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唯识别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云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乘三大系,“性空”重于诸法空性,“唯识”主张万法唯识所变现,“真常”真心遍一切。三大系对存在的解释各有不同,性空说一切皆缘起,唯识说是心识种子能变(见分)与所变(相分)而现起,真常则说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都是性起而具同一质地,心境一体。三系各有其长处,学佛人若兼学三种说法,不必为其中的差异硬想要分出谁对谁错,而是取各个优点来打开自我的观点。其实说穿了,佛法都如标月指,能对机对症有用为最先,用后都可舍。

  由于唯识是一般人不愿接触的,但其又非常重要,所以在此略述之。

  (一)以唯识契入唯识

  既然唯识是主张一切皆个人心识所现,学习唯识就不应太依赖Text book(课本)或他人言说,而是进入自己的唯识,从自由心证方式让唯识在不受先入为主或他人学说所约制之下,自由开启,有点像神经病人活在自我世界中一般,看看唯识能变现到什么样子。等无限的可能性发展出来后,再回过头来检验及与世间对照,看看有几分应证。从如此下手的唯识才是合乎其所开宗明义所说:“个人心识所现”。易言之,跟随大师们所讲的,那只是“他的”,只是个理论。就好像榴梿是什么味道,只有自己吃它才真算数。可是学唯识的人多半是先塞了一大堆名相,用名相去契入唯识,这种“智慧”是知识而且不太有生命内涵。经过自己以识变现的经验后,再回头使用唯识名相,才发觉对与错或所用的名相都还是自心所现,说穿了也都一样虚幻,管他谁能唱作俱佳、飞龙降雨,都平等看待。以此方式修学唯识才能探得其中精髓,契入唯识一切不可执着的本怀。

  (二)定心故证唯识

  前面讲“像神经病”是取其自由而不从他人的一面,并不是要狂乱之意。相反地,照见唯识的力用是在定心三昧中。就像般舟三昧在定中见佛问答,出定后乃知唯心所现的道理。

  一般人只能意会到“认识论”的唯识,知道对外面的认识与分别是心的作用,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可是对“西施”的存在很难证明那是识种子所变现的,所以“本体论”的唯识除了用作梦来辅证,在平常中很难叫人相信。然而在定中,由于心的转变,会感受到心与物间是可交流转移的,有如能量可互通一样,所谓神通也在此时出现。楞严经月光童子化身成大水,却因一瓦片未销融而使他开悟证性,这例子在平常人很难思议,可是对修定的人则会相信这是可能的。欲得证唯识若靠意识心是不可能的,故唯识不是研究的理论,而是修证上的境界。

  (三)只有业与业果存在

  从唯识言,种子即业习。由业故感召世界的形成,故有三界与三涂,除非有共业原因,不同界间彼此无法相见或沟通,这“界”就是心的业感范围,当有共业相感时,就现相同世界。我们的世界大可推至整个宇宙,小可至夸克或邻虚尘,但人一直都在问:宇宙有边吗?夸克应该还可以再细分吧!宇宙若有边,则边外的空间算不算宇宙?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吗?其实这就是唯识现的问题。你可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我的生命的反射,有如月光从太阳光而来,乃至说无限大就是零,也就是,说所有外面的生命都不离开自我的存在;而这个“我”只是业所变现,又由业故有种种报化,就像人会问:上帝创造人,为何又造细菌、蚊子等作弄人?这种报化就是人的业果。所以,说穿了这只是业与业果报的世界,其实没有离业的个体,也没实在的我。故佛经说:“有业有报而无作者无受者。”轮回亦然,只有业的流转变化,没有“我的轮回”,今天我们的思想行为与周遭一切都是业的化现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切的存在的确只是识的变现。至此有人会问:那除了识外就没其他了吗?基本上这还是不离识的范围,不管答案是yes或no,仍没跳出识的取舍与认同间。所以外道问佛:“不说有,不说无,有无皆不说,非有非无也不说,如何表达此中?”过了很久佛都不回答,外道赞言:“世尊真是大慈大悲,启发了我的云雾迷惑。”人活在意识中找出路,除非意识返照意识后双双脱落,否则再怎么探索,都在自己意识的牢笼中,如狗咬尾巴,转不出来。

  (四)第六识是下手处

  阿赖耶识虽然是唯识的主角,但它是无善无恶的。作取舍而驱动人的,还是以第六识为主。第六识与前五识俱起产生分别,薰染第七识,第七识再薰第八识,所以转识成智的下手处在第六识。第六识除与前五识俱起外,有时会“独自操作”,像作梦、定中、散乱疯狂时,并不需前五识的触境,自己就可演独角戏。亦即第六识有“不理性”的因子,除非前五识支助,否则它的世界可以毫无逻辑地乱生空华,自以为是。易言之,即使非在独头作用时,表面上是很合理逻辑,可是仔细观察仍是含带大量的自我做主。他可以把过去已成立的,或未来未成立的,全与现前存在的混杂抽样,所以唯识称之为“比量的世界”,亦即它所认同的种种与事实间是有距离的。如此的“消息不正确人物”,告诉第七与第八识的资讯是大有问题的,可是第七、第八识却没能力分辨或告知第六识的错误。这错误只有靠第六识自己去发现有烦恼、有问题时才会自我探索更正。我们一般人都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知起源或症结在那里,唯识在这方面让我们较清楚看到这些,下手处就比较准确,亦即我们知道第六识是有缺失的,以后就不会自我认可及掩护所思所行。

  我们对第六识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它的一切分别思虑,除有不完整性的错误外,还有梦般的虚浮不实。第六识所思虑分别的对象,是由前五识加上第六识比量共同合成,有如由数个光束投射而生的立体影像,由不同角度所显所看都有差别。若第六识不强参与此“塑像”工程,其所看到的则是似有若无,空洞的像个不认识的幻境,有时会有看没有到、食而不知味等,或有时是看久了就发觉以前所认识的怎么现在有陌生感。此时若旧习惯恢复而参与进去,马上“实在感”就现起,人我对待一切念头就牢不可破。所以第六识有一大问题就是“自作梦而入梦分别实际”,当我们看到了第六识,就会了知“我心不可信”,转而以“正知正见”为依,而不再依“我见我思”,这个就是转识成智的开始。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时,看到的是虚幻如梦,不真实又不曾认识的本然,发现以前所说的认识只是随世间的假名。第六识不再强攀缘知见后,于前五识就不黏着,前五识不被支使后,恢复自由身,便转成“成所作智”,用后即放,任性放旷。这已是开悟的前身了。

  (五)第七识的销融靠气魄

  第六识的分别我执不强分别后,仍没断除病根,因为第七识的俱生我执才是幕后的操作者。亦即第六识
是第七识的用,其自觉力仍受第七识左右。当第六识警悟分别非实后,反薰第七识,渐伏我执。但由于它深潜不露,故需顿渐齐下,渐则在生活中的逆境销融,顿则因缘具足时一刹那间的爆破。这超出我经验范围,故没法形容。第七识破除后,发现的是“自断其首而无断者”,能断所断原本是自己的意识所执取,这“我”原来是个大骗局,这“我”原来不可修行,而无我后修行也不可得。这里所呈现的是矛盾的统一,而统一的不可得。这时所有的“道理”或“法”恢复成假名(标月指),渐入事事无碍境界。所以修行人就在矛盾中、在大逆境中、在死灰中、在无可退路中直修而去,会否得缘爆破就看各人福德了。

  第七识坐断,所现的统一是“平等空性”,而既是空性,也不着空不空,这称为“平等性智”,要达此一功夫,须是有为法妄躯、宁愿入地狱也不一日无法的人才有可能。所以一般人不必急求,先问自己有多少气魄再说。

  学佛人有一方便,那就是“坚信正见”,亦即虽未到家,却相信家不离本处,当下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求玄(感应、神通)觅相(见光、见佛)而迷失本性。学唯识虽未证入平等性智,但若坚持正见,决定不被境界所惑而追求,这也算是大根器之人了。我们在修学路上,依善知识,不贪境界福报,有“大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不做给他人看,或不依他人观点行事)的胆识,千山独行也不攀缘的专心与冲劲,就能回到自我,感受本自具足不劳外求的宝藏,确信不管成不成佛,法性一如不二,依此正见,不依识迷头狂走,虽未解脱我执,但那种正见的力量,可为其大器晚成的资粮。有正见与气魄的人,成就是必然的,缺一则不可。反之,小家子气,处处缺乏独立性格,凡事要请示师父、没承担力,这样是冲不破自我及是非障碍的,想要突破意识就不太可能了。往昔名师出高徒,是因名师严苛训练弟子,而今却常见大师门下无龙象,现代人对师父的崇拜大于为法的真诚,依着境界大于自我训练,如此是培养不出天人师的气魄的。

  (六)第八识的不来不去

  第七识脱却执取后,基本上就没事于心了,第八识种子渐净化,成为“大圆镜智”,如来功德于焉展现。可是这里有一问题就是,此时的大圆镜智是个人的或遍法界的,若是个人的,那是在身内或身外的。依玄奘法师“先来后去作主翁”,第八识应在身内,当解脱不受后有,此生入灭后,第八识才汇归性海不再投胎,而凡夫则死后入中阴身会再投胎。这种解释似乎有问题,若第八识有来去如一般言,死后八小时才离去,则炸裂之躯的第八识以何等速度离去?又“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故第八识应不是有方所的,也不是一个什么东西,而是缘起现象的作用,这作用随业力或愿力而显现。第八识应是法界性的另一名词,又称如来藏在缠,或真如未守本分,应是遍虚空界而随缘现的作用,当其随愿作用如“意生身”时是可分身,而随业时则限于一身显现。

  易言之,身心的个体化是第八识随缘的成相作用,身心并不是人的本体或全部,每人只如江水月影,体是空的、相是幻的,亦即生命只是业相,生死是业的变异而实无生死,因此经中言:“众生如幻,成佛亦如幻,心生种种法生。”从这里说,的确整个世界、所有生命皆是阿赖耶的变现,而阿赖耶其实是无我的、无来去的。我们今天的一切“能所”的作用与差别,都是执着而有、分别成界,其实没有能见、能听等实性,没十八界的诸相。由于一般人听到法空无我会生疑惑惊恐,所以后期大乘出现真常,其实真常也是法界性的别名,只是凸显如来妙用德相,其中的方便殊胜,不应以有外道成分而否定,否则真是大乘佛法一大损失。

  (七)百尺竿头

  由于如来藏与阿赖耶,都可以是法界性的别名,阿赖耶清净后成大圆镜,这就是回归法身。亦即唯识到此已无识,以前的虚妄已销,故识就不再是识了,若还有识,则圣人还会一念妄起落为凡夫。至百尺竿头时还有立锥之地,更进一步即入空无著、证无所得。在无所得的空寂中并不是什么都没了,反而是无故有、空故色。一切地狱天宫皆成净土(圆觉经),一相无相,无相故无不相,无我又有我,矛盾又统一,这就是事事无碍法界,也就是法法无碍的无为无生灭法界。

  在事事无碍法界,“成法破法皆名涅槃,一切障碍皆究竟觉”,亦即我们当下即在涅槃,即使妄想执着至极也坏不了涅槃性,或修得再好也不增涅槃性一分,这就是本来面目,人人本具的佛性,也是大乘圆教正见,亦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没有成佛也没轮回,一切无修无证,所有道理皆销尽。然而虽世俗谛与胜义谛本不二,可是我们还是要有所依,这所依就是“在世间流布的佛法”,也叫“标月指”,希望一切法皆能正确指向月亮。然而放眼今日佛法却充满着不了义说,一堆人绕着福报、消业、感应为追求,以福报现前为其修行得不得力的注脚,落于意识妄境,追逐这样的佛法是堪忧的。要是佛子们那天能即使见佛现前也不起妄,这就表示正法住世了。唯识的弘扬者当为此努力加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