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與唐五代詩人交往詩淺談
715頁
一、引言
禪月大師貫休(八三二~九一二)是晚唐著名詩僧,兼工
書畫。他能山居清修,精進不已﹔又能和光同塵,涉足繁華
都會,周旋於王公貴人之間。他既是出家沙門,又是著名詩
人,他在詩和僧兩者之間找到了適當的平衡點。在他的晚年
,他巳將自己的詩作編為《西獄集》,圓寂當年,弟子曇域
更增編為《寶月集》但皆已亡佚。《全唐詩》存其詩十二卷
,約七百餘首,其中逾半是和朋友交往的詩篇。今只取其與
唐五代詩人交往的作品略加探討。
貫休和唐五代詩人的交往詩可大別為三類﹕第一類是他
追懷前輩詩人的作品﹔第二類是他贈送同時代詩人的作品﹔
第三類是同時代詩人贈送或追念他的作品。基本上,這三類
作品大都可以從吳汝煜主編的《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查到
。(註1)。前兩類《索引》收入A類,第三類列為B類。《索
引》在貫休名下的A類收的是貫休追懷前輩和贈送時人的一
切作品,凡贈詩對象,在《全唐詩》中存有作品的,都標上
※號,極易檢索。但在方便之餘,仍當留意兩點﹕其一,《
索引》難免有疏誤,例如貫休有<觀李翰林真>二首,《索
引》以為李翰林名真,事實上「真」是「寫真」,亦即畫像
之意,二詩是貫休觀李白畫像所題,與另一詩人李真無關﹔
又如《索引》收有<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戶>一詩,但
崔峒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貫休不可能送他往睦州,《全唐詩
》卷二六三作嚴繼詩是正確的,這應該特別注明其時代不相
關聯,以免誤導。其二、當時許多詩人的作品沒有流傳下來
,《全唐詩》無從收入,但當我
716頁
們細談貫休的贈詩或和詩的內容,就可知對方亦為一詩人,
這種情形很多,不能疏忽。所以《索引》一書雖然給予不少
便利,然而細讀貫休詩作,還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基本工
夫。
二、追懷前輩詩人作品述論
這類作品共有十九首﹕
(一)<續姚梁公坐右銘,並序> (《全唐詩》九三二三頁)
(註2)
根據<序文>,貫休先讀到白居易的<續崔子玉座右銘
>(註3)後來又見到姚崇、卞蘭、張說、李邕的作品,心甚
愛之。「一日抽毫,遂作續白氏之續,命曰<續姚梁公座右
銘>一首」。明明是續白之作,卻題為續姚之作,以姚崇續
作先傳,不知何故﹖貫休此首凡六十八句,以四言為主,雜
以五言、六言,其內容與崔作、白作一脈相承,都在勸人行
善。
(二)<讀玄宗幸蜀記>(九三四九頁)
從歷史中獲致教訓,最後歸結到「因知納諫諍,始是太
平基。」
(三)經<孟浩然鹿門 居>二首(九三五二頁)
五律二首,慨歎詩人寂寞。
(四)<觀李翰李真二首>(九三三八頁)
五律二首,一首表達對李白的景仰,一首稱讚無名畫家
筆下傳神。
(五)<讀杜工部集二首>(九三三九頁)
五律二首,一首盛稱杜甫筆參造化,成就逾古人。恨不
與之同時。一首感慨杜甫命薄。
(六)<覽皎然渠南鄉集>(九三九七頁)
以五律稱美皎然的成就,以及眼光,羡慕他有顏魯公這
種益友﹔也深自期許自己詩作之「清」,可上進皎然。
(七)<笑靈一上人> (九三一九頁)
五言十二句,謂其聲名可擬慧遠,盛稱其「經論傳緇侶
,文章遍墨卿。」能兼顧佛理與詩文。最後言寺院繼已傾圯
,但其成就當入僧史而傳之不朽。
(八)<讀顧況敖行>(九三一六頁)
717頁
以七言為主,而雜以一言與三言句。欽佩顧況歌行之生
動怪奇。
(九)<觀懷素草書歌>(九三三五頁)
以七言長篇歌行豔稱懷素之草書。
(十)<讀孟郊集>(九三四三頁)
以不甚嚴謹之五律表達對孟郊詩歌成就的崇敬,以及身
後寂寞的深切同情,並以為自己將來,亦將如孟郊受到世人
的冷淡相待。
(十一)<經費隱君宅>(九三四○頁)
費隱君是費冠卿(註4),冠卿元和二年(八○七)登進士
第,聞母病革,馳歸,而母已卒,遂不仕而隱居九華山。貫
休經其舊宅,乃興歸思而賦五律。
(十二)<覽姚合極玄集>(九三九七頁)
姚合編《極玄集》,選錄王維至戴叔倫二十一人詩共百
首(今存九十九首)(註5)。貫休以五律表尚友先賢之意。
(十三)<讀賈區賈島集>)(九三九九頁)
以五律表達對賈區、賈島失意的同情,並舉出二人詩歌
的特色是「冷格」。可惜賈區的作品今已失傳。
(十四)<讀劉得仁賈島集二首>(九三四○頁)
五律二首,每首皆兼寫賈島與劉得仁二人。既讚美二人
詩作,亦同情其困阨之遭遇。最後寫出自己亦是苦吟詩人。
(十五)<懷劉得仁>(九三四三頁)
以五律抒寫對劉得仁懷才不遇的感傷。
(十六)<懷諸葛覺二首>(九三五四頁)
其一云﹕「諸葛子作者,詩當我細看。求山因覓孟,踏
雪去尋韓。……」自注﹕「遇孟郊、韓愈於洛下。」又注云
﹕「諸葛云﹕思牽吳岫起,吟索剡雲開。」又注云﹕「諸葛
曾為僧,名然,有詩云﹕到處自鑿井,不能飲常流。」據此
,則諸葛覺作品雖不存於《全唐詩》,但其為元和詩人無疑
。
從上舉詩約略可以看出以下各點﹕
1﹒貫休從姚崇、白居易諸人,吸收的只是做人道理,無
關乎詩歌創作理論。
718頁
2﹒對唐玄宗,貫休只將他看做一個君王,而認為君王應
該納諫。
3﹒對懷素只是稱美其草書而與詩歌無關。
4﹒對費冠卿,貫休並不特別注意他的作品,只是受他母
喪不仕的行為所感動。
5﹒貫休所仰慕或同情的詩人有孟浩然、李白、杜甫、皎
然、靈一,顧況、孟郊、姚合 (以及《極玄集》中所
選的從王維到戴叔倫二十一位詩人)、 賈島、賈區、
劉得仁等。貫休熟悉而且深深贊賞這些人的作品﹔易
言之,這些人的作品應該是他主要的學習對象。
三、贈送同時代詩人作品述論之一
這裏列舉的同時代的詩人,是在《全唐詩》中存有作品
的詩人,其次第略依《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
(一)方干
1﹒<懷方千張為>﹕謂二人因不遇而隱遯
2﹒<贈方千> (九三四五頁)﹕謂其弟子李頻已登第,
而方千則猶灌園、垂釣、作詩而隱於海介。
3﹒<春晚訪鏡湖方千> (九四○七頁)﹕ 寫方千隱居生
涯。
(二)高蟾
<避池寄高蟾>(九三八九頁)﹕寫避亂之生活情況。
(三)許棠
<聞許棠及第因寄桂雍>(九四一九頁)﹕苦吟詩人許棠
久困場屋,歷二十餘舉,至懿宗咸通十二年(八七一)始登進
士第。貫休為詩申其慶賀之意,並以之鼓勵桂雍。
(四)王建
1﹒<少年行>三首 (九三○五頁)﹕ 七絕一首,五絕二
首。當前蜀前主王建面誦近作,言貴族子弟的無知、
跋扈與奢豪。
2﹒<大蜀皇帝壽春節進堯銘舜頌二首> (九三二五頁)
﹕在申賀忱之外,更期盼王建能戒慎恐懼,以天下為
公,而以堯舜為楷摸。
719頁
3﹒<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 (九三二五頁)﹕王
建稱帝前,貫休干謁之作。詩題蓋後來重擬。
4﹒<壽春節進> (九三九二頁)﹕王建登基後作,有致
君堯舜之想。
5﹒<壽春節進祝聖七首> (九四○三頁)﹕祝賀之中包
含許多建言與盼望。
6﹒<蜀王入大慈寺聽講> (九四○八頁)﹕很像唐五代
俗講的開讚。
7﹒<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九四○八頁)﹕也很像俗
講的開讚。
8﹒<大蜀皇帝潛龍日述聖德詩五首> (九四一二頁)﹕
頌讚之餘包含了殷切的期望。也像俗講的唱辭。
9﹒<陳情獻蜀皇帝> (九四一三頁)﹕蓋初謁王建之作
,稱美蜀境平靖,王建禮賢。詩題當係後來重擬。
10﹒<壽春節進大蜀皇帝五首> (九四一三頁)﹕係俗講
的讚頌。
(五)王貞白
<送王貞白重試東歸>(九三五九)﹕昭宗乾寧二年 (八
九五頁) 王貞白登張貽憲榜進士。發榜後,物議紛紛,詔翰
林學士陸扆重試,貞白仍中選。是年六月昭宗因亂出奔南山
,七月李克用迎還京師。貫休詩即記以上各事。
(六)王滌
<寄王滌>(九三二○頁)﹕寫己在梅雨季節中,感到寂
寥,而思王滌來訪。
(七)王棨
<干霄亭晚望懷王棨侍郎>(九三八六頁)﹕秋景堪描,
對景思人。
(八)王鍇(註6)
1﹒<秋居寄王相公三首) (九三四八頁)﹕秋日清靜,歡
迎王鍇來訪談玄。
2﹒<酬王相公見贈> (九四一一頁)﹕王鍇尋訪貫休不
遇而題詩,休步韻答之,言己清修之意。
(九)王轂
<送王轂及第後歸江西>(九三一七頁)﹕王轂久困場屋
,至昭宗乾寧五年(八九八)始登進士第,貫休作五律申賀。
720頁
(十)張為
1﹒<懷張為周朴> (九三一三頁)﹕這二人「詩好人太
癖」,故「一生常在寂寞中」。
2﹒<懷方千張為> (九四三二頁)﹕見(一)之1﹒。
3﹒<懷周朴張為> (九三四六頁)﹕寄書不達,關心二
人生涯。
(十一)張道古
<悼張道古>(九四三七頁)﹕張道古好直諫而兩度遭貶
,前蜀武成元年(九○八)卒於驩州,貫休以七律悼之。
(十二)張格(註7)
1﹒<酬張相公見寄> (九四一一頁)﹕張格有<寄禪月
大師) 七律,盛稱貫休之詩、書、畫,並邀其來訪﹔
貫休步原韻中謝,並勉其當效法前朝名相蕭倣與蔣紳
。
2﹒<繡州張相公見訪> (九四三七頁)﹕張格得罪,貫
休勉其禮佛。
(十三)毛文錫(註8)
<和毛學士舍人早春>(九四○二頁)﹕以二十四句五古
描寫毛文錫生活中的茶、藥、琴、詩,寫來甚為細緻生動。
(十四)盧延讓
<懷盧延讓>(九四○七頁)﹕原注﹕「時延讓新及第。
」按、延讓及第在昭宗光化三年(九○○),貫休對其一第得
來不易深表同情。
(十五)吳融
1﹒<晚春寄吳融于競二侍郎> (九三六九頁)﹕年老而
懷舊。
2﹒<送吳員外赴闕) (九三七六頁)﹕吳融於昭宗乾寧二
年 (八九五) 因事貶官,流寓荊南,翌年召為左補闕
,貫休作五律送之,認為此事意義重大。
(十六)李頻
1﹒<聞李頻員外卒> (九三七二頁)﹕惋惜李頻任建州
刺史不久即物故。
2﹒<秋寄李頻使君二首> (九三八一頁)﹕讚美李頻清
高而憂民,並擬到各天時造訪。
721頁
(十七)李祐
<贈李祐道人>(九三五七頁)﹕寫李祐耽酒,又謂有緣
而相會。
(十八)韋莊
1﹒<和韋相公見示閒臥> (九三七二頁)﹕五言排律四
十句,描寫韋莊的生活情形,詳細而鮮活。
2﹒<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 (九三七八頁)﹕言往事不
可復。
3﹒<酬韋相公見寄> (九四一○頁)﹕感謝韋莊在處理
政事之餘,還時時寄詩問訊,並謂時光不再,宜及時
悟道。
(十九)韓偓
<江陸寄翰林韓偓學士>(九三七二頁)﹕自言生活清閒
,因寄新詩學益友,問其詩味如何。
(二十)胡汾
<寄西山胡汾>(九三六○頁)﹕胡汾隱居洪州西山,獨
自灌園,貫休與之未曾謀面而已引為同道,盼望相會晤談。
(二一)羅鄴
1﹒<海邊見羅鄴> (九三八七頁)﹕羅鄴詩名甚著而屢
舉進士不第,貫休既喜相識,乃為詩慰之。
2﹒<送羅鄴赴許昌辟> (九四一○頁)﹕寫惜別之倩。
(二二)羅隱
<懷錢塘羅隱章魯封>(九三五四頁)﹕羅隱舉進士十餘
年不等,貫休作詩深表同情。
(二三)劉象
<與劉象正字>(九三九五頁)﹕寫劉象進士及第後之悠
閒生活。按、象於昭宗天復元年(九○一),及第年己七十。
(二四)劉蛻(註9)
<贈抱術劉舍人>(九三六五頁)﹕劉蛻以忠貞見黜,貫
休以五言排律二十六句安慰之。
(二五)陸展(註10)
722頁
<寄翰林陸學士>(九四○五頁)﹕稱美陸展之住居清要
,並盼望重逢。
(二六)陳陶
1﹒<春晚閒居寄陳嵩伯> (九三一一頁)﹕春日相憶。
2﹒<春寄西山陳陶> (九三四四頁)﹕春日思念。
3﹒<書陳處士屋壁二首> (九三一七頁)﹕寫處士生活
之恬淡清高。
(二七)周朴
1﹒<懷張為周朴> (九三一三頁)﹕見(十)之1﹒。
2﹒<懷周扑張為> (九三四六頁)﹕見(十)之3﹒。
3﹒<途中逢周朴> (九五五三頁)﹕世亂興袁而仍相勗
勉。
(二八)周庠(註11)
<酬周相公見贈>(九四一一頁)﹕周庠有<贈禪月大師
>一首,問其何以不到其辦公處所相訪,並盛讚貫休詩作﹔
貫休步原韻答以出家人不宜接近臺省,又稱周庠之作才是高
明。
(二九)段成式
<上縉雲段史君>(九四一九頁)﹕盛稱段成式之清望、
文章、與治績。按﹕縉雲屬處州府,段成式為處州刺史時,
貫休才二十餘歲。
(三十)錢鏐
<獻錢尚父>(九四三六頁)﹕此詩以「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十四州。」而膾炙人口。
(三一)鄭準
<送鄭準赴舉>(九三八七頁)﹕預祝其一飛沖天。
(三二)虛中
<再逢虛中道士三首>(九四二八頁)﹕寫早年相別,四
十餘年後重逢。
(三三)栖一
1﹒<懷武昌栖一二首> (九三五一頁)﹕栖一是一詩僧
,貫休稱其﹕「得句先呈佛。」在佛與詩之間加以聯
繫。貫休詩中表示對他很知心。
2﹒<寄栖一上人> (九三六二頁)﹕自抒當時情景寄栖
一。
3﹒<秋寄栖一> (九三七三頁)﹕關心栖一眼疾,為之
念,《多心經》。
723頁
(三四)栖白
1﹒<寄栖白大師二首> (九四○○頁)﹕栖白年輩稍長
於貫休,且為內供奉,賜紫。貫休此二首申其景仰之
意。
2﹒<經栖白舊院二首> (九三五七頁)﹕栖白圓寂後,
貫休經其舊院,觸目凄涼。
(三五)懷楚
<寄懷楚和尚二首>(九三七八頁)﹕懷念甚深,因世亂
而無從參尋。
貫休贈詩給同時代的人物,而各人在《全唐詩》中存有
作品的計三十五人。其中有帝王、宰相、朝官、地方官、舉
子、處士和方外之士。
在唐朝,他從未朝見過任何一位天子,貫休所曾接觸到
的所謂皇帝,只是前蜀先主王建而已。他獻詩王建,免不了
要讚頌一番﹕但是讚頌之餘,他總不忘趁機表達他那份誠摯
的期許,就是熱切希望君王效取法堯舜,人民愛物。
王建稱帝以後,貫休年輩已高,而王建對他也很尊重,
因此王建身邊的宰相像韋莊、周庠、王鍇、張格都主動跟他
結交。他對張格,還期望他能學習前朝的蕭倣與蔣紳﹔至於
對其餘各人,就只談佛、談玄、談文章而已。也許正如他的
自白﹕「萬般如幻希先覺,一丈臨山且奈何﹖」亟知「無常
迅速」的貫休,可能更關心,「生死事大」的問題。壯年前
後他熱情洋溢,所交往的官吏多為忠貞、直諫、憂時、愛民
之士。
對於舉子,他總是懷著深切的同情。當他們失意時,就
予以安慰、勗勉﹔當他們成名時,就由衷為他們高興,並寄
與殷殷的期望,甚至於以其成功的例子勉勵其他還在長安道
上掙扎的人。
對於處士隱者,他們的交往是建立在共同興趣上。基本
上,他們都是詩歌的愛好者,是詩人,他們「以文會友,以
友輔仁」。此外生活態度的悠雅,純樸,也是貫休所看重的
。
至於僧人方面,貫休贈送僧人的詩作將近百首,但《全
唐詩》保存詩僧的作品不多,所以另有前舉寥寥數篇。以此
少數篇章觀之,他們之間的關係,多半以建立在對詩歌的共
同興趣上。
724頁
四、贈送同時代詩人作品述論之二
此節異於前節的是這裏所錄貫休贈詩的對象,在《全唐
詩》中並未保存他們的作品,但從貫休詩中可以明顯看出對
方也是詩人。
(一)<還舉人歌行卷>(九三○八)﹕對這位舉人的作品備加
讚賞,有「珊瑚枝枝撐著月」之句,可見他的創作有很高的
成就。
(二)<遇葉進士>(九三一七)詩云﹕「文章擬真宰,儀冠冷
如璧。山寺偶相逢,眼青勝山色。……自愧龍鍾人,見此沖
天翼。」萍水相逢,貫休即對葉蒙鼓勵有嘉。後來他又有一
首<送葉蒙赴舉>(九三六七),既為他以往落第不平,並預
卜他此次必定成功。最後終於有<聞葉蒙及第>(九三六八)
之喜。
(三)<寄杜使君>(九三一七)詩云﹕「……有時作章句,氣
慨還鮮逸。……」又<酬杜使君見寄>(九三九一)云﹕「…
…心疼無所得,詩債若為還﹖……」,可見杜雄(註12)能詩
。
(四)<上孫使君>(九三一八)﹕這首六十句的五言中有「君
侯握文鏡,獨立塵埃外」、「詩穿明月珠,道拍安期背」等
白,可見常州刺史孫徵亦為詩人。
(五)<上盧使君>(九三二八)﹕這首三十句的五言中有「詩
搜日月華,道嚥神仙味」之句,又<上盧君二首>之一有句
云﹕「心染煙霞新句出,筆驅奸蠹宿根隳」。可見這位可能
是盧潯的盧使君能詩。
(六)<迭夢上人歸京>(九三三二)﹕詩謂夢上人「向我道雲
中覓伴未得伴,又示我數首新詩盡是詩。」可見夢上人能詩
。
(七)<寄韓團練>(九三三三)﹕這首二十八句的古詩有云﹕
「海內外聞名,江西偶相值。雖不有詩機,麟龍不解織。誰
不有心地,蘭茞不曾植。多君二俱作,獨立千仞壁。」因知
其能詩。
(八)<覽李秀才卷>(九三四二)詩云﹕「香沐整山衣,開若
一軸詩。吟當秋景苦,味出雪林遲。……」因知李為才為詩
人。
(九)<思匡山賈匡>(九三四四)詩云﹕「山兄詩癖甚,寒夜
更何為﹖覓句唯頑
725頁
坐,嚴霜打不知。……」因知賈匡為詩人。
(十)<夜對雪作寄友生>(九三四八)詩云﹕「……唯君心似
我,吟到五更鐘。」則此友顯然為一詩人,但不知為何人耳
。
(十一)<上宗使君>(九三五八)詩云﹕「折桂文如錦,分憂
力若春。位高空倚命,詩妙古無人。……」因知宋震工詩。
(十二)<劉相公見訪>(九三六○)﹕詩有「欹枕松窗迥,題
牆道意新。」之句,而「題牆」可能為題詩。
(十三)<聞赤松舒道士下世>(九三六五)﹕五言排律四十句
,其中有「仙廟詩雖繼,苔牆篆必鞔。」一聯,原注﹕「師
善大小篆,嘗有詩題赤松子廟。」又一聯云﹕「論詩花作席
,炙菌葉為盤。」可見舒道士能詩。
(十四)<聞王慥常侍卒三首>(九三六七)之二有云﹕「政入
龔黃甲,詩輕沈宋徒。」則王慥工詩可知。
(十五)<喜不思上人來>(八三六九)﹕以其有「瓶擔千丈瀑
,偈是七言詩。」可見不思上人能詩。
(十六)<送劉逖赴閩辟>(九三七○)詩云﹕「離亂生涯盡,
依劉是見機。從來吟太苦,不得力還稀。……」知逖為苦吟
詩人。
(十七)<贈信安鄭道人>(九三七○)﹕其中有「默坐詩常有
,閒行影漸無,之句,知其能詩。
(十八)<懷匡山山長二首>(九三七三)之二有云﹕「覓句曾
衝虎,耕田半為僧。」則此山長當亦能詩。
(十九)<上馮使君山水障子>(一九七五)詩云﹕「……願似
窗中列,時聞大雅篇。」又<陪馮使君遊六首>(九四二九)
之四<錦沙墩>云﹕「……草媚蓮塘資逸步,雲生松壑有新
詩。翛然別是神仙趣,豈羡東山妓樂隨。」可見桐江刺史馮
巖能詩。
(廿)<送陳秀才赴舉兼寄韓舍人>(八三七七)詩云﹕「主聖
臣賢日,求名莫等閒。直須詩似玉,不用力如山。……」勸
勉陳秀才仍須在作詩上多下工夫,可能對他的詩作還不甚滿
意。
(廿一)<上東林和尚>(九三八一)詩云﹕「……道祇傳伊字
,詩多笑碧雲。應憐
726頁
門下客,餘力亦為文。」可見東林寺這位前輩能詩,貫休向
其表己亦好文。
(廿二)<題弘式和尚院兼呈杜使君>(九三八三)詩云﹕「二
雅兼二密,愔愔祇自怡。……仍聞有新作,祇是寄相思。」
可見弘式和尚亦能為詩。
(廿三)<寄新定桂雍>(九三八六)﹕有句云﹕「句須人未道
,君此事偏能。」因知桂雍作詩能自出機杼。
(廿四)<送僧之東都>(九三八七)詩云﹕「之子之東洛,襄
中有倡新……」所謂倡,蓋指詩而言。
(廿五)<江西再逢周璉>(九三九○)詩云﹕「……交情終淡
薄,詩語更清狂。未得冊霄使,依前四壁荒。……」可見周
璉為一失意詩人。
(廿六)<贈晦公禪人>(九三九五)詩云﹕「有句雖如我,無
心未似君。」可見晦公亦為一詩僧。
(廿七)<寄靜林別墅胡進士兄弟>(九三九五)詩云﹕「燒熛
汀島境,月色弟兄吟。」則胡氏兄弟皆為詩人。
(廿八)<春日許徵君見訪>(九三九六)詩云﹕「……還似青
溪上,微吟踏葉行。」是許徵君乃貫休詩友。
(廿九)<寄景地判官>(九三九九)詩云﹕「……浦珠為履重
,園柳助詩玄。……」則判官能詩可見。
(卅)<秋送夏郢歸錢塘>(九四○一)詩云﹕「歸客指吳國,
風帆幾日程。新詩陶雪字,玄髮有霜莖。……」可見夏郢是
詩人。
(卅一)<迭李鉶赴舉>(九四○一)詩云﹕「詩業務經論,新
皆意外新。……句得孤舟月,心飛九陌塵。……」知李鉶能
詩。
(卅二)<贈造微禪師院>(九四○五)詩云﹕「……七絲奔小
蟹,五字逼雕龍。……」可見造微禪師擅長五言詩。
(卅三)<寄廬山大願和尚>(九四○五)詩云﹕「……何時甘
露倡,一寄剡山東。」看來大願可能是一詩僧。
(卅四)<廬山尋靈紀不遇>(九四○六)詩云﹕「留詩如和得
,一望寄前途。」靈紀應是詩僧,故貫休造訪不遇,乃留詩
請和。
(卅五)<和李判官見新榜為兄下第>(九四一○)﹕從詩題即
可得知李判官能作
727頁
詩。李判官之兄下第,判官作詩抒情,貫休和之。
(卅六)<題蘭江上人院二首>(九四二一)﹕詩題下原注云﹕
「時王藹先輩有詩二首題其院,因和題之。」其一云﹕「一
生只著一麻衣。手把新詩說山夢,石橋天柱雪霏霏。」其二
云﹕「只是危吟坐翠層,門前歧路自崩騰。青雲名士時相訪
,茶煮西峰瀑布冰。」從詩題原注得知有「王藹」者能詩。
從二首七絕內容則可看出蘭江上人是位閒雅的詩僧。
(卅七)<賀鄭使君>(九四八○)﹕這首四十句的七言排律賀
鄭鎰招降壓境賊兵成功。其中有句讚揚鄭鎰云﹕「笙歌席上
偏憐客,刀劍林中亦念詩。」可見鄭鎰是文武雙全的地方長
官。
(卅八)<贈楊公杜之舅>(九四三一)﹕這首讚揚楊杜之的二
十六句七言排律有云﹕「扣舷傍島請吟健,問俗看漁晚泊遲
。」又云﹕「王楊廬駱真何者,房杜蕭張更是誰。」可見楊
杜之能詩。
(卅九)<送鄭侍郎騫赴闕>(九四三四)詩云﹕「文章國器盡
琅玕,朝騎駸駸歲欲殘。彩筆祇宜天上有,繡衣偏稱雪中看
。……」所謂文章、彩筆應包含了詩、文。
以上所舉三十九條,其中 (廿七) 是胡進士兄弟二人,
(廿六)除了蘭江上人之外還涉及詩人王藹,共四十一人,人
數略多於前部所列《全唐詩》收入作品的三十五人。相信在
貫休的交往詩中,還有許多對象可能也是詩人﹔但這裏所列
舉的是從貫休的詩句中可以看出對方確能作詩,而且其中不
乏受到貫休的高度贊揚。可見唐代詩風之盛,以及後來作品
亡佚之甚。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貫休結交詩人之多。
前舉四十一人,以身分來劃分,甚中官吏十四人、詩僧
十人、舉子九人、隱者三人、道士二人、身分不明者三人。
官吏都是讀書人出身,而且是主要的施主,貫休自然和他們
交往頻繁。詩僧十人,可見當時能詩的僧人甚多,只是後代
在搜集保存方面做得不如對傳統讀書人那麼認真,所以亡佚
更甚。對於舉子,貫休的一貫作風是給予鼓勵和安慰。對於
隱者,貫休常懷著敬意和好感。對於清修而有才華的道士,
他也很敬重,並無門戶之見。
728頁
五、同時代詩人贈送或追念貫休的作品述論
各家贈送貫休的作品見存於《全唐詩》者計有﹕
羅隱<和禪月大師見贈>(七五五一)
吳融<寄貫休上人)(七八五三)
<寄貫休>(七八五四)
<訪貫休上人>(七八七九)
韋莊<贈貫休>殘句(八○五五)
王貞白<御溝水>(八○五八)
黃滔<東林寺貫休上人篆隸題詩>(八一二九)
曹松<與胡汾坐月期貫休上人不至>(八二三一)
裴說<寄貫休>(八二六七)
周庠<寄禪月大師>(八六三○)
張格<寄禪月大師>(八六三○)
王鍇<寄禪月大師>(八六三一)
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八六三八)
齊己<聞貫休下世>(九四六四)
<寄貫休>(九四八九)
<荊州貫休大師舊房>(九五四○)
修睦<寄貫休上人>(九六一七)
今就上列十三人十七首詩,觀察在當時詩人筆下貫休的
形象。
貫休和朋友交往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詩,而朋友也多注意
、看重他的詩作。羅隱<和禪月大師見贈>云﹕
高僧惠我七言詩,頓豁塵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
,清如潭底月圓時。……
羅隱稱許貫休詩鮮活秀麗,清澄透徹,足以洗滌塵心,
舒展情緒。吳融<寄貫休上人>云﹕
729頁
筆端浮動只降君。
吳融是晚唐著名詩家,而欽佩貫休作詩的生動。王貞白
和貫休也是以詩結緣,《唐詩紀事》卷六七<王貞白>條云
﹕
貞白,唐末大播詩名。<御溝>為卷首云﹕「一派御
溝水,緣槐相蔭清。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
鳥道來雖險,龍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願向急流傾
。」自謂冠絕無瑕,呈僧貫休,休曰﹕「甚好,只是
剩一字。」貞白揚袂而去。休曰﹕「此公思敏。」晝
一字於掌中。逡巡,貞白回,忻然曰﹕「已得一字,
云此『中』涵帝澤。」休將掌中字示之,一同。
可見貫休極講究用字遣詞的妥貼。裴說<寄貫休>云﹕
憶昔與吾師,山中靜論時。總無方是法,難得始為詩
。………
裴說認為貫休為詩,不拘拘於格套,而且不作泛泛之辭
,必須有特殊的感觸,才肯為詩。同庠<寄禪月大師>云﹕
……有時捻得休公卷,倚柱閒吟見落霞。
讀貫休詩令其心情舒暢,不覺日之將暮,周庠的感受,
略近於羅隱。張格<寄禪月大師>云﹕
……禪月字清師號別,<壽春>詩古帝恩深。……
<壽春>詩,是指<大蜀皇帝壽春節進堯銘舜頌二首>
、<壽春節進>、<壽春節進進祝聖七首>等詩,張格評其
有古意,而為王建新深賞。王鍇<贈禪月大師>云﹕
……神通力遍恒沙外,詩句名高八米前。……
「八米」也許是「八斗」的意思。王鍇對他的詩也推崇
備至。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云﹕
……五七字句一千首……詩名畫手皆奇絕。……
也是對他的詩作非常傾倒。齊己<聞貫休下世>云﹕
吾師詩匠者,真箇碧雪流。……
齊己推崇貫休是一代詩界宗匠,認為他的詩作高朗而流
動自如。其<寄貫休>云﹕
730頁
子美曾吟處,吾師復去吟。是何多勝地,銷得二公心
。……
將貫休和杜甫相提並論,可見齊己對其詩評價之高。又
其<荊州貫休大師舊房>云﹕
疏篁抽筍柳垂陰,舊是休公種此吟。……
又見貫休很注重環境氣氛的營造,喜歡在幽雅清靜的環
境中來創作。修睦<寄貫休上人>云﹕
常語亦關詩,常流安得知。……
又可見貫休作詩和他的日常生活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貫休善書法,亦頗受當時文士贊賞。如歐陽炯<貫休應
夢羅漢畫歌>云﹕
……大小篆書三十家。……
可見他擅長大、小篆,能作多家書法。而黃滔<東林寺
貫休上人篆隸題詩>云﹕
……墨跡兩般詩一首,香爐峰下似相逢。
則其隸書亦甚傳神可知。齊己<荊州貫休大師舊房>云
﹕
……右軍書畫神傳髓,康樂文章夢授心。……
將其書法擬之王羲之,可見推崇之甚﹔且亦表示貫休亦
長於行草。至如張格<寄禪月大師>云﹕
……書似張顛直萬金。……
特別強調他在草書方面的成就,以張旭來比擬,可見評
價之高。
貫休又長於畫羅漢,張格<寄禪月大師>就說他﹕
……畫成羅漢驚三界。……
而歐陽炯更以長篇歌行<貫休應夢羅漢畫歌>暢述其畫
羅漢之過程與成就﹕
……天教水墨畫羅漢,魁岸古容生筆頭。時捎大絹泥
高壁,閉目焚香坐禪室。忽然夢裏見真儀,脫下袈裟
點神筆。高抬節腕當空擲,窸□毫端任狂逸。俊巡便
是兩三軀,不似畫工虛耗日。怪石安拂嵌復枯,真僧
列坐連踟趺。形如瘦鶴精神健,頂似伏犀頭骨麤。倚
松根,傍巖縫,曲錄腰身長欲動。看經弟子擬聞聲,
瞌睡
731頁
山童疑有夢。不知夏臘幾多年,一手□頤偏袒肩。口
開或若其人語,身定復疑初坐禪。案前臥象低垂鼻,
岸畔戲猿斜展臂。芭焦花裏刷輕紅,苔蘚文中暈深翠
。硬筇杖,矮松床,雪色眉毛一寸長。繩開梵夾兩三
片,線補訥衣千萬行。林間亂葉紛紛墜,一印殘香斷
煙火。皮穿木屐不曾拖,筍織蒲團鎮長坐。……唐朝
歷歷多名士,蕭子雲兼吳道子。若將書畫比休公,只
恐當時浪生死。……
這首歌行將貫休如何培養作畫心情,如何作畫,畫成各
軀羅漢的種種神態,以及如何補足畫面等等一一縷述,最後
並以之為唐朝的壓卷。貫休的羅漢畫,直到今天,仍盛名不
衰。
此外,貫休有<上馮使君山水障子>(九三七五),可見
他還長於山水畫。撇開其自作不論詩,在當時詩人的心目中
,貫休是位詩、書、畫三絕的藝術家。
其次,我們觀察當時詩人心目中貫休的氣質性格何似。
羅隱<和禪月大師見贈>云﹕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漳底月圓時。應觀法界蓮
千葉,肯折人間桂一技﹖
前兩句雖就詩而言,但也包涵了人品在內﹔再加上後兩句,
則羅隱心目中的貫休是清高絕塵的高僧。吳融<訪貫休上人
>云﹕
休公為我設蘭湯,方便教人學洗腸。自覺塵纓頓瀟灑
,南行不復問滄浪。
貫休不但自身清淨,還能發揮清淨的自性,感染別人,
使吳融感到如浴蘭湯,頓時也瀟灑起來。韋莊<贈貫休>云
﹕
豈是為窮常見隔﹖只應嫌酒不相過﹖
可見休平日持律甚嚴。其餘如﹕
王鍇<贈禪月大師>云﹕長愛吾師性自然,天心白月
水中蓮。……
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云﹕西嶽高僧名貫休,
孤情峭拔凌清秋。……
732頁
修睦<寄貫休上人歌>云﹕……立月無人近,歸林有
鶴隨。……
綜合上列資料,在當時詩人心目中,貫休可以當得起一
個「清」字。但清歸清,他卻不是一個自了漢。齊己<荊州
貫休大師舊房>云﹕
……入貢文儒來請益,出官卿相駐過尋,……
他對舉子的鼓勵安慰,從前面所舉貫休的贈詩即可得到
明證﹔而官吏慕名拜訪,他也都樂於接待。
最後,我們從本節所舉各詩考察他們和貫休交往的情形
﹕
羅隱<和禪月大師見贈>云﹕
……漂蕩秦吳十餘載,因循猶恨識師遲。
修睦<寄貫休上人>云﹕
……所居渾不遠,相識偶然遲。
羅隱和修睦,對貫休都有相識恨晚之憾。至於齊己對貫
休尤深仰慕,但由於被荊帥高從晦遮留江陵,不得擅離(註13)
,至貫休圓寂,猶無從入蜀行禮,更感遺憾,其<聞貫休下
世>云﹕
……錦江新冢樹,婺女舊山秋。欲去焚香禮,啼猿峽
阻修。
即是此意。至於吳融<寄貫休上人>云﹕
別來如夢亦如雲,八字微言不復聞。世上浮沈應念我
,筆端浮動只降君。幾同江步吟秋霽,更憶山房語夜
分。見擬沃洲尋舊約,且教丹頂許為鄰。
又<寄貫休>云﹕
休公何處在﹖知我宦情無﹖……
則表示吳融和貫休的交情一方面是建立在共同興趣上,
一方面是建立在相互關懷、體貼上。吳融從貫休那裹得到真
切的安慰,而引為知己,甚至希望退隱後能比鄰而居。
張格<寄禪月大師>云﹕
龍華咫尺斷來音,日夕空馳詠德音。……莫倚名高忘
故舊,晚晴閒步一相尋。王鍇<贈禪月大師>云﹕…
…太平時節俱無事,莫惜時來話草玄。
733頁
貫休和藹接物而不趨附權貴。韋莊、周庠、王鍇、張格
都貴為宰相,但都是他們主動而誠懇地結交貫休,可見貫休
的才學、人品、名望令人油然欽慕。
當時文士樂於親近貫休,固然和他在詩、書、畫的造詣
有關﹔但也不乏有著他在禪學方面修為的人,如曹松<與胡
汾坐月期貫休上人不至>云﹕
……後會花宮子,應開右上禪。
裴說<寄貫休>亦云﹕
……他年白蓮社,猶許重相期。
可見和貫休結交的文士,並非單純將他當作詩人或藝術
家來看待﹔許多人也都看重他作為和尚的身分和修持。
六、結論
以上淺探貫休和其他詩人交往的情況,約略勾勒出以他
為中心的一個詩人交往的網絡。我們也可以約略看出,造就
一個偉大的詩人,乃由眾多詩人交互影響而形成,要真正了
解一個詩人,就必須釐清他交往的網絡,探討他們相互影響
的情況以及所產生的效應。因此,在獲致初步結果後,我們
還可以作更深入的探索,冀能了解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如
何影饗他們的創作。如果繼續深入研究,我們可能發現,那
個網絡,就像《華嚴經》上帝釋寶網的譬喻,網上的寶珠都
映入了其他寶珠所反映的影像。
在此還想順便一提的是,貫休結交朋友,和他提倡結社
,可能有某種程度的關係。例如﹕
<題惠琮律師院>(九三四八>云﹕
……社壇蹤跡在,重結復何如﹖
<題嶧桐律詩院>(九三五三)云﹕
……如結林中社,伊余亦願陪。
<送姚洎拾遺自江陵幕赴京>(九三七六)云﹕
……憑將西社意,一說向荀陳。
<領淮南惠照寺律師院>(九三九四)云﹕
……還須結西社,來往悉諸侯。
734頁
<送崔尚書朝覲>(九三八五)云﹕
……伊音林中社,多招席上珍。終期仙掌下,香火一
相親。
<送僧之東部>(九三八七)云﹕
……憑師將遠意,說似社中人。
<題方公院寄夏侯明府>(九三九五)云﹕
……終須結西社,此縣似柴桑。
看來他所提到的結社是佛教的社團,其中兼收緇白,這
對貫休和僧俗的交往當有所作用,而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他
和詩人的交往。
註 釋
(註 1)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出版。
(註 2) 《全唐詩》頁碼,據中華書局本。
(註 3)白居易<續座右銘,并序>見漢京版《白居易集》
卷三十九﹔崔瑗<座右銘>見《文選》卷五十六。
(註 4) 據吳汝煜主編《全唐詩人名考》 (江蘇教育出版
社)。
(註 5) 《極玄集》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 (十
種)》本。
(註 6)詩題但稱「王相公」……知其為王鍇者,據《全唐
詩人名考)﹔ 再者<酬王相公見贈>一首,經查王
鍇之作,貫休待步其原韻。
(註 7) 參(註6)。
(註 8) 詩題但稱「毛學士舍人」,知其為毛文錫者,據《全
唐詩人名考》。
(註 9) 參(註8)。
(註 10) 參(註8)。
(註 11) 知其為周庠者,參(註8)。
(註 12)杜使君為杜雄,據《全唐詩人名考》。此後凡據此
書者不復加注。
(註 13)齊己留江陵事,參拙文<皎然貫休齊己詩中的花>
(一九九四年中國佛教插花學術研討會----佛光山
出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