯,因自由而获得大安乐。
可惜世上的人们不明此理,攥住贪瞋的绳索紧紧不放,从而饱受痛苦的煎熬。
针对这些过患,无垢光尊者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言:“时而观察自他身行为,见似舞者显现无实义;时而观察口中所言语,闻似谷声显现无说义;时而观察心现之苦乐,知觉性幻显现实相义;时而观察动念之本面,了知自逝显现法身义;时而观察无动之心性,见无散收显现究竟义;时而观察无寻之直定,见无所作显现心安乐。”
宁玛巴前辈大德的言教如同璀璨之杲日,为我们驱散无明迷雾,指点了一条通往大自在王国的阳关大道。如果我们能按此行持,一定能认识痛苦之实相,彻见心性之光明,迅速加入持明者的行列,使稚嫩的智悲双翼早日丰满,与大鹏金翅鸟一样遨游于法界澄净的天空,径直飞往普贤王如来之清净刹土。
这些如意宝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我们是否已经察觉并加以利用了呢?
壬午年六月十九日
2002年7月28日
老 尼
目光穿过接待室的窗户,看见在长长队伍的尽头,有一位藏族老觉姆,正在虔诚地顶礼。她身穿污秽不堪的僧装,脖子上是一堆结满了污垢的金刚结、像章,布满老茧的左手拿着挂满绳结的念珠,斑白的头发与灰尘夹杂在一起,让人找寻不到其本来的颜色。沟壑纵横的脸如同理不清的网互相纠结着,不知是昨天还是今天早上残存的糌粑面还附着在嘴唇上,随着不停念诵的振动而纷纷下落。脚上的袜子已经穿孔,露出长着黑长指甲的脚指头,一双乌黑的鞋子无力地散在一旁。只有蠕动着的粉红舌头与眼中的红血丝是身上仅存的亮点。
看见我向她微笑示意,她咧嘴一笑,露出黑黄的牙齿,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
她用含混而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说:她来自青海班玛,丈夫早已过世,辛苦抚养成人的四个儿子都对她十分厌弃。走投无路的她来到学院已经三年,在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不用再看人白眼、受人冷落,在上师的加持下,生活十分快乐。
我问她:你的儿子对你不好,你记恨他们吗?她平静地回答说:那都是前世的果报,没有什么值得埋怨的。只有祈祷佛菩萨、祈祷上师,忏悔自己的业障。学院有这么多成就者,就是现在死去,也不用害怕了,我一定会被加持往生极乐刹土的。
听了她的回答,我也被她那种毋庸置疑的信心所感染,在她肮脏的外表下面,有着一颗多么珍贵的如意宝啊!能够从心底里以微笑来面对生活,能够对三宝、对上师具有如此坚定不移的信心,远远胜过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口头见解;胜过了年轻气盛的争论答辩;更胜过了世间那些穿着考究的豪门贵族。
刚好别人送给我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我全部转送给她。她一边接过馒头,一边忙不迭地说道:“卡卓(谢谢)!卡卓!”
看着一边念着观音心咒,一边摇着转经筒踽踽远去的背影,我深深地为她祝福,同时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拥有一个真正幸福的晚年。
壬午年六月二十日
2002年7月29日
无 悔
说起嘎秋喇嘛,在学院可谓名闻遐迩。法王如意宝曾在其坐前接受过灌顶,他也曾到学院为全学院的僧众传过持明者果及顿哲的伏藏品,并为法王撰写了长久住世祈请文,该祈请文至今仍被全学院的僧众所传唱。
他年轻时第一次去朝拜大昭寺,在觉卧像前叩拜时,同行的伙伴亲见自觉卧佛心间发出一道灿烂的光芒进入他的心间,使他当场昏厥过去。当他苏醒时,当下证悟了法界自然本智。从此,他便将一生的精力都用于修行。
文革期间,他示现腿部残疾,得以逃避蹲监狱的厄运。并长期以避谷方式修行,在冰冻三尺的严寒季节,他的帐篷内却生长着夏日的青草。每当造反派揪斗他时,他就事先发愿,我今天要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忍辱;当造反派对他拳打脚踢时,他也不生一丝记恨,安住于无缘当中;批斗完毕,他便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以批斗他的人为主的一切众生。
浩劫结束后,他的残疾奇迹般地不治而愈。尽管面临着外界的种种诱惑,他却从不沾染追求名利的世间八法,一直潜心修行,直至2000年2月27日下午6点30分示现圆寂。
在他圆寂前的25日上午9点,他对身边的弟子索华等讲道:“我从小到现在,作过一些世间法,也修了一些佛法。追求过一些名声,既处过卑地,也居过高位。现在死到临头,一切都没有用处,只有以自他相换法迎接死亡。希望你们能虔诚祈祷浊世的怙主莲花生大师。取舍因果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你们应善加护持。总之,要修一个临死不后悔的法,死时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精心地陈设供品吧!”然后,一直在莲师前祈祷,直至27日示现圆寂。
荼毗之时,他的身体显得异常年轻,很多人亲见他为白色的金刚萨埵像,因此都对他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象这样将一生都贡献于佛法的老修行人不胜枚举,无论他们面临何等外境,始终无怨无悔、修行不缀,最终于本来清净的无边大乐当中自在地离去。同为修行人,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回忆自己的一生,是否也能做到无怨无悔呢?
壬午年六月二十一日
2002年7月30日
法 喜
今天,学院的四众弟子个个欣喜若狂,法王如意宝自去年夏天示现身体欠安至今,停止了一年的传法恢复了。这不仅意味着大家可以共沾法喜,也意味着他老人家的身体已经略有好转。
法王如意宝为大家传讲的是《贤愚经》。他告诉大家,他从十几岁开始即以讲经说法度日,至今已几十年了,若讲密法或五部大论,即使现在眼睛不好,单靠以前的基础,讲起来也是轻而易举。但于此五浊兴盛、物欲横流的恶世,前后世、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概念,不仅仅在世间人心里,而且在很多佛教徒心里,都已丧失了它的警戒性。人们不顾因果、持颠倒行,早已忘却等待自己的茫茫后世。为了警醒弟子,放弃恶行,让大家对因果不虚再次生起强烈的信心,讲解《贤愚经》,实在是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希望大家不要将经中的故事当成神话,那些都是佛的金刚语,具有甚深的涵义。对于调服自相续的烦恼,并自利利人,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
我在这次讲解中,担任同步翻译。听到上师的声音,过去的美好时光仿佛又穿越时空回到了身边,很多人脸上都淌着晶莹的泪珠,我都好几次有哽咽的感觉。大家实在太需要佛法甘露的滋润了,沉浸于法喜当中,怎能让人不喜极而泣呢?
壬午年六月二十二日
2002年7月31日
注 意
一位出家人的房屋被焚毁,居住无着,十分可怜。我万不得已从用于僧众医药的扶贫款中支出了1000元钱,补助她用于修缮房屋。当时因为救急,没来得及细想,事后却想起堪布根华在《入行论讲义》中引用的一宗公案:
几个印度小孩在街上玩耍,一位具备各种丑相、脚踵朝前的饿鬼来到面前,小孩十分恐惧,饿鬼说:“我以前是那难陀寺的堪布,名叫加秋,因在僧众经堂里未脱鞋,而感得今生脚踵朝前。又因将僧财中的一碗米送与别人,而转生为饿鬼。”
记得当时法王如意宝讲到此时,特别规定我们入经堂不得穿鞋,可能考虑到处理僧众财产的人不多,没有特意嘱咐。
《贤愚经》也云:“獭利吒营事比丘,以自在故,用僧祗物花果饮食,送与白衣,受此花报,于此命终,堕大地狱。”僧众的财产实在是严厉的对境,如果处理不当,会招致无穷后患。
记得阿底峡尊者在与克什米尔班智达会晤之后,不以为然地道说:克什米尔班智达在教理方面的确是出类拔萃、名不虚传,但在因果取舍方面却很潦草。可见尊者对因果的重视程度。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没有私心,而随意安排僧众财产,殊不知有意无意之间会造下多少恶业?
难怪学院一位学识渊博的堪布曾谨慎地说道:“我到其他寺院,只管讲经,不管财产,否则会很麻烦。”
天理昭彰、因果不虚,我们还是应当慎重取舍因果。
壬午年六月二十三日
2002年8月1日
乐 悲
一位居士打电话说:“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觉情绪低落,十分悲观,我想换一个好点的环境,可能对我的情绪会有所帮助的。”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乐观和悲观,乐观和悲观从小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却分别拥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乐观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都十分快乐,悲观即使一帆风顺也时刻心绪沉重。父亲因自己为儿子起名的不公而自责,为了补偿悲观,他将乐观放在了一堆牛粪当中,而将悲观放在了一堆珍宝玩具当中。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去观察自己的两个儿子,乐观出人意料地在牛粪中玩得十分开心,他告诉父亲:“既然您让我在这里,牛粪中一定有什么宝贝,我正在想办法把它找出来。”令父亲大失所望的是,可怜的悲观却伤心地坐在一堆珍宝中,很多玩具因为他的愤懑而被摔坏。
父亲终于明白了,想扭转人的情绪,依靠外境是于事无补的,要从悲观转为乐观,只有调整自己的内心。
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叔本华曾说:“人生幸福的事情很少,痛苦的事情却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痛苦,将之转为道用,而一味地责怨外境,妄想通过改变外境而改变自己的心态,简直是痴人说梦。
哲学家爱默生也说过:“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快乐和悲哀并不会随外境而转,如果您遭遇到痛苦,静下来调服内心比改变外境会更有意义。
壬午年六月二十四日
2002年8月2日
狮 堡
狮堡,是上师如意宝年轻时传讲《七宝藏》的寂静地。我对此地一直深怀神往之情,但此愿望直至今日方得实现。
吃过中饭,慈诚罗珠、齐美仁真和我一起相约朝拜阿拉神山,走出喇荣沟不远,即到了有三座佛塔的水库旁。慈诚罗珠说:“我很疲倦,想在山坡上睡一会儿,你们去吧。”
齐美仁真和我只好抛下他,沿着山沟向上攀登。沟中的泉水清澈透底,阳山的柏树和阴山的松树遥相呼应,刺目的阳光照在背脊上,不一会儿,就感觉背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
走入茂密的森林,高大的乔木重重叠叠,遮挡了我们的视线。荫翳蔽日,使林中显得十分幽暗。为提防人熊的出现,我们发出高昂的喊叫声以示威。
目的地终于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奇妙风景立刻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使我感到的确不虚此行。白色红色的岩石有的象狮子、有的象堡垒、有的象堆放的经书,不知“狮堡”的名字是否由此而出?
草地上盛开着缤纷的花朵,让人目不暇接。许多可食的野生果实令人垂涎地挂在树上。
虽然经过了40年的沧桑岁月,上师当年茅屋的遗迹仍清晰可见,齐美仁真和我三顶礼后,开始念诵《大圆满愿词》。
念颂圆满后,我对齐美仁真感慨道:“这个地方泉水甘冽、野果清香,真是修行的好地方,晚年应该到此修行。”齐美仁真说:“何必等到晚年,现在又未尝不可?”我们又互相讲述了许多华智仁波切、无垢光尊者对寂地的赞颂之词。感叹之余不由得一致认为:如果今生能抛弃一切,在此地度过余生,远离嘈杂的闹市那真是人生快事!
不知不觉,夕阳西沉,齐美仁真和我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见到慈诚罗珠,他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我等了你们很久!”齐美仁真和我只得窃笑,有道是:“山上一盘棋,世间几千年。”圣山的加持力让我们恍若隔世,早已忘记时光的流逝,没让你等上几千年都算不错了!
如果您问这个美妙的地方怎么走。告诉您,就从阿拉神山下水库旁的三佛塔上去,一直走就会到达。去一趟,您一定会领略到新的感受。
壬午年六月二十五日
2002年8月3日
护 法
今天是五明佛学院一年一度供护法的日子。据说,一百多年前,一世顿珠法王与西山的土地护法树天女护法神产生了纠葛,并将护法女神赶到了炉霍,最后经当地大成就者从中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顿珠法王的传承弟子于每年藏历六月二十六日(也即双方和解后,天女返回喇荣的日子)供养以天女为主的护法,天女也不得再兴风作浪。此风近20年来一直未曾间断。
早上八点,几千僧众手持各色旌旗,根据自己房屋所在区域,分别登上了学院的五台山。学院的五台山,是几年前法王以特殊因缘迎请藏地的五大神山、汉地的五台山诸佛菩萨降临的圣地,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被人们称为藏地的五台山。
我所属的摩尼宝洲是以东台为供养对境,我向来对供护法兴趣浓厚,今天也同样不顾背痛,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山顶。
九点,五个台的僧众们开始分别念诵仪轨,熏烧柏枝,五条哈达般的桑烟在空中汇聚,如同一朵美丽的白云漂浮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为虚空美女的脸上嵌上了绚丽的妆饰。红色的僧衣在绿草中游动,仿佛飘动的红色珊瑚;各色风马在空中飞旋,宛如天女散出的花雨;远处四周的雪峰,发出宝石般的光芒……我恍若置身于巨大的曼扎盘上,与僧众一起以身语意供养十方圣尊。以此方法可消除一切恶缘,成就世出世间之一切功德事业。
今天也成了僧众们难得轻松的日子,下午,大家三三两两聚集在草地上,感受和煦的阳光,迎接柔风的吹拂,亲近花草的芬芳,倾听小虫的呢喃,人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我想,此时的护法神也一定很开心吧!
壬午年六月二十六日
2002年8月4日
舍 我
接待了一个钟头,与来自各地的各色人等进行了各种主题的交流。但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烦恼、我的家庭、我的修行、我的上师、我想解脱、我要成就……。零零总总,都是这些话题。
为什么跳不出这个“我”呢?无始以来,为了这个字,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如同一条无形的绢索,使人们生活在自我的禁锢与陶醉之中,因患得患失而始终不得自在。
《入中论》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众生因无明习气,将四大聚合假立之我妄执为有,从而产生我执及我所执,由执起惑,因惑造业,以致于流转轮回,无有了期。
当“我”在头脑中站了上风的时候,仔细剖析一下“我”的本来面目,如果能通达一切身心,皆为虚妄,芝麻许之实性,也了不可得。既然身心皆无,何来因外境而生烦恼的道理,自然会逐渐减少我执。依此修习,终将断尽我与我所执,烦恼也必将随之而烟消云散。
我们正行走在通往解脱彼岸的航线上,不要因为“我”的暗礁而使修行的航船抛下沉重的铁锚。
壬午年六月二十七日
2002年8月5日
言 行
疼痛又开始折磨可怜的背了,我忍不住一边呻吟一边问身旁的小喇嘛:“怎么办呢?背这么疼。”“您不是告诉我们,生病的时候观想自他相换,甘心代众生承受他们的痛苦,就会减少我执,消除痛苦吗?”
一句话,羞得我无地自容。我时常高坐于讲台上,口中夸夸其谈,事不关己地用大道理去训导别人:要将烦恼病痛转为道用!事后却将这些话抛之脑后,常知绳人,鲜以律己。真可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回想最近的行为,发现自己面对困难时,十分在乎自己的心情、自己的伤痛,顽固的我执常常占了上风。三界火宅,岂有无苦之理?异生凡夫,四大不调乃寻常之事,我又何必大惊小怪,徒生忧恼?身体不好,正是修行的大好时机啊!我一边自责,一边修自他相换,效果似乎还不错。
平时我常用显微镜来观察别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错误三缄其口。今天,小喇嘛的话令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我发现了自己难以察觉的过失。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我必须将平时之所学、所说,身体力行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才不至于成为在湖边渴死的傻瓜。
壬午年六月二十八日
2002年8月6日
山 兔
山兔常被藏人誉为“菩萨”,本地的山兔一般有白色的腹部,灰黑色的后背。两只大大的眼睛,一对长长的耳朵,性情特别慈悲。
几个月前,一只山兔在我院子里的一棵松树下安了家,成为我的新邻居。
每天,当太阳还躺在被窝里没有出来时,精勤的山兔已饱餐了带有露珠的青草,回到窝里开始“坐禅”。一个上午,它就这样一动不动地“观明点”、“观虚空”,仿佛一位驾轻就熟的老瑜珈师。
直至下午,它才走出“关房”,开始品尝肥嫩的青草。由于长期的和睦相处,它已将我视为同类,对我不再有戒备,即使我路过它的“关房”,它也熟视无睹,不屑采取任何防备措施。
我乐于与它为邻,因为它的清净生活,因为它的慈悲胸襟。它从未伤害过任何众生,远远胜过如今大城市里吃海鲜、吮猴脑,浑身散发着血腥的人们。
一位学者的道歌这样唱道:“晴朗天空中的月轮是独立的;参天大树下的山兔是独立的;寂静山林里的修行人你不会孤独……”独自是多么的悠闲自在!
阳光开始降下帷幕,夜空的游舞即将上演,山兔回到了它的洞穴,我也开灯继续着一天的功课。
壬午年六月二十九日
2002年8月7日
掬 水
《贤愚经》中记载了一宗公案,一位五戒居士,率领五百商人至海中取宝。海神施展各种神变进行阻挠,商主随机应变,历数地狱、饿鬼之苦,以及世间善者之行迹竭力进行劝诫。
最后,气焰有所收敛的海神以手掬水并发问,一掬水与海水相比,何者多?商主回答说,一掬水多而不是海水多。海神再次重问,你确定吗?商主说,千真万确!绝非虚妄。海水虽多,末劫七日出时,须弥崩塌,七大海水终将穷尽。而以一掬之水,供养佛或僧众,孝敬父母、布施贫穷与飞禽走兽,此之功德,历经数劫也不会干涸,所以一掬水多于海水。海神听闻后,欢喜异常,取出珍宝,赠送商主,并寄送奇妙宝物供养佛与僧众。
平时,每当我们面对浩淼无垠的大海,总是感慨它的宽广辽阔、无边无际,何曾想到海水也有穷尽之时?这宗一掬水多于海水的公案提醒我们,若以智慧和方便摄持,即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即使一掬水,其功德也远远会超胜于海水。
每天早上,当您从沉睡中苏醒,洗漱完毕,在佛堂前,以清净心,供上一杯净水,其功德远远胜过七大海水,何乐而不为?
壬午年六月三十日
2002年8月8日
噩 耗
刚听到一噩耗,一位名叫桑及让波的熟人不幸去世。今天,他的尸体已被送至学院。
他长得个头高大,相貌英俊。时常喜欢跨上骏马、腰佩长刀,在草原上策马驰骋,擅长与人打架斗殴,并以此自矜。
不久前在多芒寺时曾见过他,记得当时我说:“你带着这么长的刀有什么用呢?没有刀挺好的。”他十分不以为然,没想到那一次竟是诀别。
几天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与别人发生争执,被对方捅了一刀,他只来得及说了一声:“你杀了我!”便口吐鲜血,不到三分钟,便断了气,一个血气方刚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锋利的刀刃刺透了他的胸膛,猩红的鲜血溅满了绿色的草地,亲人的哭声震撼了凌霄。当公安局的警车赶到时,凶手早已策马逃逸。当他的弟弟听说哥哥被杀的消息后,怒不可遏地烧毁了凶手家的帐篷。但不论怎样,失去的生命再也不能唤回,两家的冤仇却从此开始,怨怨相报,何时能了啊!
人的生命,珍贵胜黄金,短暂如水泡,不知珍惜这难得的人身,贪着亲人,瞋恨仇敌,无端地造作恶业。《贤愚经》云:“大健斗将,以勇猛故,身处前锋,或以刀剑矛槊,伤克物命,故受此报。于是死已,堕大地狱,受苦长久。”世间人以勇猛善战为荣,殊不知却会因此而种下地狱之因。无视因果的人们,真是可怜之极!
在此,我默默地祈祷三宝能加持桑及让波,令其迷途知返,早日度脱轮回。喇嘛钦!
壬午年七月初一
2002年8月9日
二 利
作为凡夫,尽心尽力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修慈悲菩提心。如果能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并且不失坏,则不会堕三恶趣,即使业障深重,不幸堕入,时间也短如弹指。
一位居士曾问种敦巴:“若不舍离菩提心,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因吗?”种敦巴回答说:“这是利益众生最好的因。若不舍离菩提心,则不会堕三恶趣,并成为不退转者。若因前世业力深厚等特殊原因而转生恶趣,也会因一刹那忆念菩提心的威力立即得以解脱,获得人天善趣果位。”
某些自诩为大乘佛子的人,虽然在表面上做了一些利益众生的事,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不堕三恶趣,或仅仅考虑自己的成就。虽然他在修法之前也发所谓的菩提心,最后也将善根回向菩提,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为大乘法;如果不回向,一旦生起瞋心,善根就会失坏,自己的功德就浪费了。这样自己就不能成佛,就不能消除痛苦。这样的发心,只是表面上的大乘法,实际与声缘无异。
我们不能妄图利用菩提心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无始以来,我们就是因为考虑自己太多,才会生生世世流转轮回。而诸佛菩萨却将个人得失弃置于不顾,反而获得了佛菩萨的果位。由此可见,所谓的二利是相辅相成的,仅仅考虑自利,不但不能利他,连自利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在作任何善事之前,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菩提心?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自己相续中是否真正具有菩萨戒?
壬午年七月初二
2002年8月10日
美 观
虚荣心很强的人一般对自己的外表都很重视,穿上华而不实的服装,打扮得珠光宝气,除了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以外,还梦想博得别人的青睐,却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完善。
一位印度的修行人对此深有感触:我年轻时有种十分令人厌恶的恶习,特别爱穿价格昂贵的衣服。我时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到市场上去买回各种时髦的衣料,让裁缝做出款式新颖的衣服,然后打着领带,招摇过市,以讨得女人的欢心。
上师的弟子们对我满腹牢骚,上师表面上也似乎不闻不问,就这样过了五年。每当上师话中有话地评价说:“你的眼光很低”时,我总是自以为是地反驳道:“这可是上等的衣料!”
一天,当我没有打扮,穿着朴素的睡衣去见上师时,上师一反常态,不住地称赞道:“你很好看!”上师的话使我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华丽昂贵的衣衫,并不意味着美。继而放弃了喜穿高档衣服的嗜好,开始致力于心灵的净化。
上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最终了解到:世间的装饰其实不名一文,最有价值、最永恒的装饰就是对心灵的美化。
虎豹以搏噬为功,凤凰以和鸣为美,世间人对美的诠释也是因人而异的。但修行人最无可比拟的美,就是无伪的菩提心。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习惯,自古已然,于今犹然。然而,一旦以此为座右铭,自己首先就沦落为衣着的奴隶。作为修行人,要想自由无碍,就应打破这一陈规陋习,外表上的简朴是通往精神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不要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应知足常乐,一箪食、一瓢饮、一身衣足矣。
壬午年七月初三
2002年8月11日
花 祭
自从我在《智海浪花》中反复提及对花的偏爱,我的院子里、家里便挤满了别人送来的、真真假假的花。圆观送来了粉色的月季,晋美慈诚送来了黄色的秋菊……我的院子成了百花盛开的大观园。
尽管早上出门很早,我也不会忘记给它们浇上一壶水。也许是我的“怜香惜玉”至真至诚,它们总报我以一院子的灿烂,在这秋日临近时分,院中仍浸润着夏日的氛围。
今天下课回家,尚未走到院门,眼见平时紧闭的院门歪斜地敞开着,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走进院子,各色的花瓣洒落一地,一片狼藉。一只山羊躺在凋落的花丛里呼呼大睡,旁边的花盆里盛着它排泄的新鲜大便。这个调皮的家伙!
仿佛失落了最心爱的宝贝,心一下子沮丧起来。我家里曾经多次被小偷光顾,偷走过不少价值昂贵的东西,但从来没有过今天这样的怅然,也许这源自于前世为蜜蜂的等流果吧。
“菩萨摩诃萨应当发如是心,谓我此身分于诸众生尚能舍弃,何况所有外财资具。”《罗延所问经》中的句子象顽皮的孩童在眼前晃来晃去,使我蓦然清醒。站在斑驳凌乱的花草中间,先前的心情雾一般渐渐消散,身心竟如释重负般有一种升腾的感觉。
隔壁的喇嘛也遭受了同样的厄运,他一边气咻咻地骂着,一边拿着石块想报仇,作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但还是一边劝阻,一边赶紧将山羊送到他看不见的地方,让他眼不见,心不烦。
早上还是姹紫嫣红的花园,现在已是红消香断、一遍残红。世间万物都是这么无常啊!喇嘛钦!
壬午年七月初四
2002年8月12日
诱 惑
可怕的魔鬼往往拥有天使般的外衣,让你不知不觉地受其引诱,等到醒悟,已悔之晚亦。
修行人也常常面对各种魔鬼的引诱,比如说金钱魔、名声鬼等等。如果不能善加分辨,它们就会趁其不备,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为我们修行路上的绊脚石。
噶当巴的修行人常将自己比为狐狸,名利等魔鬼为猎人和猎网,网内承载着猎人布下的诱饵。狐狸对诱饵的香味垂涎三尺,最终因贪食诱饵而陷于网中不能自拔。
修行人被财物所惑,进入魔王波旬设置的陷阱——城市,最终被世间八法所俘获,沦为被其任意鞭打、驱使的奴隶。
印度一位修行人的上师再三叮咛他:一定要躲避三种最可怕的东西,即:金钱、女人和名声。离开上师后,他一直遵从师训,严防外界侵扰。一次,他在河边发现一些钱,他突发奇想:如果用这些钱来修建寺庙,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结果,在寻找修庙工人的途中,他历尽艰难,差点命归黄泉。开局的不顺利,使他消除了修庙的打算。
后来,一个女人闯入了他的世界,她先送给他一只猫,因为猫需要喝奶,她又附送他一头牛,女人因为要承担放牛的工作而留了下来。他们顺其自然地成了家,并生了孩子。当他意识到自己已陷入世间的网罟,早已远离正法时,已悔之晚矣。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女人更是包装精美的毒酒,除了圣者,具缚凡夫很难抵挡。如今的大城市里,布满了猎人的诱饵,若身陷其中,恐怕就难以自拔了。
壬午年七月初五
2002年8月13日
纯 金
人们喜欢以金子比喻美好的事物,如“金子般的心灵”,“真金不怕火炼”。也喜欢用金子制成装饰品,让自己更引人注目。
纯金的首饰只能装饰外表,而不能提升内心。珍贵的教言却可以改变人的今生来世,并让人最终走向解脱,可谓受益无穷,其价值如同纯金一般,十分珍贵。
阿底峡尊者在21岁以前,就已精通了内外法门。后来依止那诺巴尊者,于尊者前刻苦修学,并通达显密教法。后来经上师、本尊授记,29岁依止西拉日结达的燃灯尊者,3年后,一切自他宗派皆了然于心。
遵照度母授记,他又乘坐海船,漂洋过海,用了13个月的时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终于到达金洲(今印度尼西亚),并依止仰慕已久的金洲大师12年。他以虔诚的信心,从上师处获得了纯金般的教言,生起了纯金般的菩提心,并得以面见各本尊金颜。
之后,羽翼已丰的他以超常的智慧,与13个宗派的外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均大获全胜,作为失败方的各派外道,心悦诚服地供养他13幅胜幢。
他的美名传遍了四方,并获得名噪一时的吉祥寺僧人的极大信赖,他们将该寺18个门的钥匙交与尊者掌管(在当时,即使掌管该寺的一把钥匙也是莫大的荣耀。)
后来,智慧光国王为迎请阿底峡尊者,以自己的生命换得与身体等重的黄金,凑足了聘师费用。菩提光用此黄金将尊者恭请到藏,并在藏地传法13年。
每当提到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便异常激动,深有感触地说:“我相续中能生起纯金般的菩提心,都是仰仗金洲大师的加持啊!”
当博、金、普三同门祈求阿底峡尊者传授一个最殊胜的法时,他发人深省地说道:“最殊胜的教言是反观自心,最殊胜的行为是不随顺世人,最殊胜的成就是减少烦恼,最殊胜的证相是知足少欲,最殊胜的善知识是击中要害,最殊胜的劝善者是怨魔病痛。”
阿底峡尊者等前辈大德,为我们留下了纯金般的教言,如果身至金洲,却空手而返,就真是愚蠢之至了。
壬午年七月初六
2002年8月14日
依 静
于此末法时代,如果自己相续尚未成熟,就应依于寂地修持。龙钦巴在《窍诀宝藏论》中云:“自己尚未获得自在前,令他自在矛盾又可笑;尚无成办自利能力时,想成他利矛盾又可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想作上师矛盾又可笑;自如干燥皮革不调柔,想调他心矛盾又可笑;自忙今生无有证悟见,教他修法矛盾又可笑;自尚未断庸俗之行为,令他如法矛盾又可笑。”在修行的初期,若自不量力地想摄受弟子,最终不但一事无成,只会落到被人耻笑的结局。
吉衮巴在《善法明灯论》中也说:“任何修行人都应象野兽一样,不依止其他地方而应到寂静地,这样利益众生的事自然能成办。到城市讲经、赐窍诀是不合理的。佛法兴盛时,不缺少佛法。在五浊恶世,虽然缺少佛法,但众生刚强难调,不思维意义,只耽著词句。初学者想以讲法调服众生不如隐身匿迹。你与他们交谈,他们却嗤之以鼻;你往回返,他们则亦步亦趋;你躲藏起来,他们又四下找寻。你需要供养时,他们不予理睬;你不需要时,他们却强行给予。有邪见的众生很难调服,因此应依于寂地,象野兽一样。这样,也能持如来教法,成为具信人之商主。即使是野蛮人,在看见住山之人时,也会生起信心。为了自他二利,应恒常依于寂地。”
四时有节,百花有序,度化众生也要讲究时序。这也是佛陀与前辈大德反复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不要把这些忠言当成耳边风了!
壬午年七月初七
2002年8月15日
恭 敬
恭敬心是修行人,特别是修习密宗者自相续获得大小一切功德的源泉。若时常沉浸于慈悲、恭敬的氛围中,则可感受佛法的精髓。要知道,一切意传加持均来自于恭敬心。
如果所作所为缺乏恭敬,即使聪明、能干、精进,并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也难以体悟言语所无法表达的境界。
无数的高僧大德,也是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恭敬心,才得以以心印心,获得无有丝毫垢染的传承加持,证悟法界实相,成为引领群生,荫盖四方的一代传承祖师。在很多高僧传记中,都不惜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描述前辈大德以恭敬心获得加持的细节。
我认识的一位并不具有先天智慧,但修行境界却令人瞩目的修行人曾告诉我:“象我这样愚笨的人,相续中生起的哪怕一丝一毫功德,无不得益于对上师三宝的恭敬。”
顶果钦则仁波切也曾说:“诸佛的加持总是加被在有强烈信心的人身上。阳光照射一切处,却只有放大镜聚焦之处才能引火燃草。当诸佛的慈悲通过你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就在你心中燃起。”
为了加持的火焰能在我们心中燃烧得更猛烈,焚尽五毒的根苗,请再添上一把恭敬的柴。
壬午年七月初八
2002年8月16日
尸 骨
短暂的夏天匆匆而过,漫无边际的原野上已露出秋的痕迹。虽然夏末的花朵仍然顽强地挺立着,但却怎么也抹不去秋季来临的萧瑟。
距离色达十几公里的亚龙寺旁,是盛夏季节鲜花最茂盛的区域。我和索顿一行兴致勃勃地赶去,妄想在这里找到一些夏日的尾声。也许是精诚所至吧,零零散散的花儿强打着精神,装点着气数将尽的翠绿原野,居然也显出了一点繁荣景象。
欢快的小溪似乎还没察觉到封冻的临近,哼着波尔卡般的曲调,沛然而下。流水声与远处牧民的歌声、马群的嘶鸣声相和,组成了一曲轻快的多声部迎宾曲,恭候着我们的光临。
同伴们开始生火烧茶,不便在一旁袖手旁观的我只得溯水而上。离这里不远是一个著名的尸陀林,据说与印度的清凉尸陀林无二无别,有不少的鹰鹫千里迢迢从印度飞来。竹钦堪布菩提金刚的母亲圆寂后,就是在此尸陀林天葬的。我想,这里一定是空行聚集的胜地。
一具腐烂的牦牛骨架吸引了我的视线,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因它被弃置于此。令人窒息的恶臭吸引了逐臭的小生物们,各种小虫附满了整个骨架,令人厌恶,也让我想起我的这付行将就木的臭皮囊。虽然明知终有一天我也难逃此劫,自己却整日为这假合的身心劳碌奔波。这活生生的教材提醒了忘乎所以的我,如同花木飘零的秋季,如同奔流不止的溪水,如同身体强健的牦牛……,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老师,一种强烈的厌世心油然而生。我祈祷着十方诸佛及上空的空行们,祝愿眼前的这些生灵能早日解脱。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远处传来了同伴们呼唤的声音,太阳已将它一半的脸藏到了地平线下,我不得不揣着沉甸甸的心回去了。
壬午年七月初十
2002年8月17日
品 味
我不喜欢口头上的空头支票,嘴上说得再动听,若没有将之融入自己的行动,即使你会讲再殊胜的法,如果没有通过修行品味到其真实的味道,到死时只是种下一些善根,对今生来世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华严经》云:“比如聋乐师,能令他众乐,然自听不见,不修法亦然。河中大海上,具船之舟子,能度载他众,然自葬其中,不修法亦然。比如糖甜味,说不能感受,咀嚼可品味。如是空性味,说不能感受,以修可品味。”可见,佛法的伟大也不在于停留在语言上,必须通过亲修实证,才可品出其真正的涵义。
一些学佛人,参阅了许多经论及祖师语录。可谓皓首穷经,博闻强记,但却只停留在文字上,于消除烦恼无有丝毫助益,这无异于说食数宝。本可用来解脱自他的佛法于这类人,只起到了满足虚荣心的功效而已。
藏族也有一句谚语:“佛法仅仅知道不够,必须修行;食物仅仅拥有不行,必须食用。”我们应放下万缘,学以致用,日日夜夜品味法之胜味。既然手中掌握了通往解脱宝库的钥匙,就要想方设法打开这一宝库的大门。
壬午年七月十一日
2002年8月18日
出 家
一名来自丹东的女大学生到我这里来要求出家。看到眼前身材修长、面目清秀、正值青春韶华的年轻人,我想起了世间人对他们的种种不解,今天何不利用此机打探一下她的想法呢?也可以此衡量她的决心。
“你为什么要出家?很多人认为象你这种年龄的青春少女出家,无异于尚未怒放的花朵遭到了摧残,是灭绝人性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听了我的提问,本来显得十分腼腆的她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我倾述起来:
“在很多人看来,在家可以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种种需求,比如:乘洋车、住洋房,还有他们一赞三叹的所谓爱情。为了这一切,他们付出了毕生的代价,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为了物质财富,即使绞尽脑汁,也不一定能满足日益增上的贪欲。纵然腰缠万贯,一呼百应,但又有几人能不被牵累,来去自由,抽身于尔虞我诈的名利场?
再说所谓的世间情爱,又有几对能真的相约到老?大多数都只落得一拍即散、劳燕分飞的结局,能不反目成仇,已算是万幸。这样的在家生活真称得上是幸福吗?
出家不但不是灭绝人性,反而更能让我们在修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出家!”
听了她的讲诉,我释然了。看来她不是处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索才作出的决定。《大智度论》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愿我们都能拥有鸿雁翱翔沧溟,海阔天空的广大胸襟,不要被孔雀沉重的华丽羽毛,拖累了我们遨游法界天空的翅膀。
壬午年七月十二日
2002年8月19日
嗡 嗡
在藏族的谜语中,是这样形容蜜蜂的:不是老虎却有老虎的花纹;不是犏牛却有犏牛的声音;不是老鼠却钻老鼠的地洞。不管如何,在很多人眼里,蜜蜂是辛勤劳作的象征。
早上吃糌粑时,来了一只大蜜蜂,不停地转绕并发出嗡嗡声。按照藏族的说法,如果一人被蜜蜂转绕,就表示这是他中阴身的亲人未得解脱,中阴法王开许其以蜜蜂之身来寻求善法。藏族人在此时一定会念一些观音心咒、金刚萨埵心咒之类的咒语,以超度这些不甘的亡灵。
“你是我的哪一位亲人呢?”回答我的是一阵“嗡嗡”声,阴阳间的交流只能以这种方式进行,近在咫尺,却无法以语言沟通,这是多么的无奈!我无言以对,只有竭力念诵心咒、佛号,以告慰“亲人”。
一些佛经中对此另有说法,《宝箧庄严经》中云:“大悲尊主观世音菩萨至斯里兰卡,见耶扣谋杰大城市粪便处住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尔时观音菩萨化为蜜蜂形象,发出嗡嗡声,义为顶礼佛陀,其余虫类听此亦随念顶礼佛陀,从而以智慧金刚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终皆成菩萨,名为口香,往生到极乐世界。”“也许你是佛菩萨的化现,那么请问您的‘嗡嗡’声包含何等密义?”回答我的仍是“嗡嗡、嗡嗡”。
无论它是前来求助的中阴身,还是普通的旁生,或者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我想,没有比祈祷三宝更好的作法了。
无论我们在花园中观赏五彩缤纷的鲜花,还是在草原上饱览一望无际的原野,时常会碰到微小可爱的生灵,玩赏兴奋之余,不要忘记轮回的众生的境遇,更不要忘记怙主三宝的恩德。
壬午年七月十三日
2002年8月20日
见 师
以欢喜心见上师,或听闻上师名号后生起欢喜心有无量功德。能时时系念上师,学佛的信心自然会增上。佛弟子在梦中、定中,若能见上师、见佛、见菩萨,是信心深固的明证。同时,有真实信心的,才会确信非佛法不能利济自他。
具有法相的上师,至少是具足世俗行、愿菩提心的菩萨,对如此菩萨无论以信心或以贪心目视,均有无量功德。《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云:“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令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圣者宝积经》中讲述了商主之女胜德母,因对乐生菩萨生起炽火般的贪心,以致命绝身亡,以此果报,死后转生三十三天的公案。
《百业经》中也记载了婆罗门子因见佛生喜,以此功德得以在十三个大劫中不堕恶趣,又于十三个大劫中转生天人,享受诸乐,最后转为人身,出家修持三十七道品,证得独觉果位的公案。
由此可见,对总集三宝为一身的上师生起贪恋之烦恼也有很大功德,更何况以信心目视、供养上师?
上师是引领我们逃离痛苦渊薮,驶抵解脱彼岸的筏渡。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不论你是快乐还是忧伤,时常以欢喜心面见或忆念上师,源源不断的加持甘露就会灌满你的心田。
壬午年七月十四日
2002年8月21日
天 葬
古印度有八大天葬台,藏地也有难以记数的大小天葬台。喇荣西山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天葬台。方圆几百里甚至远至拉萨、昌都的信徒,死亡之后都会被亲人用车、马、牦牛将尸体运至此处天葬,这也反映了他们对上师如意宝的信心。
每天少则五、六具,多则十几具尸体,先被运至大经堂门口,由学院僧众超度后,再送往天葬台。
今天下午,虽然身体略有不适,但为了让自己能再上一堂无常课,我还是与众人一起去到了久违的天葬台。
好一幅壮美的风景图!山风猎猎,吹拂着各色经幡;清清溪水,穿越着茵茵草地;雁阵悠悠,装点着无云苍天。但这一切诗情画意并不能掩盖时而飘来的腐烂气息。
尸体被纷纷运到,散乱地排列在一起。他们中有年老病逝的,也有英年早衰的,有男人,也有女人,甚至夭折的婴儿。从服饰可以看出,他们分属于贫富不同的家庭,但此时都平等地还原为初来人世赤身裸体的样子。
在天葬师的操作和鹰鹫的配合下,几天前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几分钟就被分食殆尽。
生命,虽然有极其惊人的求生能力,却无法抗御无常的降临。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年迈少壮。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则。
有人惧怕尸体,不敢到尸陀林(天葬台)。米拉日巴云:“最可怕的身体就是活着的身体。”看看弱肉强食的社会,难道不比这里更可怕吗?
失去亲人的人们默默地擦拭着眼泪,仍不能唤醒九泉之下的亡灵。
鹰鹫们展开翅膀,很快从视线中消失了。给我留下久散不去的怅然。
壬午年七月十五日
2002年8月22日
舍 众
如果发了菩提心,则意味着无论众生如何加害于我们,我们也不能有舍弃之心。
此话说起来容易,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业障深重的人们常常令人失望,即使你对他恩深如海,他却视而不见,甚至恩将仇报。这就会使一些菩提心不坚固的人心灰意懒,滋生出舍弃众生的青苔,蜷缩进利己的蛋壳中,原本摇摇欲坠的菩提心,也在顷刻间化为齑粉。
金厄瓦曾想闭关,但又怕舍弃众生,就带着舍弃众生界限的问题,专程赶到热振询问种敦巴尊者。尊者回答说:“一旦你生起对此等众生不饶益的心,就是舍弃众生。众生遭遇损害,甚至全部毁灭,自己也幸灾乐祸。无论黑茶、白茶也不给,就犯了舍弃众生罪。对自己周围的眷属,你尽心利益他们,换来的却是仇视。这样,你就会发愿再不利益他们,就舍弃了菩提心。所以,即使对此等人,也应恒时以大悲心利益他,以善妙心摄持他。”
《大日经》云:“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与众生乐,除众生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正如慈父不因顽子的难教而失教子之念,我们也不能因众生的难度而懈度生之心。即使阻碍重重,即使道路崎岖,也要沿着利益众生的道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如果你已视某人为仇敌,那么就应扪心自问,自己相续中是否还具有菩萨戒?
壬午年七月十六日
2002年8月23日
贫 富
一位居士向我感慨道:“您经常教育我们要放下对金钱的贪恋,但我在修行当中却时常感受到金钱的必要性。有钱可以供养僧众、有钱可以救护生命,有钱可以印刷经书,有钱可以赈灾救难……,我们不能碍口识羞地否认金钱的利益。所以,有钱还是必要的。”
听了他的一番话,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世人可以赞美清贫,却不会讴歌贫困。“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壑”的观念,是不可能被世人接受的。我不否认金钱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它不能给世间人带来思索、创造、欣赏的乐趣,更不能给修行人带来究竟的解脱。
米拉日巴是著名的穷光蛋,连强盗光顾他的山洞,也找不到可以带走的一针一线;石渠求学时期的法王如意宝也是身无分文,每天仅以分得的少许酸奶果腹;六祖慧能在五祖身边时,也不过是囊空如洗的碓米和尚。他们却证悟了钻石也折射不出的光明;积累了有钱人做梦也想象不出的功德;成就了金钱无法交换的事业。他们以有目共睹的事实,睥睨着世间对功名利禄的盲目推崇。
世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修行人若能在静处发无伪菩提心,不仅可以利益自己,一样可以利益众生。
以清净心意幻供养诸佛菩萨,远远超过了以染污心供养世间七宝的功德。对上师最上等的供养不是财物,而是修行。
古诗云:“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枕头扑落忽惊醒,四壁清风无处寻。”不要被金钱所带来的一些表象迷住了双眼,滚滚红尘中的富贵名利终究是南柯一梦。何苦于为了金钱而投机钻营,浪费了这万劫不复的人生?
壬午年七月十七日
2002年8月24日
斗 牛
今天,一位客人送我一本画册,虽然对摄影一窍不通,但为了不辜负别人的好意,只得胡乱翻看翻看。忽然,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跳入了我的视野。
那是一幅斗牛的场面,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正与一头公牛进行着生死的决斗。牛的身上已经鲜血淋漓,飞溅的血染红了男子的衣服,他们的眼中都露出令人心悸的寒光。我看了看标题,名为《力与美的较量》。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我实在从中看不出有什么“力与美”,映入我脑海的全是残忍、恐怖、野蛮等字眼。
据说,斗牛源自于克里特岛的米洪斯文明,是西班牙人最推崇的一项竞技性表演。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们,都各展所长,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渲染。众所周知的,如梅里美撰写的小说《卡门》,以及比才以其为主题创作的舞曲《西班牙斗牛士》,已成为人们心中西班牙的象征。
在很长一段时间,斗牛士成了英雄的代名词。在斗牛场上获胜的“勇士”,用自牛身上摘下的花结奉献女人的示爱方式,被很多女人视为最高的荣耀。欣赏杀戮的过程,成为众人心目中一种高雅的乐趣。一想到这些观念仍残存在人们的脑海里,这种残暴的场景还在上演,并被人们津津乐道,我就有种针刺般的疼痛。
这些可怜的牛成了供人消遣的道具,上场的牛必将死亡,绝无逃脱机会。曾经,它们中的一员“企图”反抗,用犄角穿透了斗牛士伊约的心脏,令伊约当场殒命,最终它也逃脱不出陪葬的下场。它的头被送至博物馆,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战利品。以宣布人类的最终“胜利”。
曾经有一位意大利的神甫,为了阻止人们的暴行,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斗牛场上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放弃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被失去理智的人们用乱石砸死,沸腾的鲜血映红了冰冷无情的斗牛场。
神甫的死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该项活动被停止了一段时间。虽然我已记不清这位神甫的名字,但他在斗牛场上上演的英勇一幕,将永远铭刻在我以及稍有良知之人的记忆里。
我无意贬低西班牙人,斗牛也不是西班牙人的专利。我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想告诉人们,以其他众生的生命来换取快乐、寻求刺激、填补空虚,博得英雄的头衔、女人的青睐,实在是黑白混淆、善恶颠倒,愚昧而又荒唐的举动。最终孰胜孰负,因果自有决断。任何一个残杀生命,或为之歌功颂德的人,终将逃不脱阎罗无情的宣判。
如果有机会,我愿追随神甫的脚步!
壬午年七月十八日
2002年8月25日
眼 识
人们习惯于赞美日出日落。尽管日心说已诞生500年,太阳从地平线升起、陨落的观念仍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即使在读小学时,老师再三地告诉他们,不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日出日落的假象,但人们似乎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你再告诉他们,不仅日出日落是错觉,而且眼中所见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均是幻象时,他一定会张大双眼,并考虑是否将你送进疯人院。
无始以来,人们执着于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认为是实有,从而产生贪瞋痴等染污意识,并建立了自己心中固有的世界观。一旦看到佛教中关于世界观的提法、关于佛刹的种种描述,立刻会用自以为证据确凿的现量眼识加以否定,并有更多的人簇拥左右为其摇旗呐喊。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实在无异于井蛙之见。
《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也非,若此为正量,圣道复益谁?”说明了凡夫的眼识不是究竟的。在你眼前一名活生生的美女,若详细观察,不仅可将其粗分为皮、肉、骨、血,甚至可分至无分微尘,并最终抉择为空性。这个“大胆”的观点,一定会让很多世间人大跌眼镜,然而它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如同牛不仅是色盲,而且在它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横着的。鹅看一切东西,都比实际的尺寸小,才导致了它不可一世的个性。在昆虫的复眼里,世界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六道众生、菩萨与佛陀观察世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眼见为实的观点怎么会是究竟的呢?
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眼识!
壬午年七月十八日
2002年8月26日
羚 羊
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一条杀屠弑(音译,即为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在意大利时装市场,可以卖到十几甚至几十万美圆。听了这则使不少屠夫商人心跳的消息,不由得令我忧心忡忡。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必然会有胆敢以身试法而为之效劳的“勇夫”。不论法律如何禁止捕杀,藏羚羊终究摆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在广袤静谧的藏北草原,藏羚羊自来与人类和谐相处,世世代代无忧无虑,安享天年。突如其来的厄运使它们手足无措,柔弱的藏羚羊岂能与手持武器的人类抗争?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幕,奄奄一息的藏羚羊静静地躺在草原上,哀望着渐渐模糊的草原,送走此生最后一个夕阳。耳边是杀手们肆无忌惮的笑声,他们正为即将到手的钞票庆贺着。它就在这样的痛楚与仇恨中咽了气。在通往中阴的路上,杀手的面孔和笑声将在冤屈的神识里久久萦绕,无法消散。
那些销售与购买披肩的人们,怎能不意识到,在高档时装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的藏羚羊头骨,每一条披肩上面都游荡着藏羚羊的灵魂。披着这样的披肩怎能不战栗、不胆寒,怎能心安理得?
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而被人谋杀,殊不知那些暗自庆幸的人们正因此而谋杀了自己的天良;谋杀了自己的今生来世;谋杀了自己的解脱慧命。
这一切只是人类残忍发展史中的一段小小篇章,若任由这种兽行继续,甚至为其推波助澜,灭绝地球也只是弹指之间。又有多少人会在乎藏羚羊或某种动物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从人类的视线中消失呢?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道轮回,沧海桑田。谁能断定自己下世不会沦为畜生?谁能逃脱因果的定则?人类为了满足锦衣玉食的需求,必将付出绵长的代价。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保护动物的意识,已经在一些人的心中生起了苗头。酷爱狩猎的英国查尔斯王子,因为一张屠杀野鸭的照片,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使捕猎者的嚣张气焰有所遏制。
我期待着遍地羚羊的景象能在藏北草原上重现,但愿这美好的愿望,不会变成一场黄粱美梦。
壬午年七月十九日
2002年8月27日
故 乡
人人都眷恋、赞美自己的故乡。漂泊海外的游子盼望叶落归根;学有所成的成功者期待衣锦还乡;即使毫无建树的普通凡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失败者,也会痴心不改地对故乡吟唱着:“只有风儿,捎去我的一片深情。”无论与故乡间隔千山万水,蛰伏的乡恋情结,始终挥之不去。
一想起生养我的宗塔草原,我的心中就会泛起阵阵涟漪。故乡的山山水水,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碧水悠悠。”总会将我带向悠远、缥缈、无法言传的世界。
对于修行人而言,这种情结恰恰是必须斩断的。无垢光尊者提醒后人:“故乡是最究竟的监狱,要断除对它的执着。”对故乡的贪执就是永处轮回的因,一切痛苦的源泉。“人生要识本来面,莫把他乡作故乡。”此生的故乡,只不过是寄居肉体的客栈,轮回长路的驿站。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决不会被故乡的山水,挡住寻求解脱的双眼。
“月是故乡明”,但对修行人而言,这个“故乡”不是指地理版图上的故乡,而是究竟的故乡、家园——心的本来归宿,本来面目。
我们已找到回乡的路,何时才能回到真正的故乡呢?
壬午年七月二十日
2002年8月28日
真 贼
一位尼姑愁眉苦脸地向我讲述家中被盗的情况。看到她痛苦不堪的样子,我一边想法为她解决生活上的暂时困难,一边用轻松的话题安慰她。
我告诉她,有一样东西就有一样东西的烦恼,家徒四壁,室无长物,并不一定是坏事。我这样说并不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痛,而是有切身体会的。
记得有次,别人从国外给我带来一节上等布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看到放在桌上包装精美的布料,我就会浪费一些时间思考如何最佳地利用它,直到有一天它落入梁上君子之手。看到空空如也的桌子,反生如释重负之感。
前段时间,因为不堪房间东西繁杂,寻找资料困难的重负,我将暂时不用的书籍和日用品瓜分与人。看到整洁而又条理有序的房间,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如今,贼主动承担了整理房间的义务,我们理当心存感激之情。
但是,对另外一种狡猾的贼,就要处处提防,不要给他一丝钻空子的机会。那个可怕的贼,就是烦恼大贼。
普通贼看重的只是蝇头微利,只能暂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烦恼贼虎视眈眈的,却是我们解脱的大安乐,它偷走了我们的智慧之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沉溺于轮回泥潭……,烦恼贼的罪过可谓罄竹难书。
我们常常对偷走物品的小偷咬牙切齿,却对烦恼大贼熟视无睹。当我们明白了二者的危害孰轻孰重后,就知道谁是我们更要瞪大眼睛防护的真贼了。
壬午年七月二十一日
2002年8月29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