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语(第四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四篇 -- 清净的莲花 [ 开启“智慧”, 播“善”种 ]

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

都有无量的智慧 --

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 则福慧果报无量!

2. 佛陀在人间, 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份智慧,

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

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3.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 戒、定、慧。

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 用来教戒我们的心不做坏事;

行为不发生差错, 心就有定力, 精神就会统一;

如此就能产生智慧。

4. 心有定力, 智慧自然产生。

人生常为外境所影响, 即是定力不够, 学佛即是要定。

“定”用现代语讲, 就是庄敬自强。

1. 有智慧的人, 所带走的是觉误了之后的有情。

2. 聪明的人不一定具有智慧, 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 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徵。

3.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 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4. 同样一个“得”字, 有“舍得”, 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界心境。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 能“舍”也就能“得”, 能得无限的快乐;

不能“舍”就会有“失”, 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1. 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若逃避现实, 离开人与事, 便无从产生智慧。

2.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

但手背无法拿东西, 若反过掌来用手心, 则双手万能。

4. 善是利益, 恶是损害。

一念之非即种恶因, 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1.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 多一粒善的种子, 就可减少一支杂草。

土地不耕种, 则必杂草丛生;

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 不断去行, 那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2.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 也不是为求功德;

抱著“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

才是真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3.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

不偏不倚、不极端、爱的不会太过份, 也不会产生怨恨心;

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

对自己所爱的人, 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

对自己不爱的或不投缘的人, 能尽量善解, 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