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寺庙与文物古迹
萧山寺庙与文物古迹
李维松
萧山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寺庙古建筑与寺庙所藏文物,与别地的一些著名古刹庙宇相比略显逊色。加之历史上兵燹战乱及当代众所周知的原因,萧山寺庙屡遭破坏,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竹林寺、厉将军庙、资教寺、罗峰寺、化成禅寺等被侵华日军夷为平地,先照寺、长山张神殿等被日军驻扎,寺庙洗劫一空。又如祇园寺正殿前原有方塔两座,系南朝梁岳阳王萧詧建;天王殿前有圆塔两座,系吴越监军节度使渤海公建。上世纪50年代初,寺内佛像捣毁,西圆塔和东圆塔相继倒坍和拆除,寺院被蚕食,1967年两座方塔与鼓楼均被毁。大岩寺大雄宝殿正门原悬挂唐代“护国古刹”古匾,左侧置清乾隆年间所铸铜钟,佛祖莲座下有一块镌有“本寺第二代开山国师宝掌之莲座”字样的木牌,这些传寺之宝在1966年均遭毁圯。1958年,惠悟寺大雄宝殿内的一口大钟、铁佛寺重数吨的镇寺之宝铁佛、百步寺铁铸大佛、仪林禅院生铁烛台等被砸碎用来“大炼钢铁”。60年代中期,百柱庙文昌阁及附近的陈公塔被拆除;天瑞庵前牌坊3座、比丘尼墓丘10多座被毁。等等。
可喜的是萧山寺庙虽历经沧桑,仍劫后余生幸存少数古建筑,一些寺庙存有称得上文物的碑、匾、香炉、祭案、铁钟、石器等物件,有的还有抱联和名人诗文等(另文专述)。可以说,现存萧山寺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善待之。
萧山一些寺庙处在历史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或近旁,沾上了文物古迹的光。例如句践祠所在地越王城遗址,1989年12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句践祠自然身份不凡了。河庄蜀山庙坐落在海拔44米蜀山上,那里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时期印文陶堆积层和良渚文化堆积层,被文物部门命名为“蜀山商周文化遗址”,1984年蜀山被列为萧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如戴村上董庙附近有一古窑群,系晋代越窑窑址,窑址被列为萧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山一些寺庙古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文物价值。例如瓜沥白龙寺大雄宝殿,是萧山寺宇中少有的明代遗存。殿顶梁架、瓜柱、鹰嘴,前廊卷蓬顶,月廊和廊下撑栱,以及门窗雕刻装饰,经过局部修葺,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被列为萧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清代和清末民初的寺庙古建筑(含局部殿宇),数量较为可观,闪烁着传统建筑艺术之美。例如楼塔管村庙,戴村云门寺、三清殿、上董庙、祖始庙,河上织履庵、兜率寺,临浦峙山寺、梅里土地庙、关帝庙、西施庙,浦阳灵山寺,进化古等慈寺、泥马庙、太平庵、大岩寺(遗址),所前龙泉寺、赵坞庙、大山庙、惠悟寺(遗址),义桥罗峰寺、圣果寺、里庵坞庙、前坛庙,城厢街道忠义庵、道源禅院、东岳庙、祇园寺(遗址)、江寺(遗址),蜀山街道铁佛寺、蜀山庙、王坞庙、章村庙,新塘街道红庙、小城隍庙、万寿庵,衙前施草庵、东岳庙(遗址),坎山宝善庵、东蓍草庵,瓜沥长巷庙,党湾荣贵庙,南阳清净庵等。
寺庙古建筑大都集中在南片和里畈,沙地区相对较少。从建筑结构看,大多四合院式,前后两殿,少数也有三进以上的,也有单殿3楹或5楹的。从建筑语汇看,明显地受越地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而比之古民居更加大气、开放,在传统建筑之美中融入了宗教的理念。梁架交错,斗栱支撑,木榫卯接,青瓦铺面,瓦脊饰兽,飞檐翘角,一招一式皆有若干可点可圈之处,廊、庑、栱、枋、门、窗,亦不乏精湛木雕。1998年萧山有77处寺庙,被列为萧山市镇乡文物保护点。
赵坞庙构筑精美,尤其后殿廊下“牛腿”,人物鸟兽雕刻精工,栩栩如生。庙内立清乾隆三年石碑一通,上镌“八咏一景”。左厢壁画历历可数,内容为戏剧故事等。蜀山庙后大殿、西厢房为清代遗存,殿宇恢宏,殿内石板地坪,古拙而富韵味。18扇大门除1扇近年重修外,皆为清代原件,门腰的东阳木雕“西游记”故事,美仑美奂。施草庵现存前殿7间(其中1间圮),后殿3间,皆为清代建筑。硬山顶,圆木柱,石柱础,窗欞简洁,古色古香。前坛庙系清代道光年间建筑,称得上是萧山现有保管较好的古寺庙之一。该庙最吸引眼球的是石柱,共有27根,明间圆石柱,靠墙则是方石柱,天方地圆,各得其趣。化成禅寺旧殿拆除后遗留的石柱、石础、木雕构件若干,圆通宝殿前廊的木雕,系旧殿原物,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道教建筑现出道教特有建筑风格。如所前大山庙圣帝殿,硬山式屋顶,粉墙黛瓦,檐前牛腿雕刻道教中人物故事。戴村三清殿大殿檐下正中一对“牛腿”,透雕老子“青牛西去”图,两侧“牛腿”透雕二郎神与哪吒,均为道教中故事,刀法纯熟,人物神彩飞动。衙前东岳庙(遗址)、义桥东岳庙的木雕,皆有神来之笔。
一些寺庙所藏的碑匾,记载了寺庙始建、重修、历史沿革、名人踪迹等,具有一定文物价值。萧山寺庙现存石碑大致分三类:一是专题性碑记,此类碑记数量不多,但特点明显,份量较重。例如浦阳宝寿禅寺《独超法师塔铭碑》,汉白玉碑石,碑高3.5米,宽1.25米,重逾万斤,上、下及两旁雕龙12只,是萧山现存最大的古碑之一。该碑记载了独超法师生平及其重修宝寿禅寺、振兴寺院的事迹,惜风霜雨蚀,部分字迹斑驳难辨。闻堰仙姑庙内存清乾隆甲午年(1774)《敕封贞烈夫人二圣仙姑碑记》,清同治丙寅年(1866)《重修奇树庵碑记》。两碑额镌双龙衔珠等浮雕图案,上刻仙姑事迹和修建奇树庵缘由,碑末有“梁唐浊世遭兵焚,白璧双双不染尘”,“英雄不朽垂古今,坤德幽深美且纯”等颂诗两首。使得民间关于奇树庵传说及其仙姑贞烈事迹,可以在碑记中找到出处。祇园寺钟楼碑廊存历代碑刻11块,其中“祇园禅寺大钟原义”碑、“祇园禅寺钟规”碑,为研究寺院钟规及祇园寺沿革提供了宝贵史料。
二是禁示碑、公示碑、纪念碑、劝世碑等公益性碑记。其中有水利禁示碑,如临浦西施庙清光绪十三年(1887)萧山县正堂关于不许在西施庙周围河塘筑箔捕鱼的禁示碑。涝湖红庙民国9年萧山县署关于保护河荡水利的布告碑。有社会教化碑记,如进化泥马庙存民国3年7月绍兴县知事《永禁赌博》碑。古等慈寺有光绪年间绍兴府山阴县保护造纸户挑运白竹纸料的“正堂示”碑。小城隍庙内存光绪十三年绍兴府萧山县正堂告示碑1通。万寿庵,大门口额镌朱凤标行书“金绳觉路”四个大字,洒脱而俊逸。正殿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经文造像碑,像为文昌君、关帝君线刻像,文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经》;碑文借助文武两位圣人之口,用以惩恶扬善,教化后人。有施茶碑记,如瓜沥龙图殿清道光三年(1823)《舍茶碑记》,临浦待诏桥关帝庙清宣统二年(1910)《敬施永源茶汤会碑记》,戴村静修庵茶亭《施茶碑记》等。还有一些修路碑记,如陛下庙光绪年间《重修路碑》,坎山龙图殿清嘉庆九年(1804)《铺路碑记》,东蓍草庵光绪十八年(1892)《修佛大路碑记》。新湾三官殿原西殿墙上嵌清宣统三年(1911)《砌路碑记》,上镌100多位村民捐石板各一丈砌路事迹。公益性碑记立于寺庙,是因为寺庙为旧时民众聚散之地,受群面广,宣传的社会效果相对较好。
三是重修寺庙碑记和寺田寺产碑记。这类石碑数量最多,许多寺庙都有。例如白龙寺存清同治八年(1869)《白龙寺重建碑记》,为进士沈成烈撰书;寺西侧外墙嵌有光绪年间《寺产碑》、《捨产碑》各1通。新塘裘江庙存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建裘江庙关于田碑记》1通。所前龙泉寺有清同治三年(1864)捐田碑记1通。闻堰黄山西殿存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黄山西殿碑记》1通。蜀山街道王坞庙内存光绪年间半块残碑《重建王明庵洗心碑》。北干街道天瑞庵存清乾隆年间《天瑞庵记》石碑1通。瓜沥陛下庙存清光绪元年(1875)《重建碑记》。东阳庙内存清道光八年(1828)六月《普佛碑记》1通,《翻轩碑记》1通,另有3通石碑字迹不清。永兴庙有清代《重建永兴庙碑记》1通。义蓬观音殿存清光绪九年二月《立舍地碑记》1通。南阳清净庵存清同治二年(1863)重修碑记工1通。河庄蜀山南麓原有安宁寺和湖仙庙,50年代拆除,村民见安宁寺的一块石碑在作小桥,便将它搬上蜀山庙保存,今完好。碑题为:《建造大寺广修功德勒碑铭捐资》。南阳镇海殿内存清代重修碑记1通,绍兴府萧山县正堂保护庙产的告示碑1通。靖江甘露殿东侧墙上有半块嘉庆年间修庙捐碑,所捐既非铜钱,亦非田亩,而是“土布某丈”。纵观这些碑记,大都只有一、二百年历史,内容比较单薄,罗列一批捐资人姓名,真正具史料价值的不多。
相对于石碑而言,寺庙中匾额较为稀少。白龙寺各殿悬挂清代书家题写的匾额“海藏龙宫”、“道重珠林”、“一滴杨枝”等4块。义蓬观音殿内存清光绪九年二月“观音殿”匾额 一块,另有经油漆重描的原匾额5块,其中“锡杖行义”、“承佛威神”2匾为道光三年立;“慈航普渡”匾落款为“同治九年荷月吉立”;“同临千涧”匾为同治拾年巧月吉立;“九服霑恩”匾为同治壬申年桂月立。南阳灵岩寺存开山祖师云茂木质募捐寺牌一块,牌长22厘米,宽9.5厘米,上镌:“青龙山灵岩禅寺,光绪二十一年间新造寺,十方善士信女募化道粮,倘有假冒,见牌为记。衲云茂叩求。” 新街天医殿殿内存清代匾一块,额“纯阳宫”,上款:“光绪戊申菊秋立”,下款“沐恩弟子骆永诚敬立并书”。坎山东蓍草庵有清代匾额2块,一为“惠徧君黎”,上款“嘉庆庚午(1810)九月吉旦”,下款“里人高日瑛、高若歧、胡明义 光绪丁亥(1887)八月大湾头高氏后裔建”;二为:“裴大明王”,上款“岁次甲寅小春月榖旦 里人周庆璋书”,下款余嘉松等八人敬经》;碑文借助文武两位圣人之口,用以惩恶扬善,教化后人。有施茶碑记,如瓜沥龙图殿清道光三年(18230)《舍茶碑记》,临浦待诏桥关帝庙清宣统二年(1910)《敬施永源茶汤会碑记》,戴村静修庵茶亭《施茶碑记》等。还有一些修路碑记,如陛下庙光绪年间《重修路碑》,坎山龙图殿清嘉庆九年(1804)《铺路碑记》,东蓍草庵光绪十八年(1892)《修佛大路碑记》。新湾三官殿原西殿墙上嵌清宣统三年(1911)《砌路碑记》,上镌100多位村民捐石板各一丈砌路事迹。公益性碑记立于寺庙,是因为寺庙为旧时民众聚散之地,受群面广,宣传的社会效果相对较好。
萧山一些寺庙还保留寺钟、祭案、香炉、石狮等旧时祭器祭物,虽不足为奇,但对拥有的寺庙而言,却是难得的甚至具有“镇寺之宝”的意义。例如浦阳灵山寺存元代经幢石基座1尊,石基座作圆柱状,周饰云龙纹雕,中间留碑,上覆荷叶,下托莲花。小城隍庙前后殿各有清道光九年石供桌1张,莲花残柱1座,状如拱桥的石香炉9只。东阳庙包公殿内1对石狮,为清代原物;还有两只状如小拱桥的石香炉,线条流畅,造型优美,与小城隍庙之石香炉相妨。宝善庵有佛桌1张,上镌“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立 住持永清”;有铁香炉1座,上镌“香名爇炉”,亦为清末所铸。地藏寺内存明代化纸石炉1座,石雕精美完好。东蓍草庵有铁铸钵形铭文香炉1只、石香桌1张。铁铸香炉直径0.54米,高0.45米,外壁镌“断云禅院”,落款:“信女陆王氏供奉,大清道光壬寅年(1842)仲秋立,绍兴安昌冶士易国安造”;石香桌镌游龙、卷草、佛像,造型别致,雕工精美,萧山寺庙仅宝善庵有类似1张。所前太平寺存清嘉庆十年信士刘还瑞等6人捐铸的大铁钟1口,上镌“皇图永固”、“帝道遐昌”等字。龙泉寺有“光绪十二年春”铸造的寺钟1口。张神殿存道光年间木质佛桌1张。长巷庙第四进“三宝殿”门口1对石狮为清代原物。甘露殿佛桌底下有一石板,上刻图案和“嘉庆丙辰仲秋”等字。此石叫圣告石,旧时善男信女在观音佛像前抽签祷告,将签棒慢慢从筒中倒出,最先落在此石上的签就是抽到的签,然后由迷信职业者为其解签,据说是圣上之意,故名圣告石。
一些寺庙存有僧尼墓丘墓碑、坐化的荷花缸等,为了解寺庙历史留下实物资料。例如航坞山白龙寺前有白龙寺开山传戒祖英长老墓,为清同治间重修,墓碑两端饰龙腾云浮石雕,前设供桌,坟肩石板护卫,间以望柱,构制考究。碑文为镂空行楷大字:“祖印重光”,由沈成烈撰书。周围还有白龙寺历代僧墓2座,一为“传济正宗第十五世傅钟和尚之墓”;一为“第二十四世先师上宗下和尚之墓。”曹山寺有开山祖师墓及僧墓群。开山始祖为曹洞正宗第29世净生起祖和尚,居群墓正中,为清光绪间重修,墓碑镌“曹洞正宗”4个朱红大字;左为曹洞正宗30世至33世僧墓,墓碑为清乾隆庚辰年立;右为成慧祖禅师墓,墓碑为清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立。寺内另存葫芦状墓塔顶1个,莲花座基1个,圆石柱4根,系清代和尚墓塔之遗物。宝寿禅寺存独超法师塔铭碑及塔盖、临济正宗36世至38世主持和尚墓碑3块、祀神所碑、荷花佛座及佛顶等零碎石雕若干。闰真庵第23代传人之墓位于庵旁山丘,墓碑镌“大清光绪戊戌年”等字。管村庙近前有岩将老太之墓,墓碑与石供桌齐平嵌于墓面,碑文:“大宋敕赐太尉府惠民侯管村岩将老太尊神公祖之墓 乾隆三十八年三月立。” 云门寺旁立3块僧墓石碑,刻着云门寺三十四世至三十七世主持和尚姓名,其中一块落款为清嘉庆拾捌年(1813)伍月。
兜率寺存和尚圆寂坐化的荷花缸1只,僧、尼墓塔碑铭各1座。塔柱呈六边形,镌“傳洞山正宗第三十二世松野林禅师之塔”;墓碑镌“比丘尼普同塔”。圣果寺存和尚坐化的荷花缸2只,口径均为60厘米。一只外呈八角形,镌“万寿宝塔”四字,及马、荷、鹤、牡丹、鸳鸯、竹、鲤鱼等图案。另一只圆弧外形,镌天马、仙鹤等6幅画。图面古朴、神采飞动,釉彩如新、色泽鲜亮,为萧山民间所不多见。螺山寺存和尚坐化荷花缸1只。化成禅寺存荷花缸2只。龙泉寺存性鉴祖师坐化的荷花缸1只,寺内供奉性鉴祖师金刚不化之躯,祖师圆寂至今法身一直供人瞻仰。
寺庙及其近旁的古树、井泉等山水自然之物,由于历史悠久,亦十分珍贵。例如云门寺门前两株高大古银杏、寺后数株苍老沙朴树,似乎诉说着古刹年龄。西方殿檐下一口古井,能以井水之清浊,猜测天气之晴雨变化,据说很灵验。寺前竹林中两穴龙潭,泉水清澈,寺僧曾汲泉饮用。寺西不远有个“神仙太公洞”,相传为明代萧山籍名医楼英著书立说的清修处。今存古树的寺庙还有:地藏寺、白龙寺、陛下庙、禅机庵、樟鸿庙等有古樟树;宝寿禅寺有被称为“四大金刚”的4株古银杏树;竹林寺旧址有百年女贞1棵;兜率寺、罗峰寺有桂花树;大岩寺有树龄逾千年的柳彬;等等。拥有名泉古井的寺庙更多了:先照寺寺内有古井、寺后有香泉,均为明代遗存;句践祠有吴越相争时的洗马池、佛眼泉;地藏寺有云泉和“洛思泉”各一,“洛思泉”石壁刻“乾隆廿五年桂月吉立”,关于泉名,典出东汉时洛人思洛的故事;龙泉寺有一汪泉水,水浅且清,水底斑驳如龙鳞,名曰龙泉;宝寿禅寺有狮虎涎泉等等。
(作者单位:《萧山市志》编辑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