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5)
赞 曰
迤逦山西岩下求 金刚宝石月轮秋
善财童子叮咛语 却问观音哪路修
一切众生离怖畏 百千异类等调柔
闻思修入三摩地 犬吠鸡鸣卒未休
前 言
在佛教寺庙中,可看到观世音菩萨像侧立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子。
在大足宝顶石刻的《毗卢道场》窟内,石壁上也刻着童子。在重庆市罗汉寺的摩崖石刻普陀岩上,都列有童子。大足白塔内壁上雕刻有五十三幅图案、每幅图内有一个童子。
这些童子造像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出于佛教《大方广华佛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其经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叙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者,可见其重要性。为树立人间佛教思想、本书就是依此而改写的。
善财童子因家庭不幸,以一个孩子的好奇出发,经文殊师利童子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路,要发菩提心,造福人间,利乐有情。便以此为宗旨,不辞千辛万苦,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者。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者,有厨师、设计师、小学教师、航海家、商人、音乐家、医药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各行各业,各传授一法门。因此善财童子,从思想、道德、技艺上舍己为人的鉴定思想,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视野。他是观世音的胁侍“闻声救苦”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观世音菩萨像侧边。
善财童子因为他信心坚定,目标正确,为了学好本领,达到造福人间的目的。不怕担风险,克服困难,刀山敢上,火海敢创。他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色情所诱,诚实,光明磊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少年男子汉。
在九十年代的今天,人们的理想、追求,与两千多年前固然不同。然而意识形态的美好,道德品质的崇高,应该是“一心为公,舍己为人‘这一个标准。不然就变成“尔虞我诈”,“瞒心昧己”的世界,那就加速了人类的自身毁灭。所以善财童子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是应该为当代人们所欣赏。是否如斯,读者共识。不当之处,有识诸君共正之。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宝顶山圣寿寺万全老比丘,重庆市法政律师事务所彭子珍律师,重庆彭智英居士、龚正芬居士、陈正玉居士、王正清居士、丁正素居士、万正寿居士、胡智权居士的支持,真乃功德无量也。
宝顶山圣寿寺 释修凡
一九九二年七月
目 录
第一回 拜众童子 第二回 拜文殊菩萨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第六回 拜弥伽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第九回 修舍优婆夷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第十六回 拜明智居士
第十七回 拜法宝髻长者 第十八回 拜普眼长者
第十九回 拜无厌足王 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第二十一回 拜不动优婆夷 第二十二回 拜偏行外道
第二十三回 拜鬻香长者 第二十四回 拜婆湿罗船师
第二十五回 拜无上胜长者 第二十六回 拜师子频申比丘尼
第二十七回 拜婆须密多女 第二十八回 拜革卑 瑟胝罗居士
第二十九回 拜观自在菩萨 第三十回 拜正趣菩萨
第三十一回 拜大天神 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土地神
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第三十四回 拜普德净光主夜神
第三十五回 拜喜目夜神 第三十六回 拜妙德夜神
第三十七回 拜寂静音海夜神 第三十八回 拜守城夜神
第三十九回 拜开树花夜神 第四十回 拜大愿精进神
第四十一回 拜妙德圆满神 第四十二回 拜瞿婆女
第四十三回 拜摩耶夫人 第四十四回 拜天主光女
第四十五回 拜遍友童子师 第四十六回 拜贤胜优婆夷
第四十七回 拜坚固解脱长者 第四十八回 拜妙月长者
第四十九回 拜无胜军长者 第五十回 拜寂静婆罗门
第五十一回 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第五十二回 拜弥勒菩萨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第一回 拜众童子
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地方名福城,城中有一个长者,年近半百,膝下无子,家境贫寒,日子难度,感其命苦。他听说释迦牟尼佛已成正觉,正在释多林与诸菩萨说法,便跑到佛前,投地就拜,放声大哭道:“佛陀啊,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孽?使我如今苦难,您老人家能拔济众生苦难,请与我解脱吧?……”。
佛陀睁开慧眼看了,道:“善哉来者,苦乐同道,去来无差。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风吹云散,又一重天。”
老者想问明白,可是佛陀再也不说话了。老俩口只得回家,一路上揣摸不透佛陀的话意,颠颠跛跛地走进屋里。
不知怎的,老者回家感到心情舒畅,无所顾虑,虽然加重穷困,也不再为此苦恼。
一天夜里,老俩口睡得正香甜,忽然满屋金光灿烂,香气扑鼻。老俩口起来一看,地上裂开了大门,放出七宝金光。正想看个明白,但刹时一片漆黑。老俩口起床开门,见门前院中耸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七宝楼阁,金碧辉煌,飞檐斗阁,八面玲珑。不知是从何处飞来的?老俩口爬上楼去,四面观望,云霞缥缈,群山起伏,好不喜人。正欢喜之际,女伴突然昏倒,腹中微动异常,感其恶心於途,知其身怀六甲。
十月临盆,娃娃下地。天上忽然一声巨响,霞光万道,地下涌出众宝。金、银、琉璃、砗磲、玻璃、珍珠、玛瑙、遍地皆是。顿时成了宝的地、宝的屋、宝的世界。还有各种香、衣、财物,充满库藏。凡所应有,无所不具。老俩口喜不胜喜。因此,给这孩儿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善财。
谁知,不久,这阁楼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财宝。老俩口不愁吃穿,日子过的舒心,精心抚养孩儿不在话下。
老俩口很善良,把金银财宝施舍救济穷人,时间长了,钱财布施完了,善财一家又过着十分贫苦的日子。
善财渐渐长大至八岁,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了很多书,且又性格温柔,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可是家中无米下锅,百姓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连借都借不到。父母为了孩子活命,有点吃的都给孩子吃了,自己饿得患了肿病,离开了人世。善财更苦了,但他不知这是什么道理,想要寻求解脱众生苦难的办法,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天,善财在家门玩耍,看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童子,骑在一头青狮背上,随后跟着若干童男童女,穿戴整洁,欢喜活跃,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善财看得高兴,又觉得奇怪,上前拜道:“你们日子过得美好,怎么不管众生苦难,怎样才能解脱众生困难?”可是那些童男童女,谁也不理他。善财又去礼拜询问,还是如此。善财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只得呆呆地望着那一行人走远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亮,自言自语道:“我明天一定要去找到他们,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的道理。”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如来演说妙法。毗卢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文殊师利童子,命他率众南行。文殊师利知道有些声望高的大比丘不服。于是现出神变,身高入法界,身大遍满虚空。声闻缘觉不敢正视,众菩萨也甘拜下风。金刚藏菩萨大加赞扬道:“文殊师利童子堪当此任。”
文殊师利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还有天龙八部随从护法。离开逝多林去到福城,住在大塔庙。此庙乃历劫菩萨说法之处。大家都知这是福地,平常都有一些众生,在此了悟真理。尤其是有根器的人聚会此庙,研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事。平时也有菩萨来显化指点。这次文殊师利童子到来,更满足了各类众生的愿望。因为文殊师利这个名字,在各类有情中如雷贯耳都不以童子相看,而尊称“菩萨”。同时他的确是已经登了十地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来到大塔庙的第三天,正同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研究如何化度众生?自他两利,达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目的。
正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闯进来一个少年。这人正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因看见文殊师利的童子行列,都没有要他入列,晚上哭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善财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大塔庙寻找文殊师利一行人。守门金刚哪里肯放他进去,但善财童子凭着自己的福报,身上散射出金银七宝的光芒。守门金刚还来不及分辨是非,善财童子已经进入庙内。
善财来到场内,众童男童女见来了一个衣冠华丽的公子,感到很不顺眼,纷纷喝道:“你来干什么?……”
善财道:“我看到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没有饭吃,怎样才能解脱这种苦难呢?……”
一个童子道:“你阔少爷还没饭吃吗?”
善财童子有口难辨,足足说了半个时辰,也跪了半个时辰,善财说不清楚,众童子也说不出解脱难苦的道理。文殊师利童子睁开慧眼,将善财的前因后果都了解得很清楚。见善财生得眉清目秀,鼻正口方,有三十二相的雏形。虽具足善根福报,但缺乏智慧,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便满满地开口说道:“善男子,你先到南方胜乐国去,那里有个妙峰山,山上有个大善知识,命德云比丘。你去参拜他,按他说的办,会如你愿的。”
善财说:“我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求你们搭救我,我要同你们一道去。”
文殊师利正色相告道:“我们不会收你,你一定要去南方胜乐国,他会指引你解脱苦难的道路。”
善财无法,只得硬着头皮离开大塔庙,见门侧立一碑,碑上刻着字,曰:
山林还又入林中,便是娑罗佛庙东。
师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
六千乞士十心满,五百高人一信通。
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
善财读罢,心里豁然开朗,无所顾虑,径直往南走去。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善财离开大塔庙,不分日日夜夜,走了若干平地,翻过无数高山,来到胜乐国界。
胜乐国,若顾名思义,应是乐中之乐。其实不然,那山,如利剑高插云霄;那水,哗啦啦奔腾咆哮;那人,一个个丹眉杏眼;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烧。看不见绿油油的田野,听不见莺歌燕语,嗅不到稻麦禾香。善财走着走着,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十分难受。想起那柳暗花明人流拥挤的福城故乡,不免掉下几滴热泪。但是想到文殊师利童子的教诲:“按德云比丘说的去办,就能解脱众生苦难。”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他们对我那么尊重,寄托那么大的期望。我已发菩提心,虽然前去的路途还远,遇事还多。但是为了净化世间,利乐有情,应该精进勇猛地向南行。这才开始,怎能退缩呢?于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气,问过好多好多的人,走过好多好多坎坷不平的路,忍受了好多腰酸腿疼的苦,才来到了妙峰山下。看到那巍峨雄伟的山,峰插云霄,悬岩绝壁,要想攀登,谈何容易?比上青天还难。
善财并非等闲之辈,他已发菩提心,要加入文殊师利的行列,有舍己为人,净化人间的雄心。一步步往上爬,到处寻找,哪里有德云比丘的踪迹呢?连房子也没有,更没有一个人。可是他并不灰心,爬悬岩,过涧溪,竟找了七日七夜。最后在一个石壁上发现一首墨迹未干的诗。曰:
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绕山头无定踪。
七日既云寻不见,一朝何故却相逢。
发心住处师缘合,普见门中佛境容。
回首夕阳坡下望,白云青帐万千重。
善财读罢,心生欢喜,德云比丘定在眼前。他四处张望,不见人影。又穿石洞,爬悬岩,东走西串,还是没有人影。他想:“这诗墨迹未干,他又藏在哪里呢?”但他还是不灰心,不休息,继续寻找。凡是可以容人的地方都看过,还是没有人。善财累了,想在石上歇一会。可是看看日落西山,天色已晚。又想到诗上说的“德云常在妙高峰,行绕山头无定踪”,但没有踪迹,怎能找到呢?善财埋头寻思,不得其解。抬头一望,对面山顶上却站着一个人。善财急忙跨过小溪,爬上山头,上前虔诚顶礼说道:“善知识,我已发菩提心,决心作造福人间的事,首先解除众生苦难,文殊师利教导我前来请教,愿慈悲怜悯开示于我。”
德云比丘并不看他,两眼平视前方,话音祥和地答道:“善哉!来者。我在这山顶住了四百万年,听说哪里有佛出世我就去礼拜。哪里有善知识我就去参拜请教。不管路有多远,我都去参拜请教。若得到半句对人有益的话,我都牢记在心里。参拜的善知识多,得到不同常人的快乐。善知识是我们的依止,是照亮的明灯,是航海的灯塔。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如黑暗中赛跑,不掉进深渊,就落入苦海。因此我不知疲倦的到处参访,几百万年如一日。我只有知道这些了。你已发菩提心,加入文殊师利行列,免除众生苦难,还要从此南行到海门国,那里有一个海云比丘,他可以告诉你。”
德云比丘说完不见了。善财想:“他几百万年如一日,都是参拜善知识。我才寻七日七夜,这算得了什么呢?一定要像他那样,只要有善知识,就不知疲倦去参访。哪怕只有半句对人有益的话,也要铭记心中。”
眼看暮色已降,大地一片黑暗,善财就在石岩脚下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善财起来,看见南方一片绿色,大地变得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不象前几日憔悴、沉寂。善财心情舒畅,急往南方还没过进发。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善财童子走入海门国界,看见天地之间有一条蓝带,忙跑去看。原来是波澜壮阔的海洋,无边无际。海里飘着无数船只,天上飞翔着美丽的海鸥。海滩上的人们,有垂钓的,捕鱼的、结网的忙个不休。远处,红日慢慢升起,海洋朝霞鲜妍如画。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善财一心参拜善知识者,没有闲心欣赏这些美景。逢人便问海云比丘的住处,没有一个人知道。最后问到一个老者,他指着海边的高山说:“那山顶石门处就是海云比丘的住所。”
善财绕过小溪,跨过悬岩,到了山顶,看见两个山峰斜倒相依,缝中现出一个天生的石门。
善财走到石门前,没有看见海云。走入石门内,也没有看到海云。善财高声呼喊,也无人答应。哪里去找海云呢?善财想:海云比丘一定在山顶上,于是抬头看山顶,果然有一个人站在那里,正在观看大海。便爬上山顶,走到面前拜道:“大德长老,我已发菩提心,解脱众生苦难,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怎样做,怎样行?前来参拜大德,愿慈悲教我。”
海云比丘告诉善财,我在这里住了十二年,每天都在观察大海。早上红光一亮,太阳从海里跳出来,大海红得象火。刹时黄得象金,刹时蓝得如靛,刹时明得象琉璃。时而波涛翻滚,时而明澈如镜,真是变化万千。
一个人的心,应该象海那样宽广,能包罗万象。一个人的智慧,要象海那样明澈如镜。宽广容得下巨大的龙宫、大鱼、海鲸,藏得住无尽的珍宝、明珠、珊瑚、玛瑙。明澈,能照见过往船只和飞翔的海鸥。
海,既能帮助解除人们步行的艰难,也能供给人们美好的珍馐。海,容纳百川而不增,太阳曝晒而不减。海,具足了大悲大慈的品德。
可是,它咆哮起来,能扫荡群魔,剿杀凶顽,洗涤罪恶,消除孽障。
海云比丘说:“我在这里十二年都在学海,海就是我的明师,善友;海,是无量无边,没有穷尽的。”
善财问道:“学海对利乐有情,造福人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海云比丘说:“利乐有情净化人间也只算是海水之一滴。没有海的胸怀,没有海的气魄,没有海的美德,又怎能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呢?”
善财又问:“海的美德应如何来成就?”
海云比丘说:“这也不难。你的愿力广大,再往南方走六时由旬,在楞伽道边海岸聚落里,有个善住比丘,他可告诉你如何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事。”
善财没有注意,被海云比丘一把拉着纵身一跳,二人一同落入海中。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海云比丘拉着善财的胳膊,跳入大海中。善财正在惊慌之际,定眼一看,自己却站在岸边,海云比丘早已落入海里。刹时,又浮出水面,身体长大,渐渐长得和海一样大,与海融成一体,只见大海而不见海云比丘。善财这才明白:学海的心胸,海的智慧,不是嘴上说而是要证入其境,心胸与智慧,海与人融成一体。
善财沿着海岸线继续南行,一路想着海能容纳百川而不增,太阳曝晒而不减。人的心胸如海,智慧如海。海,太伟大了。
善财走了非止一日,来到了楞伽道边,走进了海岸聚落。四处询问善住比丘的住处。人们说:“谁知他住在哪里?他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在聚落出现。当你在危急的时候他就出现了。他有时是老者,有时是小孩;有时在水上跑,有时在空中飞。屋子关不住,墙壁阻不了;刀砍不伤,火烧不焚。都说他是一个无依无住的人,但没有人说他是神。因为他做的是人的事而不是神的事。”
善财忧虑,怎样找到这神通广大无依无住的善住比丘呢?就在聚落里东走西串。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四天也过去了,还是寻不着善住比丘的身影。
善财又想:佛与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便继续在聚落里寻找。
早晨的阳光照在大地上,天空浮着彩霞,一片金红色的世界分外迷人。善财照例在空地上站着,面对太阳,练习海云比丘教给的运气功能,眼观鼻、鼻观心,心如大海而无所住,万念俱寂。就在这寂定的当儿,忽闻空中音乐悦耳,感人肺腑。往天空一看,在那五彩缤纷的云雾中,一个人影缥缈由远而近。仔细一看,是一个比丘,头顶上有宝盖幢幡覆罩,后面跟着天龙八部。善财忙下拜道:“大善知识者神通广大。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解脱众生的苦难,特来参拜大善知识!”
善住比丘往来行径,比飞鸟还轻。看见善财,即降下云头,站在善财面前,慈祥地说道:“善哉来者,你既发菩提心又为何来访我,我无甚德能。我是一个无依无住者。既无所依,也无所住,可是人们偏称我为善住。因为我往来自由,无所阻碍,内心寂然,无所牵挂。在我慈悲济世,利益有情时,一些罪孽众生把我丢入火海、关进牢狱,对我毫无损伤。这是我以慈悲三昧,发出人们不能自觉观照的本来面目。人们的错觉认为我能变化表现精巧的幻术。我也因此使人兴奋、快乐,忘记疲劳。要是你能如此,做到不被尘境所惑,也可以无依无住。
善住比丘说完,用手将善财童子的头一摸,善财感觉得自己小得象蚂蚁。再把善财头顶一摸,又感到自己高入天空。善住比丘拉着善财的手,善财感到没有什么变化,与原来一样。又问善财道:“你感觉到什么?”善财回答:“昏昏然如履太空。”
善住比丘道:“仁者自有宿慧。我只知道这些,也算利乐有情的一滴水珠。你要学造福人间,再往前走,南方有个达里鼻茶国,国内自在城中,有个名弥伽的人,他可以告诉你。”
善住比丘说完,转身就不见了。善财童子已体验到,内心寂然,不为客尘所染,无所依,无所住,与宇宙浑然一体,自由自在,能发出超出常人的威力,人们感到意识不到地幻觉。善财运用此功能,继续往南行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