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教时诤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安然和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夫我大日本国有九宗教。人法诤论有三国。夫言三国者。一天竺国。二震旦。三日本。言九宗者。有五异说。一传教大师请年分表云。华严宗三人。天台法华宗二人。律宗二人。加小乘成实宗。法相宗三人。加小乘俱舍宗。乃至官符今行于世。二空海阿阇梨秘蜜宝钥十心次第中。列俱舍成实律宗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真言。前劣后胜浅深不同。三道诠和上群家诤论云。无相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此五宗皆大乘也。律宗成实宗俱舍宗。此三宗并小乘也。应言龙树是八宗之祖匠。七宗乃三论之支流。四莲刚和上定宗论云。若依佛说次第。第一华严宗。第二成实宗。第三俱舍宗。第四法相宗。第五三论宗。第六律宗。第七真言宗。第八法华宗。扬己贬他未谓弘道。今依佛说。八宗皆道。五今检传教大师所承血脉内证。佛法乃有三谱。一达磨付法。二天台相承。三真言血脉大唐陵味沙门智炬。宝林寺传列禅门付法次第。各说一偈以传佛心。以加八宗。今为九宗。宝林传云。南天竺国佛驮跋他罗弟子佛大胜多自于彼国而分六宗。各处行化匠百千众。第一宗名有相宗。第二宗名无相宗。第三宗名定惠宗。第四宗名戒行宗。第五宗名得宗。第六宗名寂静宗。达磨皆化令悟佛心(云云)日照三藏传法藏法师云。近供天竺那烂陀寺。同时有二大德。一名戒贤。二名智光。戒贤轮师有相为宗。智光论师无相为宗(云云)湛然大师释签云。南宗者。初弘成实后尚三论。言北宗者。谓俱舍唯识(云云)三国诸宗兴废有时九宗并行。唯我天朝。
今辨诤论。开为四门。第一天竺一佛应化不同。第二震旦诸宗师资不同。第三日本诸情计不同。第四三国诸师教不同(云云)第一天竺一佛应化不同。亦分为四。一佛身不同。二应现不同。三说法不同。四结集不同。一佛身不同者。十文不同。一云。释迦文佛是现在贤劫五百佛中之一。如萨婆多部云都率天中五百补处(云云)二云。是贤劫一千佛之一。如无垢称经云。宝盖轮王千子。贤愚经云。德华国王千子并是贤劫千佛。经量部云。一千补处(云云)三云。是贤劫一千佛之一。如悲华经云。一千王子五人大臣。半贤劫中千四佛出。最后一佛半劫中出(云云)四云。是三劫三千佛中之一。如药王药上经云有三千人闻五十三佛名。修行三世三劫各成千佛(云云)五云。是东方百亿佛中之一。如十住断结经云。东方过八十亿恒河沙有世界。名寂汉。中有百亿佛。共议娑婆世界化物。甚深提算。先授先去化物。尔时次第提至释迦。次弥勒。次远吉。次师子佛(云云)六云。是千亿佛中之一。如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云云)七云。是如来十地初地之佛。如大乘同性经云。佛有十地。一名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二名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三名善明月憧宝相海藏智地。四名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名大转威严明德地。六名虚空内无垢炎光开相地。七名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名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智通地。九名无边亿庄严藏回向明地。十名毗卢遮那智藏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莲华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得初地佛(云云)八云。是久远实成之佛。如法华经云。然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不可思议那由他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云云)九云。是普贤菩萨之变。如金刚顶十八会指归。云一切如来大菩提心。普贤菩萨受毗卢遮那如来教令。下南阎浮提示现八相成道(云云)十云。是毗卢舍如来法门之身。如大日经云。毗卢那如来齐以下现释迦牟尼生身眷属(云云)大勇金刚阿阇梨云。法界宫中本来自觉摩诃毗卢那如来。是为一切修因向果如来。所证无处。若至此处更无差别。为有机缘。说一说异而已(云云)不空金刚阿阇梨云。若是本觉乃无报身报从满立是圣教(云云)今会云。莲华三昧经云。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具足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远离因果法。然具无边德海。本圆满还我顶礼心诸佛(云云)天台大师云。十界十如诸法实相。是为如来所证之境(云云)湛然大师云。佛果已满从事而说。初地初住分具十界。乃至凡夫但是理具(云云)乃知佛界菩提是报佛之因。修成之佛因果常具本觉之佛准之可知(云云)
二应现不同者。六说不同。一费长房录云。先贤诸德推佛生年。互有遐迩。一依法显传推佛生年。当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至开皇十七年丁巳便已一千六百八十一年。二依沙门法上。答高丽国问。则当前周第五主昭王瑕二十四年甲寅。至今丁巳则一千四百八十六年。引穆天子别传为证。称瑕子满副为穆王。闻佛出于迦维。遂西游而不返。三依像正记。当前周第十七主平王宜伯四十八戊午。至今丁巳则一千三百二十三年。四依后周沙弥释道安。用罗什年记及石柱铭推。则当前周第十八年桓王之林五年乙丑。至今丁巳则一千二百二十五年。五周第十五主庄王他十年。即鲁春秋庄公七年夏四月辛亥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即是如来诞生时也。亦云。涅槃以来至今开皇十七年丁巳一千一百九十五年。六依赵^4□伯。梁大同元年于庐山遇弘度律师。得佛灭后。众圣点记推。则当前周第二十九主贞定王亮二年甲戌。至今丁巳已始一千六十一年。准三藏教及善见律云。佛何以不度女人。为教法故。正法千年以度女人。减五百岁。制修八敬还满千年。然后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五千年来觉三达智。并得四果。六千年去不得道。万年已后经典文字自然灭尽。但现剃头有袈娑耳。正法之世大乘明淳。至于像末明力谈薄。若入末法则无大乘。奴婢出家污染净行。恶王治世裸税僧尼(云云)于六说中据第五说(云云)
今检佛法年代记云。虽有六说二说为正。一沙门法上等依周书异说。夜现五色光气。又书有十二道白红等文。而释云。佛周四主昭王瑕二十五年癸丑七月十五日入胎。甲寅四月八日诞生。第五主穆王三年壬午佛生年二十九出家。穆王八年丁亥二月八日佛生年三十五成道。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入灭。此师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四十五年说法为宗。而今后人成二十九等也。若依此说。自佛入灭壬申至于后汉第二主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一千十五年。遗法届汉。自其丁卯至于日本第三十帝天国排开广庭天皇十七年壬申四百八十七年。佛法届日本也。即梁武帝大宝三年壬申是也。自其壬申至延历十四年乙亥二百四十五年。通计佛入灭以来一千七百四十七年也。自彼乙亥至于贞观十八年八十二年。都合一千八百二十九年。二费长房无道理法林师等。依鲁春秋恒星不见。夜明如昼等文。而释云。佛周第十五主庄王化九年癸已四月八日入胎。十年甲午二月八日诞生。第十七主惠王二十年癸亥二月八日佛年三十成道。四十九年说。第二十主匡王四年壬子七十九入灭。并入胎年正八十年。此师十九出家。三十成道为宗若依此说。自佛入灭壬子至后汉明帝十年丁卯六百七十五年。遗法届汉自其丁卯。以后数同前所释。至贞观十八年一千四百九十二年。以此二说共为正说。所以者何。周昭王时大史苏由占云。千余年后声教到此。后汉明帝之时摩腾答云。佛入灭后千十五年。故前说善(云云)佛入灭后六百七十五年。佛法届汉。自其丁卯至玄奘译经显庆元年丙辰四百七十四年。合一千一百四十九年。其丙辰正月三藏表云。像法东被五百余年。又云。垂六百岁。此文尤合正法五百之文。又天亲护法者。佛入灭后千一百年时人。玄奘所承戒贤玄咸亲承护法。故后说胜(云云)安然评曰。若依前说则戒贤与护法年代相去三百余年。玄咸亦然。今准唯识枢要记中会有二释。一云。玄咸长寿相逢玄奘。一云。玄咸虽逝释论尚存(云云)可云正法一千年之后像法五百岁之间。玄奘往还表云五百(云云)今检宝林传文。天竺震旦年代对勘。以周昭王而为正义(云云)
三说法不同者。六番不同。一出家成道。大例有三。若梵网经云。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古德会云。心早出家。若长房录云。年七车乘羊车诣学堂。年十与诸同齿释试力。年十四游出东方遇病人回。年十七网妃求姨。年十九四月八日出家。年三十二月八日成道。四十九年说法教化。十二游经云。佛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增一第二十四云。我年二十九出家欲度人。又云。年二十在外道中学。长阿含云。二十九出家推其大例。如来在世七十九年。若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所化物唯应四十五年。而禅要经云。释迦一身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诸经多云十九出家。今以为正。若以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经盖少。亦云二十年在外道中学。便是五十年方成道。是知为谬。般泥洹经下卷云。佛语阿难。我成道来亦自至四十有九。禅要亦云。如来成道四十九年。是为味。长阿含云。佛语须跋。我成道以来已过五十年。二流支三藏引经偈云。八年作婴孩。七年作童子。四年学五明。十年受五欲。六年行苦行。三十五成道。四十五年中教化诸众生。今谓年纪有三不同。一云。七岁出家。三十成道。二云。十九出家。三十成道。三云。二十九出家。三十五成道。内外出离有初二说。大小机见有后三说(云云)涅槃经及善见律云。二月十五日。胎经云。二月八日。泥洹云。初生得道乃至涅槃皆四月八日。先德旧译悉云。应言二月而余经皆云中夜涅槃。唯善见律偈云。平旦中夜为元。
二出没月日不同。大例十九。续高僧传玄奘传云。五月八日如来降神。上座部云。十五日三月八日如来出生。上座部云。十五日。此云诸经咸云四月八日。斯咸见之机异计多耳。有云。三月十五日涅槃。或云。九月八日涅槃。佛得道日互说不同。或云。三月八日及十五日。彼云十二月三十日。当此方正月十五日。此世称大神变月(云云)四分钞下云。萨婆多云。二月八日成道。亦以此日生。八月八日转法轮。亦以此日取涅槃。瑞应等云。四月八日涅槃。初二月十五日临涅槃。后度十仙(云云)二月已入涅槃。月德太子经云。八月十五日入灭。此并众生见闻不同。故时节不等。长阿含经出生出家成道法轮涅槃皆云八日。又云。二月八日。今谓。月日不同。凡有十九。降神二说。一云五月八日。一云十五日。出生四说。一云二月八日。一云三月八日。一云十五日。一云四月八日。成道五说。一云二月八日。一云三月八日。一云十五日。一云四月八日。一云八月八日。涅槃八说。一云二月八日。一云十五日。一云三月八日。一云四月八日。一云八月八日。一云十五日。一云九月八日。胜天王般若云。佛成觉时。或见木树草座。或见天衣为座。或见七宝为座。或见虚空为座。像法决疑经云。佛涅槃时或见丈六释迦。或见大身小身。或见莲华藏界说心地法。或见遍满虚空无有边表。天台大师判云。此是四教成道涅槃之相。乃知月日不同亦是机见有异而已。
三住世奢促不同。大例有三。一四十二章经云。如来住世七十九年。二金光明经云。如来寿量方八十年。三天台大师法华玄云。八十二年(云云)今谓大集经及婆娑论云。诸佛皆舍第三分寿。憬兴师云。有人云。舍第四分。有人云。舍第五分。此二乃违大集婆娑(云云)以二十年为一分。故百岁释迦舍第三分方八十年。以为正义。唯以八月入胎三月入灭。若加余年成八十二。亦以四月出生二月涅槃。若取满年乃七十九。若约减月是八十年。是三说本无违害。
四初说迟速不同。大例有八。一十地论云何故不初七日说法。思惟行因缘何故。十地经云。初七日不说法。显示自受法乐故。二若准深密普曜。第二七日佛在鹿苑。说三乘法。三法华云。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四四分律云。第六七日方始说法。五兴起行云。七七日。六五分律云。八七日。七智度论云。五十七日。八十二游经云。一年方始说法。有人解云。智度论文是五十个七日。故与十二游经一年同也。湛然大师释签云。过去因果经二。初七思惟我法微妙。二七思惟上中下根。三七思惟谁应听法。乃波罗奈为五人说法。今谓法华三七日意有所表主三周也。皆无机故息大施小。若通大乘表三教也。皆无机故息大施藏(云云)今谓诸经缘别机感不同(云云)
五说经年月不同。大例有七。一菩提流支云。说华严经。前之五会初七日说。第六会去第二七日说。引十地经云。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有人云。八会如前。第九别时新疏破云。第二七日但说十地。故知定在第二七日。无量义经云。初说四谛。次说十二因缘。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空。法性论云。钝根菩萨三处入法界。初般若。中则法华。后则涅槃。像法决疑经云。佛涅槃时。或见在莲华藏海说心地法门。梵网经云。初现莲华藏。乃东方来入此土八千返。华严云。尽未来际恒转法轮。二提谓经云。起菩提场趣鹿苑时。路中树下为提谓等。说五戒等。普曜经云。第二七日提谓波利五百价人施佛□蜜。佛说五戒及与授记。名曰密成(基云齐成)无量义云。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贺般若华严海空。宣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众生得四道果住辟支佛。三法华云。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即趣波罗奈转四谛法轮。婆沙论云。佛成正觉。初七日入喜法门。二七日入乐法门。三七日入诸解脱。四七日游入大舍。五七日观十二缘。六七日重观诸法。七七日观诸众生。往彼鹿苑欲度五人。一夏安居为说七法。八月八日皆得初果。佛及五人始有六圣。智度论云。说转法轮经。至大涅槃集作四阿含。一增一。二长。三中。四相应。毗舍离国始结二百五十戒。舍卫国始说五怖等阿毗昙。天台大师云。十二年后始结三藏。大觉法师云。成道八年但说一偈。未说广戒因。须刹那广制戒律。道宣律师云。成道五年始说戒律。五阿含中皆有如来成道涅槃。五阿含者。法进僧都云。一增一。二长。三中。四短。五杂。基师法华疏云足于相应。有人传加百部阿含(云云)四伽耶山顶经云。成道已在菩提场说。金刚密□力士经云。佛初鹿苑说法之时。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成辟支佛。发菩提心住初地等乃至十地。解深密经云。于今世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以显了相传正法轮。真谛三藏云。如来成道三十八年。去涅槃时七年说解节经。圆测法师云。解节经是深密异译。十二游经云。初坐树下以为一年。第二年往鹿苑中。为□怜说。第三年为三迦叶说。第四年伽耶山顶为龙鬼说。第五年身子目连。而各得道。第六年须达作十二浮图寺。只陀太子唯起门楼。第七年在□野尼国。为婆陀和等八菩萨说般舟经。第八年中在柳山中。为长真陀罗王说法。第九年在秽泽中。为阿掘魔而为说法。第十年中还摩竭提。为弗沙王而为说法。第十一年恐擢树下为弥勒说修行本起经。第十二年还本生国为释种说。大集经云。如来成道始十六年。即于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间。说大集经。菩提流支云。又依结集。初年说大集宝幢陀罗尼及楞伽海龙王。九年说鸯掘摩罗。十年说如来藏。又云华严涅槃般舟鸯掘摩如来藏皆自说年月。楞伽经云。我于象腋涅槃大云等经已令断肉。法宝法师云。楞伽胜鬘无上依经是法华后说所。惠绍法师云。如法华已列国王。无上依经频婆沙罗而为上首。乃知无上依经阇王未说国位前。又胜鬘云。波斯匿王末利夫人信法未久。仁王经云。如来已为我等二十九年说诸般若。乃知胜鬘在仁王前。法宝法师云。不空□索经及僧伽吒经亦法华后。惠绍法师云。未知凭也(云云)憬兴法师弥勒经疏云。说此经已后十二年命终生天。讲者不定。有说维摩后四年法华。七年涅槃后一年。名十二年。维摩第一年说此经。故有说。维摩五年法华七年名十二年。般若第二十五年。说此经故。有说维摩第三年说此经。维摩后三年法华七年。涅槃一年集经一年弘经一年合十二年。三解无证。第二可正(云云)天台大师云。说三藏竟。次说方等维摩思益鸯啒摩罗。弹呵小乘。然方等禅呵在三藏之后。被呵之时应在十二年前。皆追述前呵验是前事。又云成道六年说鸯掘摩罗经。又云金光明经法华后说。方等陀罗尼亦法华后。以彼经云先于王舍城授诸声闻记。今复于舍卫国授声闻记。昔于波罗奈授声闻记。身子云。能第二第三授我等记。湛然大师云。楞伽六云。外道尚遮不许食肉。何况如来而许自他食肉。若大乘中梵网已制。犹作此说。当知楞伽四含之后为渐制之。始明广和上云。次方等说维摩思益大宝积经。天台大师云。观无量寿经亦方等摄。今见经云。阇王杀父杀母。乃知法华之前。备法师云。真谛记云。金光明经法华前说。天台大师云。真谛判云法华后说。遗教经云。最后说法须跋陀罗。所应者以已度讫。方说遗教。基法师云。遗教经是阿含经结。开元录中大乘部摄。悲华经处胎经皆云如来临灭度时。中阴经云。如来涅槃往中阴界而为说法(云云)五龙树智度论云。自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说般若。菩提流支云。成道第五年说大般若经。真谛三藏云。成道第七年在舍卫国施惠江边。为诸菩萨说般若等。尔后三十年说诸般若。光赞般若云。如来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至四十十月十九日食后。为诸菩萨说般若经。仁王般若经云。如来成道二十九年。已为我等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光赞般若。今放斯光即仁王也。新经文云。已为我说摩诃金刚天王问大品等无量般若。智度论择毕定品中善现问云。须菩提闻法华中云。乃至昆融皆当作佛。故此问诸菩萨毕定初心毕定后心。天台大师云。后分般若法华后说。基法师云。大般若云。佛在鹿苑转四谛法轮。无量众生发声闻心。发缘觉心。发菩萨心得无生忍。住于初地乃至十地一生补处。一时成佛。寂法师云。智度论云。诸佛事有二种。一密。二现初转法轮声闻。但见八方一人得初果道。诸菩萨见阿僧祇人得声闻道。种支佛缘。发无上心行六度道。得诸三昧。得无上忍初地十地一生补处。得坐道场疾成佛道。是名秘密。新旧般若俱无此文。大般若经第五分中诸天赞言。我等阎浮提见第二法轮。智论释云。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得无生忍。陈如一人得初道果。今者无量诸天得无生忍。故说我见第二法轮。今转法轮似如初轮。阇那崛多传说外国有八部般若。有大般若。各十万偈。故知八部外有大般若。般若灯论中多引般若经文。对极勇猛菩萨而说非善现等。十六分中亦无此文。天台大师云。第一部十万偈。第二部二万偈。并不来此土。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即大品亦名放光。第四部八千偈。即小品亦名道行。第五部四千偈。即光赞。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即天王问。第七部六百偈。即文殊问。第八部三百偈。即金刚睿云。并是如来随机之说。又云教相有五。一摩诃。二金刚。三天王问。四光赞。五仁王。又云初于灵山说摩诃般若。次于舍卫说金刚般若。次还王城说天王问光赞经等。又云肇云。五种金刚最初。又千二百五十人后说大品。大数五千。仁王经云。初说摩诃。次说金刚。俱有证据。由人用耳。湛然大师云。光赞经是大品初帙。何与仁王而为次第(云云)此难云人不难大师(云云)法藏法师云。八部有二。一此土八部。二外国八部。具如智度论讲缘起中。六无量义经云。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性欲不同种种说法。四十余年未显真实。传教大师。如来生年七十一岁说无量义经。法华经云。如来成道已来始过四十余年。菩提流支法界体性论云。如来成道四十二年说法华经。天台大师云。灵山八载说法华经。观普贤经云。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先于耆阇崛山及余住处。已说一实之道。法华亦云。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则皆信受入如来惠。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入于此惠(云云)又云已今当说此经第一(云云)涅槃经云临灭度时。像法决疑经亦同之。诸师皆云涅槃一日一夜所说(云云)涅槃上云。成道时恒沙菩萨问此义。如汝所问。等无有异(云云)七大乘心地观经云。佛放光明现八大塔。□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塔。摩诃伽陀国菩提树下成佛塔。波罗捺国鹿野园中法轮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声名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宝阶塔。摩竭陀国耆阇屈梨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经等大乘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现病塔。□尸那国跋提河边圆寂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云云)第八卷云。一切有缘得记。人无不入此心地观。乃至广说三密五相(云云)阿地瞿多三藏陀罗尼经云。此经出于金刚大道场经。大明□藏之小分也。其中摩诃般若大心经云。先于他化天中说大般若□法。未说功能。今欲说之。乃至广说诸部□法。推见集经亦说诸佛菩萨金刚天等本行□(云云)金刚顶经十八会指归云。一切如来大菩提心普贤菩萨。于尼吒天成正觉。已十八处会说金刚界诸曼荼罗。具如彼文(云云)大日经云。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中。乃至毗卢遮那如来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时一切处于有情界宣。说真言法句道法。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说真言道。所谓十地此生满足缘业生增长。有情类业种除复种子身生起(云云)大兴善寺阿阇梨云。一切时说一大圆教(云云)今谓初六显教。后一密教。于此七类有八宗诤。叙旧辨新。具如后释(云云)且依天台略释。初六传教大师守护国界章云。乳有三释。若依顿教华严为始。若依渐教阿含为始。若依不定提谓为始(云云)天台大师法华玄义华严为始作五时教。维摩玄义阿含为始作五时教。法华玄义提谓为始作五味相。大概如此。具引如后(云云)金刚顶经出生义云。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报。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收迹□史天宫下生于中。印土赴化城以接之。由除粪以诱之。及乎大种性人。法缘已熟。三秘密教说时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诸贤圣。削地位之渐阶。开妙等之顿旨(云云)大勇金刚阿阇梨云。一分机熟而为时至。非谓是为普说之时(云云)真言教相亦如后辨(云云)
六受持法藏不同。大例有五。一智度论云。佛在世时无三藏名。但有修多罗比丘。持毗奈耶比丘。持摩怛罗迦比丘。二阿含经出四种阿难受持四藏。所谓欢喜阿难贤阿难典藏阿难海阿难。天台大师云。闻持四教也(云云)三集法传中出三阿难闻持三藏。所谓阿难庆持声闻藏。阿难贤持独觉藏。阿难海持菩萨藏。四正法念处经出三阿难闻持三藏。三藏所谓小乘藏杂藏佛藏。阿难同前。金刚仙论阇王忏悔经亦同此说。五六波罗蜜经云。素怛览藏。阿难受持。毗奈耶藏邬婆离受持。阿毗达磨藏迦多衍那受持。般若藏曼殊室利受持。陀罗尼藏执金刚手受持(云云)今谓智度论名小乘为三藏教。一修多罗。二毗尼。三阿毗昙。是小乘三法藏也。正法念处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是小乘三人藏也。深密解脱及大界经云。佛语有三。一者契经。二者调伏。三者本母。是大乘三法藏也。普超三昧及入大乘论为三藏。一声闻藏。二缘觉藏。三菩萨。是大乘三人藏也。摩得勒伽及庄严论上乘下乘以为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是大小相对二人藏也。智论下所明周罗衍摩诃衍。是大小相对二法藏也。六波罗蜜五人受持。此是大小显密具足之藏者也(云云)
第四结集不同者。三说不同。一小乘结集十文不同。一智度论迦叶与千罗汉往王舍城耆阇崛山结集三藏。阿难偈云。如是展转闻。佛在波罗捺。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迦叶语阿难。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槃。集作四阿含增一中长相应。是名修□路。忧婆离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时须怜那迦兰陀长者子。初作欲淫故结初大罪。二百五十戒三部七法八法等八十部作毗尼藏。阿难说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佛告比丘。诸有五怖五罪五怨不除不灭。此生后世受无量苦。名阿毗昙(云云)二法藏经云。五百罗汉于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何藏。即共和自先结毗尼。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次忧波离一夏之中八十度诵。次阿难诵五阿含经。次诵阿毗昙。时有一万罗汉。后来婆修婆斯而为上首。共住界外。各诵三藏。三西域记云。五百罗汉在七叶岩。阿难诵出三藏。基法师云。出城北门。更往西南。至七叶岩有结集处。故智度论云。耆山谬矣。四阿育王传云。一千罗汉在王舍城。阿难诵五阿含。忧婆离诵毗尼藏。富楼那诵阿毗昙。五智炬宝林传云。迦叶五百罗汉往王舍城耆阇崛山宾□罗崛。亦云七叶岩结集小乘。诸比丘问迦叶。于三藏中先集何藏。迦叶云。当集修多罗。故先请阿难集修多罗。次请忧波离集毗尼。次令迦旃延集阿毗昙。六真谛执论疏云。阿难诵五阿含。忧波离诵毗尼。迦旃延诵阿毗昙。七湛然大师记并沙门大觉记云。佛灭度后百年毗舍离国因跋阇檀行十事。阿难弟子耶舍比丘集七百人重诵三藏。八大觉记别部执疏云。佛灭度后百十六年。大天比丘论五事时分成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上座部中诸阿罗汉在劫宾国。重诵三藏。九湛然大师记云。四百年中迦腻吒王请僧设齐。论道不同。是故五百往王舍城重集三藏。又云结集之言通于三处。所谓一千七百五百(云云)十沙门大觉记云。此时三藏三过诵出。第一七叶岩中诵出。第二毗舍离国重诵。第三此时劫宾国重诵也(云云)今谓前后都合乃成四处。然其五文不同。只是传译之异而已。
二大乘结集六文不同。一大般若经云。他方菩萨未听般。各还本土结集法藏。雨大法雨利诸有情。二金刚仙论云。佛在二铁围山中间。说佛语经已。告大众。汝等所闻以当说之。尔时无量罗汉菩萨各作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处。说某经法。三菩萨处胎经云。佛灭度已匿七日夜。大迦叶告五百罗汉。推楗集众。演出法身。告阿难言。佛所说法一言一字汝勿缺。菩萨藏者集着一处。声闻藏者亦着一处。戒律藏者且着一处。尔时阿难最初出胎化藏为第一中阴藏。第二摩诃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藏。第五杂藏。第六金刚藏。第七佛藏。第八是为释迦文佛经法具足矣。四智度论云。迦叶与阿难于王舍城结集小乘三藏。文殊弥勒得阿难。于铁围山间结集摩诃衍藏。五天台大师引佛语经云。文殊升高座称如是我闻。大众悲号(云云)六憬兴法师弥勒疏云。有说外国集经传。云如来灭时。文殊弘广弥勒共为阇毗矣。集经时三菩萨在。而弘经时唯有弘广文殊。而无弥勒。弥勒命终已生天。有义弥勒佛灭后乃命终。释论结集中三菩萨。一即弥勒。故有义法华会中虽有弥勒。至涅槃会无弥勒名。故先如来而命终也。而复示现结集应化无方。故长阿含庆喜序云。弥勒在兜率。而佛涅槃时下结集阇毗。大集经成道十六年说云。我当于彼兜率天上宣是经典。处胎经入涅槃时说。佛告弥勒。汝此天中不得神通耶。增一第一结集众中。弥勒从兜率来(云云)即知佛涅槃时弥勒已生天也(云云)长房录云。文殊般泥洹经云。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说十二部经。讫还本生地涅槃(云云)今谓大集经结集亦成四处。一般若经时。他方结集。二佛语经时。此土结集。三迦叶阿难五百结集八藏之时。四文殊弥勒阿难结集大乘之时。然智度论云。法华付属菩萨不对声闻。是秘密故。六度经云。大般若藏文殊受持。而令阿难结大乘者。如大经云。阿难有八不可思议中第八能知如来秘密。又阇王经有三阿难。持大小乘故(云云)
三秘密结集者。二文是同。一金刚顶记云。执金刚手结集秘密。安置南天竺国铁塔中也。大勇金刚阿阇梨。金刚顶疏引金刚顶经。义决云。此略瑜伽西国得灌顶者说授相付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夹广长如林。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南天竺界铁塔之中者。即其义也。二又释我闻云。我即金刚萨埵大仪也。佛于六波罗蜜经收摄法宝以为五分。一素怛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而举五人以为灭后传教者。谓阿难邬婆离迦多衍那曼殊宝师金刚手。如次令受持一藏。若依此义应云金刚手之我也。若依结集伴者义通阿难。故智论云。佛灭度后文殊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摩诃衍。涅槃经云。阿难具八不思议中。八悉能了知佛秘密法。大日如来常住不没诸弟子等不应称闻。只是众生此见佛机不闻秘密。是故传教菩萨被慈悲甲入生死海。而唱我闻(云云)今谓两部外院皆有声闻中院。并有金刚手等。并大日如来法门身也。三世常住俱无隐没。欲令秘密流布法界。共以秘密藏载之。贝叶安置人间传教众生。所言金刚手者。天亲小乘俱舍论云。须弥。有四峰金刚手所住。金刚顶瑜伽经云。大日如来初成道时。遣不动金刚召摩醯首罗摩醯首罗拒云。汝是夜叉。何召我耶(云云)一行阿阇梨大日经义释云。若显教中名为夜叉。今深秘释。此是大日如来身口意密(云云)西域记云。清辨菩萨依观音告往驮那磔迦国城南山。有执金刚神。将彼秘方。岩石内阿修罗宫□白芥子击开石门。六人俱入为决空有以待弥勒。即此类也。
第二震旦诸宗师资不同者。开九流门有五次第。第一若依佛说年月。成道二七日说华严经。十二年后始结毗尼之后说阿毗昙。毗昙之后说诸方等。方等之后说诸般若。般若之后方说法华。法华之后传佛心偈。第二若依灭后传弘。迦叶最初为阿勒陀传佛心偈。次百年后□多弟子作五部律。次六百年马鸣菩萨作起信论。次七百年龙树菩萨作三论等。次九百年无著菩萨令说瑜伽。次造九百年天亲菩萨俱舍论。次回心后作法华论。次千二百年诃梨跋摩作成实论。第三若依震旦传来。汉明帝代摩腾法兰始授五戒。次献帝时竺法太子示摩奴罗灭及诸翻译大品般若。次西晋代泰康七年有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姚秦弘始。次东晋年中罗什三藏译成实论。次东晋末义熙季觉贤译华严经。次宋朝中译二十唯识次唐玄奘译俱舍论。次唐无畏一行示真言宗。第四若依宗教遍行。汉震帝代有五沙门。授大僧戒。译羯磨等。次至罗什译出十诵。青目敷扬惠远成宗。姚弘始六年罗什译大品经三论等。罗什四子以为心要。师资远传无相不绝。至隋吉藏开三论宗。此弘始年什译成实论。至宋南朝开成实宗。弘始七年什译法华。至隋天台开法华宗。东晋义熙十四年中觉贤三藏译华严经。造论作疏。年代当出。至唐法藏开华严宗。次梁武帝普通八年达摩到来。梁贬江北魏末周初惠可受法。次唐贞观三年玄奘西往经十七年。还来译经。至基法师开法相宗。玄奘亦译俱舍论。竟造论作疏。开俱舍宗。次唐开元七年金刚智来译经。同开元末善无畏来。大历年中不空到来。真言秘宗兴显唐朝。第五次依教理浅深。初真言宗大日如来常住不变。一切时处说一圆理诸佛秘密。最为第一。次佛心宗一代释尊多施筌蹄。最后传心。不滞教文。诸佛心处故为第二。次法华宗一代教迹权实偏圆教观双共明一实。诸佛秘藏故为第三。次华严宗独显教主伴具足性相圆融。终达本源。舍那因果故为第四。次无相宗真性空寂终无住着。八不破法一如无处胜义皆空故为第五。次法相宗三变流转百法分明界性本别真如不变依圆是有故为第六次毗尼宗唐三藏中通三乘行。有人言。大乘法本小律。佛说先律故为第七。次成实宗立见空道。破见有执。遣荡着见。成立实义能破为胜。故为第八。次俱舍宗对法藏立毗昙义。小乘有门世间真道所破为负。故为第九今者依此次第。辨彼宗祖。但恐圣意难测敢致斟酌。只是仰冯教文。不擅情见者也。第一真言宗有二不同。一去延历年中传教大师所制真言血脉三首。二去承和年中慈觉大师所承真言印信三通。 

教时诤一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灌顶私见闻
下一篇:森林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